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聲勢

風無痕已經愈來愈習慣皇帝隔幾日就有一回的召見,因此面對羣臣豔羨的目光時也沒了那等不快的神情。然而,暗處窺伺的人對此無不表現出深深的憂慮,風無言那邊的四位皇子固然心中忌憚,就連幾個老一輩的皇叔皇伯一流也對他充滿了警惕。風無痕近年來的舉動無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若是這位至尊真的立他爲儲君,那旁人豈不是白費功夫,而讓他揀了一個現成便宜?

雖然風無惜開府封王已有了好一段時日,但由於朝中事務紛亂,蕭雲朝應付得精疲力竭之餘,便無暇他顧別的事情,竟是把給風無惜求差使的事情丟在腦後了。瑜貴妃蕭氏則是忙着固寵,再加上實在不滿幼子的行跡,因此也不免冷落了風無惜。此消彼長之下,寧郡王府的門庭便比先前冷落多了。

風無惜也不是傻瓜,自然察覺到了這種變化。如今每次入宮請安,往往說不到幾句話,父皇便露出倦意,面上更是沒了以往的親切,常常是淡淡相對。如此倒也罷了,就連一向寵他愛他的母妃也不似從前了,不僅時常責備他性子嬌縱,就連他寵愛一個丫鬟也要拿出來說三道四,直叫他憤恨之極。

這位從小被人寵溺太深的寧郡王哪會受得了這等忽視,因此隨着風無痕的寵眷日深,風無惜的脾氣也越來越大,成天在府裡發作下人,一時之間鬧了個雞犬不寧。那些個原本以爲跟了好主子的僕從們只能哀嘆自己的命運堪憂,無奈礙着蕭家的勢大,竟是誰也不敢辭去。

這一日,風無惜勉強提起精神入宮請安,誰料在勤政殿門口就被人攔了下來。儘管石六順臉上帶着謙卑恭謹的諛笑,但不知怎地,風無惜從中就是看出了一縷不屑之意,立時難以掩飾心頭的怒火。“你走開!不管父皇有什麼事,哪有不見本王的道理?你左右不過是一個卑賤閹奴,竟然敢攔着本王的路,未免太自不量力了!”氣急之下,風無惜的言語便沒了以往的客氣,也忘了瑜貴妃一直吩咐的話。

石六順雖然只是奴才,但在宮中除了皇帝,就是嬪妃也待他客客氣氣的,連瑜貴妃也慮着他是皇帝的人,從不對他呼來喝去。此刻他竟受了這樣一頓排揎,頓時心中大怒,但他乃是城府甚深的人,面上反而更恭敬了。

“十一殿下說得是,奴才只不過是一個閹奴,自然不夠資格攔着您的路。不過皇上在裡邊單獨召見七殿下,早有口諭吩咐,外人不得擅入,因此奴才不敢違旨。若是十一殿下真有那個孝心,不妨在此地多等一會,等皇上有閒,自然會召見。如若十一殿下等不得,不妨就先回府去,待到皇上接見完了七殿下,奴才再派人去通知您如何,橫豎這邊也不知何時結束。”石六順這話說得極爲陰險,風無惜是被寵壞的人,此話一出,受不得激的十一皇子定會暴跳如雷,如此一來,皇帝定然不悅,發作一通還是輕的,重則還會加上別樣責罰。

風無惜果然上當,倘若裡頭是別人正在奏對,那他也許還忍得住這口氣,但那位同父同母的哥哥在裡頭邀寵,自己卻在外頭受氣,這是他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接受的。本就有些氣急敗壞的他兜頭就甩了石六順一個巴掌,不顧一切地推開了大殿的門。

皇帝在裡邊聽着風無痕奏報那日水玉生煙上的遭遇,因此本就心煩意亂,聽得外邊喧譁震天不由大怒,正想喝罵時,卻見風無惜冒冒失失地闖了進來。“無惜,你這是幹什麼,沒見朕有要事和你七哥商議麼?你這麼沒有規矩,那些老師先生是怎麼教你的?來人,將他送到凌波宮,讓瑜貴妃好好管教一下這個孽障!”

