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

“主公,關中爲劉備所得,妙才該當如何?”聽聞曹操在潼關兵敗,駐守雒陽的夏侯惇急了,在曹操回師許都途中,來到中軍詢問。

“妙才無虞,已居鄴城張飛府中,由其女照料,來信我以收悉。待他日我取鄴城,便可回許都。雒陽爲中原門戶,不可失,元讓需早返雒陽,以防萬一。”

荀攸說道:“主公,劉備取關中,不久便有取巴蜀、兗州之意,主公還需早做決斷。”

“子桓正在荊州,可令其引兵回返蜀中,固守漢中,劉備必不得進。”曹操說道,“而今所難者,惟中原之地耳。”

賈詡說道:“天下四方戰開,軍情傳達不及,明公還需早歸,集四方之情,方可定計。”

賈詡所說正是曹操所想,關中的丟失對天下大勢影響非常大,曹操如果不早早回到許都坐鎮,不知道會出什麼樣的大變。

曹操回到許都,壞事一件件涌來。合肥被圍了數月,城中糧草將盡,士氣低迷,滿寵求援;曹仁兵敗鄄城,退守濮陽,糧草輜重大都丟在鄄城,向許都求援。

最嚴重的是荊州,丟失荊南全境,入蜀通道也被截斷,曹丕部下蜀軍四散而逃,已成爲光桿司令,從上庸三郡逃回巴蜀。曹洪被圍江陵,還是求援。最主要夷陵縣的丟失讓巴蜀的物資很難再運出來,曹操現在的領土看似連在一起,實則被分成了兩塊。

唯一一個好消息,鮑信和張遼在相縣擋住了徐州軍的進攻,互有勝負,也只是一個平手。

鍾繇說道:“丞相,各地因戰亂,屯田多有減少,今年糧草所獲不多,來年已不可如今年這般四方用兵。所謂捨得,望丞相思之。”

曹操還在想哪裡取捨哪塊地方,又有緊急軍情傳回。

“報主公,宛城衆家反叛,南陽諸縣皆應,楊太守(楊俊)被逐。”

荊州衆人說的話應驗了,曹操兵敗,關中被劉備奪取的消息,經武關傳入南陽郡,早就因爲荊州兵敗蠢蠢欲動的南陽士人、豪強,立刻起兵舉事,意圖響應南北的劉備軍。

被曹操任命爲南陽太守的楊俊只是文才出衆,在南陽這幾年也就興文教,建學校,軍事方面一竅不通。南陽起事,他初期應對遲鈍,或者說完全沒有應對。

原本還有些士人攝於曹操的威名有些遲疑,眼見楊俊這般不堪,也紛紛舉兵。這些人很快殺到宛城,楊俊只知道閉門守城,完全沒有整頓城中軍務,也沒有安撫人心。

結果宛城城中同樣有秘密起事的人,他們以劉備治下無農稅反而倒貼錢做宣傳點,本就對曹操屯田壓迫不滿的城中百姓羣起響應。這些人殺到城門口,打開城門迎城外的叛軍入城,宛城陷落,楊俊在守將的保護下逃往許都。

曹操招來楊俊,詳細詢問反叛情況,結果楊俊一問三不知,就連什麼人反叛都不清楚,氣得曹操當場就要砍死他。

荀攸說道:“主公,此正安定人心之時,季才頗有文名,擅殺恐爲不妥。”

賈詡說道:“南陽爲要衝之地,若反叛之人西通劉備,與劉備齊攻武關,武關難守也。武關若失,劉軍可直入南陽。許都危矣,荊州危矣。”

“貶楊俊爲丞相掾屬。”曹操說道,“即刻兵發南陽!”

鍾繇說道:“城中糧草無多,若大軍出征,恐中原各地無糧矣。”

“區區反叛,何需大軍,我親率虎豹騎前往平叛,足矣。”

曹操日夜兼程殺奔南陽,而剛剛攻下宛城的衆家還沒有後一步定計,只是在宛城之中頻繁酒宴,同時幻想今後的好日子。

又是一次衆人齊聚酒宴,其中一人終於坐不住了,他起身說道:“衆家起事,欲迎皇叔,興漢室,本應併力向前,怎可在此窮奢極欲。南陽爲四方要衝,若不及時與劉公聯結,曹軍一到,如何守之!”

“可因傅氏未得田畝、耕民,故而發怒乎?”

“其故作清高,怨不得他人。”

被衆人奚落的正是傅肜,出身南陽“帝鄉”,受長輩影響,他常以漢室爲重,只是劉表看不起他這種豪強。曹操掃平荊州,他便隱居在家中。

曹操兵敗潼關,南陽衆家以漢室爲名起事,傅肜自然不甘人後,哪知道南陽這些人嘴上說着爲漢室,其實都是爲自家。

最初衆人齊心協力,攻下了宛城,這些人便開始瓜分南陽的屯民和屯田,傅肜以爲他們有了利益會繼續奮發,誰知此後便是無窮無盡的宴席。

傅肜壓着心頭的怒火,說道:“武關爲關中、南陽兩地咽喉之地,我等可往奪武關。劉公大軍就在長安,可開武關迎劉公,如此荊州可得,漢室可興。”

“爲取宛城,族人多有死傷,恐力不勝任。”

“爾可先往,軍械錢糧但有所缺,我等可相助一二,待我等整頓兵馬,可爲後軍。”

傅肜沒能勸說到其他人,他也不想放棄這個機會,決定獨自一人往武關,如果劉備已經攻下武關,就可以立馬通知劉備軍南下了。

自認爲孤單的傅肜,在半路碰到了英雄所見略同之人——陳震。

陳震,字孝起,也是南陽人。一樣忠心漢室的陳震,早年在劉表帳下當一個小官吏,劉表敗亡,他不願意投曹,便辭官回家。這次南陽大起事,陳震也招募了百餘鄉勇參加。

面對南陽一衆豪強的短視,陳震沒有辦法,他決定從武關直奔長安,找到劉備敘說南陽的事,讓劉備起兵接應。

兩人與中途相見,對對方大加讚賞,合兵一處,向武關進發。說是進攻,其實兩人都明白,手上千人都不到的隊伍是攻不下武關的,主要是去通知劉備,順便看能不能詐開武關。

傅肜和陳震離開後不久,那些南陽豪強悲劇了。許都距宛城近五百里地,曹操捨棄輜重,騎兵直襲,十天就趕到了宛城城下。

這時候,攻佔宛城的衆家豪強還在瓜分南陽資產,將搶得的物資從宛城搬運到自家,宛城四門大開,馬車絡繹不絕。

一幫烏合之衆,只想着自家利益,連斥候都沒有派出,曹操兵臨城下還在酒宴之中。

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八章 求援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四百五十六章 地中海海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五十章 劉表第八章 求援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一百九十四章 廬江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八章 求援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四百四十九章 鱷魚村之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八章 求援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三百六十四章 反攻第八十章 呂布入徐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二百九十一章 合肥攻防戰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三百八十八章 馬鈞與吳輔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城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四百六十三章 永理會師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二百二十九章 魏延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八十七章 許都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二百五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