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過年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這包子啊,剛從籠裡拿出來,燙的左手倒右手的,才最好吃,倒不是說涼了不好吃,那是另一個味了。
還有炒的豆子、栗子等等,趁着燙,迫不及待放在嘴裡哈着氣吃,滾燙滾燙的,正如那熱火朝天的年味兒。
方臨想幫忙,方母、田萱卻不讓,將他推出廚房,只好抓了一把豆子吃着,出門溜達去了碼頭。
今天,已到了臘月二十九,碼頭仍是烏泱泱一片,如長龍一列列排開的掛着旗幟的帆船,綿延開去足有二三裡……很明顯,許多人到了現在才趕路回來。
從船上下來,在碼頭上岸,無論各人衣着如何,富貴與否,提着行李,臉上都是一樣的激動,這是回家過年的感動。
千帆擁堵,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方臨看着,觀察着,感受着這個時代年節的熱鬧。
……
大年三十,貼對聯、貼窗花,府城一片紅紅綠綠,喜慶歡騰,喜氣洋洋。
噼噼啪啪!
當爆竹炸響,就到了無數家中小孩等着盼着,年夜飯的時候了。
這是方家第一個在府城過的年,今年的年夜飯極爲豐盛,葷素皆有,雞鴨魚肉齊全,足有八盤菜,只有平日裡客人來了、或者在宴席纔看到的這麼多的菜,今天做來卻只爲自家吃。
門口掛着紅燈籠,綻放喜慶柔和的光芒,屋裡,所有油燈全都點亮,照得一片亮堂堂。
一家裡圍着桌子坐下,將買的米酒倒上,開始吃飯。
“去年過年,我怎麼也想不到,下一個年會是在府城裡過。”
方母回憶着、感嘆着:“這一年,咱們來了府城,日子還這麼好。在路上,我生病時都以爲……”
“大過年的說什麼呢?”方父給她夾了塊肉,堵住嘴。
“是啊,娘,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會越來越好的。來來來,咱們一家人碰一下,就祝在新的一年裡,咱們全家人平平安安,萬事順遂!”
在窗外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在燒得旺旺的火盆炙烤下,方父、方母、方臨、田萱都是端起碗,‘砰’地碰上,米酒濺起圈圈漣漪。
一家人說着話,說着小和村方爺、方奶,說着對明年的期待,大魚大肉的煙氣、香氣瀰漫中,結束了年夜飯。
吃完飯,剩下的菜今晚也不收拾,就在桌上放着。
等不一會兒,桂花嫂、蘇小青也吃過飯,端着麪皮、餡過來,來找方母包餃子,湊一起,邊包邊說着話;方父則是在門口,和邱老倌嘮嗑。
田萱本來想幫着包餃子,可被方母推出去,讓方臨帶着她出去玩。
出門。
辛家也吃過了飯,辛老倌、辛佑父子倆,此時將兩個板凳串在一起,一人執兩前腿,一人執兩後腿,在旁邊陸家小娃娃等幾個孩子拍手中,隨着節拍,有節奏舞出各種花樣。
平日裡,辛佑看着不太聰明,這一刻,卻是靈活無比,還不時向着門口的媳婦看去,就跟做了好事,求表揚的孩子似的。
啪!啪!
辛家媳婦沙小云靠在門邊看着,跟着孩子們拍着手,目光片刻不離開辛佑,黃皮寡瘦的臉上帶着繁盛笑意,那是能明顯看得出的開心,這般平凡的幸福,有種沁人心脾、直擊人心的感動。
“這是板凳龍。”
歐夫子給方臨、田萱說着:“兩三人也能玩,就是差點意思,等再過些時候,晚上城裡會有數百上千人、綿延二三裡的板凳龍,那才叫壯觀吶!”
“那今晚可要看看,夫子走啊,一起出去走走唄?”方臨邀請道。
“是啊,夫子!”
“不了,等晚些時候,我和我老伴兒一起去,我們老頭子跟你們年輕人玩不到一起,就不打擾你們小兩口了。”
“那我們就先走了。”方臨拉着臉紅紅的田萱,出去衚衕了。
……
大街小巷中,可見許多三三五五成羣的小孩兒,在各家門口翻找紅紙,尋着沒點燃的鞭炮,找到了就跟找到寶貝似的,嬉笑炫耀着拿去點放,啪地一聲炸開升起硝煙……然後,再次尋找,周而復始。
隨着深入府城,能更加感受到那種熱火朝天的氛圍。
爆竹聲中,煙氣不散,遊人如蟻,花炮轟雷,燈光雜彩,簫鼓聲喧。
出溜!
