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

“火炮上膛,放!”

木鹿城,位於原安息帝國與貴霜帝國的邊境線上,它是安息帝國抵禦東方入侵的橋頭堡,城牆高10多米,寬5、6米,西門沿河而建,原王宮現在的治安官(木鹿城是馬爾基安納地區的首府)住所就在北門,且外牆與城牆爲一體呈圓形,圓牆東面不遠就是北門。

木鹿城中有數千騎兵,若是四面圍定攻城,陸軍就有一定的危險,於是關平選擇攻敵必救,直接列陣在北門之外向圓牆進攻。陸軍北門列陣果然將城中大部分守軍引誘到北門城牆,守將見陸軍陣容嚴整決定先依城而守,待陸軍士氣低下再令城中騎兵衝鋒。

守將聽過漢軍槍炮的名聲一直沒見過,但他經常和河中騎兵(大宛、康居等國)交手,對這支鎧甲堅固(普通士兵穿的是當年劉備打天下時的鎧甲,將校穿的是沒有繩索的札甲、環鎖甲結合版本)、武器犀利(環首刀和馬槊)的騎兵(有輕、重騎,重騎都是各國國主衛隊,大部分出兵時候是輕騎主機動、劫掠)深感憂慮。

聽聞大漢要向薩珊國進攻,河中各國都派出了己方騎兵幫忙,渾水摸魚劫掠。關平讓這些河中騎兵分佈在己方左右騎兵的左右兩翼,劉永統帥的二軍則在後方列陣,做預備役和看住河中騎兵。

河中騎兵這種分屬不同國家的友軍,經歷過內亂的漢軍將領都不會過度信任,尤其是關平還打過和袁紹的戰爭,袁紹招來的那些鮮卑騎兵什麼樣子,他一清二楚。

“轟!”

一輪探傷式炮擊結束,炮兵找到了北門城牆的薄弱點,木鹿城王宮的圓形外牆和北門之間的那段城牆。這段城牆長度只有兩、三米(西面圓牆,東面城門),安息帝國的建造技術不能完美解決圓形城牆和方形城牆結合點的結構問題,一炮下去城牆外圍就出現了裂縫。

關平哨令之下,炮兵匯聚到結合點外圍,步兵則列凹形陣,將炮兵保護在中間。

“轟!轟!轟!”

三輪炮轟過後,這三米城牆坑坑窪窪,搖搖欲墜。城中守將眼見火炮犀利,死守城牆已經不是萬全的方法,於是令城中騎兵出城衝陣,預先毀掉火炮。

“北門已開,敵騎出城!”

關平下令:“列四方陣,炮兵後退!”一聲令下,炮兵拉着火炮很快退入陣中,放下火炮騎上戰馬,步兵則將缺口補上,空心方陣很快成型。

“將軍,漢軍遇險是否要支援?”

臣盤說道:“漢軍騎兵尚且不動,我等何必焦急。傳令全軍無我令不得進攻!”

“是!”

河中各國士兵在多年的劫掠生涯中有一些人死了,有一些人受傷退役了,更多的是搶夠了奢侈墮落了,如今在序的士兵有許多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大都二十歲左右,甚至有十三、四歲的,他們沒有經歷過西域之戰,不明白漢軍的強悍。

在他們看來向北而去都是苦哈哈,搶不到什麼東西,要是碰上鮮卑西遷部落還是一場惡戰;向西進攻又碰上薩珊國,薩珊國因爲地形原因也是遊牧部落佔大多數,同樣戰力不俗;而東面的大漢卻是富得流油,漢人也是老實人(西域商人到河中貿易有許多奸商騙子,大漢則不需要行駛這種手段,正常貿易也有非常高的利潤)居多,想來戰力不高。

退居幕後的老人都身居高位,他們是明白漢軍的強大的,當年西域一戰,萬餘人就擊敗了貴霜三十萬聯軍,他們不敢也不需要去撩撥大漢虎鬚。

河中各國軍隊自此分成了兩派,少壯派想嘗試攻擊西域驗一下大漢的成色,高層卻嚴格壓制這些人的情緒,甚至不敢被大漢知道。

臣盤屬於兩者之間,他也沒參與過西域之戰,不過他父親和表、堂兄都參與過這場大戰,在父兄的薰陶下,臣盤自小崇拜大漢立志去大漢學習,入大漢爲官。只可惜臣盤文化課和軍法不過關,即便武考在西域名列前茅,還是沒能如願東行。

他們這些人在大漢看來是落榜生,在西域各國就是香餑餑,尤其是臣盤那一屆河中地區就只有他一個獨苗。回國後,臣盤立刻得到了大宛國主的重用,幾年的劫掠功勳讓他官運恆隆,做了將軍。之後又舉兵兩次攻下藍氏城,最終成爲這次河中聯軍的統帥。

看着薩珊數千騎兵涌入城外向前突擊,漢軍步兵還是不爲所動,臣盤心中兩種情緒交替翻滾。他既希望漢軍戰勝薩珊騎兵,維持早年心中大漢的光輝形象;又希望薩珊騎兵衝散漢軍步兵,令漢將不得不求他相助,並解救漢軍於危難之中,展現當年不選他到涼州入學是多麼錯誤,出一口落選的惡氣。

“敵二百步!”

“砰!”

“騎兵包抄,衝陣!”

“殺!”

漢軍這些年都是以少敵多,這一次少有的以多欺少,薩珊騎兵還是以密集鋒矢陣衝陣,首先被步兵打掉了前軍,令薩珊騎兵後陣許多騎兵被友軍屍體絆倒,軍陣立刻混亂了起來。而後漢軍兩翼騎兵出擊衝陣,空心方陣的步兵也將內部的炮兵騎軍放了出去。

三股騎兵夾擊薩珊騎兵,騎兵臨敵以手中的短槍令薩珊騎兵剛剛維繫的軍陣更加混亂起來,薩珊騎兵見漢軍三面合圍己方,馬也停了下來,就知道敗局已定,立刻調轉馬頭向城中撤退。後方有敵軍,城內的守將怎麼可能放薩珊騎兵入城,薩珊騎兵被漢軍咬住,前無退路後有追兵,大部分士兵只得向漢軍投降,少數敗軍向東門逃跑。

漢軍以狂風掃落葉般解決了薩珊騎兵深深地震撼了臣盤的心靈,大漢還是那個強悍的大漢,早年的崇拜心理以幾倍的能量爆發出來。

“將軍,將軍!關將軍令我等追殺敵軍騎兵!”

“快,我親自追殺!”副將叫醒了出神的臣盤,聽聞關平將令,他居然親自率軍追殺那百餘殘兵,彷彿要向關平展示自己對大漢的忠心。

“火炮上前!”

“停火!”

臣盤震撼於薩珊騎兵的敗退,城中的守將更加恐懼,數千騎兵十幾分鍾一個衝鋒就沒了,他再也沒有堅守下去的勇氣,見漢軍炮兵再度上前,他趕忙下令開城投降。

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七十五章 皇叔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一百三十一章 廣陵之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三十章 青州變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勝曹操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太史至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機至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七章 初戰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