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趙雲

袁紹除了冀州本土士人,自然也邀請了很多其他地方的名士,如逄紀、許攸、荀諶、辛評、郭圖、董昭(兗州濟陰人,當時正在冀州任縣令)等。

袁紹既然還能重用冀州本土士人,冀州士人自然心悅誠服,袁紹很快便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收服人心做完了,接下來自然是剷除異己。

袁紹先將韓馥任命爲奮威將軍,一個空頭銜,沒有兵權。再將原本韓馥得罪的一個人調來,朱權被任命爲都管從事(主察舉百官犯法者)。

朱權也沒有讓袁紹失望,沒過多久便抓住韓馥兒子的一些小毛病,抽刀來到韓馥府中,抓住了韓馥的兒子,並把他兒子的雙腿敲斷。

面對此情形,韓馥向以往的下屬求情,可他們全都對韓馥冷眼相待,只是不疼不癢的說了一些寬慰的話。韓馥這時候才明白什麼叫做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連本身性命都不能難保的韓馥也只能向袁紹請辭,投奔好友張邈去了。

袁紹見事情辦成,自然也要讓自己的屬下安心,果斷抓捕朱權,不聽朱權的解釋就殺了他。

主首解決,接下來就要解決韓馥以前忠心下屬,如州府職官耿武、閔純、趙浮、程奐、郡縣長官甘陵相姚貢等相繼被殺。

內部難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現在是處理一些最初與自己聯盟,而懷有二心的人的時候了。

袁紹此時已經明白漢室已經不可救藥,正是爲自家打天下的時刻,但有些當年的盟友還死抱着朝廷不放,這些人已經和袁紹背道而馳,袁紹沒有念舊情,開始向他們舉起了屠刀。

張導、劉勳這兩個剛剛還幫袁紹佔冀州出謀劃策的盟友,因爲向朝廷上表效忠,請求朝廷賜官,便被袁紹殺了。

袁紹排除異己的舉動,自然讓現在還有兵將的張楊、於扶羅坐不住了,他們兩人聯合反叛袁紹,準備乘袁紹立足未穩,攻下鄴城。

不想袁紹早就防備着他們,他們兩人一反叛,還沒有整軍,便被麴義率軍擊潰。

經過麴義、張郃等人重新訓練的冀州兵,展現了“冀州強弩”名號的正確性,張楊、於扶羅兩人的軍隊還沒有衝到麴義面前,便被冀州兵射潰散了。

原本只是混吃喝的兩人沒了辦法,只能帶着殘兵敗將逃向黎陽,正巧這裡有度遼將軍耿祉的部隊。

張楊和於扶羅兩人陰謀誅殺了耿祉,奪取了耿祉軍的物資,但耿祉軍士兵沒有多少損失,他們爲了給耿祉報仇,向兩人進攻。可沒有大將指揮,終究不是兩人的對手,但這也讓兩人感覺到此地不宜久留。

張楊和於扶羅兩人又盯上了河內的王匡,此時的王匡也是和袁紹一樣,剛剛被董卓殲滅,喪失全部精銳(雖然只有五百人),還沒有緩過氣來。

張楊和於扶羅開始進攻河內,王匡趕忙向袁紹求援,但袁紹不爲所動。王匡沒有援軍又打不過張楊和於扶羅,只能放棄河內,回泰山老家,想再募兵回來報仇。

可王匡一回到泰山,便被胡毋班的親族殺死。胡毋班是誰呢?

胡毋班是王匡的妹夫,由於在董卓治下,所以袁紹那裡剛起兵聯盟的時候,被董卓派出來想要和關東羣雄和解。但王匡沒有念親情,依照袁紹的命令親自殺了自己的妹夫。胡毋班一死,他的親族不幹了,發誓要給他報仇,王匡一回泰山,便給了他們機會,他們也直接抓住王匡,並殺了他。

此時的袁紹眼中已經沒了朋友情誼,有的只是稱霸天下。

袁紹一系列無雙操作無可厚非,但也激出了兩個強人——曹操和趙雲。

袁紹因爲趙浮和程奐兩人在夜間驚嚇自己的舉動非常厭惡,奪取冀州之後,其他反對他的人袁紹只殺了本人,就趙浮和程奐兩人卻被夷三族。

殺一個人不要緊,夷三族的話,你就不知道他三族和誰是親屬了。

趙浮的三族中就和常山國真定縣有關係,剛剛學成下山的趙雲便在縣中父老的推薦下,帶着一羣親衛義從,來到了公孫瓚軍中效力。

公孫瓚對從冀州來投奔的趙雲很驚奇,問道:“聞貴州之人皆願附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

趙雲說道:“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爲忽袁公私明公也。”

趙雲的回答不卑不亢,可是公孫瓚同樣不喜歡。一方面是不知道趙雲是不是真心投效;另一方面公孫瓚吃軟不吃硬,不喜歡趙雲的性格。

“青州有使在此,商議通商之事。拜爾爲官吏卒長(軍中管100人),護衛商道安全。下去吧。”

趙雲沒有說什麼,拱手離開了。

趙雲這邊先不說,另一邊的曹操也因爲王匡的事,感受到了自身的危險。

曹操到現在爲止還是希望漢室振興的,他同樣也知道袁紹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熱血少年了,袁紹現在只有自身的野心。

前番袁紹討董的時候,想要立劉虞爲帝,曹操堅決反對。曹操怕袁紹因爲這理由對自己不利,可現在天下也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曹操一籌莫展。

也是天不絕人,恰巧這時候黑山軍進攻東郡,東郡太守王肱不能抵擋。

一直鼎力支持曹操的鮑信,再次對曹操說道:“奸臣乘釁,蕩覆王室,英雄奮節,天下響應者,義也。今紹爲盟主,因權專利,將自生亂,是復有一卓也。若抑之,則力不能制,祗以構難,又何能濟?且可歸大河之南,以待其變。”

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七章 初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百五十三章 陸遜之謀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九十九章 涼州驚變第九十二章 白馬之殤第七章 初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七章 初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孫紹的野望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十五章 爲禍一方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二百九十三 消耗之計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五十二章 董卓之死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四百一十四章 百人開疆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