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再訪白蓮

王豐寫了安民告示,又妥善處理了所有戰死的將士的後事,同時接受各地發來的歸附表文,一時忙的不可開交。

好在拿下金陵之後,王豐按照封老先生留下的名冊,大肆徵召任用,麾下人力不缺,很快就將揚州的事務引上了正軌。如此過了十餘日,揚州的局勢基本明朗,願意歸附的府縣都已經陸續上了表文,不願意歸附的,再等也不會主動低頭。

於是王豐分派了三萬兵馬,前往各地駐守,同時命宗元興率領本部近萬兵馬對不服的府縣進行征討。

改任寧採臣爲揚州知府,火速從夷洲請回王父,讓其坐鎮金陵,署理揚州政務,至於夷洲的事務,則暫時從王氏宗族之中挑選一位族叔暫時打理。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王豐這才命於乘龍率領五萬主力渡江,趕赴江北去與潘刺史和雍寧會合。

因爲韓禎的主力被於畏率領大軍拖在了盱眙,淮南之地十分空虛,雍寧領兵長驅直入,沿途府縣幾乎沒有抵抗。雍寧輕取滁州、合肥,與從皖城、舒城北上的潘刺史會師一處,合兵三萬餘人,北上攻擊壽州。

韓禎聞訊,只得棄了盱眙,退兵固守壽州,準備倚仗城池,背靠淮北腹地,與揚州、徐州之兵相持,等待白敖的主力到來。

而白敖的主力的確是已經在路上了。

在十日之前,白敖便掃平了關中,方棟全軍覆沒,自己僅只率領這數十騎逃往隴右,投奔西夏王去了。

白敖分兵把守隴關、大散關等關隘,隨後自率十三萬大軍,馬不停蹄地轉道往東南而來。從關中至壽州近二千里,按照正常日行三十里的行軍速度,需要七十日的時間。但這是攜帶全部輜重的遠征速度,每日數萬大軍的紮營、造飯、大小便、整隊、傳令、修橋鋪路等林林種種的繁雜事務會浪費一大半的時間,真正用於行軍的時間並不多,這才只能日行三十里。但其實若是擠一擠,將士們都辛苦一下,是可以做到倍道而行的,也就是日行六十里。而若是讓沿途府縣預先準備好營地和食水,大軍不必每日浪費時間紮營和做飯的話,那麼逼得緊一點,日行八十里也是可以做到的,甚至最精銳的軍隊能日行百里以上。

也就是說,白敖的前鋒精銳或許只需半個月就能抵達壽州地區了。

當然,這樣長途跋涉而來的軍隊肯定十分疲乏,不經過休整就立即投入戰鬥的話,未必能發揮出多大的戰鬥力。

韓禎手中原有五萬兵馬,其中三萬固守壽州城,其餘兩萬分佈在淮北沿線,做重點防守。等到白敖的十三萬主力抵達之後,對方的總兵力將達到十八萬人之多。

而王豐這邊,目前有雍寧和潘刺史所部三萬人,於畏和潘雲龍所部五萬人,于成龍所部五萬人,合共十三萬兵馬,在兵力上還是遜於對方。

不過這只是第一批兵馬,徐州駐軍尚有七八萬人,再擠出兩三萬前來增援不是問題。而揚州這邊,將趙江、宗元興、海公子等各部兵馬再整合一下,再抽調出兩三萬人來也問題不大。

而白敖那邊,譙、沛之地防備徐州的兩萬兵力不能動,泰山地區防備青州劉銘的三萬兵馬也不能動。冀州地區防備幽州薛祿和青州劉銘的五萬兵馬還是不能動,關中地區防備西涼、西夏的三萬更是不能輕動。其餘幷州、河洛、兗、豫之地雖算起來還有兩三萬兵馬,但灑在這麼廣大的地區,根本就已經是處處薄弱,算起來空虛至極了。

