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南下荊州

漢帝國四百一十八年,呂布做好了統一漢帝國版圖的全面準備。這三年是他這個時代過的最安穩的三年,與曹敏與貂蟬還有一羣子女等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比之前十幾年還多。

當下,整個呂布的控制區域有人口近六百萬。虎賁軍擴張到十八個師,包括三個虎賁騎兵師,六支虎賁水師。另有二十五萬的郡縣兵。到了夏天快結束時,呂布開始行動了。

……

居於夷陵,江陵的漁人,船工近日來發現江中突然多了許多順流漂下的木料。很快,夷陵,江陵的令守也得知了這一情況,他們將收集來的木料進行仔細調查,發現這些木料居然是打造木船所產生出的邊角餘料。這也就意味着,漢軍在長江上游的蜀江或峽江打造大量戰船。兩地的令守不敢怠慢,迅速將這一情況上報,直達天聽。

孫權知道這一情況後,大驚失色,這顯然就是呂布準備攻伐東吳了。他馬上召集羣臣商議對策。魯肅,周泰認爲這是呂布準備從巴蜀峽江進攻荊州的明證,建議孫權加強夷陵的防禦。

但是太史慈,甘寧不以爲然,他們認爲呂布放着襄陽的漢水水道不用,偏偏要舍易求難,從險峻的峽江中攻擊荊州,這道理上根本說不通啊。這兩名武將都建議孫權只需令夷陵,江陵兩地郡縣守將加強戒備即可,不用調動其它地方的駐軍,特別是不能抽調防禦襄陽方向的宜城守軍。

一直沉默不語的呂蒙開口說道:“陛下,我認爲呂布既不會從巴蜀進攻荊州,也不會從襄陽進犯荊州。因爲近日,據斥候偵報。江對面的揚州一帶,呂布軍在頻頻調動集結兵力。而且有大量船隻從淮水沿着漕道駛入長江。臣以爲,呂布會直接從江淮渡江,襲我江東。因此斷不可調動江東的沿江佈防兵力去支援荊州。”

陸遜此時卻說道:“其實,我們不用在這猜測。呂布如今實力雄厚,兵力是我江東的五倍之多,如果算上戰力則可能是我十倍之多。無論我們如何部署防禦,他總能找到薄弱環節襲我國境,可謂防不勝防。我們只能機動防禦,尋求逐個殲滅其幾股主力方纔有自保的機會。”

孫權眼睛一亮,將目光投向陸遜問道:“如何個機動防禦法?”

陸遜將早已深思熟慮的方略呈現出來:“稟陛下,臣以爲我們應該以水師爲核心配屬陸戰兵力,沿着長江以及各個支流水道靈活運動,而不是固守一郡一縣。如此,呂布軍如果單路襲來,我們可以集結兵力拒敵於某戰略要地,如果多路來襲我們可以逐個擊破。所以臣認爲,應該將我江東兵力集結成兩股,一股以江東水師爲核心配置五萬步騎,號稱東線軍,以防禦呂布從江淮進犯我江東,一股以荊江水師爲核心配置五萬步騎,號稱西線軍。以防禦呂布從巴蜀或襄陽進犯我荊州。”

孫權思索片刻,點頭說道:“如此甚好,我就任呂蒙爲西線都督,太史慈爲左將軍統領西線軍。任陸遜爲東線都督,甘寧爲右將軍統領東線軍。”而後,孫權又做了各項相關的人事調令和兵力部署,着人細節規劃。衆臣齊聲稱諾,各自退去,按詔令各自準備去了。

深秋時節,斥候來報,大批船隻順着峽江滾滾而下,並且在夷陵用竹筏燒斷了橫在峽江江口的攔江鐵索。看來呂布真是要從峽江進攻荊州了。西線大都督呂蒙不敢怠慢,急令左將軍太史慈將西線軍的主力開到江陵。準備迎戰出峽江的巴蜀水軍。同時令夷陵的守軍都尉堅守不出。

與此同時,上百艘槳帆戰船順着漢水快速而下,打頭的大型戰艦以船稍處巨大的金屬撞角將橫於漢水中的攔江鐵索一衝而斷。漢水兩岸,三個虎賁師疾步而行,用船運載而來的巨型配重式投石車輕鬆砸塌了宜城的城牆,虎賁步卒一擁而入。宜城此時僅有守軍五千,守將周泰指揮兵卒奮勇抵抗也沒能撐多長時間。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一萬虎賁僅用一個多時辰就控制了宜城全城。

