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象耕鳥耘

呂布斟酌言道:“若果如何車騎所言,末將自當上表劾奏。”

“這……”何車騎不禁語塞。先前之言,大義凜然,不過是表面文章。董卓究竟有無縱兵犯法,何車騎亦是道聽途說。此皆不是關鍵之所在。籠絡呂布,制衡董卓等一衆西涼將領。助太后垂簾,纔是此行唯一目的。

然呂布公事公辦。令何車騎心生氣餒。卻又心有不甘。於是目視李肅。

李肅會其意,這便言道:“奉先此舉,非但無功,且會召來殺身之禍。”

“兄長何出此言。”呂布遂問。

李肅言道:“先前,陛下假扮史道人,暗中聯絡羣雄,趁巫山神女降爲試兒之禮,一舉奪權,全攬朝政。後將軍居功甚偉,乃陛下之肱股重臣也。今若上表劾奏,陛下焉能信之?若被後將軍得聞,必與奉先交惡。朝中西涼武夫,與董卓狼狽成奸,亦欲除之而後快。”

李肅所言非虛。呂布輕輕頷首:“兄長言之有理。只是,二宮太皇送嫁北巡。今又隨薊王南下林邑。三宮鼎立,太皇監國,乃薊王所立。今何車騎,欲使太后取而代之,卻不知薊王如何作想。”

何車騎這便醒悟。呂布所患,非董卓,而是薊王。

“左中郎將安心。”何車騎言道:“所謂母憑子貴。太后麟子,種出何人……”

自覺失言,何苗這便閉口不言。

李肅焉能不知,遂笑道:“洛陽傳聞,乃‘麒麟送子’。”言下之意,必種出薊王無疑。

呂布心中一動,莫非太后行事,乃薊王暗中授意。

心念至此,忽覺時局越發撲朔迷離。再深想。二宮太皇遠赴江海,莫非乃行退位讓賢?亦或是以退爲進。令太后並少帝,母子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種種思緒,紛至沓來。一時竟全無頭緒。

觀呂布皺眉沉思,李肅便知已動搖心志,於是再接再厲:“時大將軍攻打二宮。便讓董卓、丁原等人,假滅黃門,於洛陽四郭,殺人放火。阻函園雄兵入城馳援。冰炭不可同器。董卓與薊王,必不能(相)容也。”

一語驚醒夢中人。

是了。以董卓之所作所爲。必爲薊王所輕。且其人素有野心,薊王焉能放任自流。再出權臣。

念及此處,呂布終下定決心:“當如何行事,還望何車騎,不吝賜教。”

“得左中郎將相助,何愁大事不成!”何苗大喜,這便耳語告知:“只需如此如此……”

典衝城外,薊軍大營。

五百戰象,收拾齊整。由占人象兵驅策,往來奔逐,頗有章法。

不置象輿,淨高丈三。安置象輿,通高二丈。輿中三人,馭者居中,二卒分列左右,一人持矛,一人挽弓。亦可互換身位,左右交擊。

話說二千年前,鼉龍皆氾濫。何況象羣乎。

馴象人,劉備亦要一併帶回。

馴獸,古而有之。張衡《西京賦》:“總會仙倡,戲豹舞羆。”便是描繪馴獸表演。因馴馬首當其衝,故後世稱“馬戲”。

《淮南子》言:“馬先馴而後求良。”《漢書·武帝紀》亦有:“南越獻馴象。”

戰馬既是馴馬中良者。戰象自是馴象中優良者。換言之,除去五百餘頭戰象,占人亦馴養大象,充作馱獸。道路不良,乃是主因。許多邑落,被山川叢林所隔。跋山涉水,唯大象通行無礙。騾馬皆不可勝任。尤其涉水,大象身高優勢明顯。

如此說來,大象之於占人,正如牛馬之於胡人。乃生活所必須。亦是最重要的財富象徵。

論占人富有,歷代林邑王,家底深厚,首屈一指。豢養象羣大小百餘。計三千餘頭。民間私養,怕不下數萬頭之巨。不比林邑王財大氣粗。民間私養,戶戶一頭足矣。大象體積巨大,食量驚人。一般人家,根本無力多養。

