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攻佔東南亞

金色的夕陽,照在青色的海水之上,稀鬆的三艘英國驅逐艦,安靜地停在獅城章宜海軍基地,巨大的船塢中,不遠處的高地上,威嚴聳立着一羣羣的炮臺,十二英寸的巨炮指向大海,充分顯示着的大英帝國的實力。三三兩兩的英國水兵,悠閒地穿梭在炮臺之間,他們沒有注意到:這些大炮無法轉向後方。

獅城是新家坡的別稱,英國人在這塊殖民地上深耕多年。早在19世紀初期,英國正在擴張其在印度的版圖以及與中國的貿易,他們急需找到一個能夠讓其商船和軍艦停泊、維修的港口,以及與荷蘭人的貿易競爭中取得優勢。1818年底,英國總督萊佛士在馬來半島的南端建立一個新的貿易港。

萊佛士於1819年1月29日在新加坡河口登陸之後,發覺新加坡具備發展爲港口的優越條件,該水域寬敞很少風暴影響,鄰近的溪澗也有可靠和充裕的水源。新加坡最初是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到了1820年,新加坡開始爲大英帝國產生利潤,並於1826年成爲海峽殖民地。1867年4月1日,新加坡正式成爲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由位於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到了20世紀初,新加坡從沼澤遍佈的荒地,躍升成爲全世界第7大港口,被譽爲大英帝國皇冠上的一枚小寶石。

新加坡地理位置特殊,扼守着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南口。作爲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曾紀澤覺得中國必須拿下新加坡,才能徹底把英國人趕出東南亞。而且,新加坡華僑人口密集,曾紀澤早就想將新加坡納入中國的版圖。只是此前一直忌憚英國的遠東艦隊,還有陸軍,纔沒有動手。這一次因爲英國人不肯和談,而且因爲中國在開戰後屢次向德國出售潛艇。到了1910年英國總是找藉口查扣中國商船,曾紀澤決定要向英國展示一下中國的“肌肉”。不僅要拿下新加坡,還有馬來西亞,緬甸,恢復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傳統影響力。

馬來西亞半島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線,稱爲“遠東直布羅陀”的新加坡,更是扼守着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

大英帝國已經在新加坡經營多年,其章宜海軍基地更是規模不凡。但世界大戰開戰後,英國已無餘力顧及這塊屬地,把遠東艦隊掉了大半回國,陸軍也因爲傷亡消耗太大,調走了大部分軍隊回國,在新加坡的部署已降到了最低的程度。到1910年夏天,不僅東南亞地區,英國在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的軍隊十有八九消耗在了法國戰場。

英國此時在新加坡,也就只有“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和兩艘護航艦隻組成新太平洋艦隊,艦隊司令華萊士少將。這就是防守新加坡的海軍全部主力。這時馬來半島和新加坡陸軍部隊只有約1.8萬人,還由英國、澳大利亞、印度和馬來軍組成,特瓦爾西中將負責指揮陸軍。

中國的軍隊對馬來半島的進攻兵分兩路:一是陸軍中將蔡鍔帶領的三萬陸軍。進入暹羅,佔領曼谷後,沿馬來半島南下。中國成立第一共和國之後,在中國陸軍士官學校裡,暹羅的留學生最多。所以從那時起,雖然英法依然對泰王國軍隊插手很深,但是泰軍裡依然始終存在着一個實力不小的親中國的軍人集團。在暹羅的泛泰政治運動中,親中軍人的影響力是最大的一股勢力。1910年,暹羅表面上是君主立憲。而實質是軍人專權的制度。軍人執政的暹羅對傳統上控制暹羅的英國和法國的離心傾向日益明顯,而中國作爲亞洲唯一的超級強國成爲暹羅親中軍人集團依靠的對象。

曾紀澤派中國的軍隊在暹羅登陸,駐越南、老撾、柬埔寨的軍隊也從陸上進入暹羅。暹羅軍隊看到中國的坦克、飛機,還有摩托化的步兵,兇悍的炮兵部隊,基本上嚇得屁滾尿流,恨不得長了四條腿往首都撤,除了在曼谷,泰軍做了象徵性抵抗外,中國的軍隊很快就順利進駐暹羅了。

暹羅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根據曾紀澤的指示,中國的軍隊就從這裡出擊馬拉西亞。

另一路是海軍上將鄧世昌帶領的一萬海軍陸戰隊,從海上登陸。爲了支援登陸行動,曾紀澤命令海軍中將薩鎮冰指揮的中國南海艦隊,包含4艘“袖珍戰列艦”,就是江南船舶集團設計製造的特別戰艦:排水量也就在1萬噸左右,安上305毫米口徑的炮,把裝甲搞得厚厚的,續航能力超強,這些戰艦甲最厚,防空火力最強,還有重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4艘以及護衛艦隻10艘,浩浩蕩蕩的登陸艦隊從海南三亞啓航,向馬來半島進發。