換言之,除了這十八萬大軍之外,白敖已經抽調不出其他援兵了。

單隻比拼兵力,王豐並不懼怕白敖。

只不過如今揚州剛剛拿下,白蓮教的潰兵散落各地,隨時都有可能死灰復燃,故此王豐需要留下足夠的兵馬鎮守各地,防止生亂,這纔沒有將所有主力調往壽州罷了。

而且這是在揚州家門口作戰,佔據主場優勢,又是以逸待勞,十三萬大軍未必便不能戰勝白敖的十八萬大軍。

當然,若是能儘快將揚州的隱患拔除掉,那自然是更好的。

而要真正穩定揚州,潛勢力極大的白蓮教自然是繞不過去的坎兒。白蓮教雖沒有奪取天下的能力,但攪亂天下的能力確實一流的。爲了解決此事,王豐這纔沒有第一時間趕赴壽州,只傳令給於乘龍,叫他出動水師隔絕淮河,同時深挖溝、高築牆,多設營壘,將壽州城給牢牢困住,不必急着進攻,單等白敖的主力大軍前來解圍。

王豐自己則在理順了揚州的政務之後,這纔對王父交代了幾句,隨後駕遁術而起,前往白蓮教位於澱山湖的江南總壇,登門拜訪。

那守門的仍舊是兩名手持旗幡的白蓮教弟子,見了王豐,二話不說便即搖動旗幡,幻化出漆黑大手往王豐抓來。

不過王豐早已今非昔比,只隨手兩劍,將那幻化的漆黑大手給斬斷。兩個守門的弟子這才知道厲害,不敢戀戰,慌忙進去告警。

就見山谷中接連閃過幾道流光,雲夢天女、紅蓮長老、青陽神女等人紛紛現身。就聽紅蓮長老道:“王道友,我教已經戰敗,你今日卻還是欺上門來,不覺得太過咄咄逼人了嗎?”

王豐笑了一下,道:“並非咄咄逼人,事實上我今天前來,是想要化解你我兩方的恩怨。”

紅蓮長老聞言,哦了一聲,道:“化解恩怨?你揮軍攻打我教,致使我教二十餘萬大軍灰飛煙滅,教衆死傷無數,如今卻來說化解恩怨?”

王豐道:“天下之爭,本就免不了死傷。戰場之上你們也不可能對我留手吧?我認爲,戰場之事戰場了,如今貴教已經戰敗,退出了天下之爭,咱們之間最根本的矛盾已經沒有了。只要日後貴教遵紀守法,咱們是可以放下恩怨,不說親密和睦吧,至少相安無事應該是沒問題的吧!”

紅蓮長老聞言,輕哼了一聲,沒有說話。王豐見狀,繼續道:“貴教已經沒有希望再爭奪天下了。未來你們去依舊要傳教,要發展,要延續。難道你們還想向以前一樣,成爲新朝的過街老鼠,只能如過去數百上千年一般,只能偷偷摸摸地傳承教義?”

紅蓮長老等人聞言,忍不住眼前一亮。就聽紅蓮長老道:“王道友這話是什麼意思?莫非你能允許我教自由傳教,不設法打壓麼?”

王豐道:“貴教只要能不行鬼蜮之事,如同佛、道等教派一般導人向善,爲人們排憂解難,朝廷便只會歡迎,又豈會打壓?”

紅蓮長老道:“你是叫我們不要再與朝廷爲敵?”

王豐道:“不與朝廷爲敵,這是最基本的。我認爲,無論何種教派,傳承教義,導人向善,這自然是最基本的。但要想堂堂正正地生存,得到朝廷的承認,那就還需注意一點,那就是不要試圖掌握世俗權力。神靈的歸神靈,世俗的歸世俗。兩不相干而又相互補充,朝廷尊重修行者的自由,修行者也尊重朝廷權威,這樣才能和睦相處。若是貴教始終放不下世俗權力之爭,暗地裡積蓄力量,朝廷自然便會不可避免地認爲貴教有圖謀不軌之心。雙方沒有互信,相互猜忌,相互爭奪,如何能長久安穩?”

旁邊的青陽神女聞言,哼了一聲,道:“你是要我們放棄發展自己的力量,任人宰割?”

