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節 生意上的大眼光

高舉知道這是要自己去和澳洲人“打擂臺”提條件。他暗罵道你們倒是嘴皮一碰來得容易。要說商賈們的憂慮,他一樣是有的――誰也不是天生的覺悟高。願意拿出白花花的銀子去兌紙幣的。

然而高舉很清楚,這次幣值改革元老院的決心極大。從與劉翔、鄭尚潔的幾次談話中,他知道這件事並無轉圜的餘地。錢業公會想用打折扣的方式去執行,澳洲人是根本不會接受的。

高舉並不清楚元老院爲什麼要搞新幣改革。過去澳洲人在海南島搞流通券,他估摸着是因爲澳洲人手裡缺銀子,廣東又是缺銅錢的地方,不得不用這個法子來彌補。但是如今他們的局面今非昔比,別得不說,就說元老院打敗鄭芝龍,逼降劉香,剿滅收服了福建廣東各路海主之後,原本東洋、西洋的生意如今大多在他們手裡。廣州城裡的商人們估計,光這一項,每年就有三四百萬兩銀子的收入。照理說,他們根本就不該缺銀子。

要說澳洲人自己的開銷,那是儉省的不像話,即使是反髡最激烈的人士,也不得不承認澳洲人“卑宮菲食”,除了好女色之外,生活享用上無可指摘。

想來想去,高舉也想不出澳洲人到底有什麼事情要開銷大量的銀子,想出銀元流通券這個花樣來。

用銀元,自然是很好,但是用寶鈔,這可就有點不妙了。高舉是商人,知道每次朝廷在經濟上有所舉措,必然會引來投機者逐臭而來,上下其手大發橫財。由此造成的

他太瞭解廣州了,別看坐在這裡會議的商人們都是商界首屈一指的大商人,可是他們所能調動的財富大概沒有這城裡銀子的十分之一。在這個黑壓壓的千家萬戶的市民家中,假山的山洞裡,屋子的石室內,院子的石板下,臥房書齋的箱子裡,沉睡着大量的財富――這些銀子若是被人利用起來,頃刻便是毀滅性的力量。別看澳洲人船堅炮利,在經濟上打了敗仗,一樣在廣州站不住腳。

想到這裡,高舉不覺隱隱約約有些爲澳洲人擔憂起來。

擔憂歸擔憂,這鄭尚潔安排下去的工作還是要做。新幣一發行,必須在市面上暢通無阻。

他斟酌再三,道:“大家的意思高某已經知道了。不過,發行新幣是元老院看得極重,那日工商會的會議,在座的助威也都是去的,可有一點情商的餘地?我看轉圜的餘地可不大呀。”

“這不就靠高公出面了嘛。您老可是澳洲人的老相識了嘛。”朱老闆說,“縱有些花銷,大夥也是願意報效的,絕不叫高公吃虧。”

話說得陰陽怪氣,高舉涵養功夫極好,只是微笑道:“元老院行事與僞明不同,素來光明正大,這等手段用不來。”

樑辰龍因爲此事與錢業有莫大的關係,見高舉不肯出這個頭,又追問道:“此事難道一點餘地也沒有麼?”

高舉道:“高某雖是外路人,在這廣州府,五羊城也落戶三十餘年了。一家一當皆在此。廣州的安危,市面的好壞,都是與高某切身有關。”

他先自表立場,表明自己絕不會做“出賣大家利益討好澳洲人”的事情,當然,這話不能明着說,點到爲止。自然大夥也不見得能信,不過這不要緊,有個態度在,自己說出來的話就會比較說服力。

“……只是此事,元老院視爲頭等大事。我聽聞已經派了戶相來廣州督辦此事。縱然是文、劉兩位首長也不見得能在此事上插話。”

這話一說,彼此面面相覷。在座的商賈們都露出了失望神情。大家都知道,高舉的最大靠山就是“文相”,如果文首長都說不上話,豈不是大家都沒戲?且不論這話是真是假,高舉不肯出這個頭就足以說明澳洲人對此事的決心。

