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奸賊蔡京 (1)

話說被洪信撞翻道童,摔破瓦罐,得以逃生的六隻毒蟲中,最大的一隻,一路奔逃,逃到了興化軍仙遊縣的大山中。

這一年,朝廷侍郎蔡準的夫人尤氏因十多年不曾懷孕之故,特意回鄉至赤嶺紫金廟上香求子。尤氏上山途中,轎旁猛地竄出一長蟲來,嚇得轎伕一陣驚呼。那長蟲受到驚擾,竟鑽入轎中,往尤氏懷中鑽去。尤氏見一長蟲鑽入懷來,當場被嚇得驚死過去,經丫鬟呼叫,方醒了過來。尤氏問丫鬟道:“方纔一長蟲鑽入我懷中,你可曾看到?”丫鬟搖首道:“不曾看見。”尤氏心裡甚疑,渾身抖動了一陣,並不見有長蟲在懷中。折騰半時,前往金山廟上香求子,完畢,自回家中。後來,尤氏回至東京汴梁,不久後便懷了孕,於十月後,生下一大胖小子來。

侍郎蔡準中年得子,歡喜的不行,起名蔡京,字元長。又兩年後,尤氏又生一子,起名蔡卞,字元度。又過了幾年,尤氏先後又給蔡準生下幾個女兒來。蔡準兒女雙全,事業上沒上上進心了,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了培養兩個兒子成才上了。

這蔡京、蔡卞承繼了蔡準高智商的基因,於熙寧三年同科登進士第,同朝爲官,同時任中書舍人,同時負責書寫詔命,朝廷以此爲榮。幾年後,蔡卞升任尚書左丞,娶了王安石女兒爲妻,成了宰相王安石的女婿;蔡京則改龍圖閣侍制、知開封府。

蔡京學問高深,滿腹經綸,謀事深遠,見識不凡;尤其是書法、繪畫,巧奪天工,自成一體,堪稱當時的大學問家、大書法家、大政治家。

若這個蔡京是個品行高尚者,憑其之才,致力於大宋的強盛上,大宋該是有福了。

然而,這蔡京雖然滿肚子的錦繡文章,寫得一手的好字,畫得一手好畫,才能那是沒得說的,無奈卻是個大得不能再大的奸臣佞賊。

時至神宗朝時,蔡京由龍圖閣侍制知開封府,正碰上時任宰相的王安石大力推行變法。

王安石變法統共有六項內容,即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

這些變法在當時來講,還是先進的,切中了當時的弊端,若是認真地貫徹執行,是能夠實現國強民富目的的。

但因爲王安石制定的新法觸動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此受到了大官僚、大地主們的集體抵制。

好在王安石的背後有神宗皇帝大力支持,新法在推行過程中儘管受到了以司馬光爲首的保守派大臣們的強烈抵制,但因爲神宗皇帝對王安石新法大力推崇和堅決支持,王安石新法因此得以勉勉強強地、陸續地在朝廷上下得到推行。

王安石是個意志堅強的人,也是個爲了大宋國強民富而豁出身家性命來幹事情的人;無奈王安石爲人性格偏執、舉止暴躁,剛愎自用,好行獨斷,剛果有餘而靈活不足,在人際溝通方面有欠缺,因此受到了保守黨人的集體圍攻。

面對保守黨人的集體圍攻,王安石意志堅定,篤志前行,大刀闊斧,毫不畏懼地推行着他的新法。王安石將改變他人認識的希望放在新法顯效上,心想,等新法推廣開來並見了效後,其他人就理解了,就支持了,國家也因此而強盛了。故此,在利益集團的阻撓面前,王安石毫不退讓,不講究方式方法,在操作上有點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簡單粗暴了。

越是如此,以司馬光、蘇軾爲首的保守黨大臣反對的越是堅決,直道王安石禍國殃民。爲此,司馬光三次寫信給王安石,列舉實施新法的弊端,要求王安石廢棄新法,恢復舊制。王安石接到司馬光的來信,逐條予以反駁,批評司馬光等人因循守舊,不思進取,進一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決心。

司馬光等保守黨老臣見王安石一意孤行,且神宗皇帝也大力支持,遂求告於慈聖與宣仁兩位皇太后,請求慈聖和宣仁兩位皇太后干預變法。那年,恰逢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更有百姓爲逃避保甲而自斷手腕等事,衆多大臣也因與王安石意見相左而紛紛離開朝廷中樞。慈聖和宣仁兩位皇太后憂心忡忡,遂向神宗皇帝哭訴道:“祖宗之法不可變,王安石一意孤行,乃是亂我趙氏天下也!”

