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

“報主公,曹(純)將軍臨敵之地狹,前軍爲劉軍所阻,不得寸進。”

曹操登高一望,發現不只前軍被堵在通路上,徐晃的伏兵主力也正被前後夾擊。

“公明怎會爲劉軍所圍,趙衢緣何不將劉軍行蹤告知公明。”

曹操身邊沒人能回答他的問題,或許前陣的馬超可以。

曹操一早知道前後夾擊之計在配合和出擊時間上會有差錯,趙衢詐降前,曹操就特別囑咐過,劉備軍情報可以不告訴他,但必須在最重要的時刻(如劉備準備撤軍)告訴徐晃。

曹操哪能料到,趙衢還沒見到劉備,就遇到了人生四喜之一的他鄉遇故知。

“令子和後撤,後軍向前,定要打開通路,支援公明。”

“是!”

騎兵沒了速度,喪失了衝擊性,在狹小的地方交戰,戰力真的不如步兵。

曹純後撤,趙雲沒有讓馬超追擊,重騎交戰了那麼久,戰馬已經疲憊,此時正好讓前陣迎敵的重騎後撤休息。

最開始馬超迎敵,爲確保萬無一失,重騎是全員列陣作戰,直到前陣堵住了通道,趙雲便讓後陣的重騎後撤休息,輕騎上前騎射。現在馬超的前軍後撤了,趙雲讓後軍準備迎敵。

由於徐晃爲了抵禦重騎衝擊,結圓陣防禦,沒有第一時間咬住麴義所部,麴義率部搶先佔據了徐晃北面。這樣一來,徐晃就受到了三面主攻,臨山林那面有少量輕騎騷擾。

徐晃這邊終究因爲士卒過多,受到多方打擊,不能及時運轉,有一小部曹軍已經被張郃率部橫斷包圍,覆滅只在掌中。

徐晃也知道自身情況不容樂觀,不再死守,試圖一點點向東方推進,儘快與曹操匯合。

主戰場戰果穩步推進,劉備把注意力轉向了趙雲這裡,此時趙雲正嚴格按照劉備的指示進行,將通路堵得死死的,只是重騎的死傷開始變快。

曹純撤下來後,曹操讓重裝步兵頂上前,又讓一部分士兵穿上兩層鎧甲(扒了弓弩手的)作爲預備隊。

鮑信所建的重裝步兵雖說被被太史慈找到了剋制的辦法,但如今的地形不能讓重騎發揮標槍的威能,重裝步兵的鎧甲也讓輕騎的騎射喪失了很多威力。

兩軍近身之後,重裝步兵就有了發揮的餘地。臨敵第一線,重騎有戰馬,佔據了很大空間,曹軍卻可以肩並着肩,兩方已經不再是剛開始的一比一對敵,而是一比二,甚至一比三的交戰。

曹軍重裝步兵疾步上前,重騎只能來得及刺死一人,另外兩人欺身上前先砍馬腿,再殺兵士,重騎前軍幾列騎士死傷殆盡。

戰友的死亡沒有讓重騎膽寒,反而激發了他們的血性,只是交戰的地形不利,傷亡出乎了劉備的預料。

將士以不正常的比例死傷,劉備很快發現了緣由,其實對於整個戰場而言,趙雲的做法完全正確。曹軍看似在東方佔據了上風,其實由於地形原因殺敵效率完全不能和主戰場己方相比。

劉備軍只需要繼續咬牙頂住東方通路,將主戰場的徐晃消滅,這一戰就是空前大勝。

可關鍵時刻,劉備的毛病又犯了,他下令道:“令子龍、孟起後撤,東側戰場將士分兵南北,放曹操與徐晃匯合,但需注意壓制,不可讓曹軍結陣迎敵。”

“主公,通路不可讓!”法正大驚,說道,“徐晃覆滅在即,只消片刻我軍當大勝,若使曹操過通路,則途生變數,東側將士當受兩面夾擊,主公亦身處險境。主公不可因小失大,斷不可放曹軍出!”

法正追隨劉備這麼多年,已經摸清了劉備的性格,明白劉備是個好主公,卻不是個好統帥。正所謂慈不掌兵,劉備經常因爲過於珍惜士卒之命貽誤戰機,這次故態復萌,平白給了曹操反敗爲勝的機會,法正不能允許。

“只是……”

法正打斷劉備的胡思亂想,說道:“主公,東側由子龍將軍指揮,主公若輕言下令,必使子龍將軍手足無措,將士亦當亂矣。若子龍將軍所部潰敗,豈不置此間數萬將士於險境,亦會動搖我軍威名。請主公三思!”

一個是百分百概率,以損傷十分之一士兵獲勝;另一個是百分之五十概率,一半是不損傷獲勝,另一半是損傷二分之一士兵平局。

除非是瘋狂的賭徒,正常人都會選百分百概率獲勝。

劉備權衡利弊,果然放棄了最初讓路的想法。但他也想到了新的對策,那就是讓麴義所部替換馬超的重騎。

收到劉備的將令,轉頭觀察了一番東側的戰況,麴義很快明白劉備的用意,同時他也發覺了劉備的差錯。

劉備令麴義全體到東側迎戰曹軍,可其實東側交戰面能站立的士兵不多,麴義本部有一萬多人,全員東向根本就是浪費。

而且麴義本部後方就是渭水,如果麴義撤離,讓徐晃佔據麴義現有地形,主戰場上的曹軍便能臨渭水,背水一戰。到時曹軍就減少了一個受打擊面,還能收縮陣型,甚至可能讓兵士輪流休息一段時間。

於是麴義下令副將帶最精銳的兩千兵士前往(當年先登骨幹,原先登士兵只剩下幾個人,精神延續了下來)東側,自己則帶着剩下的士兵繼續擋住徐晃。

麴義士兵到達,趙雲和馬超很快反應過來,趙雲令輕騎讓路,馬超則停止派重騎繼續上前,待麴義士兵抵上前,最前方的重騎向左右兩翼後撤。

有了大盾、長戟的麴義士兵爲前部,曹軍的重裝步兵反倒因爲動作不靈活落入了下風。曹操很快做出了調整,後續進攻通路的曹軍已經不再是重裝步兵,而是普通大盾兵和長矛手。

可惜兵員素質差距過大,調整了陣型的曹軍反而因爲着甲率的下降,讓副將帶來的五百強弩手有了發揮的餘地。

同樣是受弓弩攻擊,劉備軍因爲鎧甲精良,平均需要五到十箭才能射倒一名士兵,而曹軍這邊基本是一到三箭。

隨着雙方陣亡將士的增多,臨敵麪人和戰馬的死屍堆積,正面交戰空間越來越小,慢慢演變成兩方互射。

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一百四十六章 噩耗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三百七十章 江夏之戰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六章 黃巾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五十八章 公孫瓚奪幽州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六十八章 劉備留軍回青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三百五十三章 曹軍出擊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三百一十二 戰局明朗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等待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八十八章 江東之戰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十四章 董卓霸京師第一百三十八章 顏良陣亡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二百一十三章 遼東投降第二百七十五章 議和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驚天謀劃第一百零九章 王模第二百四十四章 馬超兵敗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七十七章 烏丸平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二百七十九章 吳懿兵敗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三百零四章 斷糧之危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二百六十四章 嶽婿交鋒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二百九十五章 關中戰開第四百三十七章 薩珊之殤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四十六章 中原混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一百四十一章 孫策亡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江夏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鴿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四百二十五章 身毒西北形勢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四十一章 木鹿城破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