風無惜不料甫進門就遇到父皇的雷霆大怒,剛纔的盛氣頓時弱下三分,但一看到旁邊坐着的風無痕後,他頓時感到分外委屈。也不知哪來的氣力,他一把掙開了侍衛,趨前幾步跪倒在地,砰砰砰地連叩了三個響頭,額頭已是一片烏青。“父皇明鑑,兒臣今日入宮請安,誰想被人擋在門外,這才舉止孟浪了些。只是七哥和兒臣乃是嫡親兄弟,父皇與他談話爲何要避開旁人?兒臣左右不過是請過安便走,又不礙他的事!”

皇帝見風無惜叩頭時已是有些消氣,但聽他猶自犟嘴,甚至還把矛頭對準了毫無關係的風無痕,頓時氣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此時他才深悔以往過於放縱了風無惜,可想而知,一個連自己本分都忘了的皇子,怎麼能擔當儲君的重任?

“把他帶下去,君前狂言朕也就不追究了。無惜,回去好好問問你母妃什麼叫本分!”皇帝換了一副面無表情的模樣,揮手示意侍衛將風無惜帶下去,絲毫不顧他還在叫嚷着什麼。

剛纔風無惜闖進來的剎那,風無痕清清楚楚地感覺到這個弟弟身上的沖天怨氣,想不到八年下來,兩人的關係竟完全顛倒了過來。以前是自己嫉妒風無惜獨佔了父皇和母妃的目光,眼下卻輪到了自己的聖眷蓋去了別人的光芒,真是世事無常莫過於此。他心中冷笑一聲,面上卻猶自露出惶恐的神色,待到風無惜和其他侍衛退去時方纔離座跪下,“父皇不必大動肝火,十一弟畢竟還年輕,性子未免衝動了些,他只是惦念父皇的身子,因此才行事莽撞,還請父皇不要計較。”

這話說得頗爲得體,無奈皇帝深恨剛纔風無惜的不懂事,因此只是冷哼了一聲。“已經十八歲的人卻只知道斤斤計較這等事情,朕看他的能耐也只是有限!算了,不說他了。”皇帝的疲憊之色一閃而過,隨即便繼續了剛纔的話題,“那幾個朕的兄弟輩不安分也是常有的,朕自會讓人處置,你就不必管這檔子事情了。”

風無痕連忙起身應是,也不再糾纏風無惜的事,落井下石本就是庸人所爲,他可不想破壞父皇對自己的好印象。父子倆又議了兩句其他事,皇帝的倦色便上來了,精神也略有不濟。風無痕連忙知機地告退,臨出門時卻聽得皇帝又告誡道:“朕給你的東西自己收好,不要存着別的想頭。與其讓那幫能人打它的主意,不如讓別人幹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有的時候,人算不如天算,朕不希望你走了其他幾個兄弟的老路子!”

風無痕聽得汗流浹背,父皇突如其來的這一說無疑表示讓自己不要動那小金筒的腦筋,他也不知道自己回答了些什麼,最後竟是有幾分狼狽地出了勤政殿。他現在覺得,自己愈來愈無法猜度皇帝的心意了。

風無惜自然在瑜貴妃那裡吃了好一頓教訓,與此同時,朝中的不少人已經收到了訊息,準備醞釀一場風暴。天一早就遵照主人的吩咐,暗中聯絡了風無言等人,就連早已不管正事的幾個王爺也全都動了起來,一時之間不少官員都收到了指示,只等着有人發出第一炮。由於皇家密探由於風絕的“死亡”而失去了往日的效率,因此這番大動作竟是還未引起皇帝的注意。

