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回 莊烈帝山窮水盡 李自成兵進昌平

此時的李自成確實是意氣風發,奮鬥了多年的李自成,如今也建立了一個國家了,大順,目前的形勢也如同這個國號一樣,太順利了,自從在崇禎十七年春天在西安稱帝以來,李自成就在謀士牛金星、顧君恩、黃玉等人催促下,起兵伐明。

出了陝西,就是山西境內了,總將軍劉宗敏先行。山西各地百姓從李自成到西安以後,就哄傳着李自成如何仁義,人馬紀律如何嚴明,紛紛等待李自成大軍一到就要迎降。果然大順軍渡河以後,各地土民不但親眼看到了李自成的紀律確實很好,一路秋毫無犯,而且讀到了提營首總將軍劉宗敏的佈告。所以從一月二十二日起,就出現了到處迎降的形勢。平陽知府張璘然投降了,受到了重用。平陽的大鄉紳申家嚴逃到山中,被家奴們捉到,獻給大順軍。劉宗敏因他爲富不仁,民憤很大,下令嚴加拷打,逼他將家中的金銀、財寶、糧食全都交出,然後處死。這件事使平陽府的百姓們人心大快,李自成大軍的威望就提的更高了。

李自成在到處迎降的情況下進入山西,他的前邊有兩三千威武的騎兵,然後是一隊騎兵打着各種形式的旗幟和儀仗,還有一班樂隊在馬上奏樂。大順朝的內閣、六政府、文諭院等衙門的主管大臣,各帶奴僕、衙役、騎兵,跟隨在後,然後又是二千騎兵。另外還有五百弓弩手,二百火器手。這五六千騎兵,是大順皇帝的護衛親軍,盔甲整齊,旗幟鮮明,馬匹精壯。再後是五百匹騾子和一百匹駱駝,馱運食物和糧草。共計有一萬多人,起義十五年來,李自成第一次以帝王的派頭,率領大軍出征。他自己和跟隨在他身邊的文臣武將,在離開長安前,已經料到會一路迎降。如今果然如此,所以儘管距離北京的路程尚遠,但是人人都認爲勝利已在眼前。幾年前,流傳了許久的讖記,上邊說“十八子主神器”,又詩句中有“李繼朱”三個字。如今看來大勢已定,這讖記完全應驗了。那幫在長安新投降或沿路上新投降的文臣們,也都慶幸自己早識天命,變成了從龍之臣。

東征大軍只顧向前,各地方一般都不留兵駐守。新委派的地方官吏,遵照李自成的嚴令,搜捕明朝的宗室和各府、州、縣的鄉宦、富民,以及鄉宦的親屬。只要是平日魚肉地方,積有民憤的人,一概捉拿,嚴刑拷打,強迫他們獻出金銀,充作軍餉;沒收他們的存糧,部分充作軍餉,部分散給饑民。凡是已經投降的府、州、縣,都迅速委派了大順朝的縣令。當時關中多年戰亂,加上天災不斷,既要供應東征大軍,還要供應西征西寧和駐守榆林。寧夏等地的人馬,所以東征軍進入山西以後,搜捕明朝宗室和地方鄉宦、大戶,嚴刑拷打,逼迫他們獻出金銀財寶和糧食,既是爲國爲民除害(至於到底其中有多少是冤枉的,並不知道),又爲了解決大軍給養和朝廷開支。新委派的各府、州、縣官吏,都把這件事做惜口向民間搜索騾馬,當做軍餉,並不奇怪。可是山西省也是災荒不斷,生產破壞,城鄉凋敝。李自成只考慮如何供應東征大軍,長驅入燕,趕快攻破北京。至於如何使新委派的官吏採取一些有效的辦法,使百姓能夠過安定的日子,休養生息,就來不及考慮了,又或者說,他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四十萬騎兵,六十萬步兵每日所消耗的糧食就是個天文數字了,北方又是乾旱,到底能給李自成提供多少的糧草,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不同於李無庸,一方面走的是精兵的路子,另一方面有儲備了大量的糧草。須知道打天下容易,而治天下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沒有糧草支援,就算你能攻取大量的城池又有什麼用呢!糧草、撫民、得天下。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此刻昌平已經是黃色的海洋了,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就駐紮在這個小的縣城裡,昌平是北京的南大門,離北京的距離一天都不到,可以說是個天然的前沿指揮所。李自成的行在也在這裡。