突然一個什麼東西躥來,嚇了田萱一跳,下意識拉緊方臨胳膊,細看去,才發現原來是一個爆竹,串繞人衣,不停轉圈。
“這是地老鼠。”
方臨拿着從劉掌櫃聽來的知識,給田萱講解:“有聲音的,叫‘響炮’;高高躥到天上的,叫‘起火’;起火中帶有響聲,是‘三級浪’;不響不起,繞人旋轉,就是‘地老鼠’了。”
一路過去,可以看到許多放煙花的,有外殼泥做的,像砂鍋;有外殼紙做的,像花筒;還有筐做的,像花盆……真是千奇百怪。
煙花名稱也多種多樣:滿天星、一丈蘭、紫葡萄、賽月明……
啪!啪!啪!啪!啪!
滿天星炸開,化作滿天星火;一丈蘭升空,乃是蘭花圖樣;紫葡萄飛天,天空綻放一棵葡萄樹,萬架千株,好如倒掛水晶簾;賽月明,光彩奪目,比明月還亮……
除此之外,還有:採蓮舫、慢吐蓮、千丈菊等等,不一而足。
在這天漸漸黑下來時,滿城盡是煙火。
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男女老少,對了,竟還有金髮藍眼白皮膚的外國人,拿着筆正在記錄着什麼。
方臨拉着田萱擠過去,拍了下對方肩膀,和這歪果仁攀談:“嗨,你好,認識一下,我叫方臨,你是來自海外麼?” 這般的直接,放在大夏其實是有些不太禮貌的。
WWW◆ttκǎ n◆CΟ
田萱心中有些疑惑,不過轉而就想到,方臨懂得多,可能外國人就是這樣,交流方式和大夏人不同。
“你好,方,很高興認識你,我是米西·加西亞,我的大夏名字叫作米~西,來自你們所說的泰西……”米西很是熱情迴應着,操着一口流利的大夏話,只是有種舶來品的洋味,說話總是用很大的力氣,彷彿生怕別人聽不清,還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帶一些兒化音,給人一種很搞笑的感覺。
‘這個時代的泰西,對應前世,應該是指意大利。’
方臨想着,問道:“泰西啊,聽說在很遠的地方……米西,你一路過來不容易吧?來到大夏後,去過哪些地方?感覺和伱們那裡有什麼不同?”
“是,要坐船,坐了很久,很不容易……在大夏,我去過廣州、韶州、豫章……大夏的城市,非常不可思議,大,非常大,馬路能容十匹馬並行……就如淮安,碼頭有太多的船,非常繁華……方,你知道淮安有多少人麼?我問過許多人,但是他們都不能給我一個準確的答案。”
“大概有五六十萬人……江淮之地,有許多如淮安這般的城市,大夏京師,陪都應天,更是數百萬人口的大城市。”
“喔!喔!不可思議!”米西連連說着:“這在我們泰西,乃至整個西方都是不可想象的,在我們那裡,幾萬人已經算是大城市,但在大夏,只是一個鄉鎮。”
“還有,我走過的城市,廣州、韶州、豫章……都非常乾淨,和我們那裡完全不同,我們那裡你如果出門,要這樣、這樣,再這樣,跳着走,避免踩到大便……”
他一邊說,一邊扭動着身軀,好似跳芭蕾般,十分搞笑逗趣,有意思極了。
田萱聽着、看着,都被逗得掩嘴。
旁邊路人,也有許多被吸引看過來,感覺稀罕、稀奇。
‘臨弟厲害呢,和外國人都能這麼快聊起來。’田萱心中生出些驕傲的情緒。
“對了,方,你還能告訴我,大夏城市裡的糞便都去了哪裡嘛?”米西顯然將方臨當成了博學的智者,十分虛心地請教。
“這個問題非常複雜,我正好有一些這方面相關的產業,等過後,你或許可以親自去考察看看,得出自己的答案。”方臨故意留下勾子,對他來說,米西是一個很好了解海外的窗口,自然要做一些鋪墊。
“那可真是太好了。”
從交談中,方臨得知,米西是泰西的一個大商人家庭的第三子,從小就對神秘的東方充滿好奇,輾轉多地纔來到大夏。
‘也是,一般的家庭,整日爲衣食煩惱,也培養不出這份志趣,更不會有那份財力,能支撐來到萬里之外的大夏。’方臨心中暗道。
“方,我聽說,今天是你們節日除夕,會放會很多煙火慶祝……大夏的煙花很好看,煙花水平非常厲害!”
