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攻克柴桑

柴桑城曾經是孫權還未稱帝前的首府,如今則變成了吳國的西境邊城。當下的柴桑守將是曾經火燒赤壁,赫赫有名的老將黃蓋。

孫權,陸遜之所以要他來鎮守柴桑,是因爲此城太重要了。柴桑所在之地,乃兩山夾一江的地形,兩座南北連綿千里的山脈被大江一分爲二,山西邊就是沃野千里的荊州平原。東邊就是與江東連爲一氣的豫璋和淮南地區。而柴桑城就正正坐落在這個江口之上。

只要柴桑不失,荊州的水師順江而下就要冒着被人掐斷後路的風險,而從陸路上沿江的而進的路線更是不可能。

黃蓋屯兵柴桑,日夜操練,加強城防,囤積了足夠糧草,就等着呂布的漢軍來磕掉幾顆牙齒。這一日,黃蓋得報,柴桑以西江面上出現大批船舶,江岸之上也出現大隊兵馬。打的都是漢軍旗幟。黃蓋冷笑說:“老夫等他們等了好久,終於來了。”他一邊下令備戰,一邊令快馬飛報建業。

漢軍很快兵臨柴桑城下,有五萬之多,其中包括了三個虎賁師。而駐守柴桑的吳軍僅僅有八千餘人。這倒不是陸遜孫權不捨得給兵,而是東吳當下確實缺兵少將。八千兵力已在東吳總兵力中佔了相當比例。

漢軍開始擇地分頭安營紮寨,將柴桑與外界孤絕起來。不過幾日,配重式巨型投石車也組裝了上百俱,五六百俱弩炮都在城外佈置好陣地,只等主帥高順一聲令下就發起總攻。

但是高順卻遲遲沒有下達攻擊令,連城頭的老黃蓋都詫異起來。其實,高順是在等個訊息,他要等到建業的陸遜分兵援救黃蓋,兵行半路時纔開始攻城。

陸遜已經得到漢軍兵至柴桑的稟報,他盤算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後,終於決定分出東線軍團的一半兵力去柴桑與東進的漢軍進行決戰。

他的想法也不無道理,他想【江東地區正對面的漢軍船舶上次都被一把火燒光了,現在不大可能還有渡江攻擊江東的能力,即使來了自己不是還留有一半的兵力嗎?剩下的這些兵力足夠憑水軍優勢拒敵於長江天險,即使部分漢軍渡江而過,也能堅持到柴桑會戰的結束。到時吳軍順水而下,一天就能回援。相反,如果放任荊州漢軍攻陷柴桑,則實力雄厚的漢軍荊州水師就會出現在江東江面上,漢軍也能從陸路上向江東進攻,那時吳軍將陷於無比被動的局面。而憑藉柴桑這座堅城,吳軍大勝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吳軍西進的消息很快被漢軍散佈在長江沿線的走舸偵騎所探知。高順即刻發起對柴桑的總攻軍令,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柴桑。早已準備多時的幾百俱投石機向柴桑城投去滾滾巨石,投石機旁堆滿了做爲彈藥的巨石,都是在等待攻城的這些天陸續搬運而來。弩炮也準備了充足的彈藥,砲彈,火爆彈如同暴風驟雨般向柴桑城砸去。

轟擊持續了整整兩個時辰,柴桑城內幾乎沒有一棟完整建築,城中到處是沖天火焰。吳軍兵卒開始還忙碌着擔水救火,到最後發現根本沒有作用,就放棄了。所幸柴桑城的糧食都藏在地窟之中,未被大火燒燬。西面的城牆也倒塌了一大截,漢軍開始從倒塌的城牆豁口蜂擁而入。這次攻城,做爲前鋒先登的是一千玄甲鐵衛。他們入城之後,勢不可擋,一馬當先向城內府衙,另外三個城門衝去。

老黃蓋得知城牆破了,持刀上馬,帶着數百親兵策馬來到西城,沿途又招攏起正如無頭蒼蠅般東奔西跑的吳軍近千人。在去往西城的主街上正碰上了衝來的玄甲鐵衛。黃蓋看得真切,這些玄甲鐵衛前面,還有一名徒步作戰的猛將手持雙斧,腰間插着七八把尺寸稍小的斧,他身後跟着兩百同樣持斧的部屬,也同樣揮舞利斧亂砍亂殺。此將就是典韋。

黃蓋一咬牙,提刀拍馬上前就要斬殺典韋。典韋一看,是個敵方大將,二話不說,將兩斧往背後一掛,取出腰間小斧向黃蓋投擲而去,他身後的部屬也齊齊將手中利斧向黃蓋投去。

黃蓋一馬當先衝在前方,這使得親兵來不及護住他。百十把飛斧瞬間撲到黃蓋面前,黃蓋大吼一聲將手中大刀掄圓了,盪開幾十柄飛斧,可還是有數柄利斧劈中他的身體,其中一斧正中他的面門。黃蓋身體在馬上晃了兩晃,而後直挺挺的掉下馬來。

