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三節 服軟

王企益的心情不錯,財稅局114室裡專案組晚飯兼碰頭會上,他甚至順嘴講了個葷段子,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太內涵了,除了楚小冉其他四人好像完全沒有聽懂。但這完全沒有影響他的情緒。

林史兩家對專案組的到來是有準備的,但對專案組要求封賬和延伸查賬的做法措手不及。王企益早就想好了,論彎彎繞這些傢伙比自己手底下的菜鳥們強了不知道多少,他所能依靠的只有兩條,關聯業務的比對和對辦案紀律的嚴格落實,所謂結硬寨打呆仗就是這個意思。

“那個林老爺子看到我們拿出來貴人聚的流水,臉都綠了,哈哈哈哈,”楚小冉感覺今天挺順利,林家這種在過去她想都不敢想的大戶如今在自己面前唯唯諾諾也讓她十分開心,“然後,我們就慢慢往外拿其他家的賬本,拿出來一本,那林老爺臉就黑一分,最後等九本賬全部摞在桌上的時候,他那臉跟死人也差不多了,姚隊長,許同志你們說是不是啊。”

“可不是,尤其是那個林公子,剛開始還急惶惶的闖進來,結果賬冊還沒全部拿完,他一句話沒說又急惶惶的跑了出去,哪有一點大戶人家的規矩。”

“他那是嚇傻了,過去哪有官差這麼幹的?曾隊長,你們那邊情況呢?”姚玉蘭今天心情也不錯,她們這組有許哲偉和楚小冉兩個原來就幹過賬房當過內掌櫃的人在,沒費多少工夫就基本坐實了林家的白條往來,下一步就是以這個爲突破點擴大成果了。

“和你們差不多,不過史家有點地方比較特別。就是除了城裡的他還在瓊州有買賣。”曾卷放下手中的筷子翻了翻筆記本,“對,是在三亞。之前我們外圍調查只說它有個分號。這次拿到賬我和黃同志大體合計一下,這個買賣不是簡單的一個分號,史家在裡面投的本錢可不小。”

“瓊州不是早就在元老院治下麼?那他是沒機會偷稅漏稅了,你們這塊肉不肥啊。”

“三亞這個分號很大?”王企益扒了一大口飯,然後拿起旁邊曾卷他們組的報告邊嚼邊看。

“嗯……不簡單,不簡單。”王企益慢慢點着頭,嘴角竟漏出一些笑意,“小曾,這個三亞的分號就是那個外號椅子史的史公子在打理?”

“是的,史家二公子史彌思。”

“呵呵,這就很有意思了。”王企益好像突然看到了新玩具的孩子,兩眼放光,“我現在做下調整,曾卷、黃平你們兩人明天動身去三亞,查下史家就捋這條線。至於他家城裡的我會另安排人,做好移交。姚玉蘭你帶楚小冉、許哲偉繼續在林家深挖!要做成鐵案,懂了麼?”

“是!”

兩個小組的順利程度遠超王企益的想象。雖然在之前的稅務普查和日常巡視中他已經見識過本位面的會計水平,但他心裡不知爲何總是對這些大戶們有些畏懼,總是覺得這南中國第一商埠里豪商們的賬房們水平應該不會比舊時空四大的平均水準差太多,擔心自己成爲元老院裡第一個被落後幾百年土著們啪啪打臉的“專業人士”。結果今天的成果踏踏實實給他吃了個定心丸,這些豪商們是很努力,手段水平也着實不低,可功夫都下在了賬本外面,用曾卷的話說:“我們還幫着找回來許多虧沒,這算檢查還是行善”。

想到下一步隨着稅收制度的逐步落實,反倒會倒逼這些大戶們開始認真做假賬,王企益又覺得有種荒誕的喜感。

當然,這也是情有可原,本時空的舞弊分子一般都不會容許事情發展到“查賬”這個地步,真到了需要“查賬”的程度,事情基本上也就算定了下來。難怪今天他們去樑家的時候,裡面的僕役一個個面如死灰,如喪考妣。連着樑家父子的臉色都不大好看――看得出不過是勉力支撐下的從容而已。

