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萬全之策

董卓叩別少帝。密詔深藏,意氣風發。連夜驅車離京。

只恐陛下,半途悔悟,自食其言。

董卓心中所思所想,少帝焉能知曉。不等薊王勸諫表奏,六百里呈送朝堂。盧司空上書乞骸骨。少帝本不許。奈何司空去意已決。恐夜長夢多,少帝唯有:“賜安車駟馬,黃金六十斤,罷就第(免職歸家)。以列侯朝朔望(逢每月初一併十五大朝會,以列侯身份上朝),位特進。秩祿準舊(領足額俸祿)。”

少帝本欲留恩師在京養老。故纔有“以列侯朝朔望”。奈何恩師,不肯久留。待詔書頒下,便自陽港登船,舉家返回薊國。

話說,少帝心牽南陽水溢,亦無暇多顧。且強留若惹惱薊王。豈非不美。

官吏致仕後,按理不應再享受原有秩俸。然爲昭天子恩厚,常賜致仕官吏,享有一定比例的俸祿。一般而言,高官致仕後,享原有官俸三分之一。

《漢書平帝紀》:“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祿,以一與之(1/3),終其身。”

對於特別恩寵之重臣,視其官位、政績等,甚至可全俸致仕。如景帝時,郎中令周仁倍受恩寵。武帝即位後,因病致仕,得“以二千石祿歸老”。

薊王恩師,自當倍加優寵。自當“秩祿準舊”。

官員致仕,歸老原籍。逢重大節慶,當地官員亦常慰問。俗稱“長吏存問”。

《後漢書·鄧彪傳》有載,“(鄧彪)以疾乞骸骨”,“(章帝)詔太常四時致宗廟之胙,河南尹遣丞存問,常以八月旦奉羊、酒”。

便是劉備祖父,致仕後,亦有諸多優待。可入住亭舍,享受傳食(高速公路服務區,免費食宿,加水加油)。諸如此類(有無道路救援,尚不得而知)。

足見大漢官吏,待遇之優厚。

恩師前腳離京,司徒袁逢,亦緊跟上表,因病致仕。

少帝亦不勉強。

比同盧司空,亦賜頗多優待。

袁逢卻未離京。安居函園,得國邸良醫,細心診治。病情大爲好轉。關東激戰正酣,便是曹太尉亦舉家遠避琅琊。此時汝南,絕非安身立命之所。

自漠北都護府,剿滅長城馬賊。重開居延外道。滯留洛陽豪商,紛紛北上。避走長城沿線,免除重重關稅。

不等人去樓空。二崤城客堡,又被四海客商住滿。沒錯,正是徼外海商。

尤其頓遜國商賈,慕名而來。薊王一戰亡林邑,二戰滅海賊,三戰定澶洲。威震南州。再加海市往來,橫海先鋒艦隊沿途護送。遙見火雲天襲,海賊落荒而逃,唯恐不及。

更加,無林邑國“十取二三”,重稅盤剝。亦助推海商北上。

南州風物,西陸名產,一時風靡京師。

話說,恩師一行,並未轉去南港。直沿巨馬水路,泊於南廣陽港中。

南廣陽,扼巨馬水路,立城北岸荒丘。居高下守。今荒丘早覆滿重樓。鱗次櫛比,街衢縱橫。直伸到巨馬水岸。橫豎七裡,內外三郭。

南廣陽港與南廣陽城,隔水相望。城池在北,港口居南,本是水砦障城。後因並六縣爲國,南廣陽,退居國中,毋需守備國境。南廣陽港,歷經擴建,規模直追南港。橫七豎四,水路迂迴。日有千帆往來。

巨馬水路,商船往來如織。南廣陽城、港,富庶可比樓桑。二座堅城,各納民衆三萬並一萬戶。僅南廣陽一地,有民三十萬餘。無愧督亢秋成之重鎮。

須知,三十萬衆,乃與南都宛城之規模相當。

放眼薊都,如南廣陽者,比比皆是。尤其薊王爲臨鄉侯時之封邑。督亢十城,規模皆堪比南陽宛都。

合併南港後,薊都臨鄉,橫五豎九。號稱“五九城”。比“六九城”之洛陽,稍遜一籌。且九里只算到邸舍長街。排設“丁”字長堤,“非”字泊位,皆未計其中。否則,當足有十里。

