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埋頭辦公學

剛剛過完年,感覺每日在府中閒得無事,這一日興致非常高,帶着紫凡、張娟、吳莧便服去成都郊外玩耍,在去的路上,劉相看着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羣,一直鬧過不停,要求下去玩耍。

紫凡看到劉相如此頑皮,伸手在他屁股上狠狠的捏了下,以讓其安靜,但劉相自小長於婦人之手,又爲長子,甚是驕縱,見紫凡沒有滿足其心願,屁股有被捏痛了,更是吵過不停。

坐在後面一個車上的劉琦聽到前面的哭聲,問明情況後,當即決定帶着紫凡、劉相等人去閒逛下。紫凡一聽,就不幹了,古代婦女天職就是相夫教子,自己管教下小孩,丈夫就出來干涉,如此自己如何教育。

想到前世自己生於山林之中,至少與同伴一起長大,雖然劉相看起非常尊貴,但是從小到大沒有玩伴,每次看着他默默的坐在妹妹劉麗身邊,劉琦就感覺鼻子痠痛。

於是,只有向紫凡灌輸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看着紫凡似懂非懂的樣子,聽到紫凡說什麼外面人混亂,萬一出現三長兩短的表情,才知道灌輸現代教育方式的困難。

當即劉琦只好說自己疲倦,讓紫凡、張娟、吳莧帶着劉麗出去郊遊,而自己卻在周倉護衛下,牽着劉相的小手,遊誑於市井之間。

自從從出生以來,劉相還沒有到過市井,看作所有的東西都感覺好玩,搖擺着在前面跑着,有時從別人攤上拿個東西,有時將別人東西亂推,甚是讓人緊張。

周倉與隨行的五個鐵衛大驚,連連想制止,劉琦知道是小孩天性使然,正如前世小孩一樣,看到攤位都要買東西,看到東西都想搞破壞,因此也樂意當一個賠禮者,或者在東西損壞後,加倍賠償。

如此劉相跑得高興,劉琦在後面雖然緊張,就像後世父親一樣,痛並快樂着。

或者是劉相跑累了,看到一個酒樓,當即跑過去,看着一個衣着華麗文士碗中的茶水,就嚷着要。

他這一嚷可不打緊,這些士子看着一個身穿蜀錦的小孩,後面還跟着幾個穿着蜀錦的漢子,當即抱拳道:“這是士人聚集地方,敢問你們可是世家子弟否?怎麼帶着小孩進入士人聚住地。”

劉相一聽,不知道什麼是士人不士人,還以爲別人問他名字呢?停下腳步,恭敬的回答道:“我是相兒,請問你是誰?”

中年文士正準備答話,跟在最前面的周倉回答道:“這是我家公子,隨着他吧,到時候我家老爺給你錢就是了。”

中年文士一看五大三粗的周倉,看着滿臉不修邊幅的樣子,當即笑道:“原來是個家丁,一看你這個樣子,就知道你家主人不識文墨,怎麼可以打擾我們這些士人談論國家大事。”

周倉大怒道:“你們士人又怎麼樣,我家公子向你要求點事情,那是看得起你的面子,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

該文士一聽大怒,一個武夫竟然對自己如此無禮,當即說道:“我等皆爲蜀中名士,豈可與你等武夫同伍?吾等皆爲名士,往來無白丁。誰會你這個武夫?”

周倉大急,面臉通紅,向前一雙手將中年文士提起道:“誰是武夫,誰是武夫?”

中年文士大驚,害怕得要命,但還口口聲聲說到:“你們不識字,不是武夫,不是下人是什麼?”。

周圍數十個文士一看到周倉耍潑,當即紛紛站起指責周倉,害得周倉差點當即發作,雙方劍拔弩張。

這時劉琦趕到,當即制止了周倉與一邊數十個鐵衛,對衆人說道:“下人打擾各位先生了,在此向衆人賠禮。”

這個中年文士拍拍身上的灰塵,洋洋自得的說道:“吾等士人怎可與這幫武夫一般見識,觀你滿身蜀錦打扮,大概就是爲富不仁的商人,真是讓吾等長見識了。”當即大笑着回到坐中。

劉琦在酒樓旁邊選了一個座位坐下,店傢伙計上來說道:“客官,請問你是士人嗎?”

劉琦感覺大奇,問道:“你同樣做生意,何須分什麼士人不士人?”

