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三令五申

不出薊國謀主所料。

曹孟德,父子高升,名震關東。遂於兗州一地,頒佈新政。《置屯田令(注①)》,《抑兼併令(注②)》,《贍給災民令》,《修學令》等,不一而足。

尤其《抑兼併令》,“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無令強民有所隱藏,而弱民兼賦”。乃至舉州震動。

欲收“畝四升”田租,必行丈量土地。“戶出絹二匹、綿二斤”,必覈查戶口。又令“郡國守相明檢察之”。

其用意,不言自明。

曹孟德父子俱得勢。兗州官吏,唯命是從。更加曹嵩待子許諾,將查抄田畝,分潤甄都勳貴。故朝野上下,皆樂見其成。

凡有郡國守相,未能明察,或多有放濫,甚至爲大姓彰目遮掩。皆免官下獄。兗州郡國,望風去印。

便有人冒死上報不其侯伏完。伏完連夜面陳王允。

王允卻道:“聽之任之,以觀後效。”

伏完難掩憂心:“今關東初定,人心不穩。曹孟德苛政嚴法,恐激民變。‘下觀秦之所以滅者,嚴法刻深,欲大無窮也’。”

“無妨。”王允言道:“兗州四百萬衆,卻無人可用。換作老夫,亦如孟德這般。”

“只是,只是……”伏完,欲言又止。

見伏完仍未醒悟,王允遂密語相告:“合肥侯雖遠走江表,然關東殘黨猶存。宜借孟德之手除之。”

“原來如此。”伏完這便醒悟。如王允所言。關東豪右,同氣連枝。尤其二袁,出身汝南豪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曹孟德雖一戰而勝,將合肥侯逐去江南。然關東大地,究竟遺留多少餘孽殘黨,猶未可知也。

王允又道:“我已傳語孟德,無真憑實據,萬勿濫殺。君侯,當佐之。”

“喏。”伏完領命自去。

有伏完輔佐,曹孟德行事,當無大礙也。

王允號王佐之才。焉能不知,關東大地,癥結所在。話說,關東豪右大姓,兼人並土,壟斷江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光武中興,二百年積重使然。先前,吏治尚存。仍時有忠臣義士,披肝瀝膽,以死相搏。故豪門大姓,不敢恣意。尚知收斂。更加宦官專權,把持朝政。爲天家忠狗,豢養無數爪牙鷹犬。多有豪強大姓,因與宦官爭權奪利,而滿門橫屍。更有如勃海王劉悝,身死國滅。於是,外戚、宦官、士族,三足鼎立,互相掣肘。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各有勝負。無有一枝獨秀者。

奈何一場黃巾逆亂,將舊有秩序,悉數打破。先有新帝阿閣兵亂,誅十常侍過半。累及洛陽勳貴慘死無數。續有大將軍何進,再誅十常侍。洛陽十萬黃門,十不存一。待董卓專政,黃門、外戚,士人,皆已式微。更加關東羣雄,另立新主。與洛陽相抗。爲籠絡關東,合肥侯命二袁,大肆賣官。關東郡縣長吏,皆被豪右弟子朋黨佔據。上下沆瀣一氣,吏治蕩然無存。

至此,重重加身枷鎖桎梏,自上而下,悉被打破。再無掣肘的豪右大姓,如洪水猛獸,張開血盆大口,享用這場末世狂歡,饕餮盛宴。

“吃人不吐骨頭”。

塢堡連橫,遂成毒瘤。

少時,薊王隨恩師南下平亂。質問豪強黃穰,我家待你如何。

黃穰亦慨嘆,漢家待我何其厚。

薊王又問,待你既厚,因何要反。

黃穰又答,無它,膽肥耳。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之所以膽大包天,除去利益深厚,不忍輕棄。更因舉目四望,未見其害。只見其利,未見其害。何也?

