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中國式教堂

但是,來自後世的劉琦對這種教育方式還是不滿意的,一則不願意爲他人做嫁衣裳,蔣介石就是通過辦學發家的,思慮再三,特請龐德公到益州擔益州公學院祭酒,總督州學院、郡學院教育,如此益州所有學子都與我劉琦系出同門。

另一個不滿的原因是入不敷出,辦教育需要花錢,但是若是完全由政府花,無疑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在前世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很多縣就因爲財政不足,而出現拖欠教師工資現象。

考慮到這個問題,劉琦讓張鬆發佈《助學令》,宣諭益州各郡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興辦教育是一件利己利民的善事,由於連年戰亂,益州官府收入有限,再加上興辦教育需要龐大的資金,特發表《助學令》,鼓勵益州士民、商人、地主捐款資助益州教育。

爲了給資助教育的人合適獎勵,在《助學令》中規定,每個官學正門前方,須立一功德石牆,在石牆上分別雕刻捐款人員姓名,地址,捐款時間,捐款金額。

爲避免功德石牆人滿爲患,《助學令》規定在縣學捐款十兩銀子的,可以在石牆上刻上自己姓名;在郡國學院捐款在五十兩銀子的,可以在石牆上刻上自己姓名;在州國學院捐款在一百兩銀子的,可以在石牆上刻上自己的姓名。

爲了起到示範作用,劉琦、與三個妻子都分別捐獻五百兩銀子,因此名字刻在最前面。

在劉琦帶動下,益州士人、商人、官員紛紛募捐學院,特別是那些有錢的商人、地主,歷來受到歧視,想不到自己捐錢之後,能夠與州牧大人並列在官學院前面石牆上,紛紛慷慨解囊,捐助銀兩。

這或者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手段吧,看着負責張鬆眉飛色舞的訴說着,僅僅州學院,就募款足夠州國學院三年之用,劉琦大受啓發。與張鬆等人一番謀劃,確定將教育當作一定產業來辦,一則減少政府的開支,二則中國閒人太多,不像西方每週有什麼禮拜,可以進教堂進行精神教育,何不將教育講學與士民精神教育連貫在一起。

如此,在益州州國學院啓動儀式上,張鬆宣稱,益州州學院、郡學院、縣學院每旬首日所有學子、士民、商人,在穿戴整齊之後,都可到會堂參加集會,凡出錢在20兩白銀的,不論出身如何,只要講學內容不違反大漢律令,都可以登記到學堂進行演講講學。

有一個學生問道:“大人,難庶民也可進入?”

閻張鬆看作劉琦,在得到鼓勵的暗示後,笑道:“大家都知道孔聖人爲庶子,若是按照一些人觀點,孔子及其後代就不應該接受教育哦?只要穿着整齊,不邋遢者,都可進入各級官學院,聽課,只要穿着整齊,完成登記後,都可以上臺講課。”

一個商人大喜道:“大人,小人只是一個商人,不是什麼士人,可以上臺講課嗎?”

張鬆笑道:“當然可以,你完成登記,捐助學生讀書,奈何不能上臺呢?”

該商人當即足了百兩黃金,上臺講授到西域見聞,告知衆人他在成都收購蜀錦,每佔蜀錦僅僅三兩白銀,但是若買到中原地區能夠買到十兩白銀,但若買到遙遠的西域,足足可以買百兩白銀。

有個士子大爲不屑,笑道:“若是我益州百姓都想你這樣巧取豪奪,那麼我益州豈不大亂?”

該商人回敬道:“你們士人都認爲我們商人奸巧,豈知吾等對益州的貢獻,我等每次從西域返回,往往買上數十匹良駒,買上好的鹿茸、羊皮,豈能說我等爲奸猾之人?”

張鬆見兩人發生爭論,當即說道:“這位先生,商人重利,自古存在,不知你爲那派弟子,可以上臺駁斥這位先生的觀點嘛,不必在下面埋怨嘛。大家都知道古代講究的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州牧大人在各級官府設立官學院,一則教化衆人,二則讓大家相互辯論,如此越辯越明。”

該士子一聽,大喜,當即也掏出20兩白銀,上臺大談特談孔子的仁義理智信,完了,負責登記的老師問道:“先生講學半個時辰,感受如何?”

