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

劉邦舉例說明:你們這羣粗人都喜歡打獵,那麼就拿打獵說事。在野外追捕獵物的是獵狗,而決定如何追捕、發出指令的卻是獵人。

言畢,劉邦環視左右,粗貨們瞪着眼睛,還是不知道皇帝到底想說啥。

不繞圈子了,劉邦開始點題。

你們這羣武夫,好比捕獲獵物的功狗;人家蕭何,幕後策劃,發號施令,可稱是功人(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縱指示,功人也)。人和狗的功勞,誰大?

劉季的立場十分清晰明確,諸位將領的出色表現不過決定一場戰役的成敗,蕭何出色的後勤保障及參謀作用纔是整個戰局取勝的關鍵。

劉邦繞了個圈子,終於把大家劃出了“靈長類”的物種,好在各位“功狗”平日裡被劉邦謾罵慣了,基本上也不以爲意。對於劉邦的堅持,“羣臣皆不敢言”。

事實證明,不敢並不是不想,找準機會,爭端再起。

封完爵位,之後的程序是頒佈功臣排行榜,據史書最後公佈的名單,榜上共列功臣十八位。

劉邦的意見,還是蕭何榮登榜首,這是至高的榮譽。

功狗們再次反對。

這次大家學聰明瞭,本着不立不破的原則,擡出了武將方陣中足以和蕭何抗衡的領軍人物曹參。

論出身,曹參跟蕭何一樣。都是劉邦的同鄉,參加革命前都是沛縣小吏,兩人共同推舉劉邦走上了造反的領導崗位。

論貢獻,曹參後來向軍界發展,居然作戰驍勇,在隨同韓信的滅魏、滅齊之戰中均立有大功。(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侯、御史各一人。)

更爲關鍵的是,曹參同志的事蹟感人,他老人家一上戰場就像打了雞血,衝鋒在前、撤退在後,輕傷不下火線,幾年下來,屢受重傷、居然未死未殘,展示出良好的思想素質、軍事素質和身體素質。

有熱心觀衆細細數過,曹參身上大大小小、形狀千奇百怪的戰鬥創傷共有七十餘個(身被七十創)。

曹參在不在?來,把外衣脫下來,讓皇帝欣賞一下。

這是很歷害的手段:功勞大不大,傷疤來說話。不把曹參擡到榜單首位,看來在感情上也說不過去。

文官集團的辯論選手上場了。

出場的隊員叫鄂千秋。現在的職務是禮賓官(謁者),爵位是關內侯(這是沒有封地的最次爵位)。

鄂千秋身爲謁者,特長是能言善辯,嘴皮子利索,現在他把住了劉邦的脈,瞭解最高領導的立場,適時出手,侃侃而談。

曹參雖然有攻城奪地的功勞,然而只是一時一地的勝利。楚漢之間打了五年,多少次漢軍被打得潰不成軍,劉老大絕路狂奔;然而多虧蕭何鎮守關中,把兵士、糧草源源不絕送到前線。相較而言,蕭何對戰局的影響至爲深遠,是決定性的,利在萬世。

鄂千秋最後結案陳詞:即使漢軍缺少一百個曹參也一樣會成功。缺少一個蕭何則一定會失敗。因此,功臣排名,蕭何第一,曹參第二。

發言完結,鄂千秋好整以暇掃視全場。

功狗們無言以辯,一時啞然。

什麼叫專業人士,鄂千秋讓大家開了眼界!

劉邦率先鼓掌,於是更加重賞蕭何,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再增加食邑兩千戶,封賞蕭何父子兄弟。

對朝廷辯論賽冠軍得主鄂千秋,劉邦另行擢封爲安平侯。

文官集團看來大獲全勝。

文官的勝利關鍵是什麼?是因爲有鄂千秋的伶牙俐齒嗎?

