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

管亥取得吳縣,又開始了分田。有了婁縣人的現身說法,吳縣分田的工作開展的格外順利。

“報將軍,北面有大隊人馬至。”

“可是江東援軍?”

“確有數千江東士卒,然其後多爲馬車輜重。”

“或爲江東運糧隊。”

孫權他們南逃,爲了不引人注目,沒有打起旗號,所以海軍斥候一時間判斷不出來。

管統說道:“大哥,何必如此瞻前顧後,其軍甚少,待小弟前往劫糧。”

“小心行事,但有不對,即刻回城。”

“是!”

孫權一行人途經毗陵縣,繞過震(太)澤(湖)北面的無錫縣,終於來到吳縣北門外不遠處。

孫權說道:“不知休穆、公績是否已奪回婁城?”

魯肅說道:“主公,休穆、公績皆久經沙場,管亥遠走,婁城必早復矣。”

“莫如孤便居吳城,以拒劉備。”

“主公,不可。”張昭說道,“吳城四周平坦,亦無險可守,守吳城更莫如守曲阿。主公居會稽運籌帷幄,再令一大將守吳郡,必可阻劉備南下。”

“報主公,吳城之中有劉軍殺出!”

“這……”

“難不成管亥尚未離開?”

魯肅說道:“主公,將士一路遠行,早已疲憊不堪,不可力敵,當速渡松江南下。”

長時間,連續數次的逃跑,已經讓孫權沒有了心理負擔。魯肅的話音剛落,孫權便向西南方逃跑。

孫權身邊沒有將旗,管統看到那麼多馬車輜重也不會在意逃跑的敵軍,沒有士兵保護,各家的家資成爲了管統的戰利品。

“將軍,車上無有糧草,多爲典籍!”

“什麼?”管統一把推開士兵,親自翻找了幾輛車,車上全部都是竹簡書籍。

對於江東士人而言,珠寶珍奇,黃金糧草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都是各家自有的古籍。江東士人逃離曲阿,帶在身邊的自然是一車車的書。

“早知如此便讓大哥親至。”

管統回到吳縣向管亥彙報,管亥哈哈大笑:“此天讓統弟讀書也。”

劉備有感於遺失在戰火之中的古籍,早有軍令。任何部隊,只要作戰時繳獲書籍,在不影響戰機的情況下,必須好生歸納書籍,並且即刻手抄一遍,再一起送回鄴城。

繳獲其他金銀財寶,就可以給將士們平分。而繳獲金銀財寶是不記戰功的,反而繳獲書籍會另算戰功。

“大哥,尚有殘軍南逃,莫如小弟率軍追之,此間事皆大哥做主。”

管亥一把按住管統,並給他磨墨,說道:“區區殘軍何足道哉,主公千叮萬囑,古籍方爲頭等大事。”

曲阿

“報諸位將軍,管將軍已佔吳郡,特遣人送戰報至。”

“善,省下我等勞師遠征。”臧霸說道,“吳郡既得,後計爲何?”

管承說道:“未免廬江曹軍有可乘之機,寇略江東,況江東水師尚餘殘軍於江乘,我等當先取丹陽之地。”

ωωω. ttKan. ¢ ○

“善!”

江乘縣

率衆逃回水寨的周瑜感染了風寒,本想強撐病體支援丹徒縣,但江東水師士氣低迷,而且軍中也多有染病的士兵,根本沒有辦法出兵。

待病體好轉,重新鼓舞士氣,準備東去的時候,周瑜見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賢侄,緣何至此?”

來見周瑜的不是別人,正是孫策的兒子孫紹。當年孫策亡故,孫紹才十歲左右,爲了確保孫氏基業,孫策將江東交給了孫權。

多年過去,孫紹也已經成年,孫紹深諳藏拙的道理,儘量在孫權和江東衆臣減少存在感。

這次孫權等人走得急,居然忘了通知孫紹。待孫紹察覺不對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出城了。一直到劉備軍攻破曲阿,孫紹才乘城中混亂逃了出來。

孫紹以爲孫權是特意不告訴他險情的,心中頓感淒涼,逃出曲阿後也不敢去追孫權。左思右想,還是決定來找他父親的好朋友周瑜。

聽完孫紹腦補的情節,還有曲阿之戰的經過。周瑜說道:“劉備大軍已渡江南下,丹徒、曲阿盡失,江乘亦非久留之地。”

程諮說道:“都督,將軍定往吳郡,我等何不東往。”

程諮的話沒有得到周瑜的迴應,反而被程普敲了腦門。程普說道:“都督自有決斷,何需汝多言?”

“我欲引兵往屯丹陽(丹陽郡,治所宛陵縣)以溧水拒劉軍。”周瑜說道,“我水師雖折損大半,然戰船尚在。募兵操練,只消數年,便可復江東水師威名。”

黃蓋說道:“只恐劉備少時南下,水師未得復起之時。”

周瑜說道:“依賢侄所言,劉備未曾過江,亦不見張飛等大將蹤影,主攻曲阿乃臧霸與管承。如我料不差,曹操必舉大軍攻徐州,故而劉備不得不引軍北返。

況孫會稽在東,劉軍必東向。孫會稽得江東之心,且會稽多山,易守也。劉軍困於會稽之時,便是我等操練水師之日。”

程普感覺周瑜有了其他想法,不自覺的說道:“都督,何意……”

“不錯!”周瑜拉着孫紹坐上主位,說道,“我欲奉賢侄爲江東之主,諸君以爲如何?”

周瑜說完,衆人皆驚。程諮正要說話,被程普一把拉住。

程普說道:“都督,江東方遭大難,此時若分人心,恐爲劉備所乘。”

周瑜說道:“我意雖奉賢侄爲主,然引而不發,待奪回江東之時,再佈告天下。

孫會稽將軍權散於各家,雖取江東人心,然江東因之進取不足。

看着孫紹堅定的面龐,周瑜心中孫策的面容彷彿與孫紹融合一般,他情不自禁流下淚花。

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方策劃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四百三十八章 楚河大勝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三章 駿馬成羣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七十四章 大旱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二百九十八章 戰船突現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二百二十三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備之謀第三百二十章 陸遜偷襲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疲於奔命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一百七十六章 千里遠征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七十九章 孫策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三百七十八章 蒯越謀劃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十六章 穿針引線第二百三十三章 精銳盡喪第八章 求援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二百六十七章 鞭撻士卒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一百三十九章 甘陵之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七十一章 曹呂相爭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公孫瓚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四百五十四章 力挽狂瀾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一百六十章 二虎競食第四百三十三章 堅實後盾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二百四十章 西征薩珊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四十一 劉備大軍至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局之計第四百零九章 西域礦產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四百零六章 波調之死第三百零九章 關中決戰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二百七十一章 賈詡之謀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方勝負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