終於,禮部尚書崔勳打了頭炮,上了洋洋灑灑的一篇萬言奏疏,其中歷數了古來明君逃不過蕭牆之亂的種種情由,請求皇帝早立儲君,以安國本。皇帝多年未定儲位,因此這種奏摺着實不少,上書房也就毫不在意地將其轉呈御前,誰料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不過五天的功夫,京城和各地轉來的請求皇帝早日立儲的奏摺幾乎堆滿了整個上書房,一向行事謹慎的幾個大學士全都亂了方寸,那幫書吏則是一個個都收斂了許多,唯恐自己觸怒了這些皇帝的寵臣。

如此聲勢浩大的請願讓皇帝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此時不管立誰爲儲君,都無法平息這股風波。況且依着他自己的性子,在羣臣的逼迫之下作出決定是絕不可能的。雖然皇帝已經察覺是自己的老對手挑起了這次的亂子,但人數衆多的上書者使得他無法下旨切責任何一人,況且這些人全都打着爲江山社稷着想的大義名分,奏摺中又隻字不提該由誰登上儲位,竟是全無駁斥的道理。倘若是從前那樣三五成羣的上書,那皇帝還可能個別施壓,讓羣臣平息下來,但眼下卻是再也無法用這種法子了。

這等緊要關頭,皇帝便再也顧不上海觀羽的執念了,先前對他病情的置若罔聞只是因爲自己的一點私心作祟,但現在必須讓他出山才行。以皇帝目前的心思而言,與其讓一位老臣這麼死去,還不如讓他在國事上殫精竭慮,皇家的家務事比起江山社稷而言孰重孰輕,這點道理他還是分得清楚。

宛烈二十七年十月末,皇帝因病免朝,而告別朝堂已久的海觀羽卻再度現身,以宰輔的名義總攬朝政,珉親王風珉致於同日召見諸多皇族親貴,京中躁動不安的勢頭暫且穩定了下來。然而,羣臣的目光仍然盯着那個虛懸未決的位子,無論是遠在西北的蕭雲朝還是奔赴雲貴的賀甫榮,都被這次的請立太子一事攪得不得安寧。京中來往各地的信使,也猛地比平日增加了幾倍。所有人都在猜測,皇帝究竟會作出何種決斷?

第八章 遷居第三章 冤家第三十六章 套問4月14日晚8點,府天與您相約三江交流會第二十章 異數第十八章 謀劃第十四章 小疾第二十五章 兄弟第十一章 大汗第二十七章 暗打第二十三章 清援第三十七章 兵災第二章 尷尬第十五章 獻禮第三章 深謀第九章 滅口第三十九章 渾水第十六章 大風第四章 故人第三十二章 名劍第四十章 新春第十五章 爾虞第十六章 暗第十六章 血盟第八章 辭表第四十章 用人第三十七章 驚聞第十二章 算計第三十六章 滋味第三十三章 受驚第十九章 結盟第二十章 考結第二十章 射藝第三十一章 斷腕第三十四章 商議第六章 皇子第三十一章 寵幸第四十章 鏖戰第十六章 血盟第三十四章 叛離第三十章 詭道第六章 傳訊第八章 密鼓第四十章 鏖戰第二十四章 變故第十章 驚變第三十五章 “善事”第三十章 發作第三十八章 造訪第一章 踏青第十四章伏擊第二十三章 滅口第二十四章 尷尬第三十二章 掩罪第十九章 開考第五章 決意第二十八章 潛出第四章 試探第二十四章 抄撿第四十三章 黑夜第十四章 買賣第三十四章 驚喜第十一章 坦言第二十六章 教導第一章 踏青第三十三章 算帳第十八章 帳簿第三十五章 憂心第四十章 空缺第十一章 做戲第三十三章 返京第十一章 宗學第八章 明珠楔子第三十章 變數第八章 生擒第三十八章 死局第十七章 說客第十八章 奏對第十章 教導第四十一章 過問第三十一章 斷腕第二十四章 手足第三章 詳談第五章 分際第三十七章 上鉤第二十二章 重逢第三十六章 套問第三十七章 兵災第四十三章 黑夜第十一章 鴆殺第二十一章 真相第八章 父女聲明第十九章 老謀第七章 父女第三十九章 險棋第十三章 辦案第二十一章 條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