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特遣組

臨高縣城,對外情報局的“農場”情報培訓中心乙部――原苟二家的宅院裡燈火通明。四五間的改爲教室的廂房裡都坐着幾個大明人士。一個個神情嚴肅。門窗關着,除了門口掛着的數字代號牌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文字標記。

李炎逐間的進入房間談話――廂房裡的大明人士全部是經過對外情報局長期培訓準備外派到大陸上去得元老,他們將分頭去各地執行情報蒐集、布點和貿易行動。爲下一步的大陸攻略打好基礎。

這裡沒有郭逸的廣州組和常師德的雷州組――這兩個組目前等於是在半公開活動。廣州和雷州現在都屬於黃區,集中在這裡開會的都是即將前往橙區和紅區的人員。他們是冒着極大的風險的,正如爲他們來進行衛生講座的時部長所言:最大的危險不是大明無能的特務機構――他們連野蠻人的情報系統也破壞不了,而是整個古代社會的衛生環境。

每個外派人員都簽署了志願書,並且按照要求寫下了遺囑――有些人不願意寫。“我在這個時空即沒有孩子也沒有家人,還寫這個做什麼。”

童貫就是其中之一,作爲安裝公司的負責人,D日之後一直在建築總公司搞設備安裝,對外情報局掛牌子之後他立刻報名要求出外勤。現在終於如願以償的成了“長江特遣小組”的組長。

所謂“長江特遣小組”是對外情報局搞得一個長期情報蒐集項目,主司長江流域的軍事要點、交通樞紐的地理調查。對重要的渡口、津關進行必要的地理測繪,同時蒐集沿江上下經濟、社會、政治團體的情報,作爲穿越集團進行備選方案之長江攻略的決策基礎,行動代號按照童貫自己的提名叫“鴛鴦茶”。

除了這個特遣小組之外,情報局還將同時向杭州和北京各派遣一組情報-貿易人員。利用山海兩路的體系進行佈局。另外,遼東組的人員也將隨廣州組人員先期前往廣州,準備通過李洛由的安排進入遼東。

在黃區和紅區同時展開四組人馬,在對外情報局歷史上還是頭一次。將有十幾名元老同時接受外派任務,這樣的大的手筆讓元老院有些擔憂。但是在儘快展開大陸謀略,獲得更多的物資、人口和資金渠道的前提下,這個風險還是有必要的冒得。

每一組的組員都已經熟讀了任務書――看完之後就要回收,這裡的一片紙都不許被帶出去。李炎此時正在向他們進行最後的任務傳達,內容是關於進入行動去的交通安排和萬一遭遇特殊情況之後的應對預案。

每個組走什麼路線,採用什麼交通工具全部是保密的,每個小組只知道自己的交通方案。只有李炎知道全部的細節。

在其中的一間最大的屋子裡,坐着本次行動中規模最大的潛伏小組:“長江特遣小組”。這個小組的四名成員此刻正在屋子裡喝茶打屁。儘管多數人經受了長達半年以上的訓練,同時對大明的反間諜能力其安全嗤之以鼻,但是在即將要潛入敵人腹地的前夜,每個人的內心還是感受到緊張和壓力。

他們喝着濃茶,天南海北的聊着天來舒緩自己的緊張感,其中有幾個又有了抽菸的慾望,不過煙已經被他們自己戒掉了――他們要去得地方香菸是稀罕的海外貨,連抽菸鬥和水煙恐怕都不成。崇禎在其統治的十幾年裡經常間歇性的搞戒菸運動,最嚴重的時候抽菸甚至可以殺頭。爲了避免惹上無謂的麻煩,乾脆戒菸是最好的辦法。

“咱們這一去,就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回來了。”童貫喝着茶說道。

“我看得三四年。”張彪說道,“古代的交通條件,沿着長江的各州縣都走一走,就是舊時空有汽車有火車也得不少日子。”他說着玩弄着手裡的一枚永樂錢,這枚錢不時的在他的指間變換着,一枚在變成三枚、四枚乃至五枚。一會又全部消失。

