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能力有限

必須承認,帕特里奇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指揮官。

彰武會戰結束後,他就認識到,美日聯軍慘敗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國軍隊能打,而是美日聯軍在做戰役規劃的時候,目光過於短淺,只盯着戰役層面上的得失,沒有把重點放在戰略層面上。

策劃阜新會戰的時候,帕特里奇把目光放得更長遠。

七月八日,美日聯軍發動了代號爲“雷雨”的夏季掃蕩行動,重點清剿阜新與錦州東部地區的敵後游擊隊。

按照分工,日軍負責阜新地區的掃蕩行動,美軍則負責錦州東部地區的掃蕩行動。

當日,日軍八個師團從彰武出發,由兩個主力師團打前陣,攻佔了由敵後游擊隊控制的哈爾套之後,沿一零一國道向阜新進發。

南面,美軍四個師從黑山出發,沿三零四省道到達王屯,隨後分兵兩路,沿着二零五省道分別向南北進軍。

很明顯,美日聯軍的目的壓根就不是掃蕩敵後游擊隊。

戰鬥打響後,除了在哈爾套與王屯有過較爲激烈的戰鬥之外,美日聯軍根本沒有攻打那些敵後游擊隊控制的偏遠村鎮,甚至沒有向偏遠地區進軍,主力部隊一直集中在一零一國道與二零五省道上。

美日聯軍的意圖也很明確,沿着這兩條線路部署防線。

顯然,美日聯軍在部署戰場,要從南北兩個方向包圍阜新,用防線把部署在外圍的中國軍隊隔開,然後集中兵力打下阜新。

爲了策應北面的行動,美日聯軍還在盤錦進行了大規模兵力調整。

在帕特里奇看來,如果羅耀武膽敢動用部署在錦州這邊的部隊去加強阜新的防禦,或者繼續向阜新增兵,在那邊打一場大會戰,美日聯軍就能集中兵力攻打錦州,讓中國軍隊南北不能相顧。

如果羅耀武無動於衷,則繼續按照他的部署,先打下阜新,再圍攻錦州。

必須承認,帕特里奇的部署沒有問題。

可問題是,羅耀武早就把主力派往阜新,中國軍隊的部署重點也在北面。

當天晚上,羅耀武就下達了作戰命令,讓第十六集團軍前出沙拉與蒼土,在錦州東面部署防線,阻擊快速挺進的日軍,第十五集團軍則前往二零五省道與三一四省道交匯處的朝陽寺,集中兵力攔截北上的美軍。

更重要的是,阜新南面的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沿縣道進入醫巫閭山。

這次,羅耀武盯上了美軍。

雖然在作戰策劃階段,羅耀武不存在帕特里奇那樣的問題,在他做出了決策之後,參謀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對意見,但是在打擊敵人的問題上,仍然有不少參謀認爲應該繼續重點打擊日軍,爭取像對付韓軍那樣,用慘重得不能承受的巨大代價,迫使日軍放棄進攻。如果能讓日本當局撤軍,那就再好不過了。

問題是,日本是韓國嗎?

暫且不說要用多大的傷亡才能迫使日本撤軍,僅從軍事層面上講,繼續打擊日軍的意義也不是很大。

原因很簡單,堅持南下的是美軍,而不是日軍。

戰爭打到這個時候,羅耀武要想在東北戰場上取勝,就得把美日聯軍吸引到中國軍隊的重點防線上來,重創主張進軍華北的美軍。美日聯軍把重點部署在南面,基本上放棄了大規模掃蕩吉林與黑龍江的行動,表明羅耀武的戰略已經收到效果。這個時候,就應該重點打擊美軍,讓美軍喪失戰鬥力。

可以說,如果不能癱瘓美軍,華北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東北地區的戰鬥就無法取勝。

錦州之後就是山海關,中國軍隊已無退路。

從作戰行動上看,打擊日軍的難度也要大一些。不是說日軍的戰鬥力更強、或者是規模更大,而是經過彰武會戰之後,東北軍的戰鬥力全面下滑,各主力部隊的主戰裝備都得不到保障,突擊進攻能力大大降低。在較爲廣闊的戰線上與美日聯軍作戰,需要更加強大的縱深突擊能力,而這正好是中國軍隊欠缺的能力。

實際情況正是如此。

日軍爲主的北線戰場上,地勢較爲平坦,而且戰線拉得非常開。就算能夠獲得更多的突擊機會,如果突擊不成、或者突擊後不能殲滅敵人,突擊就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遭到重大損失。

與之相比,在較爲集中的南線戰場上,因爲有醫巫閭山爲屏障,戰線較短,突擊縱深也不是很大。只要能在正面守住,就能讓部隊從側翼發起突擊,通過戰術級別的穿插,把美軍分割成較小的部隊,再一個一個的吃掉。

最重要的是,擔任突擊任務的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都缺乏重裝備,更適合部署在山區,並且依靠山區作戰,而不適合在平原上作戰。

這些因素,都迫使羅耀武把美軍當成重點打擊對象。

明確了戰術,該打就簡單得多了。

除了已經部署的四個主力集團軍之外,第四十集團軍留守阜新,充當第十五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的戰役預備隊,第二十六集團軍則留在義縣,充當這次會戰的總預備隊。爲了增強主力集團軍的戰鬥力,羅耀武爲每個主力集團軍配備了兩個新編集團軍,並且在阜新與醫巫閭山各部署了一個民兵縱隊。

相對而言,出了動用了六個主力集團軍之外,羅耀武投入的兵力不算多。

比起動員了兩百多萬軍民的彰武會戰,在這場會戰中,羅耀武最初動員的軍隊規模還不到八十萬。

當然,從絕對數量上講,這也是一支非常龐大的軍事力量了!

