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二袁相爭

呂曠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袁尚決定再從鄴城抽調士兵來進攻袁譚,消滅競爭對手。

鄴城的袁熙很快見到了袁尚的使者呂翔(與呂曠一同到了袁尚軍中),呂翔向袁熙和審配說明情況。

審配說道:“鄴城爲冀州之本,城中兵卒本已不多,倘在出兵,鄴城如何守?”

袁熙說道:“審先生,父親兵敗身亡,袁譚秘不發喪,爲人子豈能不使父安葬。我定要出兵北上,迎歸父軀。況關羽之兵皆在北,我與尚弟敗袁譚後,當速歸。”

審配知道勸不動袁熙,只能無奈的嘆了口氣,同時向東面的斥丘縣多派斥候,以防關羽率兵突襲。

廣平縣,袁譚向郭圖問道:“袁尚駐軍曲樑,不見動靜,先生以爲如何?”

“我已遣人詢問,袁尚言餘糧未至,讓我等少安毋躁。”郭圖說道,“恐袁尚已有所察覺,可稍待數日,如袁尚仍駐屯曲樑,公子可率兵攻之。”

“若我攻袁尚,辛先生恐有險。”可憐的辛評終於被袁譚記起來了。

“公子若勝袁尚,則仲治可無險。”郭圖說道,“倘不能勝,審配與逄紀交厚,可以逄紀換回仲治。”

魏縣

“報將軍,袁尚、袁熙各引兵五千北上,鄴城現已空虛。”

“好!”關羽說道,“鄴城空虛,大功近在眼前。各軍備戰,突襲鄴城。”

趙雲說道:“關將軍,袁氏智謀之士甚衆,前番斥丘已破,鄴城必巡查斥丘各處。何如先攻內黃,而後北攻鄴城,鄴城必無防備。”

“子龍之言甚善。”關羽下令道,“令大軍剋日啓程,先平內黃,後下鄴城。”

“是!”

關羽出兵的時候,袁譚已經等不及了,他起出了埋伏的兵馬,向曲樑殺奔而來。經過這段時間的抽調,袁譚手中已經有了兩萬兵馬,雖然這些士兵沒經過多長時間訓練。

袁譚來到曲樑城下,向袁尚喊道:“尚弟,父親令我來取糧,請開城!”

“咄,豎子!”袁尚罵道,“父親已死,汝秘不發喪,使父親不得安葬,現又來賺我,何其無恥也。”

既然袁尚知道袁紹的事,袁譚也不再顧忌撕破臉皮,喊道:“父親臨終前立我爲嗣,城中將士可開城投降,我既往不咎!”

“汝過繼他人,已非父親之子,如何能嗣父位。”袁尚拿出僞造的遺命,說道,“父親早有遺命,立我爲嗣,將士們不可受其蠱惑。”

鄴城來的士兵還是相信袁尚的,畢竟袁紹出兵前的種種舉動還是說明袁紹想要立袁尚爲嗣。袁譚見攻心之計不成,便下令攻城。

袁譚這邊雖然兵多,可他的兵都是郡縣兵,戰力有限。而袁尚手下的士兵都是袁紹留給他的,有許多都是參加過好幾場戰爭的老兵。袁譚的進攻連續幾次都被擊退,死傷數千人,士氣大降,袁譚只能收兵。

由於士兵不多,戰力不高,袁譚不敢包圍曲樑縣,害怕袁尚乘夜偷襲。

就在這天夜裡,南面袁熙到了,他讓呂翔進入曲樑縣通知袁尚。袁尚得知袁熙到達,沒有讓袁熙率軍進城,而是讓袁熙埋伏在南面不遠處。

第二天,袁譚再度鼓舞士氣進攻袁尚。袁譚發現,不知道爲什麼,城中的抵抗力量明顯比昨天弱了。袁譚的士兵也深受鼓舞,進攻越發犀利。

“公子,城中有人獻城!”郭圖喊道。

袁譚發現,曲樑縣的北門被打開了。見如此,袁譚一馬當先向曲樑衝了過去。很快,袁譚軍衝入城中,控制了曲樑縣。

袁譚又發現,袁尚爲了帶走糧草,逃跑的速度不快,他當機立斷,馬上率軍向南追趕。

兩軍一追一逃,還沒到雞澤,袁譚便追上了袁尚。袁譚喊道:“袁尚,汝已無路可逃,若下馬投降,我饒汝一命!”