非也非也,關鍵在於後臺有劉邦旗幟鮮明的理解和支持。

據說,辯士陸賈和劉邦說話時經常拽文掉書袋,搞得半文盲劉邦理解起來非常困難,於是劉邦大惱其火,說:老子靠武力得天下,哪聽得懂你滿嘴詩書?(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

陸賈當年也曾和項羽作過正面交鋒,算是見過大場面,他對無賴氣發作的劉邦,絲毫不怵:你能在馬上得天下,能在馬上治理天下嗎?成湯、周武用暴力奪取政權卻用仁義之術治理,文武並用才能長久。如果秦始皇施行仁義,效法先聖,皇帝這個位置怎麼會輪到你坐?

由武功而文治,劉邦深受感觸,他在逐漸完成由成功造反領袖到合格帝王的轉變。

田橫五百士

國已安定,功臣正在逐步、分批次進行封賞,一切都在走上正常軌道。

然而皇帝劉邦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很是詭異。

劉邦在洛陽南宮的二樓過道(複道)上,偶爾遠眺,常常會看見武將們三五成羣地坐在洛水旁的沙灘上,竊竊私語,說話時左顧右盼,神情緊張。

在搞什麼名堂?

滿頭霧水的劉邦找到智囊張良請教。

張良倒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非常坦率:這有啥奇怪,不過是大家在商量造你的反。

劉邦大吃一驚。

現在天下安定,形勢一片大好,他們爲啥要造反?(天下屬安定,何故反乎?)

張良擺出的道理是,你劉邦以平民的身份造反,就是靠着這些武夫們當上皇帝,但是現在封賞一直未能全部到位,這些傢伙害怕你的爵位不夠封賞,又猜測你是惦記他們以前所犯的種種過錯,將要收拾他們,於是聚會商量準備先下手爲強,造你的反。

這麼解釋法,不光劉邦大驚,我也大驚。

哪有這麼嚴重?張良純粹在危言聳聽。

大家眼看求爵路漫漫,聚在一起,發牢騷是有的,消極怠工是有的,背後問侯一下劉邦同志的雙親大人可能也是有的,造反?哪有的事!

шωш⊙Tтkǎ n⊙C〇

想當初,精通世故的孔丘老師把向領導提意見的方式歸納爲五種:曰譎諫,曰戇諫,曰降諫,曰直諫,曰風諫。

他說,向領導提意見方法很多,以上五種僅供參考。具體操作時要因時、因人而異,目的是讓領導被你牽着鼻子走。

張良以大無畏的創新精神豐富了孔老師的理論。爲了引起領導重視,不惜誇大事態、嚇唬領導,此謂“恐嚇諫”。

被張良嚇得花容失色、方寸大亂的劉邦急切請教對策。(上乃憂曰:爲之奈何?)

張良胸有成竹:衆所周知的你最厭惡的人,是誰?

“雍齒!”劉邦回答得極其乾脆,想都沒想。

還記得這個悶騷的、有守城特長的傢伙嗎?

回憶一下吧,雍齒背叛劉邦後投奔魏國的魏豹,山不轉水轉,他後來隨着魏豹最終又歸入劉邦麾下。

劉邦說:我跟雍齒有舊怨,我一直很想把他的頭切下來玩,因爲這人在留守滎陽和之後的戰役中立有戰功,而且爲人精巧,故而一直沒找到藉口和機會。

張良點頭:那麼就是他了,現在你當務之急是先下令封賞雍齒,那麼大家自然會消除顧慮,安心等待。

按照張良的建議,劉邦封雍齒爲什方侯(今四川省什邡市雍城),食邑兩千五百戶。

大家現在徹底踏實了:劉老大是不念舊惡、只記功勞的好領導。

既然雍齒都能封侯,我們還有啥好急?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封賞對走了狗屎運的雍齒可稱意外之喜。

對劉邦來說,他雖然放棄了個人恩怨,可換來了大局的和諧穩定,也是十分合算。

搶着要封賞的人是很可怕的!

