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

“公子,劉將魏延攻沔陽,揚言蜀中已爲其所得,而後又輕入東門,荊襄之人不可不防。”聽完牛金敘述的詳情,吳質再度擔憂起荊州派的忠誠。

作爲曹丕身邊的老人,吳質對諸葛亮身受重用很不感冒,心中有嫉妒心。當時曹丕懷疑諸葛亮就是吳質從中勸說,不過沒有什麼疑點就不了了之了。

曹丕說道:“季重多慮了,蜀中大軍皆在此,先生於涼州數敗劉軍,況蜀中多蜀人掌管,荊襄之人必無私心。”

“公子不見蔡氏之叛乎?”吳質說道,“荊襄之人多隻顧私利,諸葛孔明雖無反叛之心,需防他人有意。而今陽平關受兩面夾擊,已不可守,陽平關若失,漢中亦失,公子可速率部往屯葭萌關。一則守巴蜀咽喉,二則近觀荊襄之衆。”

作爲曹操最初和最後選定的繼承人,曹丕從來都不是一個忠厚君子,狡猾、奸詐、有疑心都有體現。這種人你沒有反叛的舉動之前,他會十分信任你,但你有了哪怕一丁點懷疑的苗頭,他的信任就會大打折扣。

被兩面夾擊,稍有不慎就是全軍覆沒,曹丕召集衆人商議。吳質說道:“需有一將守陽平關,以阻劉備,公子方可安心撤軍。”

“末將願斷後。”牛金說道:“公子,沔陽未能堅守皆末將之過,祈將功補過之機,萬望公子應允。”

“牛將軍忠勇,可守此關。”曹丕說道,“牛將軍需兵幾何?”

“祈賜漢中之兵五千。”牛金已經不相信巴蜀兵馬了。

“善。”

時間緊迫,曹丕不敢長時間滯留陽平關,要是魏延先到,被堵在關內,想走也走不成了。

曹丕率大軍撤離陽平關,那麼大動靜劉備自然不會放過,劉備軍猛攻陽平關,同時分兵兩側山林,三處齊攻。牛金手上士兵不多,不過他也不用守太長時間,就不再管兩側的劉備軍。

曹丕這邊剛出陽平關,走上大道,就碰上了魏延所部。

“曹丕在前,衆將士與我進攻。”

“且慢!”參謀說道,“將軍,曹丕撤離陽平關,我料其必留後軍守關。曹丕所部士兵甚衆,而主公正在關外,當先助主公取陽平關,而後復追曹丕。”

“言之有理。”

魏延調頭西去,曹丕也不願節外生枝,催促大軍儘快渡沔水南返葭萌關。

牛金選擇漢中之兵斷後,考慮到了蜀軍後路被斷的士氣問題,考慮到蜀軍的忠心問題,卻疏忽了漢中之兵也有類似的問題。

“漢中諸城皆爲我軍所佔,速速投降,可免一死!”魏延殺到陽平關,循例向關中喊上了一句,沒想到收到了意外的驚喜。

魏延正準備攻城,面前的關門被漢中兵打開了,他們出關列陣,跪地請降。

友軍遠走,大將撤離,留守陽平關的漢中兵本來心中就有被當成棄子的感覺,如今看到關後出現敵軍,想到家中的妻小,士氣立馬降零。

“報主公,魏將軍從關後殺至,關內之兵請降。”

“既願降,便不得多造殺戮。”

“是!”

陽平關關後的投降影響了關前的守軍,即便牛金再怎麼穩定軍心,甚至親自動手斬殺士卒也於事無補,反倒將漢中兵推向了劉備一方。

漢中兵將牛金和他的親衛圍在一起,麴義登樓時兩方還在對峙。

“牛金,天下大勢已定,曹氏滅亡只在旦夕,將軍識時務,可速降。”

“我豈能降織蓆販履之輩!”

“彼輩狂妄至極!”麴義大怒,催兵進攻,頃刻間將牛金一干人砍死。

“厚葬。”麴義明白牛金是特意激怒自己,捨身成仁。

“主公,末將來時見曹丕率大軍南下,末將願爲前部往追之。”魏延一見到劉備也不請功,反而請戰追擊。

“善,便以文長爲前部,我隨後便到。”

“是!”陽平關本身可以編輯,魏延所部也煥然一新。

魏延殺向沔水,卻見曹丕大部還在北岸,不是曹丕不想快速渡河,實在被張飛截住了。

與魏延交錯而過,曹丕剛指揮渡過五千人,張飛就到了。曹丕爲了不讓張飛半渡而擊,只得下令一部分士兵列陣迎敵。

張飛也不強攻,圍着曹軍遊弋。同樣的一批蜀軍,同樣戰力的劉備軍,諸葛亮指揮時,劉備軍完全討不了好,甚至輕騎都不敢近身。反觀由曹丕指揮時,蜀軍應對混亂,被三五成羣的劉備軍東咬一口,西啄一道。

“公子,不可遲疑,速渡水南下。”吳質說道,“我領軍斷後。”

曹丕不會指揮八陣,吳質就更不用說了,他甚至指揮下令將士圍城一圈死守,只爲確保曹丕和大部士兵安然渡河。

魏延殺到,正是蜀軍混亂之時,他正要下令和張飛一起進攻,向寵說道:“魏將軍,此間蜀軍多爲我舊部,我願上前勸降。”

“如此再好不過,向將軍速行。”

向寵的勸降果然有用,蜀軍也忍受不了被拋棄的命運還有吳質胡亂的指揮,有人帶頭蜀軍全體向張飛投降。但蜀軍願降,吳質不願降,而且從向寵和蜀軍的狀態中,他已經察覺出不妥,丟下將士,獨自策馬逃過沔水。

前面逃脫了張飛虎口的曹丕,也不敢歇腳,急速向南方逃竄,以至於後腳追他的吳質,一直到葭萌關前方不遠處才追上他。

“公子,荊襄之人果有反心,向寵前番守沔陽確爲投降,而今又來勸降蜀軍,蜀軍亦全數投降劉軍。”吳質說道,“公子當先去軍中之人,而後除蜀中文臣。”

“此事待回返葭萌關再議。”荊州的人可以清除,巴蜀還要仰仗蜀軍防守,曹丕不願怪罪蜀軍或者說還沒到清算蜀軍的時間。

曹丕敗退回葭萌關,也讓諸葛亮大吃一驚,這完全不在他的預料之內。

諸葛亮出關迎接曹丕,問道:“公子可是出關與劉軍近戰?”

諸葛亮出關的舉動打消了曹丕心中最深層的擔憂,久違的暖意涌上心頭,和顏悅色道:“是陽平關後有劉軍殺至,不得已棄關而走。”

諸葛亮瞬間明白過來,說道:“必是劉軍偷渡子午穀道。”

吳質陰陽怪氣道:“孔明先生何以如此確信?”

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撤兵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一百八十章 渭水之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歸屬第七十五章 皇叔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十章 雒陽風雲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二百一十章 劉備討江東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四百零四章 鋼槍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二百零一章 南郡之戰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四百三十九章 治身毒之策第二百三十四章 海軍渡江第一百一十七章 無功而返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二百八十章 吳懿投降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二百六十四章 嶽婿交鋒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麴義奔劉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四百五十九章 火神谷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四十章 袁紹決斷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毒計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烏丸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七十章 昌豨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