張彪是歷史學碩士研究生,魔術愛好者,擅長硬幣魔術,在準備投身情報工作時又苦練各種“手技”,準備以江湖藝人的身份作爲偵查掩護。他將是童貫的主要組員。

“要在太平年景,倒還好說。這三四年可都是大明的末世。”吉諫章有點不放心的說。他一身師爺賬房的打扮,吉諫章寫得一筆好毛筆字,在情報局又經過這方面的特訓。

童貫卻滿不在乎:“真正大亂的時候還沒到來,這會我們要去的長江沿岸各個州縣還是有王法的。再說我們還有個武林高手護衛嘛。”

徐天琦說:“我對武林高手不大信任,寧可多帶點子彈來得可靠。”他原本在外事部門工作,因爲眼下外事部談不上多少工作工作很無趣。臨時決定投身情報工作――他受訓的時間比較少。童貫準備把他安排在情報站,作爲常駐人員。徐天琦的專業是英語――這當然派不上用處,但是他本人對江淮方言頗有研究,也算是一種有用的技能。

“武林高手也好,手槍也好,都不是關鍵問題。關鍵是錢。”童貫悠然說道,“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

長江特遣小組的活動是長期性活動――執委會和情報局對他們的具體工作內容不做任何限制。只給出大概的方向。下到南京上到重慶、成都都是長江小組的活動範圍。情報小組一但出發之後就得完全依靠自己進行活動,包括後續的活動經費也得設法自籌一部分。

“對外情報局會給我們多少錢?”徐天琦對此很感興趣。

童貫說:“上次李炎和我談過。大概是五百兩銀子。這筆錢開局足夠用了。我們要走遠路,身上不能帶太多錢。錢財露白容易出事。”

正說着話,李炎進來了。他笑容可掬的提着一個帆布包進來了。

“李處,你可來了。”童貫做出一番熱情洋溢的表情,站起來握手。

“呵呵,久等了。”李炎說着把一隻帆布包放在桌子上,“這是給你們的裝備。”

“我們什麼時候出發?”

“就在這三天內。”李炎說,“交通我們已經安排好了。”他坐下來打開帆布包,把裡面的東西分發給在場的人。

“你們先坐船到廣州,在廣州起威鏢局和你們的土著保鏢匯合――就是這個人。”李炎遞給童貫一份紙面文件夾,“這是他的材料,你看一看,完了還得還給我。”

童貫打開一看,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李小剛?他爹叫李大剛?”

“對。就叫這名字。”李炎說,“李大剛是起威鏢局的老一輩。武功很是了得。最近幾年年老體衰纔不不出去走鏢了。他兒子拳棒都很拿得出手。是起威新一代的生力軍。”

“可靠麼?”

“很可靠。”李炎說,“臨高對李大剛有救命之恩,李小剛又專門到臨高上過培訓班。政保總局對他們全家的鑑定很高。而且李小剛的兒子已經被送到芳草地去念書了。”

這一次除了李小剛作爲長江小組的隨行保衛人員,李大剛和李小剛的老婆向春花也會隨同前往。

“向春花也是護宅鏢師出身。對你們小組會很有用。”

“全家上陣?真是忠心耿耿了。”

“人手多一些沒壞處。”李炎沒說的另外一件事這是殖民貿易部拆分起威鏢局系統的手段。李大剛是江西人,是孫可成最忠心的“同鄉老弟兄”,江西幫的基本班底。正好藉此機會拆分掉。

李炎接着從包裡掏出一個布包,打開一角:裡面露出了金燦燦的金葉子。

“五十兩黃金。”李炎說道,“按照大明的匯率,差不多就是六百兩上下的銀子。”黃金比白銀容易攜帶,商賈遠行需要攜帶大筆款項的,往往會事先兌成黃金。

最後4支Glock手槍,每支槍2個彈夾。這是元老的標準個人武器。這幾支手槍原本就是他們的佩槍,幾天前全部送去進行了檢修保養。另有200發9mm派彈。用鐵皮盒子裝着。

