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避無可避

十一月初,大朝會。

自開鐮稻收,到顆粒歸倉,販運新谷,再均輸平倉。一月有餘。今年雪大,不及寒冬臘月,便千里冰封。萬幸薊人,溫採保暖,冬衣足備。新式石炭鍋爐,晝夜供暖。舍中溫暖如春。如一里之回,薊王宮。家中着春衣足以。大雪酷寒,亦不誤出行。機關馬車中,亦有石炭暖爐。故年年授衣,百官四季朝服,多不見冬衣。

戶外酷寒。唯恐國老年邁體衰。上下車駕,進出靈輝殿時,感染風寒。薊王命將作寺,爲萬石國老,改造“琉璃暖廊”。所謂暖廊,便是以琉璃畫壁並漆木檐牆,全封閉之長廊。因自帶櫺門及窗,可防風保暖,故名。

如此,便可經暖廊,進出前後院落。於廊前,直接登車。

琉璃暖廊,亦入選今季臘賜。比六百石以上,皆可選裝。琉璃畫壁,雙面夾膠。外層爲清鋼琉璃牆體,內層便是普通琉璃畫壁。兼顧透光保暖。

靈輝殿前,亦搭建起保暖革帳。類比暖廊,帳前下車,拾級而上,可直通軒下。知微見著。薊王全護之意,百官感同身受。

話說,薊王自收耿雍爲家臣。二十載,集腋成裘,家大業大。比千石以上,方錄入門籍。大朝會,六百石長令,竟不得入內。無妨。薊王早有先見。

若爲宿吏,可加“太中大夫”。擢升比千石俸。逢大朝會,靈輝殿上,自有一席之地。

同理。比千石港令,千石城令,名臣宿吏,當加“光祿大夫”,擢升比二千石俸。逢大、小朝會,靈輝殿上,亦有一席之地。且薊王專開朝會,問政羣臣時。比二千石以上,皆可列席。稱呼亦有不同。

比千石,薊王稱諸位。言指靈輝殿中,有一席之地。

比二千石,薊王稱諸君。位比卿大夫。

萬石國老,薊王尊諸公。位同三公。

除品秩座次,皆遵禮法所規。奏對進諫,亦需循儀軌。

王問,諸位有何高見。殿內百官,皆可暢所欲言。

王問,諸君有何高見。比二千石以上,方可奏對。

王問,諸公有何高見。唯有萬石國老可答辯。

不知從何時起。凡朝會,國老漸未缺席。便是華國老,亦次次與會。

陳琳悄問許子遠。

南閤祭酒答曰,今時不同往日。華貴妃入宮,華國老豈能“恃寵而驕”?

陳琳問,如四少師,又是何故?

許攸答,豈不聞道上小兒歌,“南極老,一丈青;東王父,漢三興”。先前,四少師屈身北國,恐爲“商山四皓”,害主公被人所忌。故頗多避嫌之意。如今我主,天命所歸,無可避也。

陳琳追問,此言何意?

許攸笑答,天下大勢既定。待河北歸心,漢室可興。當共襄盛舉,唯恐不及。豈有退避三舍之理。

目視許子遠搖頭晃腦,陳琳如何能不會意。當浮一大白。

左右國相統百官,王傅領武臣。中丞率幕府,國老皆獨坐。靈輝殿中,文興五盛,人才濟濟。話說,薊王居高下看。每每心生慨嘆。多年前,少復祖爵。於樓桑老宅堂內,首開堂會。時不過寥寥數人。那時,十里樓桑,年年大建。諸事繁雜,劉備事必躬親。尤其諸多先進造詣,皆需劉備親自述說。手繪圖板,不能領悟。蘇伯等人,還需時常求問。

劉備曾言,樓桑大建,只需統一常模,“一樓成而百樓易”。待樓桑築畢,蘇伯等匠人皆已精通,宗人青壯亦煉至純熟。而後再造酈城、西林、臨鄉……薊國營城術,終至大成。

“一城築畢,百城興起”。

如今回想,樓桑之利,又豈不止於此?

