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

找到了不容易腐爛的辦法,密封就很簡單了,先民很早就發明了貯藏食物密封的方法,那就是用泥封(老壇酸菜,恩)。

最開始製作的鐵罐也是圓形的,開口小身體大,形狀不容易運輸,劉備想要那種直立的長方形,這樣就能規整運輸,所佔的空間也小。工匠首先想到了木塞,試驗證明也成功了,但這樣的步驟就太多了,大規模生產就比較慢。

最終宅在青州,一直打理家中事務的諸葛均想出瞭解決辦法,那就是二重卷邊工藝,使用一深一淺兩道卷邊槽的擠壓將原本只有兩層的鐵皮擠壓成五層結(人工榔頭砸和水力錘擊)。

有了卷邊工藝罐頭的密封問題得到解決,甚至連泥封都不需要了,簡化了罐頭的製作。

之後鐵皮易鏽的問題就更好解決了,直接在鋼板澆鑄成功後將鋼板放入青銅液之中,在鐵皮表面鍍上一層青銅,這樣做成的罐體既不容易鏽,還能給食用罐頭的人補充一些銅元素。

新式罐頭製成後,工匠們製作了一批,每過一個月打開幾個查看罐內的魚肉是否腐敗,今天劉備看到的這批罐頭就是一年前的。

“好,內陸之民可食魚鮮矣。”劉備說道,“衆匠郎(爲了區分普通工匠,入職格物院的匠士被稱爲匠郎)皆有封賞。”

“陛下,扶南傳回海軍呂將軍急件。”

“回宮。”

劉備仔細看了呂蒙的彙報,很快明白了他們的擔憂,只是劉備自己也沒想到現在的身毒那麼好打。放任海軍攻城略地確實不太好,也是極大的浪費。

“招四位皇子前來。”

“是!”

“拜見父皇!”不一會劉備四個兒子就到了。

“南方軍情汝等觀之。”

四人輪流看了一遍,劉禪說道:“父皇可是欲令我等出征身毒?”

“禪兒所言不差,然出征之前朕有一問,需汝等小心思量。”

劉備很少在私人場合稱“朕”,即便考量幾人的功課也都是“我”。這時突然改口,四人臉色一正。

“這大漢帝位遲早要傳於汝等中一人,今天時有變,身毒之地可助大漢昌盛,不可棄之。”劉備說道,“現需一王往徵身毒,就封南疆。汝等可先回,慎思之,三日後告之朕。”

外封當然就不可能繼承皇位,劉備給四人三天考慮的時間其實有兩層考驗。

“父皇,兒臣之志欲使我大漢繁榮昌盛,綿延萬代,兒臣願留京聽父皇教誨。”想要當皇帝,在這種原則性問題上就不能猶豫,劉備話音剛落沒幾秒鐘,劉封就起身拒絕就封,劉封的優秀令劉備大感寬慰。

聽完劉封的回答劉禪這才反應過來,看了看劉備又轉頭看了看劉封。這時劉封又說道:“兒臣正向諸葛宰相請教處政之道,若父皇無事,兒臣告退。”

劉封不等劉備提示就告退說起來有些失禮,不過看旁邊劉禪糾結的樣子,他的計策很成功。

“兒臣告退。”與劉封一母同胞的劉永也起身告退,兩人作勢離開,劉禪和劉理也不得不起身告退。

略遜一籌令劉禪越想越氣,同時他也有些無奈。劉封嫡長子的優勢太大,雖然劉備沒立皇太子,可羣臣基本都把劉封當繼任之人。當然還有陳羣等人,他們還是以前的想法,不管誰繼位都和他們關係不大。尤其是劉封的外戚還沒定,皇宮中也沒有宦官,不需要像靈帝時一樣爭奪繼承人來確保利益。

劉禪還是不甘心放棄,他領着劉理一起來到他們母親糜貴人(東漢後宮有稱號的只有兩級皇后和貴人,劉備認爲正好所以就沿用了這個制度)的宮殿。

“我兒今日怎的不在軍中?”

劉備登基後就有意讓幾個兒子外封,爲了讓他們有自己的親信部隊,劉備允許他們到新兵訓練營生活,幾人也明白劉備的潛臺詞,各自拉攏了一批將士。

“父皇相招,商議征伐身毒之事。”

“西域之戰不久,怎的又要南征?”糜貴人也有四十了,不免有老人的傷感,前次劉禪出征西域她就擔驚受怕,如今聽聞又要出征身毒,看樣子還是兩個兒子一起去,她就更加憂愁了。

“母親不必憂慮,此戰尚未定數。”

“如此汝二人至此可有急事?”劉禪和劉理在怎麼說也只是十幾歲的孩子,正當玩性大的時候,除了每日問候,兩人基本不到糜貴人這裡來。

劉禪欲言又止,劉理看着心急,替他向糜貴人解釋了一番。

看劉禪一副患得患失的表情,糜貴人輕嘆了一口氣,低聲問道:“我兒有意乎?”劉禪點了點頭。

“我多時未曾與兄長敘親情,我兒今日可留於宮中與舅父同飲。”

另一邊,劉封和劉永也向蔡皇后請安,不過他們沒有在宮中多待而是直接回到了軍營。

“皇兄,弟願往身毒,安我大漢西南。”

“三弟莫急,容爲兄先打探一番再做決定。”劉封說道,“以父皇英明神武,若身毒確爲良善相重之地,父皇必直令我等出兵南征,何必多此一舉。”

“皇兄之意……”

“其中必有可疑之處。”

天下一統後,曹氏有許多文臣武將投降,許多人都有妥善安排,一些危險係數大的例如司馬懿,劉備就將他們安排到清水衙門,沒有多少實權;另一些胸中有良謀,性格有缺陷單獨不能成事的人,劉備都安排到了參謀部。

參謀部是軍事部門,參謀想要升得快那就必須參與征戰,而劉備外封兒子的想法早就向羣臣說過,隨着西域和扶南等地的開發,聰明的人已經想到了劉備會令兒子向外征戰,甚至有可能自己打自己的江山,於是許多參謀在四個皇子到預備役拉人的時候拜入了他們門下。

有願意向外征戰奪取功勞的,自然也有保守之人,他們基本都圍在劉封身邊。劉封志在皇帝大位,看重的都是戰略和內政人才,那些戰術方面的人都被他安排給劉永了。

“大皇子相邀不知所謂何事?”一到軍營,劉封就找來了相熟的馬謖和楊修等人。

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三百三十章 奸雄曹操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三百九十八章 西域商貿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一章 高唐令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四百六十五章 劉備昇天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一百五十八章 襄陽城破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袁紹再敗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三百四十六章 華佗之藥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