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布衣爲王

薊王無難事。

究其原因,處高位,擁大義。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人皆向好,民皆向善。薊王少復祖爵,布衣爲王。言行舉止,愛恨情仇,無不符合時下,最純粹最樸素的漢風。

前有高祖,中有世祖,今有薊王。引領時代風貌。

人以類聚,物以羣分。

故而世間所有的美好,皆奔薊國。時至今日。良臣、義士,才子、佳人,蜂擁而至,自報家門。如今更不費吹灰之力,兼督四州之地。大河以北,乃至冰原之地。皆歸王治。

幕府、封國相加,足有四百萬戶,千八百萬口。

“並縣可乎?”逢月中大朝會,薊王居高下問。

“臣,竊以爲。拓土安邦,善莫大焉。”藪東守樂隱,持芴跽奏。

“臣,附議。”遼海守郭芝,持芴奏對。

“臣等,附議。”百官齊聲。

話說。此議,本就是左右國相,領百官上疏。薊王再問,自無意外。然,增封並土,非同小可。薊王需謹慎。

待羣臣歸位(正坐)。薊王遂看向萬石席位。

“盧公以爲如何。”出人意料,薊王先問盧少保。

盧少保,持芴奏對:“老臣以爲,不無不可。”

“可有情由。”薊王又問。

“王上既問,老臣試答。”略作停頓,盧少保奏曰:“先帝崩後,連下二詔。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纔有合肥侯、史侯、董侯,三朝更番(更替)。神器易主,內外騷動。今三分天下,亂世至矣。先並河北(四州之地),再統九州(計十三州)。三興炎漢,天命所授也。”

此言,若出儒宗,百官自不意外。不料,竟先出盧少保之口。饒是太傅黃忠,左右國相,乃至殿內肱股重臣,無不驚訝。

唯我薊王,感同身受。忽憶起少時,殺盡流寇。恩師着木屐,行二十里雪路,趕來相見。

劈頭便問:可留活口。

劉備答曰:死無對證。

一問一答,道盡師徒大義。

薊王輕輕頷首。又問儒宗:“鄭公,以爲如何。”

“盧少保(一)言(道)盡。老臣無語。”鄭玄持芴奏對。薊王禮遇,凡國老,無需跽奏。坐論國政,即可。

薊王從諫如流:“上表並縣。”

“主公明見。”羣臣下拜。

端坐側席,門下署六百石列。報館丞陳琳,感慨萬千。

果不出許子遠所料。

兗州甄城,距薊都更近,水路不過千一百里。經薊國渠入漳、溯河,快船一日來回。

薊王上報,翌日已送達尚書檯。

尚書令桓典,不敢怠慢。遂攜表奏,親赴太師府。

不其侯伏完,車騎將軍呂布等,皆在。

王允看後,表情釋然。

不其侯伏完,忙問:“薊王何所求?”

王允遂將薊王上表,遍傳衆人。

伏完,草草看後,亦不由心頭驟鬆。遂又將表奏,傳與呂布。

王允笑問:‘四州有郡縣幾何?’

尚書令桓典早有準備:“幷州郡九,邑九十八;冀州九郡國,邑百;幽州郡十一,邑九十;涼州郡十二,邑九十八。”

“近四百邑,薊王百取一也。”王允一語中的。

不其侯伏完,欣然言道:“且薊王所取,涿郡之良鄉,廣陽之薊北,漁陽之潞縣,右北平之無終。並遼東屬國,皆爲守護國境也。”

尚書令桓典亦道:“尤其遼東屬國,可續接安北並遼海二郡。如此,薊國境,方至周全。”

“遼東屬國,國情若何。”王允又問。

“遼東屬國,乃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所置,別領六城,治昌黎。三郡烏桓,便有一支出自此地。二虜(鮮卑、烏桓)相加,或有三萬戶,十八萬衆。”桓典答曰。

“六縣竟只有三萬戶。”呂布慨嘆:“便是中原下縣,亦遠不如。”

不其侯言道:“薊王乃爲續接國境也。”

“撤屬國,立郡可乎?”王允此問,便有應允之意。

“可也。”桓典答曰:“今漢以來,屬國多有廢止。遼東屬國,或可改昌黎郡。”

