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朝堂之辯

秦檜心裡早有盤算,見岳飛喚人來拿自己,連忙討饒說:“陛下饒命啊,陛下。此前誣告陛下的事都是宋帝趙構指使,吾身爲宋國宰相,不能不爲之。”

岳飛冷笑一聲說:“朕又不是因爲你等謀害於朕而要問罪爾等,畢竟那只是前朝的事。朕是以叛國之罪要將爾等問罪!”

“叛國之罪?且慢!”秦檜畢竟是一代大儒,他聽到岳飛此言就發現他話中破綻。奮力一甩衣袖將兩名正要拿他的背嵬衛甩開,大喝一聲。岳飛想聽聽他要說什麼,於是示意背嵬衛們暫停了行動。

“陛下,敢問何爲叛國之罪?自周公定禮以來,上下千百年間叛國之罪聞所未聞,倒是有謀叛投敵和謀反篡逆之罪,顯然秦某在宋室繼存期間,一未謀反,二沒謀叛。至於加害陛下,那是宋帝旨意,做爲臣子不能不遵循。如陛下所說前朝之事既往不咎,敢問陛下老夫何罪之有?”秦檜言辭激昂的質問說。

岳飛早就知道他會這樣說,冷冷的道:“秦檜,我說過治罪於你不是因爲朕自己的事。我且問你,這割地賠款,認賊作父的紹興議和可是你主導的?”

秦檜一聽是這事,呵呵一笑說:“原來陛下是爲此事,我知道陛下在前朝是力主抗金的。老夫雖然力主議和,但這紹興議和,割地賠款等等都是吾奉宋帝趙構旨意而爲之,議和每個細節每個流程都爲趙構親自過問和定奪,老夫也從未暗中與金人勾結,行欺上瞞下之事。既然如此,何來謀叛之說,沒有叛君自然是沒有謀叛!”

稍稍頓了下語氣,秦檜又不以爲然的說道:“退一萬萬步說,即使有人真有什麼謀叛宋國,投敵金國的事,那也是前朝舊事。陛下是新朝,爲何揪着不放?難道陛下要將自己也揪出來嗎?”

秦檜這一番話甚是了得,可謂滴水不漏。尤其是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清晰明白,且不說他秦檜有無謀叛之實,你岳飛對於前朝的謀反之實卻是實實在在的。你要揪秦檜這個罪狀,那你自己怎麼向天下人交待?

大殿之中再次鴉雀無聲起來,衆人不管曾經是支持紹興和議的主和派還是視紹興議和爲屈辱,爲此而憤怒的主戰派,無論是真心擁立岳飛的還是鄙視岳飛沐猴而冠,謀權篡位的。都找不到反駁秦檜一番話的理由。

就在秦檜以爲將岳飛駁斥的啞口無言時。岳飛卻慢悠悠的說道:“朕說你叛國,不是指你叛了宋國和宋朝,而是叛了中土華夏之國。何爲中土華夏之國?就是上溯至三皇五帝開天闢地,周天子分封諸夏於天下,秦統六國,漢定鼎天下起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傳承語言,風俗,禮儀文化的諸夏子民的國家。這個國家不侷限於一朝一代,所以不僅你叛了這個國家,那得位不正的宋帝趙構也有此叛國之罪!”

岳飛這一席話將在場文官武將都振聾發聵,這種論調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是聞所未聞,想也未想。須知,在宋代的儒學倫理框架中,秦檜的那一翻辯辭才能滴水不漏。而岳飛現在跳出了這個框框說事。

儒學誕生之初本就講天下觀。對於民族觀,只有華夷之辯稍加提及。自秦漢以降,儒家就很少再談及“華夷之辯”。到了宋代,“華夷之辯”早已不見於儒學主流,此時的儒學已完全成爲統治者的思想工具,其核心教義只剩下“君臣大義”。