百里之地,一家獨大,無敢相爭乃其一。手眼通天,長袖善舞,官吏皆爲朋堂乃其二。籠絡山蠻,收爲己用,凡有循吏相逼,便裹挾山蠻揭竿而反乃其三。朝廷爲行羈縻,唯將循吏調離,再悉數免罪,以爲安撫。如此多管齊下,久成宿賊。爲害一方,魚肉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此時關東豪右行事,便與黃穰,如出一轍。

於自家塢堡,放眼望去,左右皆豪強,良田似無垠,塢堡如林立。只見其利,未見其害。自以爲,天下皆如此般。

曹孟德所爲,便是“曉以利害”。

試想,先前合肥侯命二袁,大肆賣官。關東吏治廢弛,可想而知。《抑兼併令》既出,郡國守相,不監守自盜,已是萬幸。如何能明檢察之。

官員督辦不立,亦在曹孟德預料之中。

這便將一衆貪官污吏,悉數解職下獄。再委任循吏,再接再厲。

首當其衝。入豪強塢堡,清點人口、田畝。

堡中積穀成山,奴僕成羣。筆筆皆出不義之財。俗謂“財不露白”。如何敢大白於官吏當面。

逼急,舉家逃回。吊橋高懸,斷絕內外。

又遣鄉黨親朋,暗攜重禮,四處遊說。欲破財消災。

不其侯伏完府前裡道,接車如龍。只因伏完爲人和善,交友廣泛。然茲事體大,伏完豈敢徇私。又恐爲人詬病,遂夜開角門。輕車簡從,赴太師府陳情。

王允笑道:“但收無妨。”

“太師何意?”伏完伏地驚問。

“不義之財,於我如浮雲。我輩又豈爲浮雲蔽目,不見泰山。”王允出口成章。

伏完目瞪口呆:“卑下,‘兩豆塞耳,不聞雷霆’也。”

王允撫掌而笑。

俗語謂“得人錢財,與人消災”。事若不成,還需原數奉還。此乃爲官之道也。然王允卻言,不義之財除外。伏完久歷官場,宦海沉浮。至今尚不得其解也。

輕車出府,心意難平。這便又轉去尚書檯。

桓典勤於政事,常居尚書檯。今日亦不例外。

聞伏完深夜到訪,心知事大。桓典遂起身下榻,整衣出迎。

共入偏殿。

伏完遂以心事求問。

桓典長笑不語。

“求令君,不吝賜教。”伏完肅容下拜。

窺其心誠,並無二心。桓典遂以心腹之言相告:“君侯不聞孫破虜,‘義販飛雲’乎?”

伏完如何能不知:“時孫破虜討平吳郡巨賊,得財億計。遂販來飛雲艦隊。並自言‘普天之下,能將不義之財正當其用者,唯王上一人耳’。”

桓典輕輕頷首:“君侯已知否?”

196 前狼後虎13 匹夫無罪1.37 投石卜路187 西運東輸1 雪夜敵蹤154 衆星捧月1.47 再增三縣120 三英齊發1.229 吞光五鳳155 六神無主1.200 終破隴關146 有恃無恐1.34 庸人自擾1.54 四方殺局1.64 聞薊色變1.56 英雄末路1.77 攻心之策169 東西交構1.32 銅錢雨落194 無事相安1.27 以身舉債1.50 下辯除石1.229 吞光五鳳1.65 洛陽邸報1.95 互相成全1.28 奇貨可居1.60 故人夜來156 仁道在邇1.28 奇貨可居149 白馬非馬170 意落心安152 九令五尹19 人不渡己1.56 英雄末路111 鬥智鬥勇1.62 風月常新1.93 今冬尤寒168 千里投懷1.29 外合裡應1.84 早朝晏罷143 雜羌兵諫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57 意欲何爲1.39 善罷甘休173 王取幾何1.69 強宗驍帥188 二日並天149 白駒過隙160 改造它乾122 見我如是1.52 契約精神156 生死未卜15 愛恨入土184 貪多必失14 萬象更新1.7 三家解兵1.59 增益人生102 載滿而還1.88 暗流涌動71 瀝粉貼金137 和氣生財19 與生俱來1.62 漢人西徙126 後繼有人102 載滿而還17 廢長立賢176 左膀右臂135 爲主捉刀1.285 共分天下1.34 牛刀割雞1.57 意欲何爲143 孤城剿匪1.294 滅紀廢典1.52 借刀殺人194 心生瑕釁1.48 不藥自愈114 百里之命1.64 朝聞夕逝1.45 權利覺醒110 逐鹿之利11 洛陽安家1.83 誅心之謀1.27 出宮闢禍1.73 何須殺人1.67 何爲樓桑1.93 花開七朵1.8 配享太廟181 三日分曉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293 處士橫議1.32 循路而進1.37 粉墨登場144 光武遺脈181 未得其主136 和親之禮1.74 青虹下墜173 戰團威力1.97 鐘鳴漏盡130 紅塵濁世1.43 樓桑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