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投機分子

楊嗣昌接到彈章後,萬念俱灰,恨不得馬上上辭章,離開這個傷心失望的地方。

然而,楊嗣昌一想到失去聖眷的原因,就不得不打消辭職的念頭,苦苦堅持。

李紹翼苦勸楊嗣昌以退爲進,上辭章,楊嗣昌不聽,反而上自辯奏章,爲自己辯解。

朝廷大臣們的嗅覺極爲敏銳,眼見楊嗣昌失了聖眷,哪有不跳出來踩一腳的道理?一時間,彈劾楊嗣昌的奏章如雪片一般飛往通政司。

幾乎所有的奏章,都給楊嗣昌安了無數的罪名,什麼韃子入侵、匪盜內亂、林純鴻爲禍,都安在了楊嗣昌的頭上。

這麼多奏章中,唯有一份奏章最爲脫俗,即周延儒的彈章。

周延儒在彈章中,並未一味痛罵楊嗣昌,反而對楊嗣昌諸多辯護,直接指出,朝廷現在財政好轉,是楊嗣昌在皇帝陛下的領導下,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周延儒一針見血地指出,楊嗣昌的錯誤在於對林純鴻步步緊逼的政策頗多容忍,沒有當機立斷地採取任何對策。

朱由檢看到這份奏章後,只覺得眼前一亮。

周延儒蟄伏十餘年,反思上次首輔時的經歷,在揣摩聖意上進步頗多。朝廷有了新氣象,當然是皇帝的得意之作,豈能因爲痛罵楊嗣昌就否認朝廷狀況好轉的現實?

而且,周延儒還隱隱約約地猜到了楊嗣昌失寵的原因:不願意對林純鴻下狠手!

既然揣摩透了聖意,當然得順着皇帝的心思來,至於其他,周延儒就不在乎了。

皇宮裡,保密是不可能的,周延儒被皇上看重的消息馬上傳至有心人的耳中,就連周延儒也得到了消息,開始在江南與吳昌時、張縛等一幫人打得火熱。

除此之外,周延儒還在江南、兩淮到處活動,串聯一幫即將失去或已經失去土地的大地主、大商人,爲自己爭取人脈。

朝廷再一次陷入動盪中,至於楊一仁提出的地方官制改革,

朝廷的動態,林純鴻洞若觀火。

楊嗣昌失去聖眷,這是林純鴻絕不願意見到的。楊嗣昌雖非救時之臣,但有統籌全局的本事,有楊嗣昌在,朝廷的脈絡顯然要清晰得多,不會做布朗運動。雖然楊嗣昌給林純鴻造成了一些麻煩,但相比較布朗運動的不確定性,林純鴻更願意與楊嗣昌這樣的清醒者打交道,免得鬧得不可開交,給華夏民族及荊州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現在周延儒上位的呼聲最高。林純鴻對周延儒並不瞭解,但是,周延儒若真能上位,憑藉的就是批評楊嗣昌的容忍,這樣的人,一旦身居高位,會做出什麼舉動來,可想而知!

根據軍情司相關情報,林純鴻判斷,楊嗣昌十有八九無法安其位,至於周延儒目前能否上臺,還在兩可之間。

林純鴻覺得有必要採取斷然措施,讓朱由檢和朝廷從盲動的泥淖中清醒過來。

崇禎十四年九月初三,林純鴻下令,在汝州舉行軍事演習,演習由宣武軍團主導,南陽、襄陽、鄖陽、汝州、裕州、洛陽諸州府弓兵協同。

一聲令下,整個湖廣南部、河南西部的兵馬立即動了起來。

不到十日功夫,四萬餘弓兵集結在汝州周邊,按照地域進行編組,開始進行協同訓練。

將近兩萬餘宣武將士的動作更快,通過鋼軌路,幾乎在兩日之內,由洛陽、方城集結至汝州,嚴陣以待。

汝州幾乎成了一個大軍營,一下子集結了六萬多全副武裝的兵丁,到處都是將士,到處都能聽到馬嘶人吼。

弓兵很少在一起訓練,集結過程中,理所當然地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但是,荊州在短短半月之內,居然一次性集結了這麼多兵力,將開封府、歸德府等等府縣嚇得夠嗆。

與此同時,林純鴻下令武衛軍團舉行秋狩行動。

張鳳儀立即號令東勝、鹿城、湖城、三娘子城數城弓兵集結,並責令諸多依附之部落率兵協同。

同樣,在不到半月時間內,張鳳儀以萬餘騎步軍爲核心,率領三萬餘輕騎兵,浩浩蕩蕩向着沽源進兵。

沽源在宣府和錫林格勒之間,在沽源狩獵,目的不問可知。

一南一北,緊急軍情猶如一陣風一般,飛入京師,抵達兵部及朱由檢的案臺。

直到現在,朱由檢方纔意識到,所謂的虎嘯軍團、武衛軍團等十餘個軍團僅僅只是野戰軍團,而弓兵纔是林純鴻的地方駐守兵。

照這樣計算,林純鴻的陸上兵力絕不止三十多萬,而是百餘萬!

任何有關林純鴻中原、兩淮兵力空虛的想法,都是極端錯誤的。

朱由檢一下子從信心爆棚的極端跌落,心情可想而知。

正在他失落萬分時,曹化淳忽然進言:爲何皇上剛冷落楊嗣昌,林純鴻的反應就這麼激烈呢?

這話欲置楊嗣昌於死地!曹化淳一直恨楊嗣昌將手伸入京營,這次逮住了機會,還不狠狠地踩幾腳?