比搶着要封賞的人更可怕的呢?

是根本對任何封賞都不屑一顧的。

他們纔是帝國的最大隱患,必須清除。

在劉邦心中排名第一位的隱患是一個人——田橫。

田家班的齊國政權被韓信打垮臺之後,田橫曾在博陽(山東省泰安市)一帶和韓信軍團打游擊,後來投靠彭越——彭越曾給田橫的二哥田榮打過工,兩人算是老交情了。

稍後,劉邦勝出,建國。彭越被封樑王。

田橫分析劉邦可能會和自己清算舊賬,彭越的人品又不大靠得住,於是,帶領自己的五百名馬仔、小弟逃到大海中一個狹長的無名小島(田橫島,位於即墨市東部海域的橫門灣中,距即墨市窪裡鄉東部海面3.5公里)上。

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劉邦的回答是:對不起,躲不起!

劉邦認爲,田氏三兄弟都是人傑,起於平民而相繼稱王,有能力,在齊國地界人頭熟、羣衆基礎好。現在老大、老二(田儋、田榮)都死了,僅剩的田老三,如不及早消除,將來可能會製造大麻煩。

他幾番打探,終於找到了田橫的準確所在。劉邦決定先禮後兵。

劉邦派出使節乘船上島,宣佈對田橫及其手下的特赦令,並徵召田橫前往新政府開會並任職。

田橫不幹。田橫告訴劉邦使者,我曾把劉邦的外交官酈食其煮死,現在人家的弟弟酈商在新政府擔任將領,我害怕酈商找我報殺兄之仇。

田橫請使者向劉邦帶回請求,讓我當一個順民,老死在島上吧。

不久,使者又至,帶來劉邦的回話。

劉邦說,已經告誡過酈商,如果再報舊仇,就滅其族;只要田橫肯來新政府任職做事,好處大大的,大者封王,小者封侯爵;如果不來,即派兵上島剿殺。

田橫無奈,只有帶着兩個小弟赴漢朝國都洛陽。

在距離洛陽三十里地的屍鄉(河南省偃師縣西),田橫叫停。告訴帶路的使者,我要洗乾淨了再見劉邦,這是臣子拜見皇帝的禮節。

洗澡完畢,田橫對兩個馬仔說,想當初,自己和劉邦都是老大,現在去給他打工當小弟,這是最大的恥辱(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爲天子,而橫爲亡虜,北面事之,其恥固已甚矣)。

另外,煮了人家的老哥,現在卻和老弟當同事,天天見面。即使是酈商懼於皇帝的法令不敢報復,我也不能做到無愧於心。

田橫最終遺言:劉邦所以徵召我,不過是想看看我長得啥樣,現在把我的腦袋切下來,快馬跑三十里,我的人頭還沒變質,五官一樣可以看清楚。

於是揮劍自殺。

田橫終歸不願意屈服於劉邦:我未成功,有死而已。

田橫人頭在此,你請放心。

看見田橫的頭顱,劉邦心患已除,突然惺惺相惜之心大起,悲從中來。書上說:爲之流涕。

我認爲,這不是做戲。

於是,劉邦任命田橫的兩位隨從爲中層軍事幹部(都尉)。派出兩千人的儀仗隊伍,用國王的禮儀爲田橫出殯。

接下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跟隨田橫而來的兩位隨從,就在田橫的墓地旁邊,刨了兩個大坑,隨即在自己挖好的坑裡自殺。

真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啊!

