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節 外交勝利

小實就是這麼的天奈,在英日等帝國豐義頻頻在中國製進珊兇同時,野心家與無良政客們便粉墨登場了。

他們眼中只有自己的晉身,只有自己的利益,管它國家民族。

由於南京政府並沒有採取太過強硬的姿態,來回應英日等列強慘絕人性的暴行,使的謠言四起,許多別有用心之人紛紛宣傳反*政*府言論。

部分懵懂的國民將矛頭對準了“腐敗無能”的南京政府,對準了“賣國求榮”的李秉衡內閣,使得反*政*府聲音此起彼伏。

袁世凱反動集團更是火上澆油,不斷的挑撥民衆的情緒,要求南京政府儘快收孵小強在華特權,並且讓列強得到應有的懲罰。

這明顯是與英日等國串通好的,赤裸裸的陰謀。

在唐努烏梁海,在黑龍江,諸多中俄交界的地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交火,強度明顯高於以往。

之前雙方一直反覆糾纏小打小鬧,顯然這次趁火打劫的沙俄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外交部成爲了衆矢之的,承擔了難以想象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南京政府除了不斷的向英日等國施壓,與公使團、租界工部局展開積極的談判,也在想辦法平息民間對政府的質疑聲音。

舊月日南京政府正式宣佈接管膠州灣,接管了青島等地,並且高調的在青島舉行了交接儀式。

同時外交部也正式聲明:除了仍然在談判中的英、法、俄、日四國,其他的國家都已經先後就領事裁判權達成了一致。

被列爲破壞中國主權完整的三大“魔鬼”即領事裁判權、租界和協定關稅。

目前海關事實上已經收回,列強之所以沒有爲此大動干戈,不過是寄希望於袁世凱的身上。

只要能夠收回領事裁判權,便是一大勝利。

在這種情況下。英法等四國蠻橫頑固的態度使得南京政府得到了同情,南京政府在領事裁判權上取得的成功也得到了讚賞與理解。

英國成爲了南京政府的矛頭所向,一切的指責與質問都指向了這個。老大帝國。

如果不是它百般阻撓,中國人民要求獨立自主的和平願望不會遭到如此卑劣的踐踏。

在“條約中具有最深遠的後果”的最惠國待遇,是英國率先牟取的又一項重要特權。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後,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在殖民政策方面,相應地由專利政策轉爲“利益均沾”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必然要求在中國取得最惠國待遇。

在《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中,英國索取了這一條約特權。該約規定,“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片面的最惠國條款,此後,這一特權在中國氾濫成災,凡是與中國訂約的國家,均訂有最惠國條款。

南京政府完全不承認滿清政府所簽署的任何不平等條約,也就是說,目前取得最惠國待遇的只有德國、美國、奧匈三國,當然荷蘭、比利時、瑞典、挪威等國正在積極的談判中,很有希望就此協議達成一致。

英國在這上面遭受的損失是可想而知的,對南京政府所持的態度也是前後矛盾,對領事裁判權等不平等條約的談判也是從三心二意到開始認真對待。

南京政府在事實上捏住了對方的七寸,並且準備窮追猛打,逼迫對方在領事裁判權上作出讓步。

此外,民國政府長江艦隊也積極在長江以及各條支流中積極與英國軍艦展開對峙,每天都有數起此類的衝突,差點就擦槍走火。

撥取內河航行特權,也是英國的重要“傑作

內河航行權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固有權利,在近代,沒有哪一個西方國家將此權給予別國,英國卻在中國打開了這一缺口。

在,潁年的“修約”交涉中,英國即提出長江航行權的要求,中英《天津條約》實現了這一點。該約規定,“長江一帶各口,英國船隻俱可通商。”長江從此對各國開放。

進而,英國又凱覦中國的其他內河”跳年,通過《續議緬甸條約附款》,英國取得珠江的航行權。第二年,英國又迫使清政府頒佈《內港行船章程》。攫取了在中國所有內河航行的特權。

,啞年,該特權又載於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正式成了一項條約特權。正是由於英國一次又一次的勒索,中國的航權喪失殆盡,外輪在內河,“殆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

太多太多的特權都是英國起的頭,都是英國率先取得,所以,說它是侵華頭子一點都不爲過。

如軍艦駐泊中國領水,又如鴉片貿易和“苦力貿易”特權,中英《天津條約》規定。“例皆不準通商”的鴉片,“現定稍寬其禁,聽商遵行納稅貿易”;通過中英《北京條約》,英國又最先獲得在華招收“苦力”的特權。

此外如外人可往內地遊歷、通商,公使駐京等等權利。均是英國首先強行索取的。

可以說,英國最先從中國勒索的條約權益,比任何國家都多。此外,它還享有其他種種特權。有的是與其他列強一道索取的,如它與另外十國通過《辛丑條約》,獲得了設立使館區、駐軍等等待權。

