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

聽完劉備的解釋,劉禪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說道:“父親所言甚是。”

劉封在一旁想了會,問道:“父親,百姓首重糧草,若無兌糧處,便是金銀無數亦募民不能。”

“汝所言不差,欲使金銀有大用,必有先決條件。”劉備說道,“正所謂,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三者缺一不可。”

劉備又向王雄說道:“元伯此行有大功,我拜汝爲倭島都護,專司開採金銀一事,若功高,當優先擢升。”

“謝劉公!”

“子明與興霸亦有大功,皆有升賞。”

“謝劉公!”

“大哥!”張飛的嗓門總是比他的人先到,“曹氏已降,漢室復興矣!”

“善!”

劉備正要說話,遠處飛奔來一名工匠,說道:“主公,高爐出鋼矣!”

聽完這名工匠的話,劉備跟着他撒腿就跑,留下一衆懵逼的將領。天下平定都比不上工匠一句話,衆人也十分好奇,對視一眼,追上了前面的劉備。

衆人來到鍊鐵屋,說是房屋,實則露天的,剛一接近這裡,溫度直線上升,劉備開始帶頭脫衣服。

鍊鋼爐太危險,將作大匠辛毗不讓劉備他們接近,帶着他們在遠處觀望。

映入衆人眼簾的是一大兩小三個高爐,大高爐在兩米高的水泥臺子上,小高爐則在大高爐下面。

大高爐高6.93米(漢一丈2.31米,爐高3丈),爐體直徑寬的地方有4.62米(2丈),窄的地方3.465米(1.5丈),這個大爐底部正在源源不斷地涌出鐵水,流入下面的小高爐。

小高爐高2.31米(1丈),爐體直徑寬的地方0.693米(3尺),窄的地方0.3465米(1.5尺)。底下兩個小高爐,一個正在接上面的鐵水,一個正在工匠的操作下傾倒出鋼水,還有一個工匠正在拿一個大號勺子舀鋼水。

“爐溫如何可達?”

劉備剛奪取青州,就想過高爐鍊鐵,但當時的耐火材料根本不合格,達不到要求,煉出來的鐵也不是鐵水,製作熟鐵炒煉時非常累,效率很低。因爲不清楚耐火材料的燒製工藝,高爐一直沒有上馬。

劉備厚待工匠,工匠們常思報答,明擺着的耐火材料問題就有很多工匠改良試驗,但有些時候,科技的發展不一定是對口的人察覺,就比如這一次的耐火材料。

老黑頭,一個煉焦工廠的運煤工。他以前是個孤兒,年過四十因爲生存壓力加入了黃巾軍,而後劉備整頓青州,黃巾軍投降,他也在列。青州在劉備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得以保障,老黑頭很勤奮,參加屯田兵,不但娶妻生子,生活也過得非常美滿。

隨着年齡增長,老黑頭不再適合參加屯田兵工作,輜重部安排他入煉焦廠看大門,他對劉備十分感恩,不願就此安享晚年,還想着發揮餘熱,便將運煤工也兼任了。

搬運煤炭,老黑頭常年灰頭土臉,也因爲孤兒一直沒有名字,衆人就以老黑頭相稱。

耐火材料的不合格也導致煉焦的爐子不穩定,時常破損,這一天更加嚴重,直接爆開了,而老黑頭正好拉了一車煤到這裡。老黑頭幸運爆表,飛濺的高溫爐體、煤炭等都沒有碰到他身上,他完好無損。

救完燒傷的工匠,老黑頭和衆人一起打掃場地,這時候一塊石頭引起了他的注意。

工匠天天說耐火材料的事,老黑頭自然也知道。他發現的這塊石頭與衆不同,周圍的石塊或多或少都有損傷,就它完好無損,他立刻意識到了這塊石頭的重要性。

老黑頭拿着這塊石頭找到工匠典事,他只是在參加屯田兵的時候學會一些常用文字,知識不夠說不清楚,只說是耐火材料,工匠典事正因爲爆爐一個頭兩個大,哪有功夫管這些,拿起石塊看了看,不明所以,安撫老黑頭不要瞎想就不再管他了。

老黑頭卻沒有放棄,他叫回了擔任亭長的兒子,向兒子說起了耐火材料的事,兒子十分孝順,立刻棄官陪着老黑頭鑽研。

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老黑頭父子發現了石頭的秘密,那就是煉焦時產生的煤焦油。最初他們以爲這是一樣東西,怎麼試驗都沒有成功,直到他妻子摸過煤焦油後發現有不同,有的表面有油,有的沒有。

老黑頭從制酒的戰友手中拿來了蒸餾裝置,稍加改裝,他得到了兩種物品,他命名爲煤土和煤油(另外一種稱呼是瀝青和焦油)。

有了輔料,老黑頭參照原本的石塊,找來了白雲石。按照淳樸的思維,老黑頭父子將煤土和煤油一比一混合,加入白雲石燒製,結果出人意料的一次成功了。老黑頭拿着白雲石磚回到煉焦廠測試,完全可以承受煉焦時的高溫。

老黑頭的成功令工匠們精神大振,在原有的基礎上,工匠們一點點改進,一點點總結燒製白雲石磚的經驗,燒磚爐溫度越來越高,燒出的白雲石磚越來越耐火。

有了新式耐火材料,高爐重新上馬,工匠們改進了一些工藝,最主要將風箱前加了一個火爐,使吹入高爐的風變成熱風。高爐鍊鐵成功,工匠又開始試驗鋼爐,同樣意外的幾次就成功了,這主要歸功於白雲石磚爲鹼性耐火材料。

如果鋼爐內是酸性材料,就不能去除鐵水中的硫和磷,而鹼性材料就沒有這個問題,煉出來的鋼材質穩定,比所謂的百鍊鋼強了何止數倍,最重要的是能夠大批量生產了。

鍊鋼爐能夠這麼快取得成功,同樣離不開葛玄的幫助。葛玄熟悉煉丹,劉備知道水銀的作用,便讓葛玄煉製出了水銀,因爲東漢的瑠璃遇熱就炸,劉備找了一塊大的透明玉石,將玉石掏空,做成了溫度計(玉石具有良好的導熱性,且能承受高溫)。

溫度計製成了,也承受不了鋼爐的高溫,工匠們很聰明,在高爐外側多建了一個卡槽,專門安放溫度計。卡槽密封后,爐內的溫度透過爐體傳導入卡槽,已經是溫度計能夠承受的溫度了。而且位置固定,溫度的變化能夠很好的對比,加速了高爐的成功。表現在衆人眼前的就是每個爐體腰部都突出一塊,影響了美觀卻很實用。

第四十四章 一天兩戰第一章 高唐令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九十六章 陳宮大略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軍西征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二百三十八章 吳郡之變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七十章 昌豨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二百八十三章 樊阿南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三百四十二章 詐降計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二十五章 內訌第五十六章 劉虞起兵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一百八十二章 繡衣出動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七十章 昌豨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孫紹投降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