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林間馬場

望着迤迤邐邐,攜老扶幼的烏桓人馬,劉備不禁苦笑。

不是說好一百突騎的嗎?

好傢伙。竟然拖家帶口,拔營而走!一問方知,這些突騎和突騎的家人,都是烏桓王妹,烏蓮的邑落!

前面有說。烏桓,分部、邑、落三級。而‘邑’和‘落’,爲‘部’所下轄的羣落。

女大人既走,族人自也隨她一併遷走!

千餘口着實也不算多。問題是,一千多口烏桓人遷入邑中。律法上有無麻煩?若是被人構陷,‘私納胡人欲行不軌’。真就得不償失了。問過黃蓋、程普,都說無妨。

程普又言道:烏桓自南遷始,便臣屬我朝。納貢、受封,已歷多代。舊時亦有封歸化胡人爲侯。本就是大漢子民,想要遷徙到其它州郡,有何不可。再說,區區千口,突騎不過百人,又有何所慮。更何況還有一位烏桓王妹同遷入樓桑邑中。有她作保,少君侯定當無憂耳!

有理。劉備欣然點頭。

見數騎從隊伍中奔出,直投自己而來。劉備這便端坐馬背,笑臉相迎。

本來一切都還好。

誰知在見到烏蓮的那一刻,劉備脫口而出:“你是女的?”

頓時將友好氣氛化爲無形。烏蓮杏眼圓睜,衝劉備大聲說了句胡語,氣洶洶的揮鞭而走。

什麼意思?劉備看向閻柔,閻柔卻苦笑不語。這句罵人的話,又怎好翻譯。

誰能想到,堂堂烏桓王妹,竟是那個被他胡口奪食的少年啊!

只是王妹大人,您打扮成那模樣,我豈能知!

浩浩蕩蕩的隊伍,路上無人敢惹。即便偶有幾個鮮卑遊騎,也遠遠遁走,避其鋒芒。開玩笑,比較騎兵數量前,先比一比控弦之數!千張弓一齊射來。

箭發如雨,必死無疑!

三日後平安抵達了水砦。

也無需劉備費神,程普已命人安排好一切。水砦內的旅人、客商皆攆回船上,將岸邊偌大的地盤圈出,供烏蓮族人紮營暫住。

田氏商行的管事,也早一步通知船隊。海船稍後便到,將一干人等分批運回樓桑。

烏桓突騎穿州過縣,路上太過顯眼。走水路最爲穩妥。清溪可行百石商船,人貨各半。渡海樓船停在河口,換乘內河商船分批運抵白湖,亦不困難。

此事交由遼東田氏,最爲妥當。

感其一路護送之恩。臨行前,劉備便將良駒騏騮,轉贈給了程普。程普大喜,又回贈商船十艘,諸多海產不提。

與程普依依惜別,乘樓船返淶水入海處。換乘商船,人馬各半。分批運往清溪,泊入白湖。

雖收到刺奸快報,可當親眼所見魚貫走下甲板的異族武士時,耿雍仍暗自吃驚不已。邑中摩肩接踵,人滿爲患。唯一能安排千人居住之地,唯有宗祠後的兵馬校場。

很快,偌大的校場空地,便被一頂頂帳篷佔據。

胡人部落的消息,很快遍傳樓桑。衆人皆來圍觀。最後抵達的劉備卻一頭扎進了侯府老宅,和蘇伯等人商量如何安置。

五層書房,樓桑微縮街景模型前。

“少東家,邑中土地皆已建滿,恐無立錐之地。該如何安置千餘口?”蘇伯面露難色。

劉備的目光在邑中來回遊弋。確已無地可建。

十里之內皆是良田阡陌。

十里之外,除去農田、溝渠、官道、水澤……劉備將目光投向了那片野林。三叔常入野林打獵,釀造鬆泉釀的甘泉便是三叔告知。

論地形熟悉,三叔自是第一。

這便找來三叔。

聽完劉備的述說,三叔手指野林說道:“林中有野地,可供千人紮營。只是這片野林乃是官田,想要圈建營地,需向縣中購買。”

這有何難?

此事旁人去辦,多半難成。陸城侯卻易如反掌。此時的劉備,可是涿縣一等一的豪強!

無需老族長出面。置長崔鈞和市長耿雍便早早打點好一切。

縣中官吏,常入樓桑邑沐浴飲酒。和崔鈞、耿雍,早已熟絡。要個順水人情,又有何難?且不說少君侯‘忠君恤民,澤潤鄉里’,堪稱賢明。便是曾受天子賜車,只此一項,也不能拒絕不是?

