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霹靂箭 vs 神臂弩

臨安城整個城池呈長條狀,南北長,東西窄。所以只有南城北城,卻沒有東城西城之分。岳飛的崇明軍正沿着這條縱貫全城南北的御道向南疾進,此路的盡頭便是趙構所居住的大內皇宮,行至朝天門時,沿途已經殲滅數股巡邏的宋軍兵士。

儘管這些巡邏宋兵幾乎都是在瞬息之間無聲無息的被殲滅,但在城中駐守的禁軍終究還是察覺了過來。極個別有幸逃逸的宋兵將臨安城遇襲的消息散佈出去,分佈在南城各個角落夜巡或設崗的當值禁軍迅速向御街匯聚而來。

不多時,朝天門後就聚集起大批宋軍兵卒,有近千人之多,這些幾乎就是當夜在臨安城中巡邏警戒的全部兵士了。朝天門並不是一座城門,而是御街上的一個門坊。過了這個門坊,右邊就是南宋朝廷三省六部的衙署,左邊則是朝廷大員的府邸。

朝天門後一片燈火通明,大批舉着火炬燈籠的宋軍兵卒亂糟糟的聚攏在一起,他們的將校互相打聽着情況,還未等這些宋軍列起陣形。五十名崇明軍的長弓手就在兩百多步遠的地方亂箭齊射,數十強矢重箭呼嘯而來。隨着噗嗤,噗嗤的骨肉破碎之聲,成羣的宋兵被重箭射穿軀體。

這些宋兵隸屬於禁軍,比廂軍的裝備精良不少。但也就是身上多套件扎甲樣式的馬甲,沒有肩甲,臂甲,脛甲。頭上還是頂范陽氈笠。他們在重箭狙射之下,自然是被大量殺傷。宋軍弓弩手隨即反擊,他們的弓弩射程和對方長弓射程居然相差無己。

原來這些禁軍弩手用的就是傳說可穿雲裂城的神臂弩【注1】他們發射的強矢雖然命中率與長弓手相比不在一個等級,射速也要比後者慢的多。但卻是人多勢衆,箭矢密集。頃刻間,就讓長弓手多人中箭,後方的背嵬衛挺盾上前在長弓手前築疊起盾牆,掩護住他們大半個身體。

神臂弩所發射的重箭噼噼啪啪打在盾牌之上,崇明軍竟然一時之間前進不得。

“進,換箭!”指揮長弓手的百夫長高聲喝令道。衆弓手在盾牆掩護下向前推進,並抽出一種通體發黑,箭簇形狀奇特的箭矢。那箭簇並非普通箭簇銳利狀,而是一個頂端帶凸起的圓柱形,這玩藝明顯既不是破甲箭也不是遠射箭。

待盾牆推進到兩軍相距剛剛五十仗左右時,百夫長一聲高喝:“放箭。”近五十支箭矢齊齊攢射而出,這些箭矢明顯十分沉重,其被弓具射出去後的初始速度比普通的長弓重箭還要緩慢,不可能被射的很遠。果然這些箭矢晃晃悠悠的被“拋”到宋軍軍陣之中,落在青石地板或宋軍的鎧甲之上。

此時,發生了件讓宋軍肝膽俱裂的事。宋軍軍陣中閃現出一團團爆燃的強光,而後傳來轟然如同雷鳴般的巨響之聲。宋軍兵卒在強光中東倒西歪起來,有的捂着滿是血污的臉,亂喊亂叫,有的撲到在地上,有的直挺挺的倒在地上。

這正是崇明島工坊按岳飛的指點,新研發的霹靂箭。核心部件還是那個帶燧石擊發裝置的箭簇,箭簇擊中較硬物體後,內部會產生火花點燃中空箭桿中灌注的新一代火藥,那箭桿之中除了火藥粉末,還有細小的鋼珠鐵釘一類的增加殺傷效果的物品。

這種爆炸,除非彈屑命中要害,否則不致命,但傷人效果卻是驚人。居於爆炸箭矢的周圍人員,沒有甲冑護衛的皮肉皆被彈屑崩的皮開肉綻,有的甚至被崩瞎眼睛。還有很多人被爆燃的火焰灼傷。

一時之間,宋軍大亂。霹靂箭依舊持續不斷的襲來,在連續不斷的爆炸聲中,宋軍已是鬼哭狼嚎的亂成一片,現場硝煙瀰漫。三輪箭矢過後,長弓手背嵬衛突然向兩邊散開,

三十多騎人馬俱甲,近仗高的鐵騎開始衝鋒,他們肩並肩,將那平頭的騎槍斜端着,平鈍的槍頭探出,壓低到馬胸下部的高度。這是啓蒙時代中級軍營新兵種--【板甲重騎】,他們的戰馬是一種比夏爾馬體型稍小的巨型戰馬,足以載着重達一百多斤的加厚鐵皮罐頭板甲馳騁疆場。

