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視察西內苑

京兆府大獄的條件再不好也比囚車寬敞多了,史朝清竟有種莫名的放鬆,終於不必再風餐露宿,也不必擔心隨時隨地可以砸向他們的石塊與憎恨的濃痰。

這一路上,每每經過城市,押解的神武軍就會帶着他們大搖大擺的遊街,這對曾經的“天之驕子”而言,實在是難以忍受的羞辱。

史朝清突然放聲大哭,這月餘的委屈彷彿都在此刻宣泄了出來。他的哭聲立即招來的兄長的斥罵:

“我史家沒有你這孬種,坐牢便坐牢,死便死,哭甚哭?像個婦人一樣……”

史朝清淚眼婆娑,根本就不理會史朝義的斥罵與譏諷,到現在已經一無所有,難道連哭幾聲都不行嗎?不過,囚牢外面忽然響起了獄卒的腳步聲,他下意識的就止住了哭聲,押解時爲此沒少挨鞭子,現在已經成了驚弓之鳥。

好一陣,史朝義才嘆息道:

“你我兄弟能死在一起,也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史朝清渾身一震,對於“死”字,他一直認爲距離自己很遙遠。現在聽到史朝義如此說,驚嚇的渾身發抖。

“唐朝當真,要處死,處死我們嗎?”

史朝義咬牙切齒。

“處置叛賊,該當何種刑罰?”

史朝清愣住了,在大燕鼎盛時期,處置叛逆可都是寸寸磔殺,難道今日他們也要面臨這種可悲的命運嗎?

史家兩兄弟並不知道,就在他們議論着自己的死法時,秦晉與韋見素、第五琦、嚴莊等人正商議着合適舉行奏凱獻俘的儀式,至於獻俘之後是殺,是赦,幾個人的意見分歧還是很大的。

秦晉以爲,可以判處極刑,然後再以天子的名義予以赦免,以示朝廷的仁德與自信。

但是,他的意見遭到了其餘幾個人的堅決反對。

就連一向不甚表態的韋見素都言之鑿鑿。

“敵國之酋或可天恩赦免,但安史二賊乃以臣叛君,一旦赦免,其遺禍必然無窮!”

第五琦、嚴莊亦是同聲附和。

到此,再無異議,史家兄弟必須死,唯一的區別就是怎麼死。梟首、腰斬、磔殺,最後折衷的選擇了腰斬,暴屍!至於,安史家族的子弟,則無一例外,必須全部處死。

實際上這種小事本不用帝國的掌權者親自議論,但是,首惡的史思明失蹤,剿賊未能竟全功,處置史思明的兩個兒子就有很大程度是做個世人看的,以此震懾不法之心。

同時,幾位帝國重臣又商議了關於盧杞和顏真卿等人的升遷與調動。

嚴莊提出來的,盧杞在地方上功勳卓著,可調回長安,進入政事堂。顏真卿同樣大功在身,封一個宰相的名號也是理所當然的。

自打復丞相舊制以後,左右僕射與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就不再稱之爲宰相名號,更多的只是以此來彰顯地位。

韋見素、第五琦原本就是宰相,丞相取代宰相以後,就只能給他們安排各種具體差事的使職以積蓄行使從前作爲宰相時的職權。

所以,除了不具備宰相之名以外,他們手中的權力不但沒有減小,反而因爲使職的加身,事權更重。

秦晉當然清楚,嚴莊建議調回盧杞的原因。盧杞在河東做節度使已經有四年,打了這麼多年仗,在河東地方的威望是任何人都無可比擬的。就算有杜甫巡撫河東,恐怕也難免滋生出許多不盡如人意的意外。

許多事情只要做到防患於未然,就可能改變悲慘的結局而走上皆大歡喜的方向。

如果當初朝廷不是過度依賴安祿山,讓他在河北深耕十年,又何至於有今日之禍呢?

所以,平亂戰爭一旦結束,調回盧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接替盧杞的人選,嚴莊也已經想好了,鎮守洛陽的楊行本可以率軍北上,鎮守范陽,一方面懾服人心,另一方抵擋隨時可能南下的契丹人。

河北邊界自天寶年間就一直不太平,朝廷與契丹人作戰耗費大量的精力,也因此使得安祿山獲得了坐大的機會。現在朝廷必須汲取安史之禍的教訓,論調掌兵大吏就是第一步。

本來,河北局勢尚未完全平穩,秦晉有意讓盧杞在河東與河北多待上一年,現在經由韋見素、第五琦、嚴莊的提醒,便傾向於將其調回長安這個建議。

“河西局勢糜爛,盧杞回來以後可以派往河西,有這位百戰將軍在,定能使隴右免遭連累!”