“這種流通券也不曉得發多不?說是說‘願將流通券兌換銀錢者,與銀元一律”,如果票子太多,現銀不足,那就……“樑辰龍搖搖頭不再說下去。

這個擔心是大家都有得,現在被他明明白白的說了出來,各家的憂慮和不滿頓時如決堤之水一般的涌了出來,聚豐的店堂裡一時鬧哄哄起來。

朱老闆又陰陽怪氣道:“我看,將來這流通券一定不值錢。”

高舉覺得他的話太武斷了些。信用要靠大家維持,如果這銀元流通券不是濫發,章程又定得完善,市面使用,並無不便,加上各行各業的支持,流通券應該可以維持一個穩定的價值,否則,流弊不堪設想。市場搞亂了,縱然有人能火中取栗大發橫財,但是吃虧的大多數。

要是今天發行流通券的是大明而不是澳洲人,那他高舉一定是避之不及,甚至要運用一切資源去破壞,因爲明廷在寶鈔上,在很多事情上都給了商人們足夠的教訓:官府的話信不得。可是澳洲人不同,流通券在海南已經運用多年,並無不妥;澳洲人素來又有重諾守信的好名聲。高舉對他們還是信得過的。

他此刻並不言語,只等洶洶的討論緩一緩,各家都發表了議論卻又沒有結論的時候纔開口道:

“高某倒有個看法,說出來請諸位斟酌,”他說,“這澳洲人的新流通券剛剛發出來,好壞雖還不曉得,不過我們總要往好的地方去想,不能往壞的地方去想。鈔票發出來固然人人要用,但利害關係最密切的是我們商戶,流通券信用不好,第一個倒黴的還是我們商戶,所以我們要幫流通券做信用。流通券站得穩,咱們的生意纔好做。不然市面紛亂,行情一日三變,大夥還怎麼做買賣?”

這話和剛纔滿堂都是“趨利避害”的言論相比,頓時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衆人頓時都安靜了下來。

“唷!”米老闆道,“看不出高公倒還有這番大道理說出來!”

高舉不理會他隱隱約約的諷刺,道:“大家請想一想,這流通券在瓊州府已經用了四五年了,亦未聽聞有什麼不妥之處;澳洲人素來又是最講信用。斷然不會短視到行殺雞取卵之事。”

這話有理有據,衆人倒也無法反駁――在座的去過海南乃至臨高的人不少,事實勝於雄辯。

高舉接着又說道:“做生意怎麼樣的精明,十三檔算盤,盤進盤出,絲毫不漏,這是小聰明。要緊的是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遠,大夥都是做大生意,眼光一定要看大局。”

他說着給自己點着了一支雪茄,緩緩吐出菸圈:“如今明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諸位請想,這天下英雄裡,誰實力最強?誰得本事最大?”

大明要亡,元老院要爭奪天下,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但是還沒有人這麼明白的說出來。衆人聞言都是一凜,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覺。

“……我們做生意的宗旨,就是要幫元老院打勝仗!”

“高老爺,”有個商人微皺着眉,語音囁嚅:“你的話我還不大懂。”

“那我就說明白些。”高舉答道,“只要能幫元老院打勝仗的生意,我都做,哪怕虧本也做,這不是虧本,是放本錢下去。元老院打了勝仗,時世太平,什麼生意不好做?到那時候,你是出過力的,元老院自會報答你,做生意處處方便。你想想看,還有比這更賺錢的生意嗎?”

“這話說得是,”開口的是糧行的丁掌櫃,“縱然不給咱們什麼好處,只要道路平靜,百姓和熙,這買賣便做得。”

高舉見有人附和,趁熱打鐵道,“不說將來的事,就說眼前的:元老院自從肅清了閩越海面的海盜,如今福建的糖、茶、瓷和各種山貨,不用繞路走江西下五嶺,直接走海路來廣東,價錢降了一半多――你們都想想,是不是這個理?”