大明內閣首輔被斬首,亦有先例,比如嘉靖朝的夏言。朱由檢失去理智後,將如何處罰楊嗣昌,誰也說不清楚。

朱由檢雖然惱火楊嗣昌一直忍讓林純鴻,但說到楊嗣昌與林純鴻秘密勾結,朱由檢頭腦還算清醒,一百個不相信。

朱由檢雖然不信,但也改變不了楊嗣昌牆倒衆人踩的局面。

高起潛對宮內的情況非常熟悉,覺得再這麼下去,楊嗣昌非得重蹈夏言覆轍不可,立即派人秘密告知楊嗣昌,希望他馬上主動請辭。

楊嗣昌猶豫數日,最終在李紹翼的力勸之下,上了請辭表。

朱由檢未加挽留,準了楊嗣昌的辭呈。另外,朱由檢令周延儒進京,以備諮詢。

局勢已經非常明顯,周延儒能否上位,就看朱由檢對他的方略是否滿意了。

這一切,讓林純鴻始料未及。

他萬萬想不到,一南一北兩處軍演,雖然成功地壓制了朝廷的盲動,卻加速了楊嗣昌的倒臺。

他不由得嘆道:“朝廷就是一混沌系統,誰也不知道,加入一點外力後,會最終演變成什麼局面!”

不過,朝廷無論怎麼變,對荊州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林純鴻不再關心朝廷作何動作,下令在河南一部及其他控制省份內進行地方官制改革。

周延儒罷官回家後,在宜興家居將近十年,親眼目睹林純鴻如何在江南興風作浪,一步步收取江南士子之心,最終通過一道命令,讓秀才、舉人、進士補缺,終於將大部分士子納入彀中。

周延儒擔任過內閣首輔,當然知道掌管整個大明帝國的難度,因此,他對林純鴻把握全局的本事心服口服,對林純鴻的實力甚至比瞿式耜更爲清楚。

然而,周延儒是個官迷心竅的人,對官位的執着遠遠甚於錢謙益和瞿式耜。他從心裡認同楊嗣昌的容忍政策,但是,爲了能夠重新上位,容忍政策一下子成了犧牲品,成了他猛烈攻擊的要點。

當他接到朱由檢的召喚令後,與吳昌時、董廷獻等人商議已定,便踏上了北上之路。

周延儒覲見朱由檢後,也不知道與朱由檢說了什麼,朱由檢心情明顯好轉,立即任命周延儒爲吏部尚書,加中極殿大學士,然後進行閣推,順利將周延儒復位,接替楊嗣昌成爲內閣首輔。

周延儒成爲內閣首輔後,立即票擬,免除拖欠之稅款、召回被楊嗣昌貶斥的部分言官。一時間,滿朝稱善,周延儒聲望大增。

緊接着,周延儒又與朱由檢密切溝通,建議朱由檢昭告天下,明確反對林純鴻的官紳一體納糧政策,痛斥林純鴻巧取豪奪、掠奪良民土地,勸林純鴻立即改弦更張,回到忠君愛民的老路上來。

朱由檢頗有點猶豫。

此舉無異於公開與林純鴻唱反調,一旦林純鴻發瘋,朝廷可承擔不起後果。

周延儒力勸道:“林純鴻強力推行官紳一體納糧,得罪天下,現在正好通過昭告天下,收攏民心。林純鴻不理不睬,倒也罷了,一旦他試圖興風作浪,則是與天下爲敵。朝廷財政狀況好轉,編練了三個精銳軍團,實力今非昔比,又加上收攏了民心,林純鴻豈敢胡來?”

朱由檢聽了之後,糾結了老久,最終,他想到林純鴻對朝廷步步緊逼,遲早會將繩索勒到他的脖子上,才狠狠地咬了咬牙,同意了周延儒的建議。

崇禎十四年十一月初八,朝廷按照周延儒的意思,昭告天下。

此昭一出,天下轟動,各大報紙,一時竟然失聲,不知如何應對。

全國各地,一幫守舊的官紳奔走相告,有的甚至向北跪下,泣不成聲,直喊老天爺有眼,朝廷沒有忘記他們。

大多數官紳已經在荊州集團內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聽到昭告之後,心裡五味雜陳。能夠在荊州任職,大多已經將土地售賣給了荊州,或者置換成了工坊產業。但是,他們心裡總是有點擔心,總覺得沒有土地不是長久之計。現在朝廷明確昭告天下,他們倒希望林純鴻能夠良心發現,重新讓他們贖回土地。

至於一些新貴及底層百姓,則陷入惶恐之中,惟恐失去正在耕種的土地,再次陷入食不果腹的境地……

周延儒的計策夠毒,一下子讓荊州控制區域內民心大亂。

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405章 龍武軍第16章 各取所需第72章 猇亭懷古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534章 合圍(三)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602章 武衛軍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332章 拓航第485章 軍情第42章 一場鬧劇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332章 拓航第510章 壓力(三)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124章 容美異動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407章 驚聞第419章 東洋艦隊第41章 算計縣尊第245章 戰略轉向第67章 信譽票據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472章 范文程第147章 詐降之計第47章 心向大海第334章 贈劍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27章 當陽慘禍第62章 徽州會館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626章 無劇本之戲第571章 自罵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605章 阿濟格的對策第356章 默契第58章 大廈將傾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89章 大才在野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39章 事涉禮部第510章 壓力(三)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596章 妥協與堅持第404章 合謀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495章 勤王詔第668章 光祿院(三)第416章 衝動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536章 雷霆決戰(一)第262章 主動出擊第160章 急轉直下第357章 架在爐火上烤第33章 窮途末路第687章 搜刮商賈第401章 條件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516章 隱忍(四)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628章 封狼居胥(二)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387章 交易第387章 交易第15章 禍不單行第466章 自發第23章 請君入甕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90章 白杆女將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521章 濟南第674章 南洋重心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551章 工程院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616章 大時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