薩鎮冰指揮的中國南海艦隊6月6日登陸艦隊轉向西北,佯裝開往曼谷,聲稱要切斷印度與英國之間的運輸線。6月7日上午,英軍偵察艦發現中國南海艦隊,英軍判斷中國軍隊將先在暹羅登陸。其實,這支登陸輸送隊於6月7日12時突然轉向,分兵數路,駛往馬來西亞東海岸北部的哥打巴魯、泰國西南部港口的北大年和泰國南部的宋卡。

6月8日凌晨,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下,南路5千多名中國軍隊在4艘驅逐艦交叉火力的掩護下在哥打巴魯登陸。兩個小時後,中國軍隊登陸,擊潰了哥打巴魯的守軍,控制了第一個灘頭堡。8日天亮之後,中國軍隊的航空兵海對馬來半島尚未被其地面部隊佔領的新加坡航空基地進行多次空襲,大英帝國的航空熱氣球損失殆盡,死傷無數。

6月8日下午,華萊士少將在沒有空中掩護、中國軍隊不明的情況下率領新太平洋艦隊冒險出航。

薩鎮冰指揮的中國南海艦隊只用了兩個小時,乾淨利落地將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擊沉,俘虜了其他艦船。英國在東南亞的海軍主力不復存在了。

中國的軍隊精銳部隊主力從宋卡、北大年等地登陸,而後向馬來半島西南穿插,然後沿西海岸向南推進。牽制分隊從哥達巴魯登陸。而後從馬來半島東海岸南下。

中國的軍隊在輕型坦克和空軍的支援下隆隆南下,中國的軍隊還備有摩托車,在馬來半島快速推進。

6月11日早上,由英軍特瓦爾西將軍指揮的印度第十二師首先和中國的軍隊交火,儘管印度軍隊在數量有三比一的優勢,但有戰鬥經驗的士兵早被調往了歐洲戰場,這些部隊大多是新兵,訓練很差,裝備處於略勢,所以這樣一支軍隊與中國精心訓練的軍隊對抗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英軍遭到中國主力軍隊的猛烈射擊。接近上午10時,能見度已達二三十米的距離。中國發現英軍陣地主力位置,於是在先頭分隊的射擊掩護下,用坦克開始衝擊。

中國的主力軍隊西路部隊很快佔領了檳榔嶼,消除了英聯邦軍隊從印度、緬甸方向對馬來半島守軍進行支援的可能性。西路主力沿西海岸急速南下。東路部隊三天攻佔關丹,然後向柔佛州前進。西路部隊於6月13日攻進馬來亞首府吉隆坡,然後繼續前進。

失敗的陰影象瘟疫一樣在英軍中蔓延,而且撤退很快就變得無法控制,越來越多的裝備落在中國的軍隊手中。中國空軍可以在英國的陣地上投炸彈,坦克可以充分,重炮部隊震耳欲聾的炮聲讓英軍的鬥志全無。

中國步兵旅騎着摩托車、乘着運輸坦克緊追趕撤退的英軍和印度阿三,數以百計的車輪匯成嘈雜一片,潰退的英軍和印度軍隊驚恐萬分。

馬來半島大部分地區很快已失守。英軍指揮官卡爾萊特司令下令英軍向新加坡作最後的撤退。英軍炸燬了連接新加坡與柔佛州的一千餘米長的海峽堤壩,新加坡成了一座真正的島嶼,等於一艘沒有底的戰艦可以航行,英國人寄希望於章宜海軍基地港口密密麻麻的大炮守得住新加坡。

但是,英國人忘了,新加坡的防禦是針對海上進攻的,岸炮只有極少數可以作大角度旋轉,所以對付後面的登陸毫無用處。此時新加坡的英、澳、印聯軍士兵士氣低落,無制空、制海權。

6月16日,中國的軍隊炮兵和航空兵對新加坡島上的火炮陣地設施進行了猛烈轟炸。隨後,近衛師團在新加坡東北角的開闊地帶佯裝登陸。

6月18日夜,中國的軍隊主力乘軍艦在長堤以西灌木和沼澤地登陸,守在這裡的是疲憊不堪且疏於防範的澳大利亞軍。

中國的軍隊登陸後,着手建立並鞏固登陸場,隨後近衛師團也向西轉移並在登陸場登陸。中國軍隊3個精銳師團並肩向南推進,先後佔領了提馬高地、因保丁水庫等要地,並對新加坡城區造成三面包圍之勢,同時加緊空襲。不到一週時間,英軍無條件投降書。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這座“東方第一堅城”落入中國之手。

之後,中國的軍隊花了三天時間,拿下了文萊,曾紀澤宣佈並將其與近鄰沙撈越和沙巴合併爲一個行政區。

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自從其新太平洋艦隊被中國南海艦隊徹底摧毀之後,完全喪失了在東南亞的制海權,從而面對中國軍隊的攻勢,已經失去了抵抗的力量,這等於向英國的殖民地以及世界宣告了大英帝國已經無力再保衛自己在亞洲的殖民地,而中國獨霸亞洲,又恢復了昔日漢唐帝國的榮耀!