一部分情報人員認爲搞貿易-情報工作用不着手槍,但是古代社會的治安很差,沒有利器防身不安心,所以討論再三之後決定還是給貿易-情報人員配發手槍。當然,情報人員也可以選擇不帶手槍。

長江特遣小組不配備電臺,因爲童貫至今還沒有決定把特遣小組的據點安置在哪裡。情報局認爲可以安置在南京,但是童貫認爲江南地區未來會杭州情報組進行活動,在南京再安置一個有重複建設之嫌――他個人主張安排在武昌。

武昌在明末是四戰之地,情報局對他的這個主張不大認可――畢竟確保元老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武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不但是長江中游重鎮,還連接陝西、漢中等地,是南北的一個要害部位。在武昌能收集到很多有用的消息。”童貫對此地十分有興趣。

(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六節 優勢第六節 機構改革(四)三百八十七節 彩排第五十八節 防禦還是進攻第三百八十節 義兄第二百七十三節 清丈田畝第六十八節 甜港風雲--廣州第三百六十一節 救治四百二十五節 集體婚禮(七)第一百九十六節 訪春院第一百四十四節 佛山之行(十)第一百七十九節 地下政府第一百七十六節 中央和地方(二)第二百五十一節 秋賦(十六)第一百零八節 反攻倒算(二)第一節 全體大會三百五十五節 基本順利的第一天第四十二節 培訓第三百一十七節 被打斷的約會第二百五十節 各懷鬼胎(一)二百一十一節 還鄉(三)第三百九十七節 維斯特里之死第二百六十六節 聽證會(四)第一百一十六節 芳草地參觀記--歸途第一百一十六節 賴大來了第六十二節 新的教育第二十一節 築路(二)第二百節 逃出虎口第三十二節 混合式方略第三百八十二節 春夢(二)第三百二十節 融資(二十五)二百九十二節 放榜一百九十七節 造船計劃第一百八十六節 雷州經驗第一百二十三節 紅花會第二百四十七節 儋州開發研討會第八十九節 甜港風雲--窩裡反第一百節 重返肇慶第一百三十一節 鉤吻第三十四 戰後(一)第四百七十六節 碼頭救美第六十六節 南頭城第二百四十四節 嫌疑人第一百八十五節 直斥胸中第二百八十九節 佔領第四百三十六節 劉主任履新第四百三十三節 機構改革的風聲第一百四十八節 巧舌如簧第二百九十節 篾片第一百五十六節 炮擊東涌第二百七十九節 評估第九十三節 三山街三百零二節 修電腦的人第六十二節 臨高貿易協定第一百五十四節 紙棉餘波第九十四節 傳染病第二百四十七節 京師(四)第一百零三節 大鍊鋼鐵第一百一十六節 工商聯第一百五十七節 銷贓第五十七節 甜港風雲--米價和糖價第二百一十九節 遊艇第一百六十八節 米騷動第五十節 晚間休閒第三十五節 組織處新來的年輕人第一百二十三節 工人等級制度第三百八十二節 春夢(二)三百九十四節 名單第二百二十二節 任務書第九十一節 收購大昌第二百二十六節 大炮第一百六十二節 臥談會第一百八十二節 天地會的客戶們第一百五十三節 後續的問題第二百六十二節 京師(十九)第七十二節 甜港風雲--破解之策第三百八十三節 高雄市第二百二十六節 販賣私鹽第二百九十二節 侯爵第八十三節 祭旗開戰第八節 三水文塔第一百二十九節 殘跡四百四十節 特殊的紀念品第三百六十二節 告密者第一百七十一節 調查(一)第三百四十八節 濟州新貌(一)第二百三十節 奇襲梧州第二百五十四節 明秋的隱憂第一百五十六節 血源第四百四十二節 帝王學第二百二十六節 香灰第二百零五節 尋找缺口第2043章 新來的法官第六十一節 輿論準備第二百四十節 新的線索第五十六節 茉莉旅社的用處第一百三十七節 博鋪之戰(三)第三百零三節 籌款(八)第一百四十六節 巧舌如簧第三百二十節 難民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