今天的走訪情況使得他對未來的稽查工作充滿信心――廣州城裡的縉紳大戶不少,眼下他們的黑材料已經積攢了不少,一家家的查賬,“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幾個回合下來就能從經濟上破壞他們的根基。

這世上的一切說到底都是要物質基礎的,摧毀了他們的物質基礎,這些世家大戶自然就會敗落下去,用不着動刀動槍,還能讓百姓親眼看到他們無可奈何的衰敗過程和敗落中掙扎的醜態,徹底剝奪他們拿自己悲情一把,留下貴族精神美名的可能性。

和林史兩家相比,樑家的做法讓王企益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新時空政商世家的不同。他是第一次見這個傳說中的樑公子,近四十歲的年紀,一派雍容,進退言談頗有氣度,不卑不亢,應對作答氣定神閒好似在說別家的事情。

當李福來拿出貴人聚的流水副本讓他說明一下兩家錢銀往來的時候,他也不過是輕搖摺扇慢言細語道:“王局長,李處長明察。我樑家的文書上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撤股平賬。羅家和我樑家簽名畫押,股債錢銀自此一筆勾銷。至於這賬本子,學生不是學賬房出身,看不來……”

“呵呵呵,如此乾脆的一刀兩斷了?當年貴人聚投效樑家的時候,樑家所求應該不是這麼一點吧。”李福來不依不饒。

“李處長莫再提當年投效之事,前朝投效之風盛行,但凡有個舉人的功名,自然會有人來投效產業,不外乎避幾個朝廷的稅錢,免於衙門胥吏的騷擾。我樑家兩代進士,託庇於門下的人不知凡幾,不過每月得一些孝敬利錢罷了,哪裡管得了這許多人家的賬目?再說那畢竟也是別人的產業,我們不過是假個名分圖幾個錢開銷支撐門戶,即不能亦不便插手他人的生意。自打元老院來到廣州,報紙上天天宣傳新稅法,貴局的幾位幹部也時常來敝宅宣講。學生也知道這投效託庇的事在新社會是違法之事。我樑家既在大宋治下,自然要守大宋之法。投效之事早已做了清理,貴人聚也與羅家分別在這廣州府衙和貴財稅局進行登記,兩廂再無牽扯,一切只以股債論。”

樑公子一番話說得娓娓動聽,嚴絲合縫,態度上也堪稱配合,李福來一時間倒抓不到他話中的把柄。暗罵:“這琉璃蛋倒是滑不留手!”又問:

“貴人聚的廖師爺據說是樑家的舊人?爲何又去了貴人聚當賬房?”

“廖師爺本未入籍,當初他歸鄉守孝辭別,與樑家原已無瓜葛。他亦是有老有小之人,總得謀一口飯吃,貴人聚聘爲師爺,亦不過是日常僱傭,東西賓主而已,有何不妥?”

“事情就這麼湊巧?廣州城裡的賬房先生沒一千也有五百,爲什麼偏偏聘他?”

“貴人聚的買賣,學生家中雖有些股份,但畢竟不是家中的產業。不過每年坐收分紅。他家要用何人,爲何用人,學生即不知曉也不便多問。就算他有什麼不是之處,自有元老院的律法處置。大宋皆以證據爲憑,講求不事誅連,此話恐有不妥吧。”

這一句反倒把李福來塞得說不出話來。

“好了好了,李處長,如果有不明白可以慢慢了解嘛,又不是一兩天的工作。”王企益伸手製止了李福來。李的段位不夠高,話語上沒法應付樑公子這樣的老狐狸的。當然了,李福來也可以大喝一聲:“樑二!你給我站起來!這不是你耍威風的地方,你給我老老實實的交待問題!”