米西誇讚着,將自己的記錄讀出來:“大夏人非常擅長煙火表演,並把它當作一種慶祝節日的主要活動,他們製作煙火的技術實在出色,幾乎每樣東西都能用煙火巧妙的模仿,如火球、火樹、水果等等……”
正說着話,突然,身邊有驚呼聲響聲:“快看,龍來了!龍來了!”
方臨、田萱、米西三人循聲看去。
只見,遠遠一條綿延數裡的發光長龍,霸氣舞動着,向這邊而來,許多小孩子哇哇叫着,跟着奔跑過來。
更近了,可以看到那龍前方有着儀仗,揮舞着大旗,旁有什錦班,鑼鼓喧天。
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這條龍本身,栩栩如生,如活過來一般,做着各種動作。
“我滴個老天爺!”米西這個外國人瞬間看呆了,不知他怎麼學的,表達震驚的感嘆都入鄉隨俗了,手中記錄的筆也都是驚得啪地一下掉下。
田萱同樣感覺震撼,看得目不轉睛。
方臨拉着他們退到一邊,解說道:“這是板凳龍,你們看,那龍頭下託有木板,應該是竹篾紮成,外面糊上彩紙,再繪畫龍鱗、雲腳……瞧,龍頭處還有一顆龍珠,寫着‘五穀豐登’……”
是的,這是板凳龍,它的龍身由板凳串聯而成,板凳與板凳之間有一木棍相連,每一個木棍都有人拿着,每條板凳上都裝飾有花燈,就是它將整條龍照亮,在龍節連接處寫着‘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字樣。
隨着鼓點,人們操控着它舞出各種花樣、各種動作。
尤其是,當板凳龍從身邊經過,那種熱烈、喜慶的氛圍在這一刻達到了極致,置身其中,受到這般歡騰喜慶的氛圍感染,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那是根植於血液、骨髓的文化自豪,讓人熱血沸騰。
方臨都看得入神,等板凳龍隊伍過去,才發現,只有拉着的田萱還在,而米西已經被如潮水一般的人,給擠得帶走,不知到哪裡去了。
……
小和村。
上次分別,從府城離開的方伯顯一行,也在早前幾天回來了。
大年三十這一天,村中炊煙升起,家家戶戶都是飄着的肉味,不論家境再如何,在今天,都會盡力讓家中孩子大吃一頓,吃肉吃飽。
喬家,喬村正在書寫着對聯,方傳宗、方傳輝倆人湊過來看,問着學着,比比劃劃。
村口,方玉玉被一羣孩子們簇擁着,站在板凳上,一隻小手掐着腰,一手指點江山,繪聲繪色說着說在府城如何,臨子哥哥帶着她如何如何……口齒流利清晰,儼然一個孩子王。
方爺、方奶穿上了方臨一家買的、大伯方伯顯帶回來的襖子,在周圍村人羨慕的目光中,指指衣服,拍拍胸口,說得口水飛濺,蒼老滿是皺紋的臉上有着如菊花怒放般的笑容。
透過一扇扇窗子,可見大房、二房、四房拿出方臨一家帶來的禮物,裝點新年,也在說着遠方的方臨一家。
不僅是老方家,鄭家、遊家、付家、耿家……家家戶戶忙碌着,準備着,慶祝着。
啪!啪!
在爆竹炸響聲中,小和村的年也到了。
……
這一天,大夏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從繁華如京師、應天的大都市到偏遠小鄉村,無處不在歡騰慶祝。
以文化傳承爲紐帶,五湖四海聯結在一起,同一片天空下,億萬人過着同一個新年,充滿着同樣的對嶄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