夥計一看劉琦竟然不知道風俗,大奇道:“公子,我看你走南闖北,竟然不知道規矩。士人與庶民分際非常明確,在其他地方是士人不與庶民同桌,但本酒樓爲益州最大酒樓,是士人與庶民不同層。公子就不要難爲小人了,你看三樓滿座都是士人,大家不知道公子是否爲士人,都已經停止用餐了。”

劉琦大驚,掃視衆人,看見大家都一個勁的看作劉琦等人,看來小二所言不虛,正不知道如何應對,周倉道:“吾老周不是什麼士人,我家主人可是望族中的望族出生…..”

劉琦害怕暴露行蹤,當即喝止周倉,莘莘的退出酒樓,稍稍用餐後,回到州牧府,一個人獨自坐在書房,陷入沉思之中。

在隋朝以前,特別是在三國,由於書籍一般以竹簡方式存在,不但貴,而且極不易獲得,如此之下,那些掌握一定知識的豪族逐漸通過婚姻或者相互間互推孝廉的方式,產生了一個特殊階層,那就是世族。

世族通過掌握的知識,以及行政資源,控制着國家輿論,控制着官僚體制。

但是這種制度明顯不符合歷史發展潮流,世族勢力過渡膨脹,帶來的後果就是人民生活?迫、國家財政收入銳減,在東漢末年,一面是很多飢寒交迫的百姓最後參加黃巾軍,妄圖建立新的統治秩序。另外一面是靈帝通過買官仍然難以解決國家財政危機。

更讓人不能容忍的,很多世族勢力過渡膨脹,有的竟然完全架空了當地政府,如歷史上上庸申儀兄弟通過之家世族勢力,周旋與曹魏、劉蜀之間,成爲事實上的上庸太守。

作爲一個穿越者,劉琦現在不但是益州牧,而且還是荊州牧,在三國最大理想就是改變原來歷史發展軌跡,一統三國,將中華民族帶上富裕、復甦的道路,因此,如此限制世族勢力發展這一歷朝歷代難題,早已經引起劉琦的重視了。

對世族通知,歷史方法是可以借鑑的,如在唐朝以後,隨着科舉考試製度的深入,世族制度逐漸壽終正寢。

那麼解決世族問題,就是新的官員產生制度的引入,在歷史上有兩種比較好的官員產生制度,如開始於隋朝的科舉制度,或者西歐大學演變而來文官制度。

科舉制度弊端重重,劉琦更看重西歐大學培養的文官制度。

但是,現在這種制度還不能有效推廣,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識字率太低。

既然打定主意,這一日劉琦召集荊州官員,問道:“諸位,大家都認爲孔子是聖人,請問大家認爲緣何被稱爲聖人?”

張鬆出列說道:“主公,夫子告訴士人做事應該仁義理智信,故夫子爲聖人。”

諸葛亮是法承道家,不以爲意道:“不對,孔子與老子一樣,都是聖人,孔子創立儒家學說,與老子創立的道家學說,故亮認爲老子孔子都爲聖人亦。”

張鬆反駁道:“夫子讓人博愛,讓人受禮,豈是老子主張無爲而治所可比擬?因此孔子爲聖人,老子不爲聖人亦!”

劉琦見狀,害怕兩人當庭爭議起來,影響感情,制止道:“當然孔子與老子都爲聖人亦。士人都只知道老子主張無爲而治,但不知道如何才能達到無爲而治亦?”

法正驚道:“主公,如何才能無爲而治?”

劉琦笑道:“有人說孔子想讓人智,老子想讓人愚,誠妄言亦。想那老子亦爲博學之士,孔子曾向老子請教禮,若是老子是想讓人愚,何以禮教之孔子?何況老子教人而讓習之《道德經》,孔子教人而讓人習之《論語》、《大學》、《中庸》,如此看來,老子孔子偉大之處是共同的,是相通的亦。”

張鬆沉思片刻,雖然知道劉琦有點搶奪其理,但不好反駁道:“主公,汝認爲孔子老子偉大共同之處爲何?”

劉琦笑道:“育人亦,大家知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子孔子將自己見解通過文字流傳給世人亦,如此讓衆人聰慧,此乃老子孔子偉大之處。”

劉琦見衆人仍有點疑惑,說道:“大家都爲俊傑之才,比起田中農戶,市井商人有何不同?他們之知道根據老人的言傳身教,而周而復始的勞作而已.但是大家卻不一樣,大家由於識得文字,由於老子孔子開導我們的智慧,而成爲俊傑之才亦。”

張鬆疑惑道:“老子授人以無爲而治,豈會教人智慧?”