“如此,當全薊王安邦之意。”王允一語中的。

“喏。”桓典這便領命。

不日三日,詔命已達。陛下言:可。

果然,薊王無難事。

涿郡良鄉,廣陽薊北,漁陽潞縣,右北平無終,並改遼東屬國爲昌黎六縣,計十縣,增封薊王。

看似厚賜。實則除良鄉、潞縣,民情稍好。薊北、無終,次之。昌黎六縣,一貧如洗。

薊國東西千里,南北不過六百里。甚至安北並遼海,並不接壤。薊王所求,乃全國境也。

北宮,瑞閣。

“昌黎郡,別領六城:昌黎、賓徒、徒河、無慮、險瀆、房。雒陽東北三千二百六十里。轄有醫無慮山(醫巫閭山),地廣草茂,農牧皆宜,豐饒物產。乃上佳牧場。”宋貴人將昌黎郡況,娓娓道來:“原遼東屬國烏桓大人蘇僕延,衆三千餘落。從於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丘力居,衆八千餘落。從子蹋頓,今爲奮威司馬。”

“自上谷烏桓王難樓兵敗身死,三郡烏桓,皆尊元舅(烏延)號令。”薊王言道:“命人傳書元舅,代問丘力居,心中所思。”多年前,右北平烏桓王烏延,得漢庭策封,稱“烏桓單于”,號“汗魯”。俗稱“汗魯單于”,統領三郡烏桓,守護東凌邑。今已有三萬餘落。

“喏。”宋貴人遂命女學事史,撰寫家書。

“昌黎六縣,橫跨無慮山。當已此山爲界,分割二郡。東阪三縣,無慮、險瀆、房;西阪三縣,昌黎、賓徒、徒河。”薊王言道。三縣爲郡,乃薊國慣例。

“二郡何名?”士貴人又問。

“險瀆縣乃(衛滿)朝鮮王舊都。可喚‘朝都’。西阪仍喚‘昌黎’。”

“朝都、昌黎二郡守,又當授何人。”士貴人再問。

“北海一龍,華歆、邴原二人。”薊王已有所屬。

三人一龍。華歆爲龍頭,邴原爲龍腹,管寧爲龍尾。同仕薊國,皆爲宿吏。足可牧守一方。

“另遣奮威校尉韓當部,北上二郡,扼守國境。”

“喏。”

153 志存高遠第2075章 1.264 萬民之樂1.42 鑿路先鋒193 西域使館103 入幕之賓1.6 以物易物171 鮮卑五姓113 翻雲覆雨1.97 鐘鳴漏盡1.252 長城自毀184 羔羊之素1.87 年終臘賜122 溫室藥圃129 琉璃易碎10 耿氏製陶112 幼獸初生136 鴉雀無聲137 我有三策1.84 身陷囹圄1.73 西林馬場11 洛陽安家1.64 聞薊色變169 麋家小妹19 同胞兄弟195 禍福相依1.79 牽發而動160 女中豪傑198 千里救主151 天作之合184 心有羈絆198 千帆競發148141 前身後世168 有求必應124 成王敗寇1.68 以和爲貴1.70 公主智囊1.26 以直報怨124 絕境弄險81 四子降臨81 投石問路1.72 百害不侵18 千里圩田193 事不過三125 局中一子1.87 三宮鼎立1.33 代父上疏130 鮮卑寇邊156 生死未卜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32 七海雄心1.74 肘腋之親1.56 一戰成名125 校場演武1.24 犁種宿野126 壯士八百125 偶露崢嶸1.78 捧珠之恩136 悲秋盡露1.49 銷金洞窟102 風雪載途1.27 板楯連弩1.70 佛道之爭170 血矛之約1.99 衆不可逆1.200 矇混過關100 蛛絲馬跡1.49 銷金洞窟161 畢協賞罰1.68 斬旗奪船194 開館典禮1.60 廣而告之160 解甲歸田164 盡數滅口1.203 引狼入室190 並驅中原168 暫費永寧1.66 海賊中計1 十里少年117 水淹三軍1.74 唐突佳人117 再爲羣雄149 厲兵秣馬1.36 兵亂在即181 歪門邪道179 百廢初興185 王都擴建1.39 分功之義91 伯牙絕弦135 四時充美1.9 車輪舫舟191 陰圖異計1.66 海賊中計199 飲恨兵退199 失之交臂1.99 冠軍履鋒1.20 嶄露頭角1.24 犁種宿野164 四海承風41 閉關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