昌平州衙還比較寬敞,被作爲大順皇帝的臨時行宮。軍師府駐在昌平總兵的鎮臺衙門,丞相府駐在學宮,六政府和文諭院分別擠在別處衙門和民宅,而御營親軍等部隊都分駐兵營,又在空地上搭起了許多帳篷。晚膳以後,李自成同劉宗敏稍談數語,便命傳宣官分頭傳知丞相、正副軍師、六政府尚書、侍郎以及文諭院學士等中央大臣,來行宮開御前會議。

雖然以前的御前會議都召開了許多次了,但衆人都知道眼前這個御前會議非同尋常,畢竟北京城雖然被明王朝經營了數百年,但是面對李自成的百萬精銳,還是不堪一擊的,北京如今也算是李自成的囊中之物了。如今要討論的當然是關於攻下北京後的情況了。

“陛下,臣認爲我軍士氣如虹,而朝廷已經日落西山,如今我軍已經將北京城團團圍住,只等着陛下的一聲令下了。”李巖拱手道。在他的旁邊仍然是貌美如花的紅娘子。

李自成點了點頭,微笑道:“明日克敵,攻取北京,全是卿家等人的功勞。朕當重賞。”自從李自成在西安稱帝以來,牛金星害怕泥腿子出身的李自成鬧出一些笑話,所以拼命的教導李自成讀書,現在看來還是有些效果的,說話也變的文縐縐的。

“定都西安這是我朝建立的時候就確定的國策,西安乃是數朝故都,擁有餚函之固,關中平原沃野千里,乃是帝王之資也!北京雖然有山海關天險,但氣候惡劣,沒有多少的帝王之氣,以後就作爲朕的行在了,每年夏天的時候倒是一個避暑的勝地了。北京以前是屬於幽州境內,如今就改做幽州府。”李自成又吩咐道。“軍師,如今佔了京城,崇禎當如何是好?”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的道理,衆人都是知道的。如此一來,崇禎的命運也就註定了,饒是衆人都是草莽出身,對朝廷沒有多少感情,但是崇禎皇帝也並非昏庸無能,與紂王等同之輩,一時間衆人都有慼慼之色,就是李自成自己也有不忍之色。

“陛下,以臣看來,崇禎雖是亡國之君,然與歷代亡國之君不同。崇禎性情剛烈,人所盡知。城破之時,他既不肯投降,也不願被俘受辱,必將自盡於宮中,或自縊,或服毒,或*,甚至他會將后妃們都召到宮中,一起死於火中,轟轟烈烈殉國。這些都有可能。陛下不必擔心。”顧君恩好半響纔出列說道。

“恩。”李自成聞言點了點頭。

“陛下,臣以爲昌平有大軍百萬,而對面的北京城兵無戰心,又無良將,城中民心都在我方,十萬大軍足足可以拿下,剩下的兵力不如投想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快速的佔領長江以北的大部分領土,獲得更多的縱橫空間。”李巖忽然說道。

顧君恩眼中神光一閃,也奏道:“制將軍所言甚是,如今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只有劉澤清的十萬殘兵守衛,可以說是天賜與陛下,陛下此時不取,恐怕爲他人所取。”

“天下何人還是朕的對手?”李自成大怒道:“崇禎、還是張獻忠,他們都不是。朕乃天命所歸,天下是朕的天下。”

“臺灣的李無庸,臣聽說此人雄才大略,又善於將兵,手下有雄兵三十餘萬,戰將無數,又有宋獻策等人的輔助,而大成至聖先師的後人孔胤玉也投到了臺灣。”顧君恩接着說道。

“顧大人多慮了。”牛金星突然笑道:“且不說陛下乃天命之主,就算你說那個李無庸那麼厲害,臺灣遠離大陸,就算等他知道我大軍已經攻下了北京城,那也是幾個月以後的事情了,幾個以後,天下大局以定,他李無庸還能翻出個天來嗎?到時候,陛下隨便封他個什麼官,讓他好好的替陛下鎮守南疆。”其他衆人都點了點頭,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大順王朝上下,誰也沒有想到李無庸的三十幾萬大軍,在中原各地已經發起了有組織,有預謀的攻擊。

李自成望了望左右,又對劉宗敏說道:“論打仗,誰也比不上你,明日,你就開始進攻外城吧!軍師,你算一算,明日幾時攻城恰當?”