嚴莊接連建議官員調動的策略,俱是站在維持穩定的基礎之上,他在安祿山幕府多年,親眼見證了安祿山的崛起與覆滅,自然對箇中的許多因由有着深刻的總結。

不過,秦晉的想法與之還是大有區別的。盧杞、裴敬、楊行本等人都是神武軍老人,其忠心未必比別人低,關鍵在於怎麼用。

秦晉一直考慮自己西征以後,關於長安留守的人選,盧杞便在考慮之一。

所以,他調回盧杞,不僅僅是出於防止出現藩鎮坐大的局面,更多的是給長安複雜的權力做一次穩定的分配,足以支撐到自己西征返回。

良久,韋見素將話頭也轉到了西征之事,只是他的意見卻是反對秦晉親自西征。大體上,與壽安公主的想法差不多,河西與西域畢竟都是肘腋之地,與其親征不如派遣可靠的將領,這纔是穩妥之策。

當然,秦晉的決心已經很是決絕了。無論哪個勸告,都無法改變他的主意。

“此事稍後再議,眼看河東神武軍就要凱旋進京,安排好一應物資纔是關鍵!”

河東神武軍有半數左右的兵員都出自三輔之地,河北平定之後,他們也自然沒了留在河東的必要性。而河北之地則由楊行本部負責鎮守,如此一來,怎麼安置這些百戰精銳就成了關鍵。

解甲歸田自然是不可能的,秦晉的謀劃則是以河東神武軍爲骨幹,組建西征軍,然後再加上關中之地招募訓練的新軍,湊齊十萬人,爭取一舉蕩平西域。

然則,想法是好的,真正實施卻有很大困難。

十萬人穿過隴右之地,翻越祁連山,進入河西,僅僅行軍就已經千難萬阻了,後勤補給也更是問題。

調動十萬戰兵,至少就要徵發超過五十萬的民夫,以保證後勤補給的可持續性。同時保持超過六十萬人的開銷,糧食消耗以及運輸途中的損耗,都要仔細的計算清楚。

如果朝廷的儲備不足以支撐一年,西征的計劃也許就要押後,或是流產了。

因此,第五琦的作用便顯而易見了,這位以財計聞名於朝野的能臣幹吏,一定會盡其所能滿足西征的各項要求。

這些具體事宜,秦晉早在半年前就開始與第五琦計劃並實施了,物資被從各地源源不斷的調往關中,當然,名義上只是爲了充實空虛的關中,實際上,這些不辭千辛萬苦被運送到長安的物資都是被秦晉當做戰略儲備的,唯一的作用就是以保障即將派出的征伐大軍。

韋見素不肯讓步,依舊堅持己見。

“天下戰亂依舊,如今亂事剛剛平定,朝廷第一要務應該休養生息纔是,現在又要大張旗鼓的以百萬人進行征伐,丞相難道就忘了秦隋之亡的典故嗎?”

韋見素現在一改從前影子宰相的風格,對秦晉的許多決定堅持反對,讓秦晉有些哭笑不得。秦晉清楚,韋見素篤定自己不會因爲勸諫而遷怒於他。

但是,當年的太平天子李隆基卻會,所以,在李隆基面前,一向明哲保身的韋見素,聰明的選擇了做一個影子。

關於這些複雜的事情,秦晉不想和韋見素過多的爭執,便草草應付了事。

次日一早,秦晉按照計劃前往東內苑的新軍營地,清虛子就像開了掛一樣,研製的新火器層出不窮,而這次視察,就是他又搗鼓出了十種新式火器,請他來確定一番,究竟哪種更適合裝備新軍。

剛進入西內苑,秦晉就能夠聞到空氣中瀰漫着一股*燃燒後的硫磺味道。

清虛子早就帶着人等在門口,見到秦晉的馬隊當即一連笑嘻嘻的迎了上來。

“貧道恭候丞相多時了……”

清虛子對於火器似乎有着異於常人的興趣,幾乎可以幾日幾夜不吃不睡的進行試製,距離他還有十步就已經能聞到一股濃烈的汗臭味。

秦晉禁了禁鼻子,調侃道:

“真人又清減了啊!”