得到消息的劉邦大吃一驚。不過是田橫的兩個普通隨從,居然有爲主死節的決心,這樣的稀世人物,據說島上還有五百多個,如不妥善安置,將是極大隱患。

劉邦即刻派遣使者帶着五百餘份新政府任職意向書上島。

在島上,使者看到震撼的一幕:五百餘人聽說田橫死訊後,全數自殺死節。

清末思想家、詩人龔自珍曾寫《詠史》一詩。詩中對田橫五百士推崇備至,其實,他推崇的是他們身上共存的一種東西:氣節。

龔自珍身處末世,哀號天下氣節已失,痛心疾首!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世無氣節,則世末;國無氣節,則國亡。

從將軍到奴隸

劉邦認爲,田橫是豪傑人物,卻不能爲新王朝所用,因之,必須翦除。

類似的人物還有,準確地說是兩個。

季布和鍾離昧。

此二位皆是項羽手下悍將,精通兵法,單兵素質過硬,多次在戰場上追殺劉邦,有幾次劉邦幾乎變成他們刀下亡魂。

他們的樣貌經常會出現在劉邦的夢裡,不錯,是噩夢!

然而,項羽兵敗自刎後,這兩位好像突然人間蒸發,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項羽餘黨必須剷除。二人不死,劉邦心病難醫。

其實這兩位不在一處。項羽兵敗後,這兩個老江湖就趁亂逃跑,分散跑路。

花開兩朵,容我一一道來。

先說季布。

爲捉住季布,劉邦發榜通緝,本錢下足。

對捉拿季布或者提供捉拿線索的,新政府開出了黃金千斤的鉅額賞金,對隱匿季布及知情不報的,誅滅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那麼季布如何躲避新政府的地毯式人肉搜索呢?

很慘,一句話,從將軍到奴隸。

戰敗後,季布先逃亡投奔到濮陽(河南省濮陽市)一個周姓朋友家裡。

季布看人準,周氏夠朋友,但周氏告訴季布,大家都知道咱倆的關係,我這裡一定會被搜查,只有委屈你,化身奴隸才能避人耳目,安全轉移。

既然到了這一步,活命事大,只有任人擺佈了。

事實證明,奴隸雖然是一個毫無前途的職業,但是個人形象還是相當講究的。

第13章 冤獄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21章 洗牌 (3)第21章 洗牌 (3)第7章 造反 (3)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45章 大風歌 (3)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11章 亂局 (4)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42章 匈奴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8章 亂局 (1)第24章 翻盤 (3)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19章 洗牌 (1)第27章 翻盤 (6)第1章 村中無賴第41章 匈奴 (1)第7章 造反 (3)第1章 村中無賴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7章 造反 (3)第44章 大風歌 (2)第12章 冤獄 (1)第6章 造反 (2)第22章 翻盤 (1)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18章 帝國的終結 (5)第4章 大秦帝國 (3)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7章 帝國的終結 (4)第13章 冤獄 (2)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41章 匈奴 (1)第16章 帝國的終結 (3)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41章 匈奴 (1)第10章 亂局 (3)第12章 冤獄 (1)第7章 造反 (3)第28章 楚漢相爭 (1)第24章 翻盤 (3)第44章 大風歌 (2)第42章 匈奴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3章 大秦帝國 (2)第25章 翻盤 (4)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20章 洗牌 (2)第1章 村中無賴第46章 大風歌 (4)第32章 楚漢相爭 (5)第20章 洗牌 (2)第46章 大風歌 (4)第34章 楚漢相爭 (7)第26章 翻盤 (5)第2章 大秦帝國 (1)第42章 匈奴 (2)第41章 匈奴 (1)第27章 翻盤 (6)第43章 大風歌 (1)第40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4)第33章 楚漢相爭 (6)第36章 楚漢相爭 (9)第45章 大風歌 (3)第35章 楚漢相爭 (8)第25章 翻盤 (4)第42章 匈奴 (2)第29章 楚漢相爭 (2)第12章 冤獄 (1)第20章 洗牌 (2)第23章 翻盤 (2)第23章 翻盤 (2)第15章 帝國的終結 (2)第8章 亂局 (1)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30章 楚漢相爭 (3)第43章 大風歌 (1)第14章 帝國的終結 (1)第42章 匈奴 (2)第41章 匈奴 (1)第20章 洗牌 (2)第32章 楚漢相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