以縱橫一里,爲街衢計。臨鄉城滿五十衢。南廣陽四十九衢。

按薊國劃分,九衢爲一坊。俗稱“三街一坊”。坊內經營,各有不同。編戶齊民家宅,不稱坊,只稱裡。五戶一伍,十戶一什,二十五戶一閭。諸如此類。

知恩師直抵南廣陽港。

劉備不敢怠慢。領一衆肱股重臣,輕車簡從,便服拜訪。

劉備乃盧植門下首徒。年紀雖非最長,然入學最早。妥妥大師兄無疑。盧植門徒,如陳逸、竇輔、田驊、劉曄等,今皆爲薊國重臣。便是公孫瓚,亦位列二千石太守。

知恩師北歸,一衆弟子,皆來拜見。國中大儒,亦紛紛投帖。

恩師閉門謝客。唯令大師兄劉備,入舍相見。

“南陽百萬之衆,可有良策。”待劉備穩坐,恩師遂問道。

劉備答曰:“已有對策。”

“可是萬全之策。”恩師追問。

“十之八九。”劉備亦不敢稱萬無一失。

“十存八九,已是不幸之大幸。”恩師輕輕頷首。

劉備問道:“江淮水情如何?”

“梅雨(來)臨時,必有大水。”恩師言道:“淮泗七國,恐難倖免。若陛下穿渠引水,築堤截江。將淮泗大水,皆漫灌南陽。淮泗諸國,反得其利。”

“原來如此。”言及此處,劉備如何能不醒悟。淮泗大水,南陽成泄洪區。減免下游水患。

“淮泗諸國,得此善待,必有厚報。”恩師並不知淮泗八國聯盟之事。事實上,薊王亦未盡知。

“大水之後,南陽縱一片澤國。然陛下,終爲世人所棄。”恩師目光清洌無波:“可爲光武乎?”

“無有王莽篡漢,何來光武中興。”薊王一語中的。言下之意,不願做反賊。

恩師輕輕頷首:“少時老夫曾言,天下皆可反,唯王上不可。時至今日,王上仍能恪守臣節,乃社稷之幸也。”

倒行逆施,必然衆叛親離。無論善惡,終歸蕭規曹隨。

見劉備不置一語。恩師忽問:“爲帝,可乎?”

劉備直言相告:“可也。”

見劉備無喜無悲,恩師言道:“雖位極人臣,南面稱孤。位列二十一等爵之首。然終歸一人之下。若爲九五之尊,再無掣肘。豈非快哉。”

劉備答曰:“無掣肘,亦無節守。人無畏懼之心,又豈能長久。”

160 孕大含深15 督亢新城1.59 增益人生117 無人清白169 改弦更張1.42 布衣爲王1.42 唯有我等1.79 牽發而動182 兩全其美13 殊途同歸1.82 捷足先登110 棄親從曹105 禮樂刑政180 故技重施1.65 掃平天下1.66 千里馳援190 封賞羣臣150 一戰功成104 窮無出路143 動則生陽181 呂布入陳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95 名門大姓116 孟嘗遺風21 兵符將令1.76 峰迴路轉184 如約而娶130 南廣陽城181 臨時改意1.8 周鄭交惡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16 降服烈馬152 烏蓮白卓10 多子饒妻125 校場演武261 寄神免禍144 首尾難顧194 利令智昏1.67 水戰剿匪1.92 南有喬木100 連夜謀劃178 一門爭義135 各有奇謀51 以尹天下167 萬里征程211 入主小沛181 呂布入陳190 軍師節哀21 御風而行189 開立幕府182 共握權柄114 闢禍樓桑1.48 微觀天下1.47 倉樓覆道110 金聲玉振1.37 魚目混珠1.85 帝國拼圖190 雲夢之野1.23 移花接木149 聖上好驢115 耕三餘一188 爲所欲爲167 王化之基1.227 單騎救主174 變俗易教1.258 激勵三軍1.70 價低者得1.86 恩深似海121 各取所需251 入鄉隨俗137 我有三策155 寤寐思服171 朝令夕改198 絕席而坐186 見機行事125 此事拿手1.56 風向突變134 光融天下109 原形畢露149 刀山劍樹109 素首雪女1.92 姑息養奸187 貨幣戰爭173 王取幾何1.203 引狼入室104 窮無出路19 馬兒快跑101 善始善終198 千里救主31 綬帶密詔1.44 善利萬物1.9 策封爲王1.63 福禍相依160 解甲歸田1.36 計中之計190 迷途知返1.27 出宮闢禍1.200 推賢讓能1.236 兵器時代1.89 一騎絕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