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遣子入侍

“回稟王上,北匈奴今在阿蘭聊國。”使者答曰。

“可是舊時奄蔡。”薊王又問。

薊王對西域諸國,知之甚祥。除去西域都護府蒐集整理《西域諸國史》,五十六妃亦時常談及,故國舊聞。

“正是。”使者又答。

前漢時,“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國,與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餘萬,臨大澤無涯,蓋乃北海雲”。今漢初,“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康居,土氣溫和,多楨鬆、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

“阿蘭聊”又作“阿蘭”。注曰:“北烏伊別國在康居北。又有柳國,又有嚴國,又有奄蔡國,一名阿蘭,皆與康居同俗。西與大秦,東南與康居接。其國多名貂,畜牧逐水草,臨水澤。故時羈屬康居,今不屬也。”

“北烏伊別(列)國”,應爲北匈奴伊蠡王,率部西遷至奄蔡國東境所立。

換言之。北匈奴此時,已據擁康居屬國阿蘭東境,與郅支單于殘部會合。迫使阿蘭人或西遷,或南下康居。

康居國,今爲西域大國。西南與安息國鄰,東南與貴霜接,東臨大小烏孫。北部奄蔡國、嚴國均已羈屬,中部爲康居國本土。時下,蔥嶺之西,貴霜、康居、安息,三國鼎立。其中康居稍弱。稍後稱“康國”:

“康國者,康居之後也,遷徙無常,不恆故地,自漢以來,相承不絕。其王本姓溫,月氏人也,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蔥嶺,遂有國。枝庶各分王,故康國左右諸國並以昭武爲姓(昭武九姓),示不忘本也。”

“北匈奴何部,欲附漢歸義。”薊王必有此問。

“乃康居國中,郅支(單于)各部落大人。”烏孫使節,語出驚人。

“竟是郅支單于部。”薊王頗多訝異。便是殿中百官,亦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宣帝五鳳年間(前7年—前54年),匈奴內亂。五單于並立,“死者以萬數,畜產大耗什八九,人民飢餓,相燔燒以求食,因大乖亂(《漢書·宣帝紀》)”。六年後,呼韓邪單于並郅支單于兩強大戰,兩敗俱傷。戰後,呼韓邪單于降漢,史稱“南匈奴附漢”。反觀郅支單于,卻殺害漢使,率部西遷,爲康居王皆納,以王女妻之。並置其部於國境,與烏孫接壤。相約合擊烏孫。乃至烏孫西境,赤地千里。康居因而強盛。

《漢書·陳湯列傳》載:“郅支(單于)數借兵擊烏孫,深入至赤谷城,殺略民人,驅畜產,烏孫不敢追,西邊空虛,不居者且千里。郅支單于自以大國,威名尊重,又乘勝驕,不爲康居王禮,怒殺康居王女及貴人、人民數百,或支解投都賴水中。發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歲乃已。又遣使責闔蘇、大宛諸國歲遺,不敢不予。”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郅支單于殺害漢使、遠遁康居八年後。建詔三年(前36年)冬,西域都護、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矯制”發聯軍四萬,數路兵分,攻殺郅支單于。斬殺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十八人;俘虜百四十五人,投降千餘。匈奴隨郅支單于西適者,幾全部覆沒。

建昭四年,春,正月。郅支首級,送至京師。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里。

按照原有歷史,被漢朝擊敗後。歷代匈奴殘部,相互抱團,不斷西遷。融合當地部族,繁衍壯大,最終抵擋大秦邊牆。彼時已爲“上帝之鞭”。

然自薊王劉備,橫空出世。一戰滅鮮卑,二戰定西域。中西域立幕府,又與五十五國和親。三立西域大使館,四組西域聯軍,五築諸國王城。

都護百城,制霸綠洲,編戶百萬。西域諸國,再無紛爭戰亂。南北絲路暢通,諸國皆興盛。尤其大小烏孫,因通商西域而成鉅富。

話說,陳湯滅郅支單于之戰後。將“俘虜百四十五人,投降千餘”,皆“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郅支單于部,俘虜、降衆,皆賜予共組聯軍之西域十五王。其中不乏,部落大人。兩百年至今,郅支殘部,多融入諸國。散佈康居者,尤其多。

