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漢嶽皇大誥

押送走兩羣人後,大慶殿上的岳飛還沒有結束朝會的意思。臨安城的所有城門依舊緊閉,斷絕了與城外所有聯繫。城內百姓知道怎麼回事。城外的卻不知道,那些準備進城辦事的城外百姓來到城門下發現城門緊閉,喊叫半天沒人迴應,只得悻悻而去。

大慶殿中,禮部侍郎兼侍讀尹莇出列稟奏道:“啓稟陛下,這新朝國號,年號還未確立,請聖上定奪。”

“國號複用八百年前國號,但不叫漢朝,而是大漢帝國,年號以朝代記之,就是嶽朝元年。”

百官聽了這話,臉上又是浮現出無比困惑的表情。岳飛看着一臉愕然的羣臣,解釋說:“華夏子民統一以漢人自稱久亦,而朕要給這中土華夏之國一個與皇朝無關的確定國號,以漢爲國名再合適不過。而不再如此前各朝各代以封國之號代之,後者只能代表一家一姓一朝一代。”

岳飛說到這,發現百官之中有一人不住的點頭表示讚許。岳飛知道此人乃監察御史方庭實,他的思想相對於滿朝士大夫卻是獨立不少。就在紹興和議期間,他聽聞趙構意圖,以自己獨特的角度批駁說:“天下者,中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羣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陛下縱未能率勵諸將,克復神州,尚可保守江左,何遽欲屈膝於虜乎?陛下縱忍爲此,其如中國何?其如先王之禮乎?其如百姓之心乎”

岳飛當堂就下詔令監察御史方庭實兼禮部尚書,與尹莇一同起草《大漢帝國嶽皇大誥》。而後又做了一番人事任免方纔退朝。

三天後,《大漢帝國嶽皇大誥》完成,誥布天下,這其實就是一個宣示岳飛黃袍加身合法性的宣示書。隨着傳詔信使策馬出城,與世隔絕了三天三夜的臨安城總算開啓了。

幾乎與臨安城開城的同一時間,大理寺的新任寺卿完成了秦檜一黨叛國罪的審理,即行開刀問斬。背嵬衛與戍衛將秦檜一黨押至朝天門。此時,朝天門周圍街市上已是人山人海,等待着觀看處斬秦檜。

百官士大夫,百姓對岳飛篡位登基各有看法,但對秦檜的看法卻是一邊倒的,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角度的痛恨秦檜的理由。

秦檜的囚車在駛過御道時,臭雞蛋,爛菜梆子就向他們襲來,押送的兵卒喝令不止。朝天門街坊下前的小廣場上早有數十名手持鬼頭大刀的紅衣劊子手在等候,兵卒們將面如土色,四肢癱軟的秦檜等人如同拖死狗般拖到刑場之上。

待人犯落定,監斬官宣讀完罪狀投下令牌後。劊子手奮力揮刀,霎那間數十顆人頭齊齊落地,整個廣場都潑滿了鮮血。圍觀的人羣爆發一陣歡呼,但卻有兩條漢子看完這一幕後,不動聲色的悄悄返身而去。

這二人正是誣告岳飛,所謂中興四將之一的張俊所派來的探子。原來,臨安兵變的第二天,張俊派往臨安遞交公文的一名小校進不了城。他反覆向城頭呼喊都沒人迴應,無奈之下只好返回軍營,向張俊如實稟報。

張俊一聽就覺得不對勁,臨安城中無論因何故都不會如此行事。猛然,他又想起多年前的苗劉兵變,那一年自己還在駐守平江,也是接到朝廷發來的莫名其妙的詔書。詔告天下趙構退位,將皇位禪讓給自己當年僅三歲的小兒趙旉並大赦天下,他立刻就明白宮中發生變故,第一時間聯絡諸將,起兵勤王。苗劉二人畏懼,討要了免死的丹書鐵券後,又將趙構奉還大位,最後還是被誅殺。張俊也因此事獲得重用,成爲共掌南宋兵權的四名大將之一。