薊王諸多內外國策,皆始於樓桑。譬如爵民分戶,析產與否。薊王亦在樓桑,親自試驗。爲鼓勵漢人多生多育,除胡人收繼婚之陋習,兼顧民心所向。定下分戶不析產之《圩田制》。又因機關之利,國之石民,殊途同歸,又立《二十等爵》制。凡薊人,只需滿足入籍、生產、納稅、立功等,各項條例。便可如願升爵。

一言蔽之,樓桑,乃龍興之地。

九九重陽會。高車歸義王、烏桓率善王使,上呈國書。言,草原牛馬衆多,尤其羣羊,多絞毛,而少殺。乃至圈牢,無法容納。草原少大木,諸部落大人又惜草場,而無從擴建。問計薊王,該當如何。

這有何難。薊王遂手繪圖板。命將作寺先造模型。

今日朝會,二國使與百官,殿中一觀。

“稟王上,此模,與賽馬場,頗多相似。”高車使,頗有眼力。

“然也。”劉備答曰:“此乃多重馬邑。”馬邑呈圓形,類鬥獸場。四面築養馬臺,環抱中央跑馬場。養馬臺,逐次遞升,形似看臺。類比九阪懸樓,於臺上起環形大馬間。一重馬間居於平地。二重半邊爲高臺,半邊居於一重馬間頂棚。如此類推,共計三重。第三層頂棚,爲兩面坡頂,謹防雨雪。

高臺排設橫木,既爲下層馬間頂棚,又是上層馬間地板。借四面養馬臺爲基,無需大木,便是草原上隨處可見,用於造車的杉木,足可支撐。環形馬間,用於飼餵,休息。中央跑馬場,則用於馴養。且四面高牆,亦便於防禦。除養馬臺、跑馬場之外,還有草料倉、獸醫舍、工匠坊、堆肥場等,諸多附屬建築,分門別類,不一而足。

如此,多重馬邑,足可容數倍馬匹。更有甚者,無論草原枯榮,酷暑寒冬。牲畜皆可安居。

橫豎一里,可稱邑。類似馬邑。新式牛牢、羊圈,皆爲多重。

聽將作令娓娓道來。百官皆心領神會。

正因薊國稻作,季季大熟。青儲飼料,食之不盡。更加千里薊國渠,縱橫枝津。國中九河,多已通塞北。更加薊王又命人疏通大小遼水。尤其大遼水,如神龍擺尾,橫亙塞外。若能通萬石大船,青儲飼料海量運來。

牲畜存欄量,可想而知。

一言蔽之。自改遊牧爲農牧。草原牲畜,存量暴增。遠超草場容納。若無薊國供給青儲飼料,欄中牲畜,大半餓死。

薊王一再降低青儲飼料售價。一石一錢。幾近白送。

一代明主,莫過如此。

1.37 人主之風158 北面稱臣1.242 繞樑餘聲201 廣瞻博望108 天下名騎61 木已成舟161 孤燕折翅110 逐鹿之利192 漢矛無纓1.232 南閤祭酒1.292 威制天下1.43 百般不厭1.24 同流合污1.200 兼顧利弊128 堂議三問107 三日得仙1.27 優倡商賈120 黑山飛燕1.50 人中呂布165 生而不凡145 寡人無情101 減矢之計126 價高者得128 堂議三問120 不忘初心106 重症猛藥165 浮萍無根1.53 馳名中外1.62 陰陽連環119 濮陽之戰1.229 鐵骨石心1.47 一念之差1.268 十日未卜1.72 天下黎庶148128 意外之喜1.75 真相大白185 天經地義183 龍向天飛156 薊王子館111 無名之輩1.289 四面樹敵100 三馬同槽41 細數家珍163 萬一之率1.87 性命相托160 孕大含深1.69 東西交會179 蠢蠢欲動1 羣雄上洛1.267 老謀深算31 清忠五宦1.60 轉禍爲福1.96 百億地產158 天下嚥喉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273 同堂異室138 故技重施1.26 何以解憂212 德不配位113 七國聯盟1.33 以衆擊寡19 求之不得1.56 拱手相送164 王道循環130 南廣陽城1.76 以國爲家10 大夢初醒128 欲蓋彌彰1.27 六縣俱名126 壯士八百145 貴麟二子116 各有所求1.98 白湖水榭1.80 十萬樓臺1.88 大國之基11 洛陽安家1.238 君有不戰178 四氏雲霞191 英雄少年1.230 面目全非187 良平之奇1.70 青徐流民101 減矢之計1.6 沐猴冠帶1.49 世平赴約128 意外之喜111 神國之謀126 向死而生1.98 衣帶秘詔117 再爲羣雄1.265 大有玄機124 國士待之1.282 不擇手段1.237 露華勻玉141 前身後世1.53 前朝舊事180 同道中人151 董卓擲戟1.95 黃巾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