薊王平定西域。稍後奴隸貿易盛行。多有郅支殘部,被大小烏孫抄掠,舉族販入。本以爲大漢仇寇,必不得好死。不料各部皆得善待。部落大人,更得都護府封賞。爲率善邑君。

散落康居之郅支殘部,這便動心。欲舉族內遷,附漢歸義。

亦有小部,不願東歸。反與北烏伊別國,北匈奴伊蠡王部,相互勾結。欲爲內應,下攻康居,重立王庭於都賴水(塔拉斯河),再築郅支城。

“康居使者何在?”得聞域外諸情,薊王居高下問。

‘下臣康達,拜見王上。’便有康居使節,入殿覲見。

康居“其人皆深目高鼻,多鬚髯。俗習胡書,善於商賈”。俗雲:“康國人生子,必以蜜食口中,以膠置手內;欲其長成口常甘言,持錢如膠之粘物。習善商賈,爭分銖之利。男子二十,即送他國,來過中夏。力之所在,無所不至。”自漢以來,凡康居國人,留居中夏者,皆以康爲氏。

“貴使免禮,賜座。”薊王如沐春風。薊王家與康居國主,亦分屬姻親。康居妃,亦爲薊王誕下麟兒。二家血脈相連,自當親近。

“謝王上。”能在薊國靈輝大殿之中,得一席之地。康居使者,與有榮焉。

“聞貴使久居它乾,往來涼州,獲利頗豐。”薊王笑問。

“王上,明見。”康居使者,沾沾自喜。與漢人輕商迥異。康居習善商賈,錙銖必較。通商致富,乃是平生樂事。這便奏道:“涼州爲河西都會,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侶往來,無有停絕。絲路遺金,皆幸賴王上之功。”還不忘君前獻媚。

“貴使此來,可負王命。”薊王又問。

“我主,欲求植王子,入太學壇。”康居使者,果有王命在身。所謂“入太學壇”,乃是侍子也。

“遣子入侍”,必有所求。

薊王言道:“既是康居王子,當入王子館。伴讀諸王子。”

康居使者大喜下拜:“謝王上。”

1.62 風月常新1.228 義貫金石186 當仁不讓194 輕車南下1.87 富貴同享1.77 酎金補齊1.35 南州士首1 實木地板184 如約而娶71 各路神仙191 何必談錢127 賊臣當道1.94 長城邊患122 破而後立1.90 萬軍叢中190 並驅中原148 附內而生143 以食爲天132 一脈相承1.98 白湖水榭137 和氣生財127 賊臣當道1.98 水火相濟168 有求必應1.4 砥礪同行138 盡如人意1.54 漢風不滅1.243 十有八九1.30 一書在手1.56 痛並樂極114 一州之地140 祓禊之會1.47 倉樓覆道1.83 蓋世英雄115 耕三餘一1.6 不二之選144 遷都壽春193 順天行事170 自斷股肱132 吞光神鎧1.57 謀錄不盡1.74 星辰少女133 往甯難了1.37芳蘭生門142 投石問路115 木軌直道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71 鮮卑五姓114 百里之命162 繩之以法198 東歸洛陽170 血矛之約1.245 天下樓桑1.24 君前披香1.99 八賢共治1.60 八關都邑1.97 板上釘釘149 聖上好驢178 深明大義167 遙遠綠洲1.27 天下瞠目136 鴉雀無聲1.49 銷金洞窟19 君前臣名1.77 兼濟天下126 分胙之禮196 遠古迴響10 時機未至1.54 漢風不滅101 善始善終1.25 兄弟鬩牆1.62 猜忌暗生1.247 櫟陽雨金1.33 代父上疏166 心生毒計1481.68 淮南大捷138 清波滌塵21 驢馬同價1.78 捧珠之恩1.254 除舊佈新107 自知之明188 以身應讖161 內難未弭210 破繭成蝶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67 勝券在握1.228 義貫金石139 不爭正妻1.43 白馬楊氏1.77 雄長一州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2 無孔不入1.300 出頭之機184 天命有歸106 重症猛藥1.77 酎金補齊1.75 粗中有細1.57 謀錄不盡1.207 又見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