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象軍初立

矮象,亦喚作“侏儒象”。雖是象中矮小者。卻也足高一丈。可一人騎乘。

馴養,先訓而後養。只需編製成軍,戰力必不可小覷。尤其騎兵對衝,戰馬自當完敗。然速度不及馬快,且奔跑難以久持,亦無法與戰馬相比。換言之,當可衝鋒踏營,不可遊鬥追擊。

揚長避短,攻強守弱。乃兵之道也。

甲騎具裝,將作寺已着手設計。

更何況,象牙獠長,可包鐵乎?

嶺南酷熱多雨。北地戰馬,多生疫病。故此行,薊王只攜少量騎兵。餘下十萬大軍,皆爲步戰。十萬大軍,人吃馬嚼,消耗無度。薊國富甲天下,亦不可如此浪費。

門下主簿孫乾,入帳相問:既無戰事,十萬兵卒,可否分批遣歸。

薊王言道:既爲孤所用,焉能無故遣返。

軍師祭酒戲志才,聞絃歌而知雅意:主公欲效西域,籌建聯軍乎。

薊王輕輕頷首:然也。犀甲夷兵,封豨倭兵,各取其半,組建嶺南並東瀛,幕府聯軍。分駐各處要津。乘船往來,馳援海外荒洲,守備江表十港。震懾宵小,威服徼外蠻夷。

尤其象林港,扼守咽喉水道。只需建成,可通夷洲、珠崖洲、澶洲及日南徼外各國。並將薊國港口,再推進三千里。亦此爲基,通商徼外諸國。諸多南海珍貨,經此港,上溯南醴、南廉二港,再經大回環水路,源源不斷販入大漢。獲利何止百倍。

才還只是通商之便。其軍事效應,尤其明顯。

略作思量,郭嘉笑問:主公欲繞行扶南乎?

薊王亦不隱瞞:正有此意。

“扶南西去林邑三千餘里,在海大灣中,其境廣袤三千里,有城邑宮室。人皆醜黑拳發,倮身跣行。性質直,不爲寇盜,以耕種爲務,一歲種,三歲獲。又好雕文刻鏤,食器多以銀爲之,貢賦以金銀珠香。亦有書記府庫,文字有類於胡。喪葬婚姻略同林邑。”

“其王本是女子,字葉柳。時有外國人混潰者,先事神,夢神賜之弓,又教載舶入海。混潰旦詣神祠,得弓,遂隨賈人泛海至扶南外邑。葉柳率衆御之,混潰舉弓,葉柳懼,遂降之。於是混潰納以爲妻,而據其國。後胤衰微,子孫不紹,其將範尋復世王扶南矣。”

今漢時,扶南亦曾入朝奉獻。與大漢關係甚佳。

若知薊王泛舟遠來。扶南王範蔓,必親出相迎,以禮相待。

十萬大軍,一戰而勝。戰勝易,守備難。吞併難上艱難。薊王亦無需心急。時下,正值隆冬。大河上下,千里冰封。國中一季稻作畢。國人趁此難得空閒,尋親訪友,宴飲不斷。並無大事,亦無大患。再加國中英傑匯聚,又有太妃、王妃垂簾監國。薊王足可安心。薊國吏治,足可稱道。

冬季興兵,正當時宜。

得薊王敕令。駐守南醴港之水衡都尉周暉,立刻揚帆啓程。並海市南下象林。

順風順水,不出五日,抵達林邑浦。

水衡都尉麾下,九官令丞、七官長丞,各司其職。將先前略顯凌亂的諸多事宜,打理有序。林邑金沙流淌,裂石生金。更有諸多深藏叢林之珍木礦產,亟待辨認開採。此亦不急。先立海港,再造川津。言縱橫水路,深入叢林深處。向化占人,編戶爲民。待外遷之民,亦成邑落,象林可安。

