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

按照荀攸當初的想法,飛鉤上的曹軍不是用來殺入城中的,而是下降到小沛城牆上的射擊孔,也用隨身的弓弩向城牆內射擊。

荀攸以爲,小沛城牆背後也有同樣的射擊孔,這樣便能前後夾擊,讓城樓內的劉備軍混亂。劉備軍混亂,曹軍便能擠入射擊孔,從內部殺敵了。

小沛城牆內部構造完全出乎曹操等人的預料,雖然飛鉤有了意外收穫,可解決不了城內的壕溝,想要攻下小沛,便是妄想。

曹仁說道:“何不加長竹梯?”

“將軍,巨坑有六、七丈寬。”

小沛城牆後的坑有十五米寬,要想直接從城牆搭梯到坑的另一邊,竹梯至少要二十幾米。原本十幾米長的竹梯就已經很難運上城樓頂了,現在差不多加了一倍,這難度可想而知。

哪怕這竹梯運上城樓,已經搭好了(竹梯上部有牙,能固定在城牆上)。原本竹梯的強度根本受不了50幾的角度豎立,那麼多人一起在上面行走。要是一個兩個人一點點下梯,就成爲劉備軍的活靶子了。

再假設竹梯強度足夠,能夠爬滿士兵,劉備軍只要在城內架設一兩臺牀弩,竹梯就是來幾架射倒幾架了。

曹仁又說道:“或可用蜈蚣之術。”

“不妥。”荀攸說道,“小沛守備如此嚴密,豈能不備大甕(蒙牛皮的甕,城外挖地道能聽到聲響)。”

曹操下令道:“明日復攻城樓,便從正面直攻射孔!”

“是!”

一時想不到破解城內防守的辦法,曹操便不再想了,他想要從正面直接打擊城牆內的劉備軍。

翌日,又是五十架攻城器械緩緩推過護城河。不過這一次曹軍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這些攻城器械還沒有接近城牆便全部報銷了。

原來,關羽見曹操專攻西門,特意從其他幾門抽調了一些牀弩來西門,曹軍的攻城器械全部被牀弩射塌。關羽也不是不想用火攻,而是曹軍的攻城器械外圍都有皮護,開戰前曹軍還會潑水。用火燒的時間太長,不是第一選擇。

曹軍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天的攻城戰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荀攸說道:“主公,小沛防守嚴密,還是另尋他策爲妙。”

曹操說道:“劉軍多騎兵,若我大軍繞城而過,恐爲其截後路。”

荀攸想了半天,說道:“爲今之計,只有掘泗水。”

“淹!”

爲了防備小沛城中的劉備軍衝殺築堤壩的士兵,曹操派了五千精兵守在堤壩旁邊,可關羽明知曹操的舉動還是不爲所動。

五日後,大水襲來,小沛城中沒有受到多少影響。原來,城牆內的一圈壕溝還和城外的泗水相連。大水衝進城中,全部涌入壕溝,重新流入泗水之中。

小沛城牆外沒有積水的現象,讓曹操他們明白,水攻之計也收效甚微。

曹仁說道:“爲今之計只有圍而不攻,待城中糧盡,小沛不攻自破。”

“我軍十數萬,而彼軍人數不明。恐我軍糧盡,城中尚有餘糧。”

隨後幾天,曹操等人無時無刻不在頭腦風暴,可就是想不出辦法。

“報主公,劉備大軍已到留城(小沛東南方,不到五十公里)!”

“撤兵!”曹操果斷下令道。

得知劉備舉大軍北返,曹操的目的達到了,未防止意外,曹操果斷下令退兵。

劉備一直屯兵江都縣,曹操明白劉備想要先取江東的意圖。爲了不讓劉備如意,也爲了今後的戰略主動,曹操不能讓劉備取江東。所以曹操藉着試探小沛新城牆的機會,大軍壓境,逼劉備回援。

曹軍走的毫不遲疑,劉備到達小沛的時候,曹軍已經回到了豐縣。爲了防備劉備順勢西進,曹操沒有讓大軍分散。

“報主公,孫權中劉備之計,輕兵北上,遭劉備伏擊,江東軍損失慘重,劉備水師已殺過大江!”

“什麼,孫權、周瑜如此無能!”剛回到豐縣的曹操就收到了一個噩耗。

“傳令曹洪,令其剋日起兵,往攻江東!”

“是!”

曹操不知道劉備海軍的數量,他認爲劉備大部分士兵被他吸引在徐州,進攻江東的步伐肯定很慢。而且劉備有士兵過江,江東的注意力肯定都在劉備軍身上。如此一來,曹洪便能輕鬆攻取江東西面的土地。

隨後一段時間,曹操也不進攻小沛,也不將大軍解散,就這樣一直屯兵豐縣。奇怪的是,劉備同樣沒有進攻豐縣,甚至劉備軍斥候也很少來到豐縣哨探。

其實劉備和曹操的想法是一樣的,戰略目標都是先取江東,完成地理上對對方的包圍。

現在的曹、劉兩方,就好像兩個人吃完了自己碗中的食物,用單手角力,假裝想要搶對方碗裡的肉,其實另一隻手已經伸到了第三個人——孫權的碗中。

“大哥,新城牆確有奇效,只是稍有破綻。”

聽完關羽的詳細攻城戰報,劉備巡視了一番城牆,一拍腦門說道:“我怎的早沒想到。”

劉備繼續說道:“可於新城牆外再建新城牆,如此便可防飛鉤、竹梯等。外圍城牆之後無需挖坑,爲防敵軍從登城馬道殺入城牆,可築天橋或豎建一段城牆,將內外城牆相連,共用內城馬道。”

一道城牆,敵軍還能用雲梯等運送竹梯或者利用飛鉤下到城內,要是有前後兩座城牆,就能萬無一失。

“大哥高見!”

衆人回到官寺,法正說道:“主公,曹軍連日來未見動靜,恐與我軍之意相同。”

“孝直之意,曹操意在江東?”

“然也。”

“既如此,有何策破之?”

法正指着地圖說道:“莫如令冀州之兵攻河內,青州之兵攻泰山,主公再舉大軍西進,使曹軍首尾不能相顧。若如此,曹操必死守兗、豫二州,不敢再圖江東之地。”

劉備問道:“三路皆爲實攻乎?”

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三百三十八章 歸途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丑之死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三百章 直襲陳倉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四百一十六章 諸葛諫言第八十二章 劉協東歸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三百七十四章 陽平關破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四百四十四章 劉理戰略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裝線膛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之戰第二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二百四十五章 鮮卑之怒第四百二十八章 蒸汽機改良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二百五十章 鄭陽第一百二十九章 黃祖慘敗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四十一章 趙雲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第九十五章 徐州之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治河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黑山張燕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四百一十三章 耽摩慄底守城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太史慈之憂第三百九十章 以百敵千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見玉璽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遼威名第三十一章 北海求援第二百二十一章 巴蜀戰端開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三百四十八章 統一戰開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三百六十八章 徐晃陣亡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中平定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一百零六章 死守第二百零三章 周瑜戰敗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一百六十五章 黃祖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大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三百三十六章 演員第一百四十二章 廬江之難第三百七十二章 石陽城破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