心中一凜的張俊立刻向臨安派出探子打探消息。這兩名探子抵達臨安正琢磨着用什麼法子進城時,城門卻開了。入城之後,正趕上對秦檜一黨的行刑,又看到城門處張貼的安民告示,以及《大漢帝國嶽皇大誥》,頓時心裡明白了怎麼回事。在臨安城又探查兩天後,立刻快馬加鞭趕回吳江向張俊稟報。

張俊一聽傻了眼,他猜到臨安城中發生兵變,卻萬萬沒想到這場兵變是岳飛發動的,而且岳飛還單刀直入,直接登基改朝換代了,並且斬殺了秦檜。

他當然以爲秦檜是因爲謀害岳飛而被處死,所以現在的他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都沒心情去好奇岳飛從哪弄來的兵馬發動了這場改變歷史的兵變。

岳飛既然殺了秦檜,當然不可能放過誣告他的自己。而如今,在趙構剝奪四大將兵權後,自己手上已沒多少兵力,僅三千多點兵馬,這點人馬還是因爲自己構陷岳飛,重獲趙構秦檜信任後才重新獲得的

就在他焦急萬分時候,有人登門求見。張俊見到來人卻是認得,正是岳飛的副將將王貴,此前與他一起參與構陷岳飛一案。他前來與張俊商討的自然是應對岳飛兵變之事。

“張大人,如今岳飛舉兵造反,佔據臨安,並且佈告天下。你看我等該如何處之?”王貴憂心忡忡的問道。

“還能怎麼辦,別人能擁立岳飛,我等卻是不行。別忘了我等和秦檜幹過什麼事。更何況我還看不起這潑才,就憑他,也想君臨天下?咱家領軍獨當一面時,他還是個小卒子。”張俊一臉鄙夷,停頓了下又斬釘截鐵的說:“我們只能聯絡各部,興兵勤王。”

王貴回道:“卑職來正是爲了此事而來。卑職得到消息後,這兩天都在聯絡臨安附近幾大軍營的勤王之兵。只是之前朝廷削了幾大武將的兵權,將各部打散由有司文官節制。而如今臨江之亂後,陷入城內的文官自不必說。城外節制這些軍旅的文官有的看到岳飛的僞誥後無動於衷,有的有心舉兵勤王,卻不料手下一些部將卻不聽調令。在這非常時刻,這些在軍中無甚威望的文官已是無法調動部隊。”

嘆口氣,他又繼續說道:“不瞞節度,自從岳飛這事後,本人曾經的部屬也沒幾個聽命於我了,更別說那些文官了。所以我又來聯絡包括節度在內的三大武將,希望你們出山來主持局面。”

第五章 兵臨城下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四十二章 姜子牙之謀第六十四章 真定城巷戰第四章 夜踏敵營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五十九章 孫劉聯合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三十四章 提前四百年的水淹七軍第九章 翻臉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入長安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五章 漢營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七章 何爲大義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八章 黃袍加了身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九十八章 湊熱鬧的孫權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二十九章 反叛聯盟的瓦解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二十三章 戰車歸來第四章 鵬舉受審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三十五章 淮西張浚第十一章 東宮之變第二十一章 破襲戰第三十五章 大敗單雄信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四十四章 魚鉤與誘餌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十九章 堅堡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六十章 馬市誘餌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三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五十六章 奇額城的陷阱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二十九章 攤牌第四十章 背水之戰第六十四章 天下,帝國與王朝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六十四章 御馭宇內(本卷完)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十章 洗腦所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七章 黎明前的襲擊第四十章 坑俘第一百零五章 赤壁不會重演第三十七章 新式火繩槍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三十七章 獨眼夏侯惇第十八章 雲夢“斬蛇”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六章 卻月陣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一章 龍困江都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三十五章 曹操的怒火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四十四章 白陘口之戰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十九章 翼際山第五十二章 吃人魔王張方第五十二章 殺兄弒父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二十五章 弩炮建功第四十六章 攻略南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