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公主爲君媒

壽安公主爲秦晉誕下一子,對丞相府而言這是喜上添喜。秦晉破天荒的早早回家,對這個降臨到世界上的新生命,竟充滿着欣喜與期望。

秦晉一直以爲自己不會輕易的融入到這個世界上,今日才覺得有了些許歸屬感。對繁素,他一直是以一種憐憫和照顧的心態相待,對她好也都是出於這個因由。而壽安公主,與之聯姻本就是政治上的結合,雖然蟲娘本人也很善解人意,可終究不是能夠拴住他的那個人。

直到親眼看到了呱呱墜地的小生命,秦晉忽然覺得,自己內心當中塵封多年的某扇門,竟悄然敞開了一條縫隙。

他知道,他再也不能以遊戲的心態來對待這一世的人生了。

嫡子誕生,整個秦府都沉浸在一種喜慶當中。府中的奴僕們候在勝業坊大街上,對沿途經過的行人派送喜錢,以將這種喜悅之情播撒出去。

一輛華麗的軺車進入坊門,又轉而拐進了與秦府一街之隔的府邸。這裡是門下侍中韋見素的府邸,而車中乘坐的則是一個麗人,俏臉上掛着若有若無的憂傷。

韋娢,作爲韋府中特立獨行的存在,雖然有着族人無可撼動的地位,但無人之時的寂寥與空虛卻是難爲外人道的。

“坊中有何喜事?”

下車時,韋娢漫不經心的問了一句,馭者趕緊答道:

“是秦丞相,公主爲秦丞相生了嫡子!”

“是嗎?”

聽到此,韋娢的身體僵了一下,似乎發出了一聲輕輕的嘆息。

“走吧,回去!”

韋娢仍舊喜歡居住在臨街的那棟小樓上,原因很簡單,因爲只有這裡距離他最近,可以躲在窗子後面,偷偷的看一眼從街上匆匆而過的他。

這世間事,怕就是如此,心心念着,卻永遠得不到的東西和人,或許纔是最奢侈,最珍貴的。

秦府一連七日的歡慶,看在韋娢眼裡,愈發有些意興索然,她有時甚至在幻想,如果爲那人生子的是自己,哪怕,哪怕作爲沒有身份妾侍……

不過,這種念頭,也僅僅是想想而已。身爲朝廷重臣的女兒,怎麼可能給別人做妾侍呢?

“阿妹如何又發呆了?”

韋娢轉過頭來,卻見兄長韋倜不知何時已經站在了屋中。她沒好氣的說道:

“阿兄每次都不請自來!沒看到人家在這裡納閒嗎?”

韋倜也不以爲忤,他當然知道妹妹的心思。

“阿妹這哪是納閒,分明要長出翅膀來,飛過那道牆去呢!”

“誰要長翅膀了?有話快說,沒話就走!”

被說中了心事,韋娢就毫不客氣的下了逐客令。

兄妹二人的關係很好,韋娢自然也不怕得罪了這位從小就疼愛自己的兄長。

“阿兄這裡有你想要的東西,還趕阿兄走嗎?”

“又來消遣人了……”

韋娢顯然不信,但韋倜卻變戲法似的從腰間皮囊裡抽出了一個紙封。

“看看,秦府的請柬!”

“秦府,請柬”四個字讓韋娢的眼睛登時一亮,繼而又有些氣餒。

“又不可能是請我的!”

韋倜笑道:

“阿妹且看,請的就是你啊?”

“何人相請,爲何請我呢?”

“是壽安公主!”

半個時辰以後,韋娢坐在了壽安公主的榻前。

此時,孩子已經交由奶孃去餵奶,蟲娘閒坐在榻上,頭髮隨意的披散着,看着韋娢似笑非笑。

韋娢也算是經過大風大浪的人了,可仍舊被這個比自己小六七歲的公主看的心裡發毛。

照常的恭喜問候完畢,整個屋子裡靜的令人尷尬,韋娢發覺自己的手都不知道放在哪裡才合適。

好一陣,壽安公主纔打破了安靜的尷尬氣氛。

“今日請姐姐過府,其實,蟲娘打算爲姐姐保一樁媒!”