秦檜略一思考,張口就要引經據典,雄篇大論。岳飛自己想講的話講完了,哪裡還給他機會,手一揮。背嵬衛甲士不由分說將秦檜等奸黨拖了下去。岳飛心裡明白,這種論題若和秦檜這樣的儒家認真辯起來,三年也辯不完。這個問題別說宋代了,即使放到後世現代,論述到這個論題可以擴展到各個人文社會學科領域,那辯起來也是能辯個昏天黑地,日夜無光。

不管別人怎麼想,岳飛的魂主夏華認爲,古代華夏缺少民族觀是導致華夏文明水平發展到巔峰時,在宋元明清之際來回往復拉鋸,卻無法破繭而出跨入現代文明的重要原因。士大夫精英階層沒有民族概念,自然更不可能有附屬的公民人民的概念。無論經濟基礎水平有多高,都不可能出現帶有近現代政法概念和組織形式的國家機器,這樣的國家機器出現不了,即使生產力水平發達到出現工業化萌芽,這樣的萌芽也不可能長久生存和發展。

富裕的北宋被窮山溝裡跑出來,還處於奴隸制形態的女真部落吊打,瞬間滅國就是一例。當然,有人將此完全歸結於宋的文弱,但宋的文弱卻避免了唐那樣的藩鎮割據,武人做亂的下場。換句話說,宋即使不文弱,它也會以另一種悲劇形式收場。

秦檜等人被拉下去後,岳飛又對殿下或站或立的羣臣說道:“願意爲吾臣者留下,不願意爲吾臣者自行退殿,朕絕不會加害爾等性命。”聽罷岳飛的話,從朝堂之中呼啦啦的退出幾十人,本來滿滿的殿堂之上頓時顯得空空蕩蕩。

那些講求“君臣大義”出殿而去的人卻在殿外廣場之上被大批背嵬衛攔了下來。他們大驚失色,以爲這是岳飛引蛇出洞,故意將他們誘騙出來後全部斬殺。

黃中氣呼呼的吹鬍子瞪眼說:“好你個岳飛,果然是個無信無義,出爾反爾之人。要殺便殺,何須弄這些鬼魅伎倆。”

背嵬衛中站出一着紅色披風的將領,正是夏越,他笑着說:“主上並沒有出爾反爾,他只是說決不加害爾等性命,但並沒說讓你們來去自由。現在新朝鼎立,局勢複雜。因此要先委屈你們一段時日,待局勢穩定後,自會放你們自由。”

夏越話音剛落,衆背嵬衛們不由分說,將這些前朝忠臣一個個押到停靠在御花園運河裡的船隻之上。他們將被送往崇明島南島集中看押。

第三十九章 洛口圍城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三十七章 山海之困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一章 賦閒的岳飛第一章 被開除國籍的少年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四十二章 東都鬧市之禍第二十四章 東都巨城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九十章 真正的主攻方向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二十九章 進退失據的朱元璋第七十章 新式投石機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六十九章 飛奪涪城第十八章 混戰第五十四章 天下太平第四章 荒野中的城邑第十章 陰謀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三十二章 馬娘娘被俘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十七章 初會劉備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三章 青銅盾衛第三十七章 夜襲與殺伐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十五章 贛西交鋒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七十三章 耐不住寂寞的關羽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三十六章 霸王之威第三十八章 獵殺河洛第三十一章 宰殺肥羊第九章 拔除眼中釘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九十七章 圍殲許諸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十六章 謀奪天津第十一章 亂襲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三十章 血色婚禮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二章 賈后的圈套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二十六章 雄踞宛城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十三章 湘東防線第九章 翻臉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四十五章 官渡之戰中的漁翁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七章 絕處逢生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五章 神攔斬神,鬼擋殺鬼第四十一章 再下江南第三十章 大炮轟門第六十三章 烏爾班巨炮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二十六章 南征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六十九章 烏林達氏第十二章 夜奪兵權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三十二章 隴西之軍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六十三章 修羅戰場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十一章 天上人間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四章 風雨欲來洛陽城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五章 爲何糾扯第三十章 戰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