“哈哈!”袁尚笑道,“汝已中我之計尚不自知,此地便是汝葬身之地。”

袁尚說完,左右兩翼埋伏的袁熙人馬殺出,袁尚自己也反身再戰。袁譚中伏,士兵大亂,袁譚不能立住陣腳,只得撤退,袁譚大部士兵投降袁尚。

袁譚一路撤退到曲樑縣,本想以曲樑縣固守,擋住袁尚。可袁尚緊追不捨,袁譚完全不能收攏敗軍,隨袁譚一起進入曲樑縣的是有隨身的數千兵馬。

袁譚的士兵驚魂未定,進城還沒有坐穩,袁尚便率軍攻城了。可能袁尚早就在城門上做了手腳,袁尚令數十人扛着巨木,只撞了數下曲樑縣南門,南門便轟然倒塌。

袁譚守不住曲樑縣,只得向北面的廣平縣撤退。

“公子回城,快開城門!”士兵連喊數次,廣平縣城門就是不開。

袁譚來到城下,喊道:“吾乃袁譚,速開城門!”

袁譚的話音剛落,城樓上站滿了士兵,但不是袁譚的兵,而是太史慈的部下。

“袁譚,我家將軍已攻取廣平多時了!”

袁譚嚇了一跳,沒等他做反應,東面又殺來一彪人馬,爲首的就是太史慈。

“袁譚休走!”太史慈的叫喊反而提醒了袁譚,他帶着親衛馬上向西面逃竄。

袁譚的士兵經過長時間的逃命加上糧草輜重被袁尚奪取,早就沒了氣力,本以爲能到廣平縣報餐一頓,沒想到又被人襲擊。太史慈的士兵循例勸降,袁譚的士兵立馬跪地投降。

這些年,劉備治下的屯田兵修路的速度越來越快,劉備便一直思考接下去如何安頓屯田兵。很快劉備想到了後世的內務部,內務部除了管理皇室的雜物,最主要的是管理皇室的產業。

到劉備穿越的時候,內務部的產業已經由國家接管,內務部的大部分人員也轉變了身份。

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事貿易第三百九十九章 貴霜帝國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四百二十四章 酸柑酸橘第一百七十章 叛亂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二百二十七章 戰機至第四百五十章 東征西討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爾達班五世之死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荊州之爭第八十四章 農業補貼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九十一章 麴義北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荊州易主第二百零九章 孫權復起兵第一百五十一章 烏丸之敗第四百零二章 鋼炮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二百四十章 小沛之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二百零八章 英靈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抵達東洲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城牆第七章 初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三百八十一章 曹操兵敗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叛亂鬧劇第六章 黃巾第三十七章 遼東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三十四章 鄭玄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九十四章 荊南之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呂復攻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三百八十六章 扶南與鮮卑第三百零七章 猶豫不決第三百九十四章 扶南之地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黃金和鋼鐵第三百零一章 隴右援兵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三百九十一章 賈壹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四百二十九章 真理機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利益相關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三十四 荊州停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三百六十六章 萬民之怒第三十六章 漢紙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十一章 士宦戚之爭第四百六十章 亞歷山大之死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第三百五十二章 扶羅韓敗亡第二十六章 撤軍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四章 縣吏華歆第五十一章 袁術之敗第四百四十八章 劉永戰略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攻張繡第二十三章 追擊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黃金熱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葛謀劃第一百零五章 曹呂爭淮南第四百三十四章 陸遜設略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樂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