中國的軍隊又隨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進仰光,拿下了緬甸。緬甸人民對中國軍隊的到來表示歡迎。這裡本來就是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1885年,英國發兵滅緬甸,併入大英帝國所下屬的印度,成爲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中國清朝政府還命駐英公使曾紀澤向英國強烈抗議。1886年,英國再度贏得第三次英緬戰爭,中國被迫與英國簽訂,還規定中國承認英國對緬甸有支配權,但緬甸對中國仍照往例,每十年一貢。

至此,大漢帝國的軍隊橫掃整個東南亞,把英國人徹底趕出了東南亞。

整個東南亞都納入了中國的疆域管轄範圍,南海幾乎成了中國的內海!

“英國殖民史上最沉痛的浩劫,最恥辱的投降和失敗,就在東南亞。”英國陸軍大臣和空軍大臣丘吉爾聽說新加坡淪陷後,對英國信任首相勞合.喬治說,他強烈要求英國對中國宣戰。

這時,在因對奧斯曼土耳其戰爭中戰敗而被免職的前海軍大臣丘吉爾又回到英國了!

英國新任首相勞合.喬治一直很欣賞丘吉爾,爲了表示對丘吉爾格外優待,勞合.喬治在組閣時讓丘吉爾在陸軍部、海軍部或空軍部中任意選擇。丘吉爾希望回到英國海軍部去洗刷自己過去的恥辱,他在給首相的信中表達了這個意思,並且表示“我可以接受任何要求,讓大家的願望變爲現實:‘英國皇家艦隊的戰友們做好了準備讓我回去。’”

但是在與其他閣員磋商的過程中,勞合.喬治沒能說服其他內閣成員,於是收回了讓丘吉爾任海軍大臣的許諾,而讓他同時兼任陸軍大臣和空軍大臣。

面對丘吉爾對中國宣戰的建議,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英國陸軍大元帥基欽納、英國外交大臣格雷等英國戰爭委員會委員都認爲他瘋了,英國這時哪有餘力跟中國開戰?一旦跟中國開戰,英國要丟的不僅是東南亞,而且連印度、澳大利亞等地都保不住。

最終,英國政府只是發電報給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讓其對中國在東南亞的行動表示最強烈的抗議,並要中國政府作出合理的解釋,是不是要對“協約國”宣戰。

中國的外交部門回覆朱爾典說,中國此戰,並非是對英國和協約國開戰,而是爲了維護中立國的合法權益,希望英國能在歐洲停戰,坐到談判桌來。

美國也希望英國能儘快停戰,並沒有譴責中國,而是派了美國艦隊去了澳大利亞,一方面是脅迫英國談判,一方面這也是防止中國出兵澳大利亞的行動。

在進攻東南亞的同時,印度的兵力也可以說相當空虛,曾紀澤派段祺瑞領十萬陸軍從大西藏區出征,很快把戰線推到了克什米爾地區,也就是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界線附近。

第6章 大決戰(2)第37章 誅殺勝保第70章 石達開受挫(3)第79章 胡林翼復出第76章 洋槍洋炮隊第19章 論持久戰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128章 多軍種作戰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76章 統一南方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69章 大貝爾塔炮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69章 大貝爾塔炮第39章 說服曾國荃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52章 中華巨龍甦醒第134章 帝國崛起第52章 中華巨龍甦醒第202章 中國的野望第129章 中國大獲全勝第6章 大決戰(2)第127章 沙皇是騙子第183章 德海軍的密碼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43章 火燒荷蘭公館第81章 虛僞的愛迪生第34章 石達開之死(2)第14章 反清時機第65章 神秘來客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72章 自將則敗第71章 慈安干預第19章 論持久戰第79章 胡林翼復出第144章 列寧遇刺第48章 蘭芳國的危機第18章 劉永福立功第187章 訪問美利堅第72章 學霸李鴻章第18章 劉永福立功第97章 刺殺日本首相第113章 瓜分日本計劃第201章 攻佔東南亞第91章 紅頂商人破產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37章 誅殺勝保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國第67章 新三河大戰(2)第38章 踏進新徵程第99章 裝甲巡洋艦第48章 蘭芳國的危機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91章 分裂的天國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82章 做人要厚道第79章 胡林翼復出第44章 蘇丹玉璽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53章 曾國藩的心思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3章 被低估的天王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89章 中法大戰(2)第68章 石達開受挫(1)第84章 出征朝鮮第41章 挺進蘭芳國第60章 救了林肯第41章 阿思本艦隊第78章 少年袁世凱(2)第79章 胡林翼復出第79章 少年袁世凱(3)第83章 招攬奇才第89章 中法大戰(2)第61章 容宏歸來第155章 中英翻臉第156章 轟炸英軍第51章 反清準備(2)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61章 容宏歸來第106章 反清時機成熟第88章 權力的遊戲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44章 蘇丹玉璽第24章 當江蘇巡撫第11章 安慶城破第70章 密謀敗露第100章 美女秘書第118章 火燒靖國神社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54章 開疆拓土(2)第50章 反清準備(1)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199章 德海軍戰敗第85章 肅順攬權第177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69章 石達開受挫(2)第5章 大決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