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天下初平

如此,小遼澤內新郡,亦得其名。

自雛鴉號改造一新,爵室三面清鋼琉璃舷窗前。環視小遼澤施工現場。劉備恍惚又回到,初封臨鄉侯時,治水督亢情形。

彼情彼景,歷歷在目。

轉眼已過十餘載,已是而立之年。去年末,薊王上表,並傳檄天下。請除光熹、昭寧、永漢三號。

董侯、史侯、合肥侯,紛紛響應。董侯問政薊王,當擇何號。

年初,薊王上表,獻號“初平”。意指,天下初平。

於是“三侯”共詔。春,正月,辛亥,改元初平,赦天下。始稱,初平元年。

史稱“三侯同(年)號”。其象徵意義,不言自喻。畢竟漢朝猶在,社稷尚存。所謂“傳承”,(年號)二字道盡。薊王赤膽忠心,天地可鑑,日月可表。

薊國新並遼東屬國,計五十餘縣。當可比一州之地。然國土皆位於幽冀二州,換言之,即便兼督四州,薊王亦不過新得三州之地。如此着想,三侯皆稍得心安。

循例。凡牢城,皆歸大夏令劉曄所轄。然從建制而言,仍隸屬於郡。且渝陰、下遼二縣,唯有濱海灘塗,適宜曬鹽。近(渝)水之地,皆宜稻作。

於島夷而言。舉家入牢城爲鹽戶,乃最佳之選。青鹽產量持續走高,然鹽價不降反升。只因不斷更新曬鹽技藝。如今薊國所產海鹽,已與青鹽迥異。

青鹽,鹽之一種。多產於西南、西北各處鹽井、鹽池之中。大而青白,故稱。也稱戎鹽。“惟以青鹽換粟”,既此。

薊國海鹽,潔如雪,細如砂。號“大夏玉砂”。正如薊國長粒香米,風靡國中海內。一石高達八百錢。乃至薊國鹽漬,皆取河東大鹽。只因價低。

薊國新谷,季季只賣三百鈔一石。十年不漲。薊王有大功於社稷。天下百姓,青黃未接時能得以果腹。天災人禍再無奸商囤積居奇。薊國居功至偉。一國廣濟天下,號大漢一藩,薊國實至名歸。

郡縣需薊王命名,諸城港則無需。薊王遂乘雛鴉號返航。順下渝口。入大遼水。而後逆進向北。駛往大遼澤所在。

“大遼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千二百五十里。”

史上,漢魏時,大遼水船運,已頗具規模。《三國志·吳志》載,孫權於嘉禾二年(233年)“使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將兵萬人,金寶珍賀、九錫備物,乘海受(公孫)淵”。孫權遣東吳船隊,自東海逆入渤海,並溯大遼水,直抵遼陽。足見時下運力之強。

遼陽上至望平河段,百里水路,散漫爲澤,直至(燕)長城沿線。正因河道浸沒於大澤之中,水路不顯。故東吳船隊,再無從北行。

自併入遼東屬國。都水署並將作寺,已合力探明水路。幾於渝水,同啓築堤。以大遼水爲界,西岸皆爲薊國所有。然薊王卻命將作寺,對岸築堤。惠及兩岸百姓。築堤聚水,水漲船高。便於大舡通行。且水流湍急,泥沙亦難沉積。

船過遼陽,西岸舉目白茫。

《資治通鑑》: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太宗親征高麗,“(皇)上至蒲溝駐焉,督填道諸軍渡渤錯水,暴風雪,士卒沾溼多死者,敕然火於道以待之”。注曰:“蒲溝、渤錯水皆在遼澤中。”又釋曰:“海城縣西北有渤錯水,唐貞觀十九年,(太宗)親征高麗,攻安市城不克,引(軍)還至遼東。渡遼水,遼澤泥淖”,“八十里車騎不通”。

如此可知,唐太宗回軍時,乃沿傍海道。所渡“泥淖八十里”,爲小遼澤。

而太宗親征時,“庚午(初三),車駕至遼澤,泥淖二百餘裡,人馬不可通,將作大匠閻立德,布土作橋,軍不留行,壬申(初五),『渡澤東』,丁丑(初十),車駕渡遼水,撒橋以堅士卒之心,軍於馬首山”。

