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

襄陽

“什麼!”劉表說道,“詳細報來!”

“報主公,長沙太守張羨反,零陵、武陵、桂陽三郡皆從其叛。”

蒯良說道:“主公,曹操正在宛城,若其知荊南四郡亂,必引兵來攻,當速平荊南。”

呂布說道:“明公,我與曹賊多次交戰,頗識曹軍,乞一軍北上,以拒曹操。”

呂布自從淮南戰敗,帶着殘兵敗將投奔了劉表。劉表見呂布已經沒多少兵將了(千餘人),同時也爲了自己的名聲,便接納了呂布。

“溫侯勇猛,可當此任。”劉表說道,“我便與你精兵三千,往守新野,亦可與張將軍(張繡)互爲犄角。”

“謝明公。”

呂布離開了,蔡瑁說道:“主公,呂布虎狼之徒,不可重任,恐傷己身。”

“彼勢窮來投,又有何謀。”劉表沒有聽蔡瑁的話,“速去整軍,即刻出兵長沙”

“是!”

呂布向新野行軍的途中,向陳宮問道:“公臺,所部只有數千兵士,何以與曹操抗衡焉?”

“可先屯新野,再相機而動。”陳宮也沒有好的辦法,畢竟呂布手上的兵太少了。

穰縣

張繡問道:“賈公,曹軍復來,劉州牧又受荊南之擾,如之奈何?”

“不如從曹公。”

“前番數戰,使曹公之子、侄、愛將皆喪於淯水,曹公何以相容。”

“此乃所以宜從也。”賈詡笑着說道,“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曹公衆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

張繡認可賈詡,當然也有劉表無力支援張繡,張繡孤木難支的緣故。

曹操見到投降的張繡和賈詡很是喜歡,沒有了最初的驕縱,還向張繡提親,讓他的兒子娶了張繡的女兒。

“報主公,呂布將劉表之衆屯兵新野。”

“呂布?”曹操有些詫異,“不想呂布已投劉表,攻略荊州或有磨難。”

一旁的夏侯惇問道:“呂布率軍幾何?”

“所部數千人。”

夏侯惇哈哈大笑,說道:“主公,區區數千兵馬有何可慮?”

“呂布驍勇,元讓不可輕敵。”

“主公,惇願祈精兵一萬,必取呂布之首級獻上。”

荀攸說道:“夏侯將軍,呂布有陳宮相助,不可魯莽行事。當以大軍迫之,則呂布可擒矣。”

“願立軍令狀,如不勝,可斬我頭。”

“善!”曹操說道,“我使李將軍助你,遇戰不可輕敵,當三思而行。”

“得令!”夏侯惇、李整一起接令離去。

穰縣距新野縣不遠,張繡率衆投降曹操的舉動自然被呂布得知。

呂布說道:“不想張繡如此無能,比之乃叔,多有不如。”

“張繡投降,穰城空虛。若曹賊取穰城,便可直下襄陽。溫侯當分兵先取穰城,而後向劉表求援。”

“如此還需勞煩公臺往守穰城。”呂布人太少了,分了兩千兵給陳宮,又派人向襄陽求援。

交代完事情,呂布想到了軍營中劉表支援的士兵,不知道張遼是否已經收腹了他們,呂布便策馬向軍營奔去。

途經城中的時候,呂布卻被一人攔住了馬。呂布怒喝道:“何人攔馬?”

“聞聽呂將軍在此招兵買馬,禮賢下士。今日一見,不過如此。告辭!”

這人傲慢的言辭反而吸引了呂布,呂布下馬快步趕上這人,說道:“先生且慢,布心中有憂,怠慢先生,還望先生見諒。”

被曹操連番幾次打敗,呂布也在陳宮的建議下開始重視士人,不過呂布心裡是不是真的重視人才就不一定了,但好在呂布還是知道他要做面子工程的。

“敢問將軍有何憂慮?”

“曹賊大軍至此,城中兵少故而憂慮。”

“曹軍烏合之衆,翻手可破,何慮之有?”

呂布大喜過望,說道:“敢問先行大名,望先生不吝賜教。”

“不敢,我名徐福,乃潁川人氏。”

呂布將徐福迎回官寺,頗不接待的問道:“先生有何破敵良策?”

“曹軍遠來,不識地利,而今秋雨綿綿,淯水之勢暴漲。將軍可遣一軍至上游截斷淯水,待曹軍一到放水淹之,曹軍可破矣。”

“善!”呂布說道,“先生可願爲大軍嚮導?”

“願爲將軍效力。”

呂布和徐福定完計,又帶着徐福來到軍營,向衆將介紹徐福。衆將不是很信任徐福,徐福也不在意。

“報主公,曹操派夏侯惇引兵南下。”

呂布聽完情報,向徐福問道:“先生?”

“將軍可派一將與我同往淯水。”徐福說道,“將軍另可伏兵新野北門東西兩側,只見曹軍亂,便可率衆殺出。”

“文遠,爾率本部與先生同往淯水。”呂布下令道,“高順,爾率部伏於北門之西,餘衆隨我伏於北門之東。”

“得令!”

夏侯惇從宛城一路南下,剛開始還比較謹慎,每天斥候不停,也不走多遠。但一直見不到敵人,夏侯惇便開始輕敵起來,行軍速度也加快了。

好在宛城到新野沿途都是一馬平川,也沒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直到淯水和涅水交界的地方,夏侯惇下令渡河,李整卻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

李整說道:“將軍,近日淯水水流湍急,而此地水流突見平緩,似不尋常,需防水攻之計。”

“斥候查探多時,未曾見半點敵軍,況連日未曾下雨,水勢降低乃常事耳,李將軍不必多慮。”

夏侯惇沒有在意李整的話,他讓將士加速渡河,想要在天黑前在新野城外紮營。

可李整想的沒錯,呂布軍確實將上游的水堵住了,見下游的動靜,便掘開了不久前築的堤壩。

無情的水流很快來到曹軍的面前,淹沒了毫無準備,亂作一團的曹軍。

第三百六十章 如魚得水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二百七十六章 人心所向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三十九章 袁紹得冀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七十六章 蝗蟲第四百五十一章 安息薩珊之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軍騎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雄謀劃第七十八章 劉寵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三百四十一章 雍闓、高定死第二十七章 南北會盟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登之謀第九十九章 戰後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雙劉理第十七章 羣雄起兵第九十章 袁術謀徐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二百四十二章 馬超再起第一百一十三章 周、曹、許亡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九十六章 陳宮大略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五十五章 反攻長安第四百五十二章 楚軍南下第三百一十六章 權衡利弊第一百九十八章 董承密謀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一百九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七十二章 典韋第四百五十七章 羅馬內亂第二章 錢糧滿倉第十九章 虎牢關之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二百零四章 陳氏密謀第三百四十章 南中反叛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第一百二十五章 正式出兵第三百九十五章 飛速發展第四百二十章 內監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一百章 泗水決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一百零一章 重騎之鋒第四百一十章 大漢海船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一百一十五章 拼音第二百九十七章 再擒夏侯淵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十八章 縣令劉備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第二百六十三章 風帆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歌猛進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四十七章 曹操的奮鬥第一百三十五章 劫糧第四百一十二章 等級制度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亞細亞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一百三十二章 孫權初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呂布入荊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曹賈鬥智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四十八章 袁紹的膽略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一百八十五章 陽平關之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冀縣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戰涼州第六十四章 曹劉相爭第七十五章 皇叔第三百七十六章 巴蜀投降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取蜀中第六十三章 劉備入徐州第八十五章 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