第一千二百九十章:總督的麪條

關鍵時刻,馬赫迪表現的十分果決,一改此前的計劃,派出了大*銳步兵,深入白煙之中。

就算當真都在煙霧中,雙方都難以視物,大不了是兩軍不相上下的局面,沒有什麼可以好擔心的。

更何況,戰場上本就要死人的,如果瞻前顧後,什麼都怕,就不要打仗了。

大食步兵手持刀盾,魚貫出了軍營,然後在漸趨濃厚的煙霧中列開陣型,嗚嗚嗷嗷的衝向了煙霧深處。

這支步兵大概有五千人規模,不多不少,主要目的是試探來襲唐兵的虛實。

就在馬赫迪冷靜下來之時,他並不知道,距離其所站的塔樓處不過三裡的地方,大唐丞相正在衛兵的護持下,查勘着地形。

事實上,查勘地形的目的是達不成了,因爲此起彼伏的放炮帶來了濃烈的硝煙,硝煙瀰漫在戰場上,使得原本計劃的一切都成了不可能。

秦晉有些抱怨,清虛子驟然下令在後方和兩翼放了大量的空炮,以此釋放硝煙籠罩戰場,目的不過是爲了掩護自己。

可他並不需要這種掩護,爲了更清楚直觀的瞭解敵人,才帶着隨從夾雜在虛張聲勢的襲擾軍陣中偷偷靠了過來。

誰曾想,在外的大食騎兵居然以遠超預計的速度迅速回師,清虛子這些人在得知消息以後,一時間也沒什麼好辦法,只得出此下策。

雖然說是下策,可目的卻達到了,秦晉的行蹤被很好的掩蓋住了,現在只要派人將他從戰場上拉回來就算大功告成。

可這麼做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食人誤以爲神武軍藉此發動強攻,竟搞的如臨大敵,營盤緊閉,看樣子十分緊張。

這些都是濃煙徹底籠罩瀰漫戰場之前發生的,在硝煙未及散去之前,也無法根據此前獲知的情報對作戰計劃做出改變。

一切就只能按部就班的進行,小小襲擾過後,所有軍卒悉數撤回營壘之內。

這次襲擾主要目的還是配合鄭顯禮對草原蠻部的營救,從此時所知的情況判斷,已經初步達成了。

秦晉回到營寨之後,清虛子等人好一通埋怨。

說什麼上位者不可輕易犯險,千金子不可坐垂堂之類的話。

秦晉不是的點頭附和着,他知道,如果自己提出反對意見,只會換來更多人的更多聒噪。

這就是他倡議神武軍中可以暢所欲言的後遺症,雖然可以兼聽則明,但有所得便要有所失,也是自然規律。

很快,探馬來報,大食人派出了數千刀盾步兵出迎應戰。

衆人都建議給予迎頭痛擊,以此進一步鞏固神武軍戰無不勝的形象。

但是,秦晉覺得現在還是示強與人的時候,便一意堅持撤兵,此次襲擾所爲就是要策應鄭顯禮,既然目的已經達成,又何必再貪心呢?

指望着一次倉促的襲擊就能意外的獲得全勝,這種僥倖心理可要不得。

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以後,秦晉看着清虛子,詢問火器營的各種情況,以及*的存量是否足夠。

對此,清虛子拍着胸脯保證,火器營*的存量足夠打下來泰西封的。

因爲這種東西的原料不是什麼稀缺物資,只要不是沙漠,便隨處可以取材。再加上呼羅珊相對乾燥,製作的週期也相對較短。

一切物資準備都比預計中更順利,從河東投靠秦晉以來,清虛子就沒這麼痛快過,*可以敞開了用,否則也不可能如此興師動衆搞的戰場上近十里的地方濃煙瀰漫,難以視物。

除了*以外,第一批鑄鐵和鑄銅的火器正從安西越過蔥嶺源源不斷的送抵呼羅珊,雖然安西的冶煉技術水平比起長安要差了不少,可終究是能夠填補大軍作戰的正常消耗。

這些都是清虛子不曾贅述的,他只要讓秦晉知道,神武軍的火器營有足夠的火器便夠了。

而且,唐朝在安西的局面也是有唐百多年來最好的,北方草原的回紇人對大唐十分恭順,新一代可汗更是對丞相言聽計從,而且還從汗庭派遣了一萬回紇兵往安西驅使。

除此之外,安西南邊的吐蕃也放棄了以往的敵對態度,從去年唐兵進駐邏些城以後,就已經放棄了從前爭奪安西的國策。而且,此次西征,派出了超過兩萬人的吐蕃騎兵。

如此種種,神武軍在沒有後顧之憂的前提下才得以迅速征服了天竺,然後又在新年開春後回師西進,兵鋒直指泰西封。

不過,泰西封是大食人經營了上百年的都城,想要輕易的攻打下來並非易事。所以,神武軍從上到下最初的計劃也只是重創大食人,使得大食人遠遠離開河中與安西,保蔥嶺一線可有數十年平安即可。