接下來兩天,除了第十六集團軍與第十五集團軍先後與美日聯軍交火之外,戰線上沒有重大行動。

受到攔截後,美日聯軍並沒繼續突擊,而是穩住了陣腳。

在阜新東北方向上,日軍甚至沿着第十六集團軍的防線展開,面對面的部署了一道新的防線。

阜新南面,美軍進攻受挫後,直接退回大板。

在這兩天裡,羅耀武也沒有采取更有力的反擊行動,只是讓兩個由當地民衆組成的新編集團軍化整爲零,透過美日聯軍的防線,到敵後戰場去聯合游擊隊,襲擊美日聯軍的輜重車隊與巡邏部隊,順帶蒐集戰術情報。

可以說,經過彰武會戰,雙方都顯得格外謹慎。

美日聯軍是被打怕了,擔心中國軍隊會有大規模反擊,所以在進攻之前,首先得做好防禦部署。

羅耀武則在擔心中國軍隊的戰鬥力,特別是在戰線拉得較開的情況下,各主力部隊的戰場活動能力與持續作戰能力。說得簡單一先,在時機成熟之前,羅耀武不會輕易讓主力部隊參戰。只要主力部隊投入戰鬥,就得力爭在較短的內達到戰役目的,消滅兩到三個美軍主力師。

只有這樣,才能在敵人反擊之前把主力部隊撤下來。

羅耀武的謹慎也完全能夠理解,因爲在他手裡就那麼幾支主力部隊,阜新會戰擺明了是錦州戰役的前奏。不管能不能守住阜新,如果在這邊丟掉了太多的主力部隊,就算已經留下了十多個新編集團軍守衛錦州,也很難頂住美日聯軍的大規模進攻。

由此可見,對羅耀武來說,情況一點也不容樂觀。

事實上,這也是羅耀武爲在戰役策劃階段疑慮重重的原因。再看得遠一點,羅耀武副職的時候就跟陳必時提到,就算他能在遼東打幾場勝仗,也很難守住東北,甚至難以守住山海關,最終肯定得退守華北。

也就是說,早在幾個月前,羅耀武就,他在東北做的努力,只是在爲後方組織戰略防禦爭取。

這場戰爭,打到這個時候,中國軍隊已經是精疲力竭。

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沒有丟掉瀋陽,羅耀武還能依託龐大的戰爭機器,特別是東北地區的重工業體系,在邊境地區與敵人好好打幾場。迫使美軍把重點放在東南戰場上,不惜代價的攻打南京。

隨着瀋陽淪陷,東北軍失去了最重要的戰略根據地,要想守住東北,那就太難了。

這種局面不免讓人有點悲觀,可這就是現實。

回到戰場上,美日聯軍用了三天完成戰役部署之後,與七月十一日凌晨發起總攻。

這次,率先發力的正是躊躇滿志的美軍。

美軍的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攻佔朝陽寺,突破中國軍隊在阜新南面設置的防線,率先攻入阜新,迫使阜新東北方向上的中國軍隊全面回撤,然後由兵力多得多的日軍負責攻佔阜新城區。

當然,進攻行動不會順利,因爲擋在美軍前面的是第十五集團軍。

相對而言,第十五集團軍的防線短得多,一個連只需要守衛一到兩百米的戰線,兵力非常集中,防禦工事也修得十分堅固。

戰鬥打到天亮,美軍仍然沒有取得突破。

到此,帕特里奇也,擋在美軍前面的是一個主力集團軍,而且是擅長打防禦戰的主力集團軍。

銅牆鐵壁已經形成,擔任快刀手的突擊部隊也就不遠了。

進攻不成,美軍在天亮後轉爲就地防禦,等着中國軍隊發起反擊。

問題是,中國軍隊並沒在天亮後發起反擊!

戰場一下冷了下來,讓帕特里奇感到萬分不解。

羅耀武到底在耍名堂?

美軍已經被第十五集團軍擋住了去路,進入醫巫閭山的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仍然按兵不動。

難道羅耀武不打算主動進攻嗎?

第17章 戰場揚威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172章 遠程炮火第34章 以攻對攻第58章 環形防線第60章 鹿死誰手第11章 內憂外患第38章 加大投入第41章 背靠本土第32章 福大命大第128章 作戰策劃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46章 舉步維艱第111章 官復原職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3章 秘密任務第60章 一飛沖天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134章 進軍錦州第70章 地面救援第10章 誰主沉浮第64章 一席之談第51章 重於泰山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29章 箭在弦上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184章 信仰危機第92章 首尾兼顧第2章 戰場小兵第36章 巨大漏洞第95章 日軍上臺第19章 先南後北第99章 只要三天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71章 出敵不意第46章 步兵防線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29章 權利宣言第38章 額外獎賞第12章 戰略反擊第91章 熱血已冷第39章 戰鬥英雄第41章 預備力量第163章 決定會戰第21章 決戰南京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3章 假戲真做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6章 親密接觸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62章 蓄勢待發第19章 死纏濫打第66章 危機時刻第9章 以進爲退第144章 現實難題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62章 額外任務第29章 再遇少校第79章 誰最受傷第64章 一席之談第165章 用兵難題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59章 度外之慮第77章 推心置腹第157章 敷衍了事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42章 意外結果第86章 全數投入第94章 大禍臨頭第83章 破例而行第16章 祿口惡戰第6章 重大發現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18章 以少勝多第30章 將功補過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55章 戰爭決策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45章 步步爲營第91章 最後通牒第90章 兵力緊缺第84章 小鬼壓場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25章 虛張聲勢第44章 保衛天津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14章 只要結果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1章 內憂外患第38章 額外獎賞第82章 戰地少尉第33章 適可而止第35章 爲戰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