那些像無頭蒼蠅般亂竄的近千宋軍如同一堆雜草,在如同一臺割草機般的成排鐵騎掠過之後,全部支離破碎的倒在血泊之中。鐵騎飛馳而過時,部分是被騎槍的槍頭頂飛;部分是被高頭大馬直接撞倒;還有部分是相互擁擠中,被自己人推倒在地。但他們的下場卻都是被鐵蹄踩踏的血肉模糊。

只有少數倖存者逃入了大街兩旁漆黑的小巷小街,或丟掉兵刃蜷縮在街邊,舉手求饒。

此時,岳飛帶着兩百背嵬衛業已趕到,看到如此戰局立刻高聲吩咐夏越說道:“你去衙署和百官的府邸區督戰,我自領兵去攻打皇城。其餘人等隨我來。”說罷,他一夾馬肚策馬順着御道繼續南奔,三百名背嵬衛,百餘名板甲重騎和長弓手緊隨其後。

與此同時,東西兩邊的城牆上各兩百名背嵬衛,五十名長弓手也順着城牆跑步疾進,連續控制了新開門,保安水門,侯湖門,錢塘門等各個城門。另有五百多名背嵬衛,長弓手,維京水手,板甲重騎已沿着副街殺入衙署和府邸區中。

中書省的衙署中有二百名當值的兵卒,他們早早聽到動靜,在都統的喝令下集合在院子中。這些廂兵,除了那個都統,誰都沒上過戰場,唯一見過殺人是在刑場上。

咚的一聲,大門被大錘砸開,二十多名凶神惡煞,黑盔黑甲手持利刃大盾的人出現在他們面前。這些廂兵已是面如死灰,有的人開始兩腿發抖。陣後十幾名弓弩手都忘了拉弓。

那二十餘甲士一句話也沒說,二十人迅速揮刀殺來,其餘在後彎弓搭箭,向內疾射。宋軍都統將手中佩刀一舉,剛剛高喝了聲“殺!”,眼前就閃過一道刀光,自己人頭已掉落在地。

一片刀光血影中,二十名背嵬甲士瞬息之間就各自劈出三四刀,地上多了十幾顆還戴着氈笠的腦袋以及幾十俱宋軍屍體。

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三十一章 據長安第三十八章 愛惜糧食的程咬金第五十章 最後的任務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五十四章 密約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五十五章 南襄兵禍第二十四章 遠襲第七十六章 失蹤的關羽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十一章 敗走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六章 疾馳的車隊第三十八章 兵進淮北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四十七章 北上投唐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二十九章 程昱辯鄴城第七十七章 進軍東川第四十七章 羣蠻之首第三章 朝會上的爭論第八十六章 戰武關第二十七章 許昌之圍第十五章 雲夢大澤第十六章 一個爛攤子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三十章 紙糊的樊城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的復仇第六十章 伐周第六十二章 攻城利器第四十三章 再破長槍第二十四章 兵進襄陽第三十六章 奇兵出擊第四十章 鞠義的先登營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二十五章 真降還是假降第四十五章 千人一腦的長槍陣第十六章 冀州猛將第四章 自立於世第五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二十二章 進軍漢中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四十三章 擒韓信第三章 破繭而出第四十章 鐵馬長弓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五十九章 天下無二朝第十四章 兗州之戰第二章 刺董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二十七章 近衛軍的首次野戰第三十五章 英雄獵手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四十一章 武卒銳士第十五章 破城重器第四十二章 大結局(全書完)第二十八章 三王聯合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三十三章 鐵器初級民居內的疍民第十七章 汝河谷地的征服者第三十章 王庭重騎與長弓手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二十章 油筒火龍第三十二章 絕不抽調南方兵力第六章 登基第八章 佳人之請第十一章 州縣三司與開花彈第八十章 大敗諸葛亮第三十四章 兵至“盛京”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一百零三章 收復江淮第四十八章 河洛長弓第四十章 軍制改革第三十九章 不用三段射第五十三章 熱兵器霹靂彈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六十章 沸騰的大地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六十一章 劉備的崛起第三十三章 湘江決戰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七十一章 漢疆闊土(本卷完)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八章 買賣人第九十二章 兵鋒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