同一時刻,玄甲鐵衛已經掩殺上去。面前這些吳軍兵卒在玄甲鐵衛面前如同土雞瓦狗一般。被對方用鋒利的橫刀一刀幾個成批的斬殺。被鐵衛橫刀整齊切斷的兵刃,頭顱,肢體嘩啦啦的掉落在街面的青石板上,鮮血流淌的滿大街都是。

這個時候,大批大批的虎賁軍劍盾重步兵,陌刀手也開進柴桑,沿着大街小巷四處追殺還未跪地投降的吳軍兵卒。柴桑城內的吳軍在轟擊階段就傷亡兩千餘人,漢軍攻入城漢中又被斬殺三千餘人,剩下的兩千餘人全部跪地投降。戰鬥至深夜時分,整個柴桑城已經完全被漢軍控制。

此時,陸遜的船隊已經行至柴桑下游百里處,預計天亮時分就能抵達柴桑所在的江段。陸遜滿載兵員的船隊快到柴桑時,他下令船上除了留下足夠接舷做戰的兵卒,其餘兵卒都登上陸地,沿着江岸向柴桑進發。他知道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這樣不至於萬一水師敗了,水戰中多餘的步卒也跟着一起喪身水底。

漢軍的蜈蚣艦隻在夏口水戰中亮相了一次,而且吳軍幾乎全軍覆沒,戰鬥地點又遠離江東,那場戰役沒有幸存兵士能跑回江東。所以陸遜對漢軍的水師還是沒有足夠了解,還不知道漢軍水師基本上拋棄了接舷戰這種傳統古老的水戰形式。如果他知道,就會完全放棄水戰,而只把這些所謂戰船當作純粹交通工具用於運兵運糧。

剛剛攻克柴桑的高順通宵未睡,緊張的部署着軍隊,天一亮後,又將是一場大戰。

第二十三章 項伯投敵第四十七章 火力碾壓第十九章 漢軍的反擊第五十六章 圈套中的陷阱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之日第五章 屈打成招第十三章 初戰曹操第十章 李自成的難題第五十二章 孔明在哪裡?第四章 疾風射手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二卷 長平公主第十八章 教訓張飛第十章 錢滾錢,錢變人第六章 錢塘黑影第四十二章 東海王之死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五十五章 三千年之大定局第三十八章 返京第十三章 崇禎的疑慮第二十八章 憂慮的曹操第五十二章 中原故土第七十九章 江州之戰第七章 龍藏浦河口的新城第二十二章 勤王之軍第三十一章 鏖戰應天第一卷 甲申正月第二十八章 兵過峽江第五十七章 受驚的曹阿瞞第二十二章 砍活樁第四十三章 牛刀小試第五十四章 兵進上黨第四十八章 不戰自潰第三十九章 洛水伏兵第五十六章 閬中的反擊戰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四十七章 黑山軍第四十一章 窮寇末路第九十六章 沿黃河而進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五章 奪宮第四十九章 太行之圍第六章 東宮復立第十八章 妲己遇險第三十章 戰潼關第四章 殺人神器第十四章 千里突襲衡山水師第二十七章 不可能的奇襲第六十一章 纏鬥第一章 戰火中的少年第十七章 瀏陽炮第三十三章 太行山中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二十三章 廣濟之戰第六十七章 會寧府風雲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三十一章 嗚咽的號角第十八章 攻擊來自地下第五章 江都大總管第四十五章 狂怒的帝辛第一百零八章 長江上的決戰第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第三十五章 先開口爲強第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十章 廣陵戰灌嬰第三十三章 大破長槍密集方陣第十一章 敗走第二十七章 願生命化做那朵蓮花第二十六章 汝南伏兵第十四章 歸順招安第五十五章 混亂的金廷第二章 浮海洲第二十六章 勝券在握的朱元璋第十三章 蜈蚣戰艦第五十三章 四足鼎立第六十一章 一戰定生死第八十二章 漢帝國第二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五章 奪宮第六章 立國稱方第三章 天津右衛第二十三章 段達來迎第十五章 算盤城第四十一章 對決韓信第九十三章 打通商於道第九章 飛騎登陸第二十八章 春秋之戰第四十八章 無底洞第五十一章 一舉潰敵第十章 雞飛狗跳第六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二十五章 大方陣第五章 接戰大象之國第二十一章 李巖之死第七十五章 火中取栗第二十一章 兵權謀家的無奈第十六章 熱兵器時代的陣地第十四章 廢物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