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

“好!打的好!雙方最好都往死裡打。”帝辛在摘星樓裡看完費仲的奏報後說。接着他對着費仲又笑眯眯的說道

“費卿,還是你有遠見啊。這一下,周夏這兩家的大仇算是結下了。我們的目的算是達成了。以後無論誰想對我商方不軌,都得掂量掂量另外一方。”

“陛下過譽了。陛下現在可以騰出手來籌謀征伐東南各夷的事務了。一但我大商平定東南各夷人。真正收服夏周兩國也是水到渠成。”

帝辛頓了下說:“恩,是應該現在準備了,只不過上次因爲和夏國交惡,國力損失不小。商路又實行新政,稅入大減。這沒錢仗也不好打啊。而且諸公各伯對商路新政頗有牴觸,我看…”

費仲連忙說道:“陛下可是要放棄新政。”

帝辛搖頭說:“我不是要完全放棄,我想折中一下,由非商方屬國不得通過商路進行貿易,改成與我商方爲敵者不得通過商路進行貿易。費卿你認爲如何。”

費仲思索片刻說道:“此乃權益之計,當下我大商急需錢糧之時,也只能如此。”

帝辛剛想讓費仲退下,又想到一事,說道:“崇侯虎那條線還得維繫着,我們西瓜撿了芝麻也不能丟。別讓周方將他挖走了。”

費仲笑着說:“請陛下放心,這崇國和周國地緣上不可能做到並存,而崇侯虎絕不是甘心俯首稱臣的人。”

……

公元前1057年秋,這一年又是個夏國大豐收的季節。不過對白白獲得三十萬石糧食的華有點無感。倉庫裡的糧倉堆滿了粟米。

一年不到的時間,河洛地區的大小二十五個方國的國君攝於夏國的兵威,全部歸附。只有個別方國在華向其派駐官員和駐軍之時有所反抗,但迅速被彈壓下去。爲此,華又通過系統生成了個20官員。河洛汝水一帶成爲夏國的實際王畿地區。

因爲這一目標的達成,華獲得了2000積分的任務獎勵。

夏國在商路上的貿易重新展開,規模比原來的更大,每個月獲得更多的人口。華暫時改變了策略,以前是男女各半以及少量兒童的比例收納人口,現在收納的絕大部分是青壯男性。

除了從市場上購買奴隸,夏國另一種收納人口的途徑是容留逃奴。無論從何方何國逃到夏方地望的奴隸即刻就能獲得平民身份,並分配公地進行耕種。僅僅一年不到的時間,華邑又增長了近一萬的青壯。部分經過挑選被招募爲虎賁。

只是爲了防範諜者,收納的逃奴人口都沒有放入華邑後的盆地安置,而是安置在新設立的城邑之中。

一年的時間,在洛水之西,夏國新設立了五個城邑。汝水河谷新設立了一個城邑。每個城邑都移民五百戶,新設城邑的土地全部爲私有,按之前的承諾兌現了兵士們的軍功。部分無地的移民可以租地主的土地耕種。

爲了給土地的價值背書,《夏律》明確規定“王畿”之內除私有土地和附屬方國土地外的全部土地,山林,湖泊皆爲公地。如果沒有這個規定,夏國境內的土地將分文不值。這在土地私有的一開始就要明確,否則就會是個後患。

華對民衆解釋,這條律法的法理就是如果沒有夏國的國家機器和軍事力量保護,這些土地也就不值錢。夏國用軍力保護的土地不可能讓私人隨便佔有。如果有人還理解不了這律法,如果是逃奴可以自行離開夏國,如果是奴隸,他用軍功或其它功勳償還完夏國贖買他的費用後,也可以自行離開夏國。

城邑是由華委任的事務官來管理。事務官只管三件事,斷訟,收稅和城邑的公共設施維護。斷訟事務官可以獨斷裁決一次,不服者可以採用陪審制度再裁決一次。除事務官,每個城邑都設一名軍事長官,管理城邑的民兵。民兵農閒時需要定期集中訓練。

華採取輕稅輕役,因此這些新城邑的居民只需服民兵兵役,沒有什麼其他負擔。其實這沒減少華的收益,因爲這些會反映到土地價值裡。一個不收稅的土地當然比高稅的土地有價值的多。日常軍費開支,華靠華邑和華邑盆地裡的公田產出就夠了。