立時,韋娢覺得這是公主的玩笑話,他們的關係雖然不是很親密,但也因爲詩會的緣故,十分熟絡,這種玩笑還是第一次開。

壽安公主自打回到長安以後,就經常的着急城中貴婦們以詩會爲名小聚,這其中固然有聯絡關係,打探消息緣故,但歸根結底,許多人的關係因爲詩會而變得親近了。

“姐姐不想知道,對方是誰嗎?絕對是配得上姐姐的大英雄!”

韋娢自然無法作答。

“姓秦,名晉!”

秦晉這個名字,果然讓韋娢的心臟一陣不爭氣的猛跳,但她已經有些隱隱的慍怒了。滿長安城中的貴婦圈子裡,誰不知道她對秦晉一往琴深,現在公主居然拿此事來消遣自己,是不是有些欺人了?

只不過,念着公主的身份與地位,韋娢忍住了沒有翻臉,畢竟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響到父兄的地位。他已經不是幾年前那個任性的韋娢了。

壽安公主何等的冰雪聰明,自然看出了韋娢的不悅,便 正色道:

“姐姐以爲蟲娘在說笑嗎?當然不是!如果姐姐願意,蟲娘便願意當這個媒人!”

韋娢渾渾噩噩的出了秦府,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自己的閨房當中,又是如何坐回在榻上的。

蟲孃的一番話的確讓她心動了,然則卻有一點,是自己心中必須過去的那道坎。因爲,就算她嫁到秦家,也不可能是正室!無論身份地位,韋娢都沒法與身爲大唐公主的蟲娘相比。

如果問本心而言,韋娢自然是一千個,一萬個樂意,別說不是正室,哪怕就是個侍婢,只能日日夜夜的陪在他身邊也是樂意的啊。

然則,既然涉及到婚事,便不是她一個人能做主的了,沒有父親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話。而父親是個古板的人,怎麼可能讓自己的女兒去給別人做小呢?

韋娢第一個想到的是阿兄韋倜,這件事恐怕還要拜託阿兄去說服父親。

當韋倜聽罷了她的請求以後,並不覺得奇怪,反而還有種早該如此的意思。

不過,韋娢還從韋倜的臉上看到了一種頗有深意的笑容。

“阿兄笑甚?”

韋倜擺手道:

“阿妹冰雪聰明,爲何事涉自身時,反而糊塗了?”

“甚糊塗了?”

“阿爺不但不會反對,還會默許此事!”

韋娢訝道:

“這,這怎麼可能?”

“阿妹可聽說了,秦丞相打算親征河西!”

此事韋娢當然從貴婦圈子裡有所耳聞,但也直以爲是風言風語而已。最關鍵的平河北之戰,秦晉都沒有親征,爲什麼僅僅是肘腋之患的河西卻要親征呢?

但是,這些話從兄長韋倜的口中說出來,那就有另一番意義了。

“爲什麼要親征?”

不過,此問一出口,韋娢也就明白了。說到底,壽安公主爲自己的保媒,也是一樁政治聯姻而已。

一旦秦晉決定親征河西,關中長安的局勢穩定便顯得格外重要。而韋見素現在已經是朝廷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只要韋見素堅定的站在秦晉一邊,第五琦又是秦晉的忠實擁躉,所有的後顧之憂便都解決了。

兵權和治政之權都在掌握之中,秦晉親征河西就有可能了。

“河西難道比河北還重要嗎?”

韋倜道:

“河西當然不如河北,否則當年的朝廷怎麼會坐看安史二賊坐大呢?還不是爲了防禦契丹人?不過,秦丞相對河西與安西似乎有着一種外人難以明白的執着,對了,還有甚的大食人……”

這些動兵的國事不是韋娢所關心的,他所關心的只有一點,秦晉願意迎她進門嗎?

秦晉狠狠的打了個噴嚏,嫡子誕生的喜悅過後,他又恢復到了之前的工作軌跡上。

隨着嚴莊的返京述職,巡撫河北的顏真卿也奉詔返京了。

秦晉仔細的打量着這位以書法聞名於後世的名臣,此人以一己之力在叛軍的重重圍困中,堅守了數年之久,這種勇氣與能力,又豈止是區區書法家可以論斷的?

“久仰顏撫君大名,今日終於得見真顏!”