王豐反問道:“佛道各派也都沒有發展世俗力量,也沒見就任人宰割了!你莫非是有被迫害妄想症?怎麼總覺得別人要對你不利?”

青陽神女被王豐懟的一愣,隨後冷笑道:“隨你怎麼說,我教是絕不會放棄自保之力,自斷爪牙的。”

王豐聞言,輕嘆了口氣,轉而看向了雲夢天女和紅蓮長老等人,道:“諸位又怎麼看?”

雲夢天女道:“王道友所說的放棄世俗權力,我是否可以理解爲不再組織教衆聚會訓練?”

王豐道:“集會倒是可以!畢竟召開法會也是傳教的一種重要方式,自然不能剝奪。但這種集會應該是鬆散的,只注重儀軌,以虔誠爲主,不該召集教衆高呼帶有對抗朝廷性質的口號,更不能組織教衆開展軍事訓練,或者私自打造存儲兵器。我想法會和組織教衆集訓之間的區別,諸位應該是能分清楚的吧!”

雲夢天女點了點頭,道:“僅只如此,便可以了?”

王豐笑道:“不與朝廷對抗,不試圖掌握世俗權力,這是最根本的一步。這一步若是貴教做到了,朝廷自然便不至於動輒對貴教喊打喊殺了。但除此之外,貴教也要整肅教規,不要再犯下作奸犯科之事。必如前些年在揚州府等地域屢見不鮮的造畜之術,不知拐賣了多少人口。對於這些人,我本人是絕對容忍不了的,抓到一個,斬殺一個。只要你們教規嚴謹,不再有做傷天害理之事,朝廷自然便不會再對貴教抱有敵意。”

雲夢天女輕嘆了口氣,道:“整肅教規?這又談何容易!”

王豐道:“慢慢去做,總能做到的。”

旁邊紅蓮長老笑了一下,道:“王道友,你剛剛所說的,都是日後較爲長遠之事,非一朝一夕能見到成效。如今我們大戰方熄,你就急匆匆地趕來說什麼化解恩怨,我看你並非真的是爲我教考慮,而是眼見白敖的主力往東南趕來,你心裡着急,故此想要先一步穩住我們,不再在揚州生亂,好讓你能抽調揚州所有兵馬前去壽州,與白敖決戰吧!”

王豐點頭道:“紅蓮長老說的不錯,我的確有這個考慮。不過我說過的話,卻也從來沒有不作數過。我是真的希望貴教能夠整肅教規,改邪歸正,從此成爲正教一派。如此一來,不止貴教得利,未來的朝廷也得利,百姓們也能少些動盪。”

青陽神女道:“你不會像是上次與我教定約一般,只當做權宜之計,等到你的時機成熟,又再處心積慮地設法破壞吧?”

王豐道:“前次定約,明明白白,貴教自己沒有能夠拿下荊州,達到定約的條件,又如何能怪我?我與貴教定約的本意,是想天下早日安定。若貴教有能力安定天下,我自然履約相助。但事實證明,天命不在貴教身上。既然如此,約定便立即作廢。我出兵爭奪揚州,又有何不可?”

青陽神女哼了一聲,道:“你就是強詞奪理。我教就算偶有小挫,但只要休養生息一陣子,便又能積蓄起足夠的實力再次征戰荊州,總有將之拿下,完成約定的一天。而且你若是真的心向我教,便該私下裡相助我教纔是。但你卻暗中幫助荊州義軍,分送了許多雷音烈火箭給義軍,用以抵擋我教兵馬,這才致使我教連戰連敗。你行事如此兩面三刀,出爾反爾,還好意思提什麼約定?”