虎賁的人數暴增到上萬人,穩定且標準化的軍制勢在必行,不可能再像原來人數少的時候任意調配。

華參考古今中外的軍制後,草擬了虎賁軍的編制。

二十五人爲一伍,設正副伍長各一名。伍是虎賁的最小作戰單位。伍同時也是兵種最小單位,也就是一伍之中不可能同時存在兩個做戰兵種。

四伍爲一隊,設正副百夫長各一名,百夫長亦在伍中。另設有醫官3名,伙伕8名,兵甲管理維護3名,掌管駕車飼養的輜重6名。每隊合計120人編制,配置輜重車三輛,挽馬或黃牛六匹,

十隊爲一旅,設正副千夫長各一名,另設財務官正副各一名,負責糧草,兵甲管理,發放和統籌。書*記官一名,負責軍功和戰果的記錄覈實等行政工作。直接屬千夫長管理的近衛隊90人,其中包括信偵斥候30人,憲兵30人,將官護衛30人。每旅配置四個象堡。每旅合計1320人編制

三旅爲一師,每師設正副指揮使各一名。其餘編制等同於旅。每師合計4080人編制。

整個虎賁暫編爲東南西北中五個師,目前只有東西中三師滿編。虎賁兵種爲四個,長矛步兵,盾衛,射手和騎兵。另外師旅兩級的令偵斥候是偵騎和特戰步卒所構成,特戰步卒由英雄獵人培訓而出。這些軍士以及騎兵的來源全部是華邑早期收養的那些奴隸兒童。

當下,指揮使和千夫長多由麒麟衛的兵士或有大量實戰經驗和軍功的虎賁老兵擔當。

西至稠桑塬函谷關,東至嵩山東麓,北至孟津渡口,南至鷹邑舞邑一線,建有幾十個前哨堡壘。原先的虎賁駐軍全部替換爲了由就近城邑的民兵輪替駐屯,但哨堡長官依舊是華從虎賁老兵中挑選委派。

夏國本部民兵和各屬國民兵,包括伊國有蘇民兵都得到換裝,統一爲長戟戰兵,盾戈手,和弩兵。當下的青銅時代高級工坊已經可以打造青銅機件所構成的弩機,樣式就是後世秦弩的樣子,有臂弩和蹶張弩兩種。

前者射程和威力和角弓差不多,有效射程60~80米,但射速就差遠了。後者的射程威力甚至略強於複合弓,有效射程100~120米,但射速就更加慢了。儘管有射速的短板,但弩這東西很適合沒有時間進行長期專業訓練的民兵。

其實,華用自己的機械專業知識能夠設計威力更大,操作更輕便,火力更密集的弩,但其中一些類似棘輪,滑輪,滑槽等對尺寸精度要求較高的零件,以現有的青銅時代工坊的工藝還造不出來。

民兵分爲兩類,一類是駐屯民兵,由地方和屬國以及前哨堡壘各類將官統領。一類由夏國設立的幾個民兵大營統一管理徵召,每年定期集中訓練,有戰時應徵即滿編。

--------------

【積分:2405】

【系統人口:包括農民50,英雄獵手30,買賣人2,巫醫3,青銅盾衛200,長戟戰兵:40,長矛兵:30,複合弓射手:200+50,官員:36,萌芽騎兵:60,馴象師20,說客2,合計723人】

【人口餘額:2298】

【建築設施:青銅時代高級宮殿,軍營,工坊,民居|鴿房|夯土城牆|倉庫|銅礦|初級酒坊|初級馬廄】

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二十二章 汝州血戰之決勝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五章 奪宮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九章 謀劃興洛城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三十一章 韓信之計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六章 登基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二十二章 萌芽騎兵第二十七章 甕中之鱉第一章 廢太子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談談三國時期武將個人勇武對軍隊和戰爭作用第二十一章 汝州血戰之交鋒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二十五章 南下的秦瓊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十一章 敗走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十八章 平叛削藩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六十一章 北進的黃河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十二章 血染宮院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七十四章 水淹七軍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四章 故人相逢第十六章 北歸之策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二章 刺董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二十四章 費仲之策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五十六章 金皇綠帽第十章 陰謀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六十章 伐周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三十四章 鍾繇借兵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十五章 錢塘伏龍第十九章 兵過雍樑第十三章 生死之戰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二十三章 奇兵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九十九章 鐵騎撓魏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二十章 毒計第四十二章 以速克謀第五章 奪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