顏真卿很是拘謹的行禮,而且話也不多,對秦晉的問題也都是給予言簡意賅的回答。

秦晉能感覺到顏真卿骨子裡散發出的冷淡,雖然此人在表面上給予了自己足夠的尊重,但也能看得出來,他心中是有不滿的,只是這種不滿被深深的壓制了而已。

怪不得嚴莊對顏真卿的能力不吝惜讚美之言,卻直言不可重用。

然則,秦晉對嚴莊的話是很不以爲然的,用一個人的關鍵在於用人的人,而不是被用的人。就好比太宗用魏徵,最終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

所以,對顏真卿這種人,不是談幾次話就能使其改變態度的,也因此秦晉並不急着讓顏真卿對自己的看法立即便有所緩和。

離開丞相府以後,顏真卿便到興慶宮去拜見了天子李亨。李亨所居住的興慶宮早就不復天寶年間的車水馬龍,而今門庭冷落,幾可羅雀。對於顏真卿的到來,李亨顯得很興奮。

“顏卿在京打算逗留幾日?何時返回河北?河北經過安史二賊的禍亂,百姓們可還好?”

諸如此類的問題,李亨一個接着一個的發問,顏真卿則無不鉅細的回答。

君臣二人,一連說了兩個時辰的話,李亨竟絲毫不覺得疲憊。

第一千八十四章:三人有激辯第九十一章:巧借龍武力第三百七十二章:惡戰在眼前第四十六章:回天乏術否第三百六十四章:老少話軍心第一千六十八章:心累方回家第七十二章:胡酋怒無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不是白日夢第五百八十二章:內部有雜音第二百四十二章:君臣雙淚垂第八百七十一章:解決小麻煩第一千七十三章:無意的對話第五百二十五章:大火熊熊起第七百七十一章:叛臣做使者第五百五十五章:勝利隱危機第四百四十四章:千里有雄心第七百一十四章:內監又反覆第三十六章:誤救邊監門第一千三百章:馬赫迪之怒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收降哈西姆第九百一十六章:明暗難分辨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初戰即失敗第八十一章:夜聞走水聲第五百三十三章:城內有奸細第二十四章:逆胡連入彀第一千四百零五章:粟特之復仇第二百零七章:欲靜風不止第九十四章:徒有心事重第五百三十九章:叛將心思苦第二百九十九章:沽名又釣譽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朝廷有使者第五百二十章:危機陡然來第四百八十五章:有驚卻無險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初戰即失敗第一千二百六十章:木鹿城之失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膽怯康多思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大食吐火羅第三百四十四章:血染灞河水第三百六十章:大軍過黃河第五十六章:露布傳飛捷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形勢陡變化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大斗拔谷也第五百八十章:樹倒猢猻散第七百八十四章:突然發難也第九百九十一章:因私而害公第一百五十五章:徵丁十六衛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命運多不同第一千六十七章:暴起刺少府第四百九十八章:明主莫如此第六百二十章:大夫夜拜訪第二百一十二章:往事難已矣第四百五十八章:亂起肘腋間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辨華夷之禮第十八章:張網待逆胡第八百零一章:勸降胡將也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遷都避災禍第一千四百零九章:夷狄入中華第八百六十三章:公主抵洛陽第六百一十五章:皇后不認罪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丞相已親臨第三百五十一章:火中成灰燼第一千四百零五章:粟特之復仇第四十五章:故人今非昨第九百一十三章:宰相的決心第七百一十章:天子忽反常第七百三十五章:烏鴉一般黑第三百四十二章:驅虎吞狼計第三百一十三章:彈指論朝局第一千六十五章:惟願死西域第六百九十五章:亂上又添亂第九百三十七章:接管長安城第五百五十二章:意外的深談第五百七十七章:暗自有勾結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優素福之殤第九百零七章:權相的權謀第九百七十三章:結果熟難料第一千一十四章:長子突被困第二百七十五章:驚聞亂軍起第五百七十六章:終見曙光起第六百一十章:太上皇求封第七百六十六:荒唐的談判第五百四十五章:棄暗投明也第七百五十章:裴嗣欲告狀第五百一十九章:城破難殉國第三百四十九章:邊某不願死第八百八十四章:牽出建寧王第一百一十一章:宰相有諫言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暗流涌動中第七百七十七章:內應會是誰第三百八十八章:崔煥有改觀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逃出亂兵營第六百零九章:天子的建議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呼羅珊總督第七百三十九章:從容便脫身第八百六十三章:公主抵洛陽第一百一十六章:聲名兩不同第二百六十五章:佳人雙淚垂第三百一十七章:使君親拜訪第一千一百零四章:石砲入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