王豐聞言,笑了一下,道:“若你們真的天命所歸,別說我只賣了些雷音烈火箭給荊州義軍,便是我親自出手,也阻擋不了你們取勝。罷了,這些事都過去了,再論誰是誰非已經沒有意義。我此次前來,是抱着誠意,欲要化解恩怨的。你們若是答應,則我便不再派兵清剿貴教殘敗兵馬,允許他們放下兵器,回鄉安居樂業。除了日後查明確實犯有不可饒恕之罪者外,其餘人等,我都既往不咎。而若是你們不答應,其實也沒有什麼。我這些年積存下的錢糧軍資不少,即便不從揚州各地徵收錢糧,也足以支撐得起壽州城下大軍的消耗。而且我已在揚州各地佈設重兵,貴教的殘敗兵馬就算不甘心失敗,也翻不起什麼浪花來,負隅頑抗,最終只能是死路一條而已。”

青陽神女道:“你就不怕我教與白敖聯手,裡應外合,讓你在壽州城下吃一個大敗仗?”

王豐笑道:“我軍在壽州有十三萬大軍,又是以逸待勞,早已佈設下無數溝壘,專等白敖的大軍到來。白敖的倚仗,無非是九山王而已。可你們與九山王勾結那一次,他九山王存心積慮伏擊我,卻反被我殺的死傷慘重,狼狽逃竄。這等手下敗將,難道再來一次,就能反敗爲勝,逆境翻盤?”

第二百六十五章 姥姥蹤跡第二百五十三章 形勢惡劣第三百九十一章 虺四隕落第四百六十一章 巨大土蛇第二百零五章 白秋練第二百三十二章 結束使命第一百八十一章 衆蛇阻路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君登基第二百六十四章 離間之計(上一章爲263章)第二百九十七章 神通道法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交手第四百零五章 確定煉丹第三百九十四章 戰後分寶第四百四十二章 進入殿內第六十一章 封府鬥聯第八十二章 縣試第一百五十九章 終又重逢第三十四章 煉心洞第一百零七章 城內激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北上三事第三百七十章 嶺南大亂第六百三十一章 天下一統第一百零六章 大羅明王第五百四十六章 各路妖魔第四百二十七章 荊州兵敗第四百五十六章 幕後黑手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兵徐州第六百三十五章 突破第三百七十一章 驚聞神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畫中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約戰西遼第三百六十一章 仇人見面第三百五十四章 一冰一火第五百五十三章 黑龍到來第一百九十五章 敖均解困第一百九十七章 鱷君幫忙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發生第五百一十二章 再回洛陽第五百九十九章 潛龍斬龍第三十一章 拐騙案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勝一場第四百四十一章 水衡尊者第三百零二章 立國揚威第五百九十三章 連戰連捷第四百九十五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四十章 殿前爭端第六百二十章 戰九山王第四百八十八章 約戰西遼第三百二十一章 黑白雙劍第一百九十四章 東海水軍第二百九十八章 浮出水面第三百八十六章 伏殺虺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心神覺妙第二百四十一章 初聞海市第四百二十六章 象羣之危第五百二十章 金陵城破第三百二十九章 積石山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香玉絳雪第六百一十七章 北伐中原第三百六十五章 借水攻營第一百一十章 刺史到來第一百四十章 青蓮長老第三百一十五章 宿遷三仙第四百六十七章 交州安排第三十四章 煉心洞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勝一場第四百五十八章 首戰決戰第五百六十章 玉笛仙翁第四百零三章 鬥法對峙第一百五十章 天香迷神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勝一場第四百零五章 確定煉丹第四百二十八章 生擒狻猊第一百三十七章 柺子盡滅第五百九十二章 繼續進擊第三十九章 滅樹妖第一百二十七章 小船盪漾第九十六章 救災第一百六十一章 雷元道體第三百七十五章 三大魔將第一百九十二章 全部倒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仇人見面第一百零一章 流言第一百一十章 刺史到來第五百零六章 打破陣法第九十五章 神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失望而回第五百三十二章 綠林義軍第四百三十八章 象山上門第四十六章 狐對聯第一百六十三章 金丹大道第四百六十四章 分田分地第四十八章 敗海盜第四百三十一章 奇兵突襲第二百二十九章 堵截可汗第一百九十九章 打架行動第二百七十一章 老龍船戶第四百一十五章 迷收朱鳥第六十五章 俠女之仇第四百四十二章 進入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