神宗皇帝爲此而猶豫不決。

王安石認爲不能因噎廢食,即使是堯舜時代,天災也在所難免,派人治理便是了。

神宗皇帝爲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選擇了支持王安石變法。

司馬光等老臣反對愈烈,大有不罷免王安石宰相之職,不廢除新法誓不罷休之勢。

面對以司馬光、蘇軾爲首的保守黨大臣刁難,王安石也很決斷,支持的就幹,不支持的就捲鋪蓋卷,給我走人。

因此,大批的保守黨人,因爲反對新法的原因,被王安石上奏神宗,統統貶到外地,遠離了京畿重地,由此減小了新法推行過程中的阻力。

對王安石的新法,朝廷上是如此,地方上的官員也是陽奉陰違,明尊暗抗,致使新法不能順利推行。

就當時的情況來講,假若王安石稍微柔弱一點的話,新法基本上就夭折了。

在王安石變法遇到強力阻止的關鍵時刻,善於投機的蔡京挺身而出,力挺王安石,由此而推動了王安石變法。

蔡京乃進士出身,原本應該有知識分子的清高和骨氣。然而,蔡京自入仕以來,天生就帶着市儈氣,全沒有知識分子的清高和骨氣,倒多了市儈官僚的的投機。

蔡京是極善審時度勢的。

初時,作爲參知政事的王安石,因爲變法的緣故,極受神宗皇帝的信賴,旋即便提拔成當朝宰相了。蔡京眼看着王安石深得神宗皇帝青睞,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但在推行新法上,卻受到司馬光、蘇軾等保守黨大臣阻撓,一時無法推行,蔡京就覺得投機的時機到了。蔡京心想,假如在這種情況下,我挺身而出,大力支持王安石變法,必然能得到王安石的重用,更進一步地,也能博得大力支持變法的神宗皇帝關注,說不定能爲將來的升遷創造機會哩!

於是,蔡京就決定在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大力支持王安石變法。

一日朝會,神宗皇帝又召集衆大臣商議新法推行之事。

果然,剛提到新法推行的事情,大殿內,衆大臣便爲新法的推行而爭執不下;尤其是反對派,聲高氣壯,氣勢奪人,衆口齊聲,全是反對變法的。

正在神宗皇帝無可奈何、王安石孤立無援的時刻,蔡京出頭了。

當時,大臣班列中,知開封府蔡京傲然出列,高聲說道:“吾皇萬歲!臣蔡京堅決支持宰相新法!秉奏聖上,想那宰相,爲國着想,高瞻遠矚,廢寢忘食,力推新法,實乃我朝之大幸!如此好的新法,焉何就推展不開?焉何就受到重重阻攔?以臣之見,皆是既有利益者從中阻擾也。基於此,臣蔡京願意帶頭推行新法。吾皇在上,臣蔡京當殿表個態,但凡是推行不開的變法,均從我開封府開始,我就不信這麼好的法還能推行不開?!”

神宗皇帝正爲新法得不到大臣們的支持而沮喪哩,猛然見蔡京如此鮮明地表明瞭態度,心情大好,龍顏大悅。

孤立無援的王安石,像注入了一劑強心劑,頓時歡欣鼓舞起來,極力誇獎蔡京識大體,顧大全,實乃朝廷的中興之臣。

當日回到府中,恰逢蔡卞帶着王安石女兒回孃家,王安石興沖沖地對蔡卞說道:“以我之見,我之後,能擔任宰相之職者,除我兒元澤外,便是汝兄元長了。”由此可見王安石對蔡京的欣賞。

至此,蔡京成爲了朝廷改革派的先鋒,成爲了大宋官場一顆冉冉升起的耀眼明珠。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在開封府知事蔡京的帶動下,王安石新法陸續得到推行。

後來,在新法推行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地方官員藉助推行新法的機會,大肆斂財;又比如在推行青苗法的過程中,願借者貸與之,不願借者也強令貸錢與之,而且還將借貸對象擴展到了城市市民。

試想想,城市街道非是耕地,何來青苗?城市居民又不種地,何故也要貸錢與之,這豈不是藉此搜刮民財嘛!

事實上,青苗法的借貸期限不長,利息卻不低,春貸秋還,本錢一千,加息三百。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一些地方官員看到了新法的破綻,從中找到了貪財的方法,遂將青苗法借貸對象擴大,好從中撈取錢財。

因爲青苗法本身存在欠缺,加上一些不法官員中飽私囊,結果就把社會給搞得怨聲載道,把一些不法官員倒搞了個秋高馬肥,不亦樂乎!

司馬光、蘇軾皆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睿智靈敏之人,如此大的問題,焉有看不到的?於是,司馬光、蘇軾等保守大臣抓住青苗法推行過程中的這個把柄,大肆圍攻王安石,欲置新法於死地而後快。

眼看着朝野上下阻撓力量太大,民怨太深,神宗皇帝也有些猶豫,最終不得不暫時叫停了改革,並將王安石宰相職務予以罷免,外派到地方上任職。

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