然則,隨着神武軍的節節推進,作戰目標也被一次又一次的修改。

打下木鹿城以後,作戰目標便被修正爲攻略泰西封。

泰西封對於絕大多數唐人而言是個遙遠又陌生的地名,可在許多波斯人以及河中等地的土著人看來,這是極爲震撼的。

“阿巴斯那老兒這幾日又開始鬧騰了,吵着要見丞相,丞相就見一見他,如果讓他因此鬱悶的早早病死,可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阿巴斯是神武軍此次西征抓獲的大食俘虜中地位最高的人,而且據說還是哈里發曼蘇爾的堂兄弟,套用唐人的習慣,此人可是貨真價實的皇族,而且還是實權地方諸侯,其影響力絕非普通大食人可比擬,關鍵時刻是有可能派大用場的。

秦晉皺了皺眉,他實在不願意去見那個病怏怏的大食“諸侯”,但還是採納了清虛子的意見。

阿巴斯是個重要人物,就算成爲了俘虜,必要的禮遇還是需要的。

大唐畢竟不是那些殘暴野蠻的國度,不會對待敵國被俘的君主與將軍極盡羞辱之能事。

當秦晉見到阿巴斯時,這位被俘後的大食總督正在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麪條。

麪條是秦晉由長安帶來的庖廚所做,雖然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湯麪,面色頹唐的老人卻吃的很香……

第四百一十九章:蕃將急復仇第七百六十三章:睚眥必有報第四百三十三章:使君收郡望第五百三十三章:城內有奸細第七百九十三章:民營發神威第五十二章:插柳竟成蔭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刺殺重臣也第一百章:疏忽入圈套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亂臣與賊子第七百零五章:樹影稀落落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大食吐火羅第四百八十五章:有驚卻無險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危險層層疊第一千二百一十章:攻堅顯神威第六百零一章:儲君每自省第三章:艱難奮長戟第九百二十三章:醒來墮噩夢第一千五十五章:廢太子現身第一千九十八章:心中百味生第二百七十六章:滾滾難阻擋第八百六十四章:大夫亦心軟第一百一十二章:有賊夜遁逃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阿布的財富第二百五十八章:宰相慼慼然第六百六十八章:太守甘受戮第五百一十五章:語驚朔望朝第七百六十三章:睚眥必有報第一百九十章:摧眉更折腰第四百九十三章:原來是虛驚第一千三百零二章:同生共死哉第四百三十九章:秦琰追燕賊第九百六十四章:峰迴又路轉第五十七章:良臣喜復生第一千四百零七章:漫步古城下第九百三十七章:接管長安城第一千一百二十章:俘虜抵京師第二百三十章:原形始畢露第四百七十九章:虛驚僅如此第八百六十三章:公主抵洛陽第八百九十七章:大難各自飛第八百六十三章:公主抵洛陽第九百七十八章:執着第五琦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大食吐火羅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不是白日夢第九百二十九章:分崩又離析第四百零七章:私度使君意第五百九十章:君臣有奏對第一百二十二章:大夫將隕身第四百四十章:忽聞相公敗第六百六十一章:政事堂醜聞第七百四十一章:兩軍硬碰硬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盧杞返長安第二百二十八章:反目終有日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軍帳有定策第二百七十七章:天子輕許諾第二百零六章:臨危有決斷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無能爲力也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欲走已晚矣第一千七十五章:大尹獻奇謀第二百四十四章:再進長安城第五百零一章:君臣雙淚垂第一千三百三十章:殘酷向北方第六百一十六章:儲君位已定第一千零七章:爲難安定侯第一千六十九章:一日便百年第二百二十四章:門下再敢戰第九十四章:徒有心事重第二百三十四章:再入太極宮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濃煙滾滾來第五百四十七章:初見廣平王第九百一十八章:逃出長安城第一百二十三章:郎將巧進諫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背板與新生第四百零二章:韋濟生野心第二百五十九章:諸將揣真相第五百零八章:叛軍劫掠急第八百零一章:勸降胡將也第一百三十七章:敬酒變罰酒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波斯人之殤第八百四十七章:叛軍再夾擊第十一章:胡去又復還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可薩人來訪第三十章:惡向膽邊生第五百七十四章:逃命或可生第六百九十九章:舉薦第五琦第一百六十章:疑慮重重生第九百九十三章:化險爲夷哉第五百零三章:龜茲人之死第八百零七章:百騎繞城走第八百零六章:敲山震虎也第九百二十八章:妄人作聰明第八百六十五章:範長明現身第一百零四章:以退便爲進第四百三十五章:敕命促進兵第九百二十六章:轉機再出現第二百七十一章:兄弟再相見第七百九十七章:田某的謀劃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波斯大都督第二百三十一章:反覆爲難間第三百一十五章:皇甫興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