然而元老院又不興這套――他王企益也不喜歡這套。他是很贊成“依法治國”,十分看不起元老院裡的某些人,他們忘記了自己是統治者,法律就是自己的意志――沒有法寫一條就是了。

他轉向樑文道:“樑老爺,樑家賬冊紛雜,可否讓李處長帶回去他們多看些時日,免得出了紕漏毀了樑家清譽。”

樑文道微微一笑道:“王局長言重了,在其位謀其政,此乃應有之意。賬冊只管帶去便是。”又看向樑存厚,“你將前些日於爲父講的那些俗事說與王局長一聽。”

“是,老爺。”樑存厚忍住噁心起身朝王企益一揖,他既有舉人功名在身上,在過去哪有這樣行事的道理。怎奈這髡人一羣粗坯無視名教士子,爲大局也只好效當年韓信事了,“王局長,我樑家以耕讀立家,商賈事至新曆四月諸般賬目皆已清平再無牽扯。城外田畝也已具結上報,絕無隱瞞。望元老院明察!具體的情況,學生已命人清綴成冊,請貴局一併帶回備查。”

王企益面帶微笑,連說:“好好好,你們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也是很感謝的。這些賬本待我們清查完畢,一併奉還”他對衆人一揮手,“大家把賬冊都收好了――暫扣單據上都要開得明白――交給樑家留存。”

第二百七十節 吳橋的蝴蝶三百六十五節 擴大生產第八十三節 抽絲剝繭(四)第四百一十一節 深喉第四節 特遣組第一百一十三節 芳草地參觀記--士人的憂慮第一百二十八節 政治工作第一百一十九節 懷集分兵第一百四十八節 危機初現第四十六節 調查第一百六十節 從大員到打狗三百六十節 特種稅第二節 臨高角第二百六十一節 安平的主人第一百一十六節 校長田涼第二百一十八節 磨刀霍霍第六十八節 女歸化民的新生活(一)第四十四節 尋人第四百六十六節 最後的出價第三十一節 調查第三十三節 救票(大改)第二十九節 鑄炮廠第四十八節 甲船上的人第一百零二節 工作隊與神父(一)第一百九十九節 張機器和林顯明第二十五節 李赤騎的進言第一百六十三節 氣話講氣話聽第一百五十八節 學宮往事第三十一節 臨高的反攻(一)第十九節 三亞民兵第一百九十二節 送禮第一百五十四節 策反第五十七節 浮出水面第一百八十三節 折衷第三百五十七節 陸橙一家第一百七十九節 調查(七)第八十三節 抽絲剝繭(四)第二百八十七節 京師(四十四)第四十三節 心潮澎湃第四百五十三節 奪取第一百三十六節 山陝會館三百三十六節 財稅局局長四百一十六節 崔道士論道三百三十二節 分類機第一百四十四節 開小會第一百二十八節 包圍燕喜山第一百二十八節 信息第四十一節 茶社的拍賣會(二)二百三十四節 奴隸貿易第一百九十節 暗渡陳倉第三十五節 組織處新來的年輕人第三十節 中左所的炮擊第二百四十三節 崗哨上的訊問第五十節 討價還價第五十九節 霸王的餘波第八十一節 第一次任務第二百零二節 林佰光的危局第二百六十五節 當槍使的覺悟第十九節 鍛鍊鍛鍊第一百五十節 佛山之行(十六)第二百五十八節 各懷鬼胎(九)第一百七十九節 兩真人第三百二十一節 看守內閣的第一次會議第一百四十二節 共建和諧臨高(三)三百八十三節 服軟第四百六十節 排遣任務第四十九節 女奴第四百二十節 招募第二百六十八節 京師(二十五)第一百五十節 緊鑼密鼓第二百八十三節 京師(四十)第三百六十二節 告密者第三十三節 黎寨風波第三十九節 椰子第一百九十節 調查(十八)第二百四十八節 秋賦(十三)第一百三十八節 新出爐的說客二百二十節 女婿和丈人第八十六節 雙贏的戰鬥第一百五十九節 謝大夫論醫第八十六節 焚樓(一)第五十一節 黎區工作(一)第二十九節 竹把盾三百八十四節 黃平的三亞日記第六十六節 南頭城第七十一節 另有念頭第五節 入籍二百六十五節 瘟疫籠罩下的廣州第七十節 困難重重第一百九十九節 抓典型第十二節 奴僕(二)第四百零七節 醫務科長第二百七十五節 亮點第一百五十節 佛山之行(十六)第二百四十六節 秋賦(十一)第一百五十九節 省城的潛流第四百零六節 亡命第二百七十四節 京師(三十一)二百四十五節 除舊佈新(八)第四百三十七節 新得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