三萬多虎賁將士在高順和成廉的率領下繼續馬不停蹄向漢水下游進發,沒有在宜城留一兵一卒。後續會有負責運兵與輜重的大量船隻載着漢軍的郡縣兵來駐守該城。

漢軍長驅直入,漢水兩岸城池逐一被攻破或主動投降歸附。漢軍兵鋒直指夏口。

呂蒙的四萬大軍在江陵停留多日並沒有發現從峽江而來的漢軍水師繼續東進,正詫異間。獲得斥候稟報說,那些漢軍船隻又縮回峽江。呂蒙一聽,就猜到自己可能上當了,連忙派出斥候查探襄陽方向消息。同時下令將西線軍主力沿着長江開回夏口。

斥候沒走幾天,就返回並迎上呂蒙的船隊,將漢軍在襄陽的行動稟告了呂蒙。呂蒙一看自己果然上當,心急如焚,急令西線軍船隊加速前進,一定要趕在漢軍來到之前抵達江夏。太史慈看到他焦慮的樣子,勸解道:“都督,那陸都督提出的方略本意就是如此,我們並不要去在意關卡隘口,一城一池,主要精力是尋機與漢軍主力決戰上,所以都督您不用懊悔什麼。我們是在夏口與呂布決戰,還是在宜城與呂布決戰都差別不大。”

呂蒙聽了這話,心裡有所寬慰,情緒很快鎮定下來。此時江夏郡的長江以北大部分縣城都已被漢軍收服。同時後續的漢軍郡縣兵已經向西邊的當陽和東面的公*安攻去。漢軍虎賁前鋒已經抵達夏口對岸的漢水入江口,在此安營紮寨,並在翼際山上構起營壘。

遠在建業的孫權也收到了消息,他聽說呂布軍已經深入荊州腹地,一顆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但是他身旁的陸遜卻不以爲然的說道:“陛下不必憂慮,這呂布實力巨大,他若硬攻,我們無論怎麼防也不可能做到不丟一城一地,只要我西線軍安然無恙,他呂布即使佔據了荊州所有城池,也算不得奪取了我荊州。”

孫權聽了這話,淡然的說了句:“但願呂蒙能在荊江大敗呂布軍。”

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十四章 包衣啊哈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三十六章 老姬昌的伎倆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四十九章 槍林如鋒第四十三章 姬昌屠黎第十三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一章 掌控荊湖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十二章 吳山腳下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八十七章 黃關張夜襲曹營第十一章 兩分鐘奪一國(求推薦)第一百零九章 一統天下第三章 秘密部隊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第二十五章 刺頭司馬囧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十七章 北歸第六十章 巨型“囚籠”第四十九章 李密之死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十九章 堅堡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四十二章 兀朮試銃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五十八章 皇子的對視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二十四章 山海關之戰第三十二章 張昌之亂第二十六章 爲妻備戰第三十三章 和談第十二章 憂慮的朱元璋第十九章 張濟入南陽第二十五章 宛城之變第三十七章 張方遇阻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二十九章 鉸刀第二十章 汝水行舟第二十二章 巴蜀解危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八章 反圍剿第五十四章 賈詡毒計第一章 楚國故都第五十四章 瘋皇完顏亶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十九章 堅堡第五十一章 “逃兵”司馬穎第六十五章 大門洞開的益州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四十三章 屍懸東都城第五十三章 北方來客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五十三章 劉禪的匈奴繼承者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二十八章 厲兵秣馬第八十五章 進佔弘農第十二章 六合驚變第二十一章 擊殺張濟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十章 洗腦所第十三章 豪傑末路第四十六章 誰是甕中之鱉第三十一章 生擒帝辛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一百章 危如累卵的曹魏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四十四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十二章 天上掉下個大兗州第三十六章 鏖戰第十五章 生擒典韋第八十八章 虎癡圍洛陽第二章 驍果軍逃兵第十六章 黎明前刻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十四章 滿庭芳滿江紅第三十一章 鏖戰開始第四十八章 初戰黑山賊第四十九章 二王伏誅第九章 翻臉第二十八章 火繩機銃第三章 築河築城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三十七章 血與火的熔爐第四十四章 引狼之策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六十八章 任性的張飛第十九章 溯淮狂飆第五十七章 西進潼關第八十九章 陝縣之東第六十八章 河東炮戰第四十四章 霸王奪鼎第三十章 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