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五帝之學

話說。鴻都門學設立之初,如蔡邕、楊賜、陽球等人,先後上疏反對(注①)。如今舊事重提,殿中文武百官,焉能不如臨大敵。

而在薊王看來,此乃“士人”與“文人”之爭。

士人“治大國如烹小鮮”。文人“歌以詠志,詩賦抒懷”。二者並不等同。

文人不可治國。武人亦不可。唯士人治其國。

左國令黃承彥,乃墨門鉅子。目光獨到:“回稟主公。薊國百業興盛,百家爭鳴。樂坊習舞樂,茶館話評書,將作寺裡多能工,市舶寺中聚豪商。更有百工居肆。士農工商,國之石民。薊國二十等爵,各有所屬。洪都門學,焉能例外。”

樂府令杜夔,遂醒悟:“百業百工,皆有所屬。”

“然也。”黃承彥笑道:“洪都門學,非爲學而優則仕。乃爲百業興盛所設。習舞樂可供職樂坊,習尺牘可入市樓,抄錄文卷,代寫家書。習小說、辭賦,可書錄日報,刊印成冊,令聞者涵養心境、陶冶情操。諸如此類。門學,當位列太學,大學之下,以爲補充。”

“原來如此。”薊王輕輕頷首。

百官這才醒悟,並非學而出仕。

見百官交頭接耳,面色稍霽。薊王遂問:“諸位以爲如何?”

“臣等,無異議。”羣臣下拜。

薊王從諫如流:“如此,當設長安西學,令稱‘瞽宗’。開立:歌舞、鼓樂、尺牘、小說、辭賦、工書鳥篆、雕刻繪畫等科。合稱‘蓺(藝)術’。”

語出《後漢書·伏湛傳》:“永和元年,詔無忌與議郎黃景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蓺術。”注曰:“蓺謂書、數、射、御,術謂醫、方、卜、筮。”

首任瞽宗令,薊王亦有心儀之選:“子淑何在。”

“臣,邯鄲淳,拜見主公。”便有門下報館右丞邯鄲淳,自出側席。跪拜殿中。門下並少府,皆位列側席。

“可願爲瞽宗令。”劉備笑問。

“臣,邯鄲淳,拜謝主公!”年過五旬,翩翩長者,喜極而泣。

邯鄲笑林,正當其用。

如此,本科、專科,藝校,學科齊備。長安令甄逸,志得意滿,心悅誠服。薊國三校有其一,長安縣必定名動天下。

趁此良機,上庠令鄭玄又進良言:主公既立五帝之學,何不還南學之號爲“成均”。

《周禮·春官·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注曰:“成均,五帝之學”。

薊王自當欣然笑納。改下庠令爲成均令。鄭玄與盧植,再無上下之分。

不愧是儒宗。滿朝文武,爲之折服。

五帝之學既出其三。東序令,花落誰家,不日當水落石出。

尤其薊東尹鍾繇,並藪東守樂隱、安北守閻柔、遼海守郭芝。各個摩拳擦掌,奔走不休。薊國四百城港,大同小異。唯奇觀建築,方能脫穎而出。

尤其安北、遼海二郡,先前地廣人稀。如今新納南陽百萬之衆。正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若能得一奇觀。必成佳話。

南陽本就是帝鄉。自家園毀於大水,爲薊王所救。民心尚未安定。若建奇觀,必收奇效。

北宮,瑞麟閣。

薊王洗漱更衣,登閣理政。伴浴侍御姬,自去守備不提。

薊國五學,民論滔滔,多有風傳。便是太妃處,亦有宗親代爲進言。薊王已有預料。奈何學什麼?