且有水衡都尉駐守。料想朝廷委任官吏,亦不敢貪殘放濫。

水衡都尉艦隊抵達,薊王日漸無事。坐鎮大營,着力打造象兵。

稍後,赴葉調國使,平安反回。葉調國使,亦同船抵達。上呈國書,覲見薊王。

言,國中矮象,不如林邑象遠矣。何須薊王渡海來求。願奉矮象一千頭,謹以爲賀。

薊王大喜。

重賞葉調國使不提。

葉調國使言,奈何國中無大船,千頭矮象,還需勞煩薊王,泛舟來取。

此有何難。

橫海艦隊,遂與葉調國使同返。將千頭矮象販回。

既是薊王所需。葉調國自當竭力而爲,不惜傾盡所有。所贈矮象,皆爲象羣中出類拔萃者。馴象人,已看過。言,善加馴化,皆可編製成軍。

換言之,一千矮象騎兵,正不疾不徐,向薊王穩步而來。

矮象身形雖略遜大象一籌。卻勝在可單人騎乘。

尤其可省象輿,只配象鞍。承載遠飛軍馬可比。乃重騎兵之首選。

如前所說,矮象終歸跑不過戰馬。輕騎無用,攻城拔寨,乃其制勝之道。自當鍛造矮象重騎無疑。所謂短小精幹。侏儒象,如同果下馬,耐力頗佳。

大象乘輿,矮象跨鞍。高低搭配,相得益彰。

便在無事一身輕的薊王,手繪神鬼圖版,與將作寺良將,鍛造具裝象兵之時。

這日,忽有伺候來報。

言,林邑浦有徼外商船抵岸。上呈國書。言,有機密要事,求見薊王當面。

薊王不疑有他,這便開封視之。

“咦?”

少頃,薊王傳令:“擊鼓升帳。”

“諾。”史渙遂去傳命。

須臾,營中屬吏,紛至沓來,齊聚中軍大帳。

將國書便傳衆人。薊王居高下問:“諸位以爲如何。”

“扶南國主,莫非另有其人。”戲志纔不解:“臣,亦未聞扶南王宮生變。此‘扶南女王’,何許人也?”

“尚未知也。”劉備言道:“然書中言之鑿鑿,不似作假。”

郭嘉進言道:“助攻何不請入營地,當面一觀。是真是僞,隻眼可辨。”

“也好。”薊王遂命主簿孫乾,車駕相請。

日中時,車駕入營。

擊鼓升帳,文武落座。待沐浴更衣,確認無誤,引入大帳。

“扶南女主柳氏,見過王上。”此女口出漢語,舉止有儀。

“請坐。”既自稱女主,自當以禮相待。

薊王言道:“女王所爲何來。”

“求薊王發兵,剷除奸佞,光復故國。”柳氏答曰。

與此同時。一封迷信,亦送入營中。

“大秦故人?”亞馬遜女王,微微蹙眉。

132 生死兩難199 有容乃大125 偶露崢嶸1.69 洛陽紙貴1.59 心悅誠服1.40 重整旗鼓137 共飲此杯146 有恃無恐1.43 龍生九子1 分兵入關1.88 未盡全功123 天賜之幸194 無事相安170 自斷股肱1.250 與君年少1.99 八賢共治1.288 欲加之罪177 拔毒食鮮91 飯稻羹魚1.69 東西交會103 蝮蛇螯手162 畢生所願1.79 字挾風霜163 拈花摘葉181 三日分曉1.20 繡衣直指1.58 金水商肆140 不可思議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23 勇冠三軍1.68 斬旗奪船19 馬兒快跑1.226 七進七出173 合浦珠還191 魚梁血濺170 一拍即合160 解甲歸田13 心有猛虎1.67 六尺之孤125 偶露崢嶸13 改造閭里176 隔岸觀火1.47 擊鞠建隊111 撤塔並港1.5 黃門侍郎189 轉機忽現1.267 老謀深算1.200 得而誅之1.68 斬旗奪船1.49 以道御術1.72 天下黎庶14 步步生蓮217 上交下讓11 佐世之才1.96 西行在即1 十里少年123 勇冠三軍128 孤很欣慰102 自薦枕蓆1.263 羌煮貊炙1.46 大亂在即167 薄海從風41 波橘雲詭198 千帆競發1.62 陰陽連環158 含笑九泉1.77 望洋興嘆146 黨人認主173 有生之年10 義結金蘭1.236 兵器時代138 豐收在望1.97 鳳引九雛1.200 兼顧利弊291 無能之輩1.76 舉世無雙147 輕身入城1.47 再增三縣1.202 多事之冬177 坐等期滿1.279 危國之道106 百般不利164 成家立業127 因時而變105 足可稱道1.44 豐取刻與130 輔車相依51 提頭之難140 天降流火115 平生罕見1.58 任重道遠215 班姑蔡女140 不可思議1.57 身後之憂190 封賞羣臣142 東海壽麋118 元服之禮1.95 本末倒置182 馬齒徒增1.294 滅紀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