這番話雖然並沒有完全說服商賈們,但是至少沒有剛纔那麼強烈的牴觸感了。高舉軟硬兼施,最終各家行會的會首們同意配合新幣發行,全面使用銀元和紙幣。

樑辰龍坐着轎子回到家中,雖然高舉說了那一番話,他依舊心神不安。樑辰龍的茂康錢莊在錢業中只是一家小同行,規模不大,但是他是樑家的同族族人,憑着這層關係,經常爲縉紳們做些上不得檯面的銀錢交易往來。所以在縉紳中關係深厚,當上了銀錢業公會的會首。

澳洲人進了廣州,茂康的生意受打擊最大。因爲他家與南北兩京的銀錢業的業務往來密切。廣州易幟,城裡的縉紳們有的逃亡,有的蟄居,南北交通也斷絕了。茂康與兩京的匯兌和放款業務幾乎全部中斷。眼下只是做一些本地的業務維持。

他來到自己辦事起居的外書房,匆匆擦過一把臉,連丫環奉上的茶水也來不及喝,便鋪紙研墨,動手寫起信來。

第二十節 機械總廠第十九節 貿易調整備忘錄(一)第四十二節 議和(一)四百五十一節 “合生誠”紙行第九十一節 焚樓(六)第二百六十七節 秋賦(三十二)第二十三節 吃派飯第一百九十四節 孫元化第一百九十八節 沂州第四百三十節 廢漕改海之議第一百四十八節 稅務局長第二百一十二節 反撲第一百九十二節 前夜第一百八十九節 能賣什麼三百六十四節 練霓裳第九十二節 南京第四十一節 船隻(一)第二百五十九節 京師(十六)第四百零六節 醫療保險和省港醫院第一百四十二節 佛山之行(八)第一節 工商促進案第六十二節 甜港風雲--運銀第四百三十八節 地方產業潛力第二百八十二節 採訪第二百三十二節 潛艇第一百三十二節 反遊擊第一百三十七節 義莊第一百九十一節 調查(十九)第三百六十八節 格鬥術第四十五節 土糖寮(二)第一百六十九節 教會第二百四十七節 京師(四)三百四十七節 徵稅大廳第二十六節 羊城暗哨第一百一十一節 失敗的硝化棉第三百六十二節 告密者第二百九十五節 五桅船的新用途第七十節 戰前(二)第八十三節 嵐山頭第四百四十二節 帝王學第一百二十八節 信息第一百七十七節 執拗第九十一節 入戶普查第三十五節 駐在警第二百四十六節 火炸藥廠第一百零七節 訓練第四十七節 吳南海的日常第二百五十四節 各懷鬼胎(五)第二十六節 信號第三百六十節 動搖和堅定第一百九十四節 一着不慎第八十八節 甜港風雲--火燒廟第四十節 統太郎的陰謀三百一十九節 夜班第二百六十六節 制度改革第一百零六節 教堂的另外一個作用第四十七節 吳南海的日常第八十六節 焚樓(一)第三百七十節 集村並屯(三)第六十四節 動員第五十四節 造幣工藝續第二百四十四節 關係糾結第一百八十六節 軍心動搖第二百二十九節 入夜第二百一十七節 各自計劃第三百二十八節 所有的底牌二百五十八節 瘟疫戰爭(四)第一百三十八節 謎團第二百七十二節 逼孔反明第六十三節 出錢出力第二百零七節 新貴第五十六節 同牀異夢第五十節 刺殺第六十八節 離開第三百七十二節 內務安全會議第十五節 新武器第四百五十節 澳書第七十六節 股票和債券第八十節 剝絲抽繭(一)二百一十三節 法律第九十二節 豆腐作坊三百零六節 金門島上的買賣第2046章 續招兵買馬第一百八十七節 營嘯第一百二十五節 三江圩會師第九十六節 戰後總結第四百三十節 送禮第二百四十八節 引信第三百一十三節 融資(十八)第三百四十四節 黨爭的好處第三百五十二節 等級制度第一百四十六節 科技部第二百六十一節 安平的主人第三百六十六節 十分鐘第五十四節 貿易協定第三百一十四節 不滿第一百九十九節 調查(二十七)第一百五十三節 教育下一代第一百四十二節 失蹤的王大鳥第二百九十三節 夜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