該士子早已眉飛色舞道:“如今才明白獨樂樂,衆樂樂,疏樂的道理.在下修學多年,今方有感悟,講學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修爲。”

劉琦見士林還是非常牴觸這種講課方式,當即讓人遞了個條子給張鬆,張鬆當即宣稱:每旬首日除了有兩位捐款達到20兩銀子以上的善人可以公開講課一柱香之外,各級官學院需邀請一名名士給大家講述經典。

於是衆人大喜,大家不再對劉琦允許這種商業講課方式的存在。

劉琦大喜,中國人自古到今就缺乏羣體活動,因此沒有形成西方那種基督教伊斯蘭教宗教,通過每旬定期講學,加上一些有錢商人的佈道,若再加以引導,如此中國式宗教不是產生了。

正如巴金所說人不能僅僅靠吃飯長大,中國古代封建統治一個重要失誤就是精神生活只屬於文人雅士,老百姓只知道臉朝黃泥背朝天,若是將每旬講學辦成儒家道家墨家的另類法會,應該可以避免傳統的愚民教育吧。

這種教育方式應該是後世的學院教育?抑或是宗教教育?劉琦鑽在被子裡面,竊笑。

劉琦見大家不再對商人講課方式牴觸後,回到州牧府與諸葛亮等人商議後,以官府文牒形式向益州各郡縣發佈《勸學令》:

每年對縣學學習五年以上的學習進行考試,前十名的可進入郡學,在郡學學習三年以上後,前十名深入即將成立的州學院。在州學院中,共設置儒學,道學,墨子,兵家,雜家五門專業,學子在參加三年以上學習,方可進入縣府、郡府衙門或者軍隊中任職。

對世家子弟、豪族子弟可通過交納一定錢糧入讀,而農家子弟可通過勞役入讀,且由學院統一配給伙食。

爲保障寒家子能夠入學院讀書,要求每郡挑選三十名品學兼優的寒家子,由學院提供食宿,但前提是以勞役代替生活費(每旬勞役三天,以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益州士林對《勸學令》非常反感,特別是那些寒門子弟,竟然在學校培養數年後,可以爲官一方,更是不能接受。

看作數十個世族領袖的聯名上書,身邊四大謀士非常着急,看作劉琦,不知如何是好.

來回渡着方步,良久,劉琦對徐庶道:“元直,去請這幾位先生吧,雖然琦不贊同他們,但也要聽聽他們的意見吧。“

片刻,十餘個文士來到大廳,見過禮後,劉琦雙眼死死的看作衆人,良久說道:“衆位先生難得光臨州牧府,劉坤,給這幾位先生看座吧。”

在坐下之後,這些世族領袖再不像舊時那樣拘謹,一箇中年人向劉琦一揖道:“州牧大人,在下譙並,乃安漢郡世族,並與諸公以爲州牧大人雖然辦學之意甚佳,益州士林都感激州牧大人教化之功。但是小人竊以爲大人有點急功近利,不該讓那些商人到學堂進行演講,不該讓那些學子爲官。”

劉琦搖搖頭,站起來走到譙並身邊,以手撫其背道:“譙先生,須知各級官府每旬有汝等大儒高才爲學生講課,緣何畏懼這些商人半個時辰呢?大家讀書閒暇之時,也常聽一些戲曲,看一些歌舞,譙先生,緣何不將這些商人演講看作一些戲子表演乎?”

衆人大笑,譙並伸伸腦袋,良久道:“州牧大人,學院乃神聖之所,豈能讓這些商人玷污學院清譽?”

劉琦笑道:“這就是先生不對了,我們都知道寒窗苦讀,都推崇頭懸樑,錐刺骨的讀書精神,但是大家想過沒有,有幾人能做到如此苦讀?琦雖然跟隨德公苦讀數年,深感讀書之苦,何不在讀書閒暇之餘,聽下這些商人講點趣事,一則增加眼界,二則消除學習之疲憊。”

諸葛亮見狀,說道:“亮也曾經跟隨恩師苦讀,也知讀書之疲憊,在疲憊之餘,若是有人能夠消除疲憊,是一件美事。漠不譙先生能夠苦讀數日,沒有疲憊?”