換言之,只需統計出馴象數量,便可大致得出占人戶數。

類比薊國西林邑。薊王欲擇址,圈建“象苑”。招募占人編戶,馴養大象。

境內金山。薊王亦效仿東凌、西沃二邑,興建礦邑。

水衡都尉府麾下,上林、均輸、御羞、禁圃、輯濯、鍾官、技巧、六廄、辯銅,“九官令丞”;衡官、水司空、都水、農倉等,“七官長丞”。正當大用。

如此想來,上表重開水衡都尉,又納入輔漢幕府,真乃神來之筆。

事不宜遲。薊王遂六百里傳書,命水衡都尉匯同海市,南下象林。處理諸多事宜。

林邑浦、典衝城,皆爲象林縣所有。薊王不可私佔。修造畢,宜當交還。累日來,匠人巡弋林邑沿海,終覓得良港。

此灣,位於象林縣南部海岸。四周羣山環繞,港灣深入內陸四十里,寬十五里。由二半島上下合抱成葫蘆形內外二灣。

外灣水深十丈,內灣水深七丈。此灣,占人語意爲“淡水泊”。薊王福靈心至,遂音譯爲“金蘭灣”。

如何建造,因地制宜。薊國營城術,冠蓋宇內。將作寺已着手設計。待林邑浦重修畢,便全力督造此港。乃爲江表第九港。

取名:象林港。

占人又稱“林邑蠻”。“象林海中有小洲,生‘柔金’。自此南行三十里,有西屬(屠)國,人自稱漢子孫”。其人又稱“西屠夷”。“蓋(馬)援返,留不去者才十戶。隋末滋衍至三百(戶),皆姓馬,俗以其寓,故號馬流。”馬流人,相傳爲馬援南征所率將士之後代。

知薊王光復舊土。馬流人,率先遣使來賀。

不料竟有漢裔。

劉備以禮相待,又廣賜錢物。族中長者通曉風俗民情,見薊王甚愛象兵,這便進言道:“徼外葉調國(爪哇島),產‘矮象’。雖不比林邑象高壯,亦足高一丈。單人騎乘,往來奔突,可比戰馬。”

“哦?”薊王頓時意動。

葉調國,乃大漢附庸。永建六年十二月,“日南徼外葉調國、撣國遣使貢獻”。葉調國人,來漢定居者,亦皆以“葉”爲姓,傳名竹帛。

若知薊王求矮象。必欣然允之。

事不宜遲,這便遣使葉調國,求購矮象。

1.44 輕卒銳兵199 孤心甚慰192 言行若一61 衝風之末1.72 涉海鑿河184 如約而娶1.67 大明輪船100 取之有道10 雕版印鈔138 壯士解腕139 開枝散葉125 賽馬效應121 各取所需170 列城豪俠165 義而不罪61 語破天機199 千里追兇114 難兄難弟1.298 同聲同氣164 盡數滅口1.252 花期正盛1.48 後宮爭鬥1.56 靜觀其變16 乾坤倒懸1.97 莫問神鬼1.45 何愁不嫁1.3 摔杯居首19 與生俱來1.59 飽虎飢鷹196 少年無拘103 撲朔迷離210 喧賓奪主115 天下都北1.227 單騎救主142 投石問路1.24 麒麟之子215 班姑蔡女1.47 一念之差71 以鹿爲幟1.49 生者如斯189 開立幕府112 北國之春1.68 爲而不爭145 貴麟二子16 天下富貴180 同道中人198 一夜易主91 伯牙絕弦115 木軌直道1.96 不幸之幸157 江淮上甲1.27 天下瞠目1.227 主客之爭1.95 本末倒置140 添兵增竈31 綬帶密詔1.56 巡視國境192 漢矛無纓133 兵鋒四起1.97 鳳引九雛139 江山易改183 悉聽君便194 先聲奪人198 千帆競發1.297 酸棗會盟125 探險搜奇181 臨時改意167 萬里征程1.8 北面而事123 坐觀風雲1.56 英雄末路137 恩怨無主1.76 以國爲家1.25 兄弟鬩牆194 輕車南下1.28 火燒長社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00 難爲人臣1.45 名臣碩老113 對面而弈1.50 宮廷之變1.64 自降身份1.3 父子相隨1.52 家恨國仇189 天降大任1.20 言稱必效169 以日易月271 自有取捨105 胡口奪食1.2 平羌之策191 另立門戶1.20 言稱必效140 盡數歸心1.89 未改初心41 閉關鎖國1.96 百億地產1.243 十有八九1.98 衣帶秘詔1.36 渾天大陣1.83 身世成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