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

“父親,部下如斯強軍,怎日行不過數裡。”馬超聽到馬騰又下令喊駐紮,不耐煩的說道,“楊秋者,昔與超合,共抗曹操。而今楊秋守安定,莫如我等輕兵直入安定,勸降楊秋,則涼州可平矣。”

“劉公令我等一路爲偏師,怎可妄爲。”

“孫子曰:‘君命有所不受’,天賜良機,若不掌握,悔之晚矣!”

“住口!”馬騰喝罵道,“汝怎可無中生有,不受命者乃臨敵之策。今軍師早有定計,待曹操大軍雲集關中,我等襲其後,不得妄爲。若再有亂語,我便以擾亂軍心,重責於汝。”

“哼!”馬騰憤怒,馬超更生氣。

“馬將軍,有何變故?”父子兩吵架聲音太大,不遠處的高覽跑來問道。

馬騰說道:“逆子妄言,我以責備之。”

“將士們與孟起將軍意同,皆求戰心切,馬將軍不必太過苛責。”

馬騰這一路雖然是偏師,但陣容也算豪華,馬騰、馬超、馬岱、龐德、高覽、何茂、韓定、王摩都在這支隊伍中。馬騰爲主將,馬超、高覽爲副將,其他人爲輔助,共領軍一萬兩千。

馬超回營只能摔盤砸碗、砍樹發泄,已經體驗過獨立領軍,發號施令莫敢不從後,現在的情況馬超非常不適應。

投入劉備帳下後,士兵全部變成了冀州兵,冀州兵對馬超沒有崇拜和服從,如果有不合理的要求,這些士兵還會反對馬超。

而馬超帶到冀州的殘部,全部被馬騰收了過去,之後龐德也不再到他身邊,常隨馬騰左右。

馬超成了孤家寡人,只有在父子兩吵架時,馬岱來當和事佬。

想到馬岱,馬岱便來到馬超帳中,說道:“兄長,趙雲、麴義爲西征主力,曹操必舉大軍迎戰,若事有不濟,彼等不得寸進。而我等爲偏師,輕軍襲曹操之後,不但可報當年之仇,取關中、涼州亦輕而易舉,豈不美哉。”

“早知如此憋悶,昔日就不該往冀州!”

“兄長不可胡言,需知繡衣衛之事。”馬岱嚇了一跳,趕忙出帳查看一番,“方今天下非劉公,便是曹操,兄長又有何處可往?況叔父與將士受劉公厚恩,皆傾心劉公,兄長又何必徒生煩惱。”

“唉!”

“據聞劉公有意封侯賜地之事,兄長得大功,他日亦可得自家之地。”

“既不裂土,又非臨民,要之何用!”

“非也!”馬岱說道,“劉公欲尊漢初舊制,即可裂土,又當臨民。”

“未聞此事,可是戲我?”

“弟怎敢戲兄哉。”馬岱見馬超意動,趕忙說道,“一日劉公宴請羣臣,兄長藉故未至,宴席間劉公當衆而言,豈能有假。”

劉備確實說過功高的人可以封國,可以治民,但是沒有軍權,同時還有一個重要條件,當時劉備也沒有說。但這也讓軍中的人個個精神振奮,大戰再開的時候,所有人都發誓,不統一中原不回來。

“如此更應奮勇上前,怎奈父親遲緩。”

“劉公軍中不重殺敵,以戰果論處,只需我等全取關中、涼州之地,他日封侯拜國必矣。”

“岱弟言之有理。”

馬岱回到馬騰帳中,馬騰問道:“可曾說服超兒?”

“叔父勿慮,兄長已有封侯之志。”

“迴心便好。我祖爲漢伏波將軍,若能得朝廷封侯拜國,亦不辱沒先祖。”

修整了一年多時間,幷州、江東已經表面上消化的差不多了,遼東牽招也已經攻破高句麗王都,生擒高句麗王伊夷模,抓獲了近十萬高句麗人。

還有爭王失敗的原高句麗王子拔奇,本想投降求賜國,但被劉備拒絕了,拔奇企圖反抗,同樣被牽招平滅,再度抓獲了近十萬人。這十多萬人還沒走到右北平郡,就被各家分光了(大頭在遼東農墾團)。

沒有了後顧之憂,將士求戰心切,與曹操一戰便水到渠成了。

這次交戰,劉備一方打着一戰平天下的打算。戰略會議,所有戰區的主將都帶着副將來到鄴城參加了。

經過一系列的討論,劉備決定將此戰分爲三個戰略指標。

第一步,北面奪取關中和涼州,同時南面奪取荊南和夷陵縣,目的便是切斷蜀軍的北上、東向通道。

第二步,奪取兗、豫兩州和淮水一線,壓縮曹軍的生存空間,把曹軍逼向荊州。爭取將曹操困死在荊州,這樣就能輕鬆搞定整個曹軍,不用再入蜀作戰。

第三步是預備戰略,如果曹操和己方死磕關中,那麼就讓出西蜀北上通道,將曹軍全數誘到關中,乘機襲取荊州、巴蜀。

戰術可以敗,戰略必須成功,爲確保這一點,前期的河東攻勢尤爲重要,劉備親自指揮,關羽、張飛、趙雲、麴義都在,作爲主力,馬騰、馬超他們則作爲偏師被派往涼州。

許都

“劉備果欲圖關中,帳下諸將皆在河內,諸公可有策破之?”

賈詡說道:“昔明公遷河東之民,然未退河東之兵,實在英明。而今河東無有糧草,明公可令河東之軍南撤。

劉備軍糧道狹長,可使一騎軍往來大河南岸,做劫糧之舉,劉備必憂糧道,不敢大軍南攻關中。

劉備親攻關中,徐州、江東必有空虛之處,明公可親統大軍屯雒陽,以慢其心,再令數將往攻薄弱之處,必有斬獲。

“子揚之言有理。”鮑信說道:“初,劉備督小沛,劉軍意在江東。今劉備在河內,需防其施舊計。昔子和(曹純)未曾取柴桑之地,劉軍可於此西攻荊州,北寇合肥。更兼中原空虛,榖城(兗州門戶)爲張飛所毀,劉軍可長驅直入,不得不防。”

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三百一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呂東向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四百二十三章 白牛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四十五章 白手起家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一百九十章 劉協見聞第三百八十二章 天下平復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三百八十七章 海軍出擊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零六章 王圖兵敗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縣攻防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三百六十一章 陰平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一百五十五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三十二章 青州黃巾第一百八十九章 郭嘉亡第二百四十六章 鮮卑聯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十三章 董卓入京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二百二十五章 巴州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都氐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六十一章 呂布兵敗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二百一十一章 遼東之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二十一章 兵敗第一百零二章 下邳大捷第二百五十四章 中暑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四百二十七章 原始蒸汽機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一勝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孫權出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