漢初,山林川澤皆歸國家所有。山林川澤定期開放,進入樵採捕撈,要交納假稅。除此之外,還有顧租。顧租也叫佔租,是將山林海池租賃給大商人經營而徵收的假稅。假稅歸少府,專供皇帝之用。當下莊園興起,地主豪強紛紛‘封山固澤’,侵佔公田,顧租多半已無從收取。與其被豪強霸佔,不如以‘賦民公田’的方式,將公田轉成私田,賣與少君侯。

劉備本就想買那片林間野地。結果主管官吏大筆一揮,將整座野林劃歸他的名下。

而買野林所付錢財,實在不值一提。

究其原因,這片野林實在是籍籍無名,隨處可見。除了就近取材的樓桑村劉氏宗人,鮮有外人光顧。也正因如此,涿縣官吏纔敢擅自做主,賣與劉備。

再者說,萬一君侯再獲聖恩,擢升爲鄉侯呢?十亭一鄉。方圓百里,皆是封地。這片野林,早晚落入君侯囊中!

何不趁早做個順水人情?

安置好烏桓邑落,劉備便和烏蓮一起,乘船入野林,尋那片三叔口中的林間野地。

多次往返老鴉渡,劉備對這條水道已十分熟悉。

而清溪也未從整片野林穿過,半途折向了東南。三叔口中的林間野地,就在折向東南的那片轉角的不遠處。

在河灣處泊下舫舟。劉備和烏蓮一前一後,走到了岸邊。

往林密處行不多遠,果有一片草甸野地出現在眼前。清溪河灣,四面環林。這面偌大的草甸,綠草茵茵,正好牧馬。

四周丘陵,適宜伐樹造屋,圈建馬場。

只是林中多豺狼虎豹。若建馬場,必先建圍牆。再者說,烏桓人人善射,皆是獵手。又豈會懼怕猛獸。

這都不難。

只等白湖水榭完工,工匠們便可轉到此地。可先在河灣處建座渡口,運送磚瓦木料。

帳篷就算了,太不防火。

還是建成和樓桑邑中類似的正經宅院吧。

這都需要時間。

將將安排好千餘口烏桓族人,又該如何安排烏蓮王妹,是個問題。

想來想去,劉備只好硬着肉皮,把她安置在了自己家裡。

1.232 繡衣追魂1.35 多事之秋197 試兒之禮156 定鼎關中1.5 唯利是圖1.82 年末大賞1.252 長城自毀1.5 捅馬蜂窩121 功在不捨106 百般不利122 誰與爭鋒160 解甲歸田1.28 暮夜有知41 功虧一簣144 首尾難顧127 因時而變81 忠奸莫辨195 薊王登朝173 飲鴆止渴117 七國馬會1.50 明日未知17 廢長立賢1.89 牽招一怒1.70 孤芳自賞167 遙遠綠洲136 甘心如薺197 仙人指路190 並驅中原218 贈刀之義1.34 內憂外患109 原形畢露195 避無可避134 鮮卑利亞135 佳偶天成1.28 帝王家事168 面面俱到100 取之有道183 包藏禍心1.70 佛道之爭1.28 帝王家事1.76 洛陽來使103 薊國雙壁1.89 牽招一怒1.220 和合天生1.88 大國之基1.64 定國之謀130 南廣陽城1.97 鳳引九雛185 天經地義126 名公之胄1.58 金水商肆1.28 將門虎子1.259 世道人心162 舉棋不定139 開枝散葉108 與王共治118 前覆後戒131 深閨待嫁15 正視己心174 生死交替160 能者居之1.39 王庭行蹤161 兵發關西1.36 再見太后1.65 東界牧馬157 塵埃落定1.68 女王之牙1.30 大醫治世105 足可稱道160 巧不如拙194 開館典禮106 百般不利1.98 南港新城1.48 反間之計168 絕地天通1.70 奉詔和親1.258 激勵三軍1.73 死無對證191 陰圖異計1.53 樓桑少君119 司金典農107 忍辱偷生158 太后有疾137 萬死不避1.284 宜若登天124 明以照奸117 無人清白1.94 貴不能言136 悲秋盡露136 甘心如薺1.35 南州士首1.90 蒼天已死199 有容乃大1.36 籠中之鳥176 巨人之志1.80 賊兵來襲182 共握權柄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52 空空如也160 孕大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