劉琦笑道:“此永年兄謬亦,老子雖然主張無爲而治,但是自古到今,只有文帝朝能基本上做到無爲而治,其後君王雖然刻意模仿,但是東施效顰多亦。如此看來,老子所主張的無爲而治,亦非授以愚民亦。”

衆人一聽,神色方解。

劉琦大喜道:“古有老子孔子在前,我等作爲道家孔門弟子,豈可違背祖師的意願。琦計劃在益州各縣設縣學,各郡設郡學,在各州設州學,以教化益州人民亦。”

衆人一聽,大喜,不分道家儒家弟子紛紛跪下道:“州牧大人此誠爲仁政亦,吾等定將竭力達成州牧大人心願。”

劉琦笑道:“既然如此,等下孔明、永年、孝直、元直等人留下,大家理一個條成,以通喻各郡縣實施。”

在劉琦堅持下,規定了各地縣府、郡府不得比學堂環境差,五年後,若是縣府、郡府比學堂建築華麗的話,官員一律免職。

爲了示範,劉琦當即將州牧府空出來,留作益州州學院使用,而自己在城中另尋一住宅,作爲州牧府之用。

大家看到劉琦如此重視辦學,知道辦學這種事情不能再如東漢末年那樣糊弄,各郡各縣紛紛效仿,從官府中搬出太守府,作爲辦學學堂之用。

在這之後,劉琦已按照後世小學初中課本,分儒家、道家、雜家、數學四個課程,確定縣學、郡學課本,交付益州印刷局印刷。

在劉琦思路中,古代縣學水平就相當後世小學水平,郡學水平相當初中水平,基於州學的話,那主要是培養各方面專才。

在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後,書本印刷雖然便宜,但是也花了益州數千兩白銀。

接着是授課老師待遇問題,爲了養成重視教育的風氣,劉琦嚴格控制老師數量之後,在諸葛亮建議下,確定縣學老師收入30擔,郡學老師收入爲50擔,州學老師收入爲100擔。

如此,一些破落世族子弟或識字寒族子弟,紛紛應聘爲老師,劉琦讓諸葛亮負責其事,以選拔飽學之士,以教化蜀民。

在劉琦強力推動下,東漢末年有名無實的州國學院,郡國學院、縣學院意外得到重生,在益州得以蓬勃發展。

第10章 私人部曲第28章 整軍向前第43章 厚顏求婚第45章 率軍北上第192章 蕩平中部鮮卑1第37章 不平等條約第37章 女人=衣服第82章 批鬥張魯第33章 不平等條約第30章 致命一擊第1章 魂歸三國第103章 整兵再戰第41章 大漢雄起第129章 夜襲第68章 徐庶謀益州140章 勢如破竹引言魂歸三國第43章 政治婚約第78章 結拜兄弟第6章 初步勝利134章 形勢逆轉第124章 奇襲潼關第166章 正統爭論第72章 何去何從?第39章 謀取宛城第21章 定計第15章 初見孔明第3章 花園風波1第107章 就任益州牧第47章 曹操之怒第44章 孔明之謀第147章 曹孫聯軍1117章 曹孟德奪青州第83章 另類官渡之戰第44章 滿寵耍毒計第121章 明出陳倉第167章 劉表去世第124章 奇襲潼關第170章 攻打陳留1第43章 政治婚約第39章 兵器作坊第37章 女人=衣服第59章 隔林黃鸝空好音第27章 奪取兵權第175章 大戰烏恆1第19章 夜宴第125章 狹路相逢第136章 荊州大勝第109章 黃祖之死135章 夜襲第150章 襄陽風波2第48章 掉入陷阱第22章 劉封平出逃第68章 徐庶謀益州第41章 張繡的煩惱第171章 攻打陳留2第185章 大封羣臣第173章 曹操投袁第118章 迎親第132章 反擊第188章 基本國策2133章 自刎三國十大謀士第187章 堅守河套第154章 關羽之死第88章 嫁給我,好嗎?第44章 孔明之謀第43章 厚顏求婚第37章 不平等條約136章 阻援第20章 如此良將 吾必用之網編欺騙伎倆第159章 追擊周瑜3千古奇冤治世能臣劉表第45章 率軍北上第111章 形勢逆轉第141章 劉表稱王第112章 治理益州第56章 妻妾之爭第82章 批鬥張魯第10章 私人部曲食人族羯族白種匈奴鮮卑第139章 出訪西涼第165章 曹操南征2第41章 張繡的煩惱第69章 曲項向天空第13章 五馬分屍第98章 張魯投降第100章 會盟第5章 花園風波2第147章 曹孫聯軍1第166章 正統爭論千古奇冤治世能臣劉表第54章 豹騎第35章 屍塞長江第145章 天下大亂第6章 四大家族第9章 猛將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