有的則是在別國先撥取後也直接向清政府勒索的。例如,在舊世紀末的瓜分狂潮中。英國步德、俄、法之後塵,通過《訂祖威海衛專條》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在中國南北各強奪一塊租借的。並迫使清政府應允不將長江流域“讓與或租給他國”使中國這塊最富庶的地區成了它的勢力範圍。

如聳想在取消列強在華特權上面取得進展,必須要首先在英國身上打開突破口,不過這個國家在外交上的智慧不可小視。

這是個難纏的對手,不但擁有足夠的底氣,而且還常常奸猾無比,各種卑鄙手段層出不窮,使得他們的外交常常遊刃有餘,高人一籌。

陳友仁這段時間沒少跟朱爾典頂牛,雙方的爭執非常激烈,要不是顧及到影響,只怕兩人要當場肉搏。

陳友仁認真的分析了歷年來滿清政府以及各界進步人士要求廢除列強在華特權所做的努力以及方法,並且加以吸收改進,希望可以找到更好的辦法。

,啦年與英國商訂《續議通商行船條約》時,滿清政府提出廢棄領事裁判權的要

在該約,英國表示:“一俟查悉中國律例情形及其審斷辦法及一切相關事宜皆臻妥善。英國即允棄其治外法權”。英國作此承諾,並非真心願意放棄領事裁判權。

陳友仁在分析報告中指出:這是英國拉攏地方實力派按自己的資產階級面貌改造滿清政府的一種手段。而且,所謂“允棄”只不過是一枚畫餅,因爲中國是否達到取消領事裁判權的程度,要由英國“查悉。”由此可見英國之奸猾”

這段時間公使團組織的民國政府法制建設觀摩團沒少接觸南京關於法制上面的各項積極行動,照道理他們是“查悉”了。可是他們的眼睛卻像是瞎了一般。

直到中國反帝浪潮達到了頂峰,他們纔開始感到害怕。有所收斂,在談判上開始逐漸讓步。

朱爾典仍然堅稱領事裁判權經年累月未獲解決,困難“在於中國法律的執行”爲維持這一特權制造藉口。在此問題上英國和其他列強達成一致,談判僅作出調查領事裁判權和中國司法法律狀況以確定是否放棄該特權的決議,以糊弄中國。

得到這一結果的陳友仁感到萬分沮喪,看來不使用非常手段,對方是不肯就範的了。

他們是錯的,徹底的錯誤的,他們必須要爲此付出代價。

袁世凱?共和黨?

或是其他的那數十個,政黨?

中國能夠依靠他們嗎?不能?

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最終中華復興黨還是贏得了大選。

因爲,只有中華復興黨才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民衆的支持。

只有他們,才能承擔起復興中華的偉大歷史責任。

最終中華復興黨還是贏得了大選,贏得了民心。

這一事實讓各方勢力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並且埋藏下了未知的誘因。

李秉衡內閣堂堂正正的以大選獲勝政黨的名義執掌權柄,這對北方袁世凱北洋集團的打擊是相當巨大的。

袁世凱竹籃子打水一場空,白費了大半年的心思,更是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也許,最終只能憑藉手中的武力,來一決雌雄。

只是,這樣一來,他就背了不義之名。

在大選獲勝的有利形勢下,南京政府再次全面提出廢約問題。

迫於南京政府的實力和中國人民的反帝怒潮,英國和其他列強對中國的要求作了一些空洞的許諾。

列強“承認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完整暨領土與行政之完整。”表示對謀求勢力範圍不予贊助,允許中國修改關稅稅則。

然而,對於中國的具體要求,英國和列強們仍採取敷衍的態度。如歸還租借地問題,英國本來極力反對,由於列強之間的矛盾,迫於壓力,不得不應允就交還威海衛展開談判,而對於九龍租借的。則堅不放手。

在廢除領事裁判權問題上,英國方面仍然堅稱該特權經年累月未獲解決,困難“在於中國法律的執行”爲維持這一特權制造藉口。

南京政府斷然駁斥了這種言論,宣稱將考慮單方面廢除各種不平等

這等於是在不承認的基礎上進一步在事實上全部收回各種特權。

對中國政府這一“破天荒之大英斷”英國感到震驚。深恐成爲中國廢約的“先例”。因而,它對中國橫加指責,說“中國政府無提議修改該約之法律上權利”。主張“用強硬手段對待中國”甚至建議列強舉行海軍示威來威嚇中國人民。

英國放棄了領事裁判權、辛刃條約所給予的一切權利、沿海貿易及內河航行、軍艦進入中國領水、引水、任用英籍人爲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等等待權。