“泥淖二百餘里”,乃是大遼澤。

亦知,太宗引軍往返,乃繞行醫無慮山首尾。穿越大小兩處遼澤。

晚至唐時,大小遼澤,尚如此廣袤,可想而知。時下必有過之,無不及。

小遼澤,東西徑二百里。大遼澤,東西徑三百里。南北略短。

三百里大遼澤,廣袤萬里。百里一縣,足可闢九縣。一縣滿十城港,計九十城港。

待東境郡縣築畢。薊國足有五百城港。向化四裔,分戶遷居,皆足可安置。

比照十餘年移民趨勢彙總。上計署估計,三年之內,薊國當破二千萬口。利益廣大,吏民振奮。

一國廣濟天下。炎漢三興,不應我主,還證何人?

大遼澤內,枝津暗流,水網密集。只築大遼水堤,不足以分割沼澤。水情遠比小遼澤,乃至雍奴藪複雜。

且廣袤澤地,除大遼水外,諸水皆籍籍無名。

薊王需“先定水,再名城”。以水分陰陽。

“稟王上,大遼水情錯綜,非一日之功。”都水令鍾演,亦伴駕抵達。

“不必急於一時。”薊王初觀此澤,徒生煙波浩渺之感。心中敬畏,油然而生。一片汪洋,無立錐之地。只需圩田大成,地利之豐膏,恐在督亢、雍奴之上。若此處大興稻作。可保薊國百年足食。

再加海外寄田,大漢再無缺糧之危。

大匠師畢諶,已先行抵達。上呈將作寺所繪,水脈簡圖。

果然枝津交錯,暗流衆多。堪比巨馬之豐水,便有三條。自西北向東南,呈“川”字,隱流大遼澤,暗通大遼水。

果然塞外不毛之地。人跡罕至,無有命名。薊王遂名爲“三川水”:西川水(西河),中川水(繞陽河)、東川(柳河)水。

初立東川、中川、西川三縣。餘下諸縣,待治水畢,再從長計議。

經停一日,王駕折返。雛鴉號出大遼口,入三足踆烏,母艦船腹。薊王碧海乘風,斜驅遼東灣。過碣石宮,入渤海上灣,經巨馬水路,返回南港。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來去十日。薊王當不缺席,月初大朝。

111 鬥智鬥勇216 觸類旁通1.34 先禮後兵1.240 聽風即雨150 機關算盡106 羌胡合流185 董卓無文1.37 魚龍漫衍1.6 暗渡陳倉1.54 漢風不滅1.23 百騎踏營11 豔后無忌1.39 驚弓之鳥1.26 塢堡治所1.205 長安小聚1.237 生死立判157 與漢同休41 雲開見日1.86 兵鋒所指126 聚散有時1.53 前朝舊事185 拋磚引玉192 兵進隴關185 諸王稱臣154 無從科舉1.63 焉能見疑1.74 畫地作餅1.32 皇后召喚41 不爲已甚1.200 永安上壽1.44 杯弓蛇影1.23 投桃報李1.90 白身野士1 分兵入關1.97 鳳引九雛217 上交下讓1.33 以衆擊寡1.70 虎嘯山林1.32 皇后召喚18 如芒在背170 樹大招風1.23 三千珠履217 背水一戰1.29 強渡漢水1 末路之難1.257 美事將近126 名公之胄1.47 難覓仙蹤1.37 投石卜路105 鳳闕龍樓1.44 非同尋常1.72 涉海鑿河102 平波水砦1.52 母子相見139 不爭正妻1.45 入園面後190 一較高下1.3 父子相隨13 藥入病走1.87 大漢風骨133 往甯難了1.80 債臺高築185 有神無鬼15 安邦定國1 實木地板1.229 鐵骨石心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80 漢羌聯盟10 多子饒妻190 封賞羣臣171 獨步天下1.73 謠言四起1.3 插標賣首1.43 天機莫測18 滅國之危221 大秦魚麗162 繩之以法1.30 旱極而蝗108 同舟共販138 王親國戚124 羌亂再起188 以身應讖114 難兄難弟1.52 臥虎藏龍117 倒履相迎192 漢矛無纓181 未得其主117 歸義降侯1.92 姑息養奸91 飯稻羹魚1.26 開荒種田116 迴天無術1.236 兵器時代1.96 百億地產183 悉聽君便108 積重難返133 如有神助1.68 拯焚救溺164 奴隸貿易1.23 百騎踏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