譙並暗想,此行主要目的是反對庶民任官,當即放過該問題,問道:“大人,並與諸公以爲,自大漢建立以來,官員通過徵孝廉方式產生,此乃我大漢根本,不可偏廢。今大人讓這些在州學院讀了三年書的學子就成爲官員,違背了大漢徵孝廉制的國本。何況這些學子品德如何,亦大打問號?”

劉琦笑道:“譙先生,琦認爲徵孝廉與學子畢業後任職沒有衝突。大家都知道孝廉主要是任職各地縣令,太守等職,而這些學子只是到各地輔佐縣令、太守而已。須知自古到今,百姓疲憊,主要緣由胥吏爲非作歹,琦主要是想讓這些學子逐步代替那些胥吏,不知譙先生以爲如何?”

沒有辦法,很多事情需要一步步來,這些學子剛剛入學,總不會讓他們馬上爲官一方,蔣介石的黃埔學生,也是數年後才掌握大權的。

譙並一聽,大喜,問道:“州牧大人,這些學子不是替代大漢徵孝廉制度吧。”

劉琦笑道:“當然,正如譙先生所言,徵孝廉爲大漢國本,豈可動搖。”劉琦想到,自己到時在學院中擇優者錄用數人,這些人絕對會考慮任用自己的同窗,如此數年以後,孝廉制度將名存實亡。

這些世族領袖長輸一口氣,笑道“很好,很好。但是州牧大人,州學院的學生都可能爲官一方,對道德不能放鬆,應該作爲任職的一個依據。”

劉琦見這些世族領袖纏繞的就是這個,大喜道:“那是,有才無德只能爲害一方,張別駕大人,發佈文告,在州學院中專門設立訓導處,專司考覈學生的道德水平。”

諸葛亮與這些士人看到原先先拔弩張的爭議場面就如此化解,這些世族領袖也要到他們渴望的承諾,片刻露出滿意的笑容。

第101章 破局123章 天生妒婦122章 長弓兵第12章 醜漢龐統第46章 張繡的煩惱第21章 定計1 月29日不更新明日第36章 孫策之死第132章 反擊第104章 竹耙子攻城第65章 劉表發怒了第42章 太陽從西邊出春節不更新第7章 公子認母第99章 對陣第7章 荊襄詞第126章 圍困第37章 不平等條約第112章 治理益州第99章 劉璋的煩惱第94章 救助院第139章 出訪西涼第123章 射殺猛虎第126章 圍困第149章 襄陽風波1第162章 劉表稱帝1第90章 誘拐張飛第11章 活字印刷第100章 大敗張任第132章 反擊第23章 誘敵深入第42章 太陽從西邊出第158章 追擊周瑜2第30章 致命一擊第21章 受傷第6章 四大家族第62章 袁紹的盟約第30章 致命一擊第104章 竹耙子攻城第35章 孫策周瑜第86章 如何化解第54章 逃吧第74章 劉備兄弟第80章 轉危爲安第5章 狡辯第135章 襄陽會戰第91章 血腥搶馬134章 形勢逆轉第179章 再戰袁尚1第89章 龍兄虎弟第135章 襄陽會戰第47章 曹操之怒第106章 入贅第53章 曹操之痛第87章 大漢救助院第110章 錯綜複雜第78章 結拜兄弟第124章 奇襲潼關第5章 花園風波2第113章 埋頭辦公學第118章 迎親第62章 袁紹的盟約120章 學院教堂第32章 斷敵退路第15章 初見孔明第90章 裝聾作啞第106章 入贅第27章 奪取兵權第117章 天生妒婦第85章 不和諧聲音第96章 誘拐猛張飛第81章 張魯棄守漢中第74章 賈文和謀劃第62章 袁紹的盟約第41章 張繡的煩惱第138章 鞏固漢中第78章 結拜兄弟第26章 活捉劉琦第90章 裝聾作啞第188章 基本國策2140章 勢如破竹第171章 攻打陳留2第115章 所得稅第32章 孫策遇刺第23章 膽顫心驚第10章 私人部曲第72章 何去何從?第127章 兵敗自殺第164章 曹操南征另評三國十大武將第51章 艱難阻擊第53章 曹操之痛第5章 狡辯76章 魏文長夜襲上庸關第8章 荊襄詞第57章 仇恨教育第27章 死亡谷第63章 妻妾之分本書恢復事宜第72章 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