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制非常模

少時夜課。恩師言,大漢十三州,西高東低。邊緣凸而中間平。大河分南北,高山阻巴蜀。

正因西高東低。四瀆八流,皆蜿蜒迂迴,東注入海。尤其長江,號稱天塹。楚漢爭鋒,尚未一統。淮南並江東,遂令新帝起割據之心。

先取揚州、交州,站穩腳跟。再伺機北進。尤其兗州牧曹操,揚州牧孫堅,麾下蓋海、飛雲二艦隊,縱橫大河,長江。沿四瀆八流,往來如飛。洛陽少帝並無水軍,如何能敵。

正因如此。青、徐、荊、揚,四州刺史,遂被洛陽天子大肆籠絡。

果不其然。青州刺史劉岱,籌措三十億巨資,向薊國訂購“翥(zhù)鳳艦隊”。飛雲、蓋海,遊麟、翥鳳。

《文選·左思·吳都賦》:“弘舸連舳,巨檻接艫,飛雲蓋海,制非常模”。注曰:“飛雲,船上樓名,其高者蓋海,言多也,皆雕飾奢麗,其制度非常之模軌也。”

揚州刺史劉繇,遣使說荊州牧劉表,共籌水軍。劉表欣然應允。

先有袁紹出爲北海相。後有孫堅徙爲揚州牧。劉岱、劉繇兄弟,有感於刺史之位岌岌可危。不惜窮兵黷武,制非常模。

翥鳳,飛鳳也。制式與遊麟號比同。正由南廣陽船塢,全力督造。遊麟出南港船塢,飛雲出酈城船塢,蓋海出東港船塢。

薊都十城,酈城、西林、樓桑、督亢、臨鄉、容城、平曲、益昌、大利、南廣陽。對應之:酈城港、西林港、白湖港、督亢港、南港、容城港、平曲港、東港、大利港、南廣陽港。皆有大舡在造。餘下城港,亦有不同制式薊船,正如火如荼,建造之中。

每座船塢,按船臺大小,由百石屜舟,至萬石大舡,應有盡有,不一而足。

如白湖船塢,多造千石以下屜舟並畫舫。薊國渠,千里黃金水路沿線諸港,多造千石至萬石大舡。如南港、東港、南廣陽港、泉州港等,則開造萬石以上旗船。

三足踆烏船宮,唯南港可造。

薊國四百城港,皆有市樓、將作館。良匠何其多也。

單造船一項所得,足可抵薊國全年財政盈餘。

尤其,量販整艘艦隊,獲利巨豐。更有甚者,薊王打通內外循環水路。四瀆八流,枝津遍地,渠道縱橫。水運之便,毋需多言。千石承載,一里一錢。運輸何其迅捷,僦費何其低廉。更加象林光復,南州皆平。薊王七海雄心不減,正待鑿穿頓遜海渠。再順下身毒,直達西海。

一百年前,漢使持節,望洋興嘆。

薊王當不會重蹈覆轍,受人矇騙。

從十里樓桑少年,到今日千里薊王。種田大成,墨門中興,包羅萬種,百家一統。

舉國之力,強悍無匹。

作價三十億錢的整編艦隊,一年半載,便可造畢。劉岱、劉繇,何須望穿秋水,乃至衆叛親離。

薊王言,年及而立,便開造掠海大舡。待諸王子長成,人各一支,泛舟七海。聚土封王,向化蠻夷。當無往不利。

正因包羅萬種,融匯東西。尤其西陸文明,沿絲路交匯於綠洲,待稍加向化,再擇優北上,融入薊國技藝。學術興盛,一日千里。

見南廣陽,南學興盛。長安令甄逸,隨即上疏,欲在長安城下,五十五國邸旁,立西學。傳授西陸技藝。

薊王遂開朝議。

上庠令鄭玄,並下庠令盧植,皆言。既興大儒學,又分本專科。西學理應兼容幷蓄,觸類旁通。無需專設一科。

且“周(朝)五學,中曰辟雍,環之以水;水南爲成均,水北爲上庠,水東爲東序,水西爲瞽宗。”西學曰瞽宗。殷時爲樂人學校。周代爲大學一種,位列五學之一。又因位於辟雍之西,亦稱“西雍”。本是最早音樂教育機構,後亦泛指最高學府。

故《禮記·文王世子》曰:“禮在瞽宗,書在上庠。”