至此,除了租界與租借地,英國在華條約特權基本上被廢棄。但是,還存在種種條約權益的殘餘,尤其是香港和九龍仍在不平等條約的名義下被英國霸佔。

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相當的不容易,這毫無疑問是一場偉大的外交勝利。

對於贏弱的中國來說,尤其的不容易。

這在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建設狂潮,國民滿懷熱情的投入到了工

爲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在農村,尤其如此。

幾千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傳統的農業社會,農村是整個社會的根基,農村的治亂興衰決定着中國的治亂興衰。

所以有學者說。中古時期的華夏文明,是建立在農村基礎上的文明,中國歷史也主要是農村社會的綿延。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逐漸淪落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喪失了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捲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成爲西方列強的原料生產地和商品傾銷地。

由於外侵內戰。中國農村經濟蕭條、民生凋敞。一大批有識之士挺身而出爲救活中國農村而努力奮鬥,他們從不同的理論體系出發,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張。或注重農業技術傳播,或致力於地方自治和政權建設,或着力於農民文化教育,或強調經濟、政治、道德三者並舉。他們殊途同歸,都是持改良主義的主張爲衰敗的中國農村尋找一各出路,史稱“鄉村建設運動”。

“鄉村建設運動”一時風起雲涌,熱火朝天。據統計。當時全國參與“鄉村建設運動”的學術團體和教育機構達如多個。建立各種實驗區達心口多處。

“當吾國文化大放光明之時,彼等不過北歐一蠻族耳”現在要復興國家、復興農村。就應“以上古文化和儒家實學爲依歸,主張學成之士一律回鄉,擔任村長。兼任校長,發展教育,實行政教合一以爲張

梁漱溟的“鄉村建設派。”樑讓爲中國的衰敗是因爲極端的文化失調,企圖通過鄉村建設來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的重建。

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派”晏認爲中國的問題主要是愚、窮、弱、私四病,主張以文藝教育救愚,以生計教育救窮,以衛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並用學校、社會、家庭三大教育方式作爲實現途徑。

包括後世也有一些後來者,李秉衡對他們的名字並不熟悉。但是這個時代,他卻知道了許許多多的正在爲此而努力的人們。

正是他們,在農村爲政府托起了一片天。!~!

..

第436節 小日本海軍杯具了第146節 合成氨與聯合制鹼第387節 全面戰爭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八節 虞洽卿第446節 爲了德意志帝國第178節 賣軍艦也靠忽悠第237節 積雪下的生機第428節 美妙的戰爭財第222節 令人嫉妒的手錶第537節 老毛子爲石油發瘋第283節 加冕儀式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四節 進京第574節 帝俄的暗流第397節 海參崴之前提第191節 先發制人是爲霸道第307節 北方之王第310節 漢口前線第486節 琉球海戰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一節 復國第一師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三十二節 復國的決心第546節 海上伏擊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七節 化險爲夷第386節 來自美國的力挺第251節 西南鐵路網..第501節 蘇俄的猶豫第382節 大西北第571節 抗議與譴責無效第510節 渾水摸魚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八節 教育與衛生第382節 大西北第472節 沙皇脫困第518節 審判第450節 小日本中招了第188節 登陸伊裡安島第233節 順便陰一下美國人第190節 伊裡安查亞第401節 同盟國需要中國第2章 初露鋒芒 第九節 刺端第296節 無恥的封侯封王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三十七節 落淚的海軍第133節 土地政策第431節 給中日關係添把火第162節 冒充生番的華人部落第410節 毒氣戰第165節 先打了再說第466節 德國公主第427節 凍死人的西伯利亞第143節 鍋鏟與糞叉齊飛第315節 五省邊防第109節 統治基石第370節 外交勝利第424節 讓德皇狂喜的三個圈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二節 徒弟們第243節 漢口喋血第189節 一定要打痛荷蘭人第291節 大殺器第276節 以華工的名義(0)第254節 屠殺令第503節 特斯拉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十四節 海盜重寶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六節 遊園會第580節 普魯士雄起第329節 南方來的好消息第304節 改組同盟會?第480節 海上糾紛第494節 中華正統第231節 又是一記重拳第386節 來自美國的力挺第274節 緬甸解放組織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九節 繼續擴軍第486節 琉球海戰第533節 檳榔嶼之夢第507節 互相陷害第341節 戰爭動員第467節 中英關係的契機第455節 俄國革命第177節 合作意味着和解第163節 華族後人第339節 民族政策第144節 畜生與牲畜不得不說的故事第287節 爭相拉攏的對象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五節 寶藏猜想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二節 初具規模第168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94節 賣國階級第414節 戰爭前夕第331節 蛙跳戰術第576節 無恥的暗殺第550節 普魯士王國第184節 胡家的集體匯演第424節 讓德皇狂喜的三個圈第523節 血債血償第524節 此消彼長第572節 槍決裕仁第464節 以直報怨第394節 大刀向毛子頭上砍第295節 通貨膨脹第378節 中華帝國第267節 奴隸販賣(0)第311節 陰謀下的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