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

趙雲和孫乾剛來到臨淄(劉備完全掌握青州後,從北海搬到了州治所臨淄),就聽到城外軍營連續數聲號角聲。

孫乾驚奇道:“不想尚有人挑戰三將軍,主公必在軍營,我等速去。”孫乾領着趙雲飛奔到軍營,他也想看熱鬧。

“公祐回來了,辛苦。”劉備見孫乾回來說道。

“主公,幸不辱命。”

“公祐莫急,先看熱鬧爲上。”簡雍打斷了兩人的對話。

“何人敢挑戰三將軍?”

“太史子義是也。”

時間回到一月前,太史慈完成每日修路的工作,領着工資回到家中(修橋鋪路人手緊缺,各地郡守在彙報劉備後,劉備讓他們可僱傭當地百姓當臨時工,工資每日一結,沒有屯田兵的福利)。

“我兒回來了。”

“母親,何必勞累自身,兒每日所得,足堪家中所需。”太史慈見自己的母親又在織布機上織布,說道。

“爲娘經縣中疾醫診治早已無大礙,玄德公所制織布機亦不甚費力。與其在家中閒住,不若自食其力。”

太史慈拗不過老母,只能在一旁打下手。

織了一會,太史母說道:“我兒有萬夫之力,百步穿楊之能,緣何只願待於家中?”

“母親一人在家,兒放心不下。”

“無需遠遊。”

“母親是說?”

“玄德公雖爲外州之人,然玄德公至青州以後,仁義遍佈四海,禮賢下士,廣開文教,大儒康成公之弟子亦多爲其幕僚。我青州乃孔子故鄉,文士自不必說,州府高官皆我青州之人。可玄德公軍中卻尤重外人,長此以往,外州之人必以爲我青州無人。我兒可入玄德公帳下,使外人一觀我青州兒郎風采。”

前番得知在遼東的好友邴原,還有他的數名好友,答應劉備加入青州州學任西席後,太史慈就想要到劉備那裡參軍了,只是因爲老母年邁還生病,一直脫不開身。

現在母親又勸說自己,太史慈自然不再猶豫,準備妥當後就來到劉備軍中。

也幸好太史慈是好朋友了,不但劉備和手下主要將領認識,就是一些司馬、軍候也同樣認識。所以太史慈一來到招兵點,就被領到了劉備面前。

“子義此來所爲何事?”

“使君仁義無雙,有大恩於青州,慈特來參軍,以報其恩。”

“子義願入我帳中,真乃備人生一大快事。我拜……”劉備說道一半停了下來,“子義莫怪,備知你有萬夫之勇,本應拜你爲校尉之職,可軍中早就軍令。”

太史慈說道:“既有軍令,使君但講無妨。”

“我軍中將士以實力爲尊,如剛入軍中,就想當一軍之長,便需挑戰我軍中勇士。勝,則將位備雙手奉上;敗,則需從兵士做起。”

“哦?”太史慈挑了挑眉說道,“敢問使君,如何挑戰?”

“欲得軍候,戰軍候;欲得校尉,戰校尉;欲得將軍,需挑戰備二位賢弟。”劉備又問道,“不知子義,意下如何?”

太史慈直接走到關羽、張飛面前,說道:“請二位將軍賜教!”

“好漢子!待我燕人張翼德來戰你!”張飛有向關羽說道,“二哥這次讓與三弟,下次有人挑戰,三弟必不與二哥相爭。”

本想開口應戰的關羽,見被張飛搶先,沒有辦法,也只能瞪了張飛一眼。

太史慈見張飛接戰就要向校場走去,劉備喊住太史慈,說道:“子義且慢,子義穿上此甲,再戰不遲。”

“無功不受祿,如此精良鎧甲,慈怎敢受。”

“子義誤會了,此等鎧甲我軍人手一套,子義既願入備帳下,此甲子義當受。”

“謝使君。”

一行人來到校場,太史慈換上鎧甲,拿起馬矛就準備作戰了。

“子義莫急。”劉備再次叫住了太史慈,“子義之馬瘦弱,可換軍中好馬。軍中挑戰亦有專用馬竿,子義一併換上。”

見太史慈又要拒絕,張飛上前說道:“子義上馬便知緣由。”

太史慈將信將疑的換了馬,在劉備的解說下,太史慈明白了馬鞍和馬鐙的區別,他知道解放雙腳的騎士比原本的騎士強上不止一點。

溜了一圈的馬回來的太史慈再次說道:“請張將軍賜教。”

這次張飛不再多言,也上馬來到太史慈對面。

居然有人敢挑戰張飛,這消息一傳開,各軍的士兵都沒有了訓練的心思,各軍的軍候、司馬等也同樣很好奇,既然大家都沒心思訓練,索性在各軍主官的帶領下來到校場觀看單挑。

當然,這行爲是得到劉備首肯的。

挑戰場地被將士圍的裡三層外三層,自從劉備等到青州,在高福利的刺激下,青州百姓踊躍參軍。即便經過劉備多次篩選,士兵的數量還是到達了二十萬。

劉備軍一半的士兵在青州邊境巡邏,也防備其他州打青州的注意,另一半士兵都在州治所臨淄城外的軍營中。

軍營的生活也是很苦悶的,難得有如此熱鬧的場面,除了巡邏的一些斥候隊,十萬大軍基本都在校場聚集了。

“主公,乾不負所望,公孫瓚已答應助我青州採購羊毛。”

“公祐一路辛苦,羊毛之事過後再議,先看翼德與子義之戰。”

張飛和太史慈開始策馬向前,剛開始是很常見的騎兵對衝。

“框!”

“框!”

“框!”

連續數個回合,因爲太史慈不熟悉馬竿,只有招架之力。但沒過多久,太史慈便掌握了馬竿的妙處。

“鐺!”

這次太史慈不再被張飛壓制,一到距離,在張飛刺出馬竿的中途便盪開了張飛的馬竿。

不知不覺兩人已交手五十幾個回合,除了最初幾個回合,太史慈和張飛還是五五開的。但五十幾個回合過後,天生神力和精力旺盛的張飛就開始有些壓制太史慈了。

“鳴金!”

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三百五十六章 傷筋動骨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四十三章 太史慈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鄄城破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安城破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七十章 昌豨第五十章 劉表第四百五十八章 羅馬分裂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四百零七章 零傷亡震世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玉璽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張遼出擊第一百一十章 周逵第九十六章 陳宮大略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機至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