門下祭酒司馬徽進言,何不設西雍,專授西陸文史舞樂。劃歸樂府治下。換言之,乃是將長安西學,劃歸爲西陸藝術院校。

便有左國令黃承彥,起身奏報:既授舞樂,何必只取西陸。不如仿鴻都門學。

此言一出,滿殿譁然。

鴻都門學,乃先帝力排衆議,於光和元年二月所創。因校址設在鴻都門下而得名。

學生皆由州、郡、三公薦舉。能爲尺牘,辭賦,及工書鳥篆者,經考試合格,方得入學。據說曾招至千人。鴻都門學,以『尺牘』、『小說』、『辭賦』、『工書鳥篆』爲主要修習科目。

尺牘,本書信之意,因先前書信皆刻於簡牘之上,規格爲一尺,故稱尺牘、尺翰、尺簡、尺牒等,後引申爲一種實用文體,而被廣泛使用。有其特定的書寫格式。包括:章、奏、表、駁、書等類。至漢時,尺牘中已有不少精彩散文,故習尺牘,既有實用性,亦有文學性。

小說,諸如神話傳說、街談巷語、志怪志人之作等。

辭賦,起源於戰國,由楚辭衍化而來,盛於漢。故世稱漢賦。辭爲文體之名,猶之論也,蓋語言之別稱,惟論則質言之辭,則少文矣。後轉爲詩文之總稱。

工書鳥篆,又稱鳥蟲書。乃春秋戰國至兩漢期間,通行於長江中下游吳、楚、宋、越等地區的美工字體。此字體,乃是在篆書的基礎上,加鳥蟲形紋飾,而得名。最初純屬裝飾,多鑄刻於兵器、樂器及酒器銘文,後因此種字體,筆畫盤旋屈曲,花樣繁多,不易作僞,漸用於書寫旗幟及符信,後亦用於璽印、帶鉤等題名。

一言蔽之。

鴻都門學,是以文藝爲主,不同於以儒學力主的其他官學。鴻都門生,多爲士族不屑一顧之“斗筲之人”。以文藝見長而受靈帝寵信,且出路十分優厚。“(鴻都門生)皆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或出爲刺史、太守,人爲尚書、侍中,乃有封侯賜爵者。”

因雕蟲小技而獲高位。歷爲名士大儒所不齒。

左國令黃承彥,雙食萬石頂俸。竟妖言惑主,求開鴻都門學。

可想而知。

不等羣情激奮,脣槍舌劍。

薊王俯瞰羣臣,居高下問:“願聞其詳。”

1.80 西邸賣官164 首尾呼應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5 督亢新城129 各方博弈118 莫測人心152 九令五尹1 末路之難1.286 在所難免172 自掘墳墓171 朝令夕改102 王道在北102 自薦枕蓆1.294 滅紀廢典17 猛虎搏兔31 春秋決獄1.80 十萬樓臺179 瑞輪蓂莢185 諸王稱臣159 衆星拱辰150 機關算盡210 喧賓奪主281 過猶不及16 乾坤倒懸153 來龍去脈170 一拍即合1.7 三家解兵156 生死未卜159 白波立寨1.83 尚書來訪1.33 功敗垂成1.22 薪盡火傳106 大徹大悟1.8 劍拔弩張141 曲水流觴1.94 陽球誅暴150 天地人和1.36 籠中之鳥140 情理之中1.53 前朝舊事1.69 貨比三家150 洛陽上計116 奇兵襲城198 封侯廟食108 名動西京1.79 當不至於198 千里救主116 孟嘗遺風1.58 金水商肆18 滅國之危1.25 美人無極1.34 內憂外患1.30 鐵臂神弓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02 避易就難1.43 薊國鋤奸197 崢嶸已露16 破敵爲先1.92 姑息養奸147 事大而急1.64 萬夫莫敵1.47 丹陽勁卒1.76 世道無常1.20 軟語溫言1.50 下辯除石103 玉石俱焚17 將府五校211 入主小沛138 豐收在望71 一較長短1.82 狹路相逢165 義而不罪160 解甲歸田1.74 樓桑重器180 一罪足矣147 事大而急105 烈女龐娥147 絕非等閒1.3 風潮不減159 舉國之力175 石破天驚1.82 狹路相逢16 重造京洛144 攻堅克難1.83 以綏四方165 片羽吉光1.75 愁雲散盡1.209 轅門射戟1.298 同聲同氣51 情不亂法1.49 生者如斯144 首尾難顧1.52 借刀殺人1.229 吞光五鳳156 仁道在邇147 輕身入城164 奴隸貿易51 情不亂法119 妻婦之禮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