“十八日如有微雨,外城可破;破了外城之後,十九日黎明可破內城。”牛金星想都沒想一下,就說了出來。

“好,捷軒(劉宗敏的字),明日,朕就看你的威風了。”李自成豪情四射的說道。

“臣遵旨,明日必破外城,獻與陛下。”劉宗敏是個實在人,他說什麼時候破,就一定會在什麼時候破。李自成旁邊衆人也都紛紛讚揚起來,只有李巖夫婦臉上露出了一絲凝重。

環顧之間,卻被李自成看個分明,心裡微怒。

[無廣告小說奉獻]

第六十章 崇禎的心 (一)第六十四回 大都督府 (一)第四十五回 土地國有 (二)第三十二回 福建任上 (七)第三十五回 買一送二 (二)第五十八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二)第十四回 登州之戰 (四)第一零八回 宋獻策憂心忡忡 李無庸左右平衡第一百三十七回 牛金星難解帝王心第十九回 媚香樓 (二)第四十三回 收復臺灣 (六)第四十五回 土地國有 (二)第一百四十九回 昭陵與福陵 (二)第五十四回 《中倭江戶新約》(八)第一百九十九回 家宴第一百九十二回 吳三桂之死 (二)第一百一十三回 惡魔將軍首戰克敵 神匠戴蒼試製連珠第六十八回 邸報第一百一十七回 羅振川總領安南事 李自成自立大元帥第六十六回 校檢三軍第一百八十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一)第十二回 一隻雞的影響第一百三十九回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第八十八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八)第一百一十二回 李自成無德施水計 開封城災禍二十年第一百六十九回 大決戰(六)第一百三十六回 李公子兵起河南 山海關三虎對峙第三十六回 摘花小侯爺第一百九十六回 新的開始第二百一十回 陽謀離間第四十八回 《中倭江戶新約》(二)第一零六回 李無庸龍歸大海 順治帝漁翁得利第十四回 登州之戰 (四)第一百七十二回 大決戰 (九)第一百一十九回 羅振川奉命奪關 趙鏡波兵阻雞鳴第七十五回 世界真是太小了第十五回 進京第六十三回 子嗣第八十二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二)第一百九十七回 和大玉兒的第一次說話第四十六回 攤丁入畝與家庭聯產承包第一百七十六回 大決戰之所向披靡第三十三回 福建任上 (八)第一零二回 大將軍怒斥美嬌娘 李無庸議取錦州城第十五回 進京第四十一回 收復臺灣 (四)第一零八回 宋獻策憂心忡忡 李無庸左右平衡第一百八十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一)第七回 籌劃第一百八十四回 大決戰 (二十)第八回 斂財手段第二百一十回 陽謀離間第三十二回 福建任上 (六)第一百一十回 都督府衆人齊聚 李無庸藉口興兵第一百七十七回 大決戰之土雞瓦狗第兩百零一回 “馬皇后” (二)第一百六十七回 大決戰 (四)第四十三回 收復臺灣 (六)第二百零五回 御駕親征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決戰之決定天下的兩股力量第三十一回 福建任上 (五)第七十九回 主將無能 累死三軍第三十六回 摘花小侯爺第九十四回 戰 (一)第二百一十回 陽謀離間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鷹眼第四十二回 收復臺灣 (五)第九回 被歷史閃了一下腰第六十一回 崇禎的心 (二)第一百八十三回 大決戰 (十九)第八十一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一)第一百一十四回 阿巴泰竊掠十八州 崇禎帝封鎖臺第一百四十七回 同樣是人距離怎麼那麼大第一百九十二回 吳三桂之死 (二)第二十七回 福建任上 (一)第一百四十八回 昭陵與福陵 (上)第一百九十二回 吳三桂之死 (二)第一百六十九回 大決戰(六)第二百零六回 姚啓聖的作用第一零四回 多爾袞上呈戰報 皇太極吐血駕崩第二百回 “馬皇后” (一)第六回 初萌登龍志(二)第一零五回 清寧宮諸王公爭位 吳三桂兵阻山海關第九十四回 戰 (一)第二十二回 日進斗金第一百九十七回 和大玉兒的第一次說話第七十九回 主將無能 累死三軍第一百四十二回 敢問天下誰人主第一百回 曹化淳假傳消息 莊烈帝活人作祭第一百二十三回 四督師齊聚南京城 史可法無力鎮三藩第一百三十五回 南京城風起雲涌 北京城瘟疫大作第一百九十九回 家宴第一百一十九回 羅振川奉命奪關 趙鏡波兵阻雞鳴第一百三十一回 嬌公主悲傷欲絕 孔胤玉舌燦蓮花第五十回 《中倭江戶新約》 (四)第七十八回 梟雄與色鬼 (二)第九十一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十一)第一百七十九回 大決戰 (十六)第二百零四回 新的世家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