本科、專科,藝校,科目齊備。焉能只爲虛名,而立無用奇觀。若行此舉,當真奇觀誤國。

“雜學如何?”宋貴人欣然笑道。

“雜學乃與顯學相對。”劉備亦有此慮:“語出《韓非子·顯學》:‘今兼聽雜學繆行同異之辭,安得無亂乎?’之句。《尉繚子·治本》又曰:‘野物不爲犧牲,雜學不爲通儒。’然,時至今日,顯學與雜學,如何區分,並無定論。”

後世亦有“以立說者謂之雜學,辨證者謂之雜考”之分。

精通雜學者,可稱雜家。

雜家,乃戰國末至漢初之學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爲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漢書·藝文志》將其列爲“九流”之一。

雜家著作,以戰國《屍子》、秦代《呂氏春秋》、前漢《淮南子》爲代表。分別爲戰國時商鞅門客屍佼,秦相呂不韋,並淮南王劉安門客所集。

對諸子百家,兼收幷蓄,故略顯龐雜。又因雜家著作,皆以道家思想爲主,亦有人認爲,雜家實屬道家。

雖亦兼收幷蓄,然與薊國大儒學截然不同。

且爲長治久安計。薊王不欲開此先河。令雜學與大儒學,針鋒相對。

知夫君心憂。瑞麟閣中,一時無言。

“五學之名,雖古爲今用,然立意不同。”安貴人言道:“今日之雜學,與先秦門派,不可等同。應劭曰:‘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凡九家’。大儒學兼容幷蓄,通匯貫通,取其菁華。餘下雜說,何不雜糅傳世,廣爲人知。”

“不可。”劉備言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爲統一學術並思想。若開此例,起顯雜之爭,必生禍亂。各家糟粕,亦盡除之。”

“棄其門,擇其技。”士貴人言道:“夫君既以神滅無鬼之王學門徒,掌方技館。摘錄方技,收歸己用。何不將雜家書錄之技,悉數擇出。將方技、墨技、陰陽技、農技等,分門別類,設爲科目。統稱……”

“科學。”劉備脫口而出。

“分科爲學。”馬貴人心領神會。

“如此,可設爲技校。”言及此處,劉備豁然開朗。本科,專科,藝校、技校。東西南北,四學匯聚。

“周時五學,中曰辟雍,環之以水。”馬貴人柔聲笑問:“中雍何在?”

劉備笑答:“紫淵王子館。”

“原來如此。”衆皆醒悟。五帝之學,齊聚於薊。

上古奇觀,重現北國。

影響之廣,始料未及。

會朔望大朝。

薊王於藪東郡,增設東學。置東序令。又再紫淵王子館,增設中雍令。

1.260 爲虎作倀193 利大難估19 君前臣名122 養虎成患126 甲騎具裝1.87 鯤鵬之志1.220 和合天生145 寡人無情151 金石爲開1.44 非同尋常188 舉火爲先118 元服之禮125 校場演武1.267 老謀深算1.23 王宮女官1.63 仰吞北斗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53 望廬而還1.55 莫不如此1.37 菟園遊獵1.22 東西合璧100 難爲人臣1.283 石牛糞金110 因何馬貴1.78 陸城亭侯194 開館典禮197 崢嶸已露146 鑄軌直道1.89 文昭武興109 密詔鋤奸184 亂之道也251 英雄輩出1.34 牽招賣馬127 兔死狐悲1.242 繞樑餘聲108 積重難返1.40 國之惡疾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41 細數家珍15 退居其次1.92 姑息養奸175 茱萸託思1.26 循跡追兇154 無從科舉1.208 殺出重圍159 衆星拱辰1.3 夜宿烏林1.79 字挾風霜132 千里送藥113 對面而弈131 美玉生煙1.28 帝王家事143 三釁三浴1.45 因利乘便1.92 相見恨晚193 應運而生1.262 認賊作父118 求死不易1.37 粉墨登場1.94 長城邊患123 上林冬狩1.39 漢風速遞1.80 火山女王1.228 石來運轉171 北薊南宛167 遙遠綠洲1.40 重整旗鼓1.73 西林馬場1.75 大漢一藩1.209 鐵騎橫衝31 經緯之道1.58 割發代首143 七十二妃1.44 勸善禁惡162 物我兩忘165 浮萍無根121 一騎破萬1.27 身後之謀173 絲路流金91 心有滋蔓186 五子連臺150 幻痛未滅1.92 僅此足已1.56 鮮活人聲152 縱敵長寇1.27 以身舉債1.68 拯焚救溺137 和氣生財1.9 車輪舫舟181 羣雄無首15 愛恨入土171 南北船閘173 飲鴆止渴154 衆星捧月133 往甯難了108 命續二載122 誰與爭鋒1.24 麒麟之子1.28 豎子成名1.93 今冬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