確實,清虛子面部已經瘦的顴骨突出,兩頰更是深陷。不過,一雙眸子確實炯炯有神,昭示着這並不是一個身體虛弱的人。

來到所謂試驗場地,滿眼可見坑坑窪窪,可以想見是試驗火器時所炸出來的。

一種外形奇怪的火器吸引了秦晉的注意力。

石砲的架子上,換成了五根一人可以環抱的樹幹。

這種東西如果用做武器的話,在秦晉看來,其笨重程度堪比石砲,複雜程度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本不適合遠途或者長時間作戰。

不過,秦晉還是想知道清虛子的創意到底如何。

“敢問真人,這是何物啊?”

第一千二十三章:事起突然間第五百八十七章:敗於野蜂下第一千四百零六章:奪回埃蘭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背板與新生第一百七十一章:天子厭張韓第五百一十一章:輕敵至兩敗第五百四十二章:正是反擊時第七百零八章:毒婦生惡念第七百三十五章:烏鴉一般黑第九百二十七章:奇哉中護軍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甘願做鷹犬第八百三十七章:欲毀洛陽城第七百一十七章:步步皆爲營第七百二十七章:點火出奇跡第一千八十八章:飛來橫禍也第二百四十三章:如墮幻夢中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優素福野望第一千九十七章:囚徒脫牢籠第九百零九章:郭子儀中計第一千八十三章:長安與范陽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混亂之痕跡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不是白日夢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辨華夷之禮第一千一百章:坐守已七日第三百三十六章:哥舒夜許願第二十七章:不知絆人心第七百六十章:叛軍全覆沒第八百一十九章:回紇摘桃子第六百八十九章:廷議決生死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暴雨欲來也第六百二十章:大夫夜拜訪第二百九十二章:究竟誰中計第五百三十一章:駭然竟食人第六十章:父子竊竊語第九百二十六章:轉機再出現第一千一十八章:軍法與人情第七百三十五章:烏鴉一般黑第四百八十四章:蟲娘傷心思第三百六十五章:求仁得仁也第四百二十章:兵臨絳城下第七百五十五章:叛軍臨換將第六百六十一章:政事堂醜聞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阿斯塔離營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山壁現絕境第六百二十二章:留都又失陷第一百七十七章:心底誰最重第九十三章:無聲勝有聲第五百零八章:叛軍劫掠急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堂兄求上門第二百一十一章:天子慼慼然第四百一十章:斷燕軍糧道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公主爲君媒第六百二十八章:東都忽內訌第六百三十五章:婚事遭反對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大戰之前夕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天公偏作美第三百二十六章:爲民穿新衣第十三章:血戰新安東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莫名的使者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將軍入王都第一千七十五章:大尹獻奇謀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哈里發送禮第三十七章:驚悉爲長史第一千三百零一章:力撼神武軍第一千二百零一章:爲國散家資第三百六十四章:老少話軍心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返程遇馬匪第七百九十九章:俘獲尹子琦第八百五十八章:大哉神武軍第八百五十一章:捷報入長安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無名河邊計第一千一十一章:囚徒實邊軍第一千四百零一章:雄獅豈甘心第六百二十二章:留都又失陷第一百六十七章:演武爲角力第六百四十四章:女人心思深第一百五十八章:二子同乘舟第七百二十章:苦果何須嘗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殿下非無能第九百二十三章:醒來墮噩夢第三百三十一章:哥舒存忠良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雄獅入囚籠第八百六十章:武臣來投靠第一千九十八章:心中百味生第八十六章:泰山鴻毛哉第八百零四章:虎父生犬子第九百九十六章:寒門終出頭第三十二章:胡兵欲奪馬第一千四百零七章:漫步古城下第三百六十章:大軍過黃河第五百一十九章:城破難殉國第九百四十五章:條約終簽訂第八百零六章:敲山震虎也第一百二十二章:大夫將隕身第六百七十四章:朽木難堪任第二百七十五章:驚聞亂軍起第一千七十四章:河北事難決第四十三章:但使飛將在第八百六十一章:語出驚衆人第七百二十九章:將相起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