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平遼方略

天啓做了三年皇帝,雖然外面落一個木匠天子的諢號,可是畢竟是九五之尊,威嚴日甚一日。

洪敷敎從遼東回來之後,立刻被宣到宮中。

“微臣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洪大人快平身吧!”天啓急切地問道:“長生島可有消息,老酋是不是死了?”

“啓稟聖上,千真萬確,老酋被炮灰擊中,在撤退途中瘐斃軍中。”洪敷敎響亮地說道。

“列祖列宗保佑啊!”

天啓激動地眼圈通紅,渾身顫抖,在地上一面走,一面攥拳頭。

“死了,總算是死了!”天啓咬着牙說道:“洪大人,島上戰鬥一定很慘烈吧?”

就等這句話了!

洪敷敎嘆口氣,緩緩說道:“聖上,豈止是慘烈,張少保帶去總兵於偉良和副總兵喬福兩部,外加親衛兵丁,炮兵和水兵,總計一萬五千出頭,待到微臣去的時候,只剩下一萬一千出頭,其中有兩千餘人還是劉興祚的降軍。”

“這麼說張少保的部下竟然不到一萬人了,折損三成還多?”天啓吃驚地問道。

他光知道張恪打仗厲害,可是對於損失倒是沒怎麼在意,現在突然聽說,也不由得大吃一驚。

“陛下,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更何況張少保面對着五倍敵軍,克敵制勝,還擊斃酋奴,看着風光無比,可是已經傷了元氣,不光是別人,就連張恪他……”

“張少保怎麼了?”天啓焦急地問道。

“他受傷十餘處,臣去的時候,還臥牀不起——嗚嗚嗚——”在官場混多了,洪老先生也邁入了演技派的行列,說哭就哭,一點不含糊。

“那,張少保現在呢?朕馬上派幾個御醫過去,給他診治。”

“臣代張恪多謝聖上美意,不過臣帶去了上好的金瘡藥,張少保已經平安無事了。”

“這就好啊!”

天啓點點頭,隨即又把眼睛瞪大了。

“洪大人,島上很缺少藥材嗎?”

洪敷敎急忙說道:“豈止是藥材,一個多月的大戰,海冰封島,什麼都消耗光了,別說藥物,士兵們只能吃馬肉維持。臣,臣,要是晚去幾天,只怕這些爲國立功的將士就要餓死了!”

洪敷敎說着哭拜在地上,淚水落在面前的金磚上。

大殿霎時間變得安靜異常,天啓楞柯柯地坐着,一語不發。

在他的面前,出現了一個年輕的身影,頂着傷病,吃着僵硬的馬肉,浴血搏殺,最終擊斃老酋。漸漸地,身影變得模糊起來,很快又變成了一大片。

豈止一人,壯士千萬!

想到這裡,天啓突然臉上發紅,竟然有些羞慚。

江山是他朱家的江山,有一羣人在前方賣命,身爲天子竟然猜忌他們,竟然坐視手下的官吏拖延軍餉,險些釀成大禍!

天啓沉默半晌,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去把魏大伴叫過來!”

……

天啓對張恪心聲愧疚,立刻讓老魏派遣東廠調查清楚,究竟是誰扣押了將士的軍餉,嚴加懲處。

除此之外,天啓毅然決定要重賞張恪,在御前會議上,天啓甚至喊出了意興封王的話,這下子可嚇壞了所有人,常遇春徐達那樣的開國功臣生前都沒封過王爺,那是能輕易授予的。

其實王爵也是天啓一時嘴快,他只好退了一步,建議封國公。

內閣的幾位大學士面面相覷,還是沒法同意。

道理很簡單,老奴雖然死了,可是建奴還在,日後光復遼瀋,又該如何封賞,現在封了國公,日後不還是要封王嗎?

次輔朱國祚提議封伯爵,可是魏廣微不同意,當初李成樑就封了平遼伯,論起功勞,張恪比李成樑大多了,更何況斃殺老酋,豈是一個伯爵可以表彰的。

經過一番的爭吵,最後確定了定遼侯。

本來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可是偏偏出了點麻煩。

禮部認爲封賞侯爵是天大的事情,一切都要按照禮數,召張恪進京,叩謝皇恩,聖上賜予丹書金冊,一應手續。

藉着封爵儀式,召集各國使臣觀禮,顯示天朝上國的威儀。

內閣對這個提議非常感興趣,幾位大學士並不是想折騰什麼,他們只是想借機把張恪調進京城,到了京城,就等於是猛虎入了牢籠,要怎麼處理,就看他們的心思了!

當然,他們還不想做秦檜,但是張恪勢力越來越大,必須敲打一下,趁着他進京,把手下的各個將領分化拉攏,重新把軍權拿回來。

少年得志,封侯拜相。

古往今來,這都是最榮耀的事情,就不信張恪不上當!

內閣信心十足,可是張恪偏偏就給了他們一個軟釘子。

就在洪敷敎回京半個月之後,張恪送來了奏摺,其中詳細寫了下一步的作戰方略。

張恪仔細分析,野豬皮雖然被打死,可是他的幾個兒子奸雄更勝其父,若是穩定了局勢,建奴的威脅只會更大,因此必須抓住戰機,利用老奴死後的混亂,打擊建奴,擴充實力,尤其是展開反攻光復的第一步。

以長生島爲基地,攻取復州和金州,進而北上拿下蓋州,取得遼東半島的控制權,到時候和遼西走廊遙相呼應,收攏逃難的遼東漢民,共同牽制建奴。

隨後張恪詳細分析了雙方的優勢,老酋新喪,建奴羣龍無首,雖有十萬大軍,可是無有絲毫用處。

而且復州,金州,蓋州等地臨近海洋,明軍可是海陸並重,憑着火器的優勢,足以戰勝建奴。

再有遼東漢民起義,星火還在,只要天朝王師駕臨,百姓必定簞食壺漿,迎接王師。

有此種種優勢,不立刻出兵,簡直對不起老天爺的恩賜。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張恪在奏摺最後說道:“臣雖殘病之軀,然則不惜一死,盡忠大明,上報效皇恩,下解救黎民,願在長生島督師北伐,不光復故土,絕不會師!倘若微臣不幸殞命沙場,其餘諸將當戮力同心,共謀光復大業,不復遼東全境,恥爲遼東兒郎!微臣之心,可鑑日月。懇請吾皇,體查微臣拳拳之心,臣不勝感激涕零。”

進了京城,就等於是陷到了泥潭裡,別想再抽身了。張恪豈會上當。

爲了迫使朝廷屈從,張恪動員大量的人手,洪敷敎,包括姐夫鄧文通,他們一起散播言論,影響輿論,擡高士子們的熱情。

比如說“老奴死了,建奴就是一盤散沙,應該乘勝追擊。”

“遼東百姓哀嚎哭求,翹首以盼,王師駕臨。”

“建奴殘暴不仁,奴酋每日生啖兒童三個,同胞骨肉淪於地獄之中,終日嚎啕哭泣。”

……

種種言論彙集起來,無非兩句話,“大明該出兵!”“建奴不難對付!”

文人歷來都是容易忽悠的情懷黨,夢想着兼濟天下的士子們知道建奴如此可惡,百姓如此可憐,又恰逢大勝,士氣高漲。他們聚集在一起,寫萬言書,上奏朝廷,請求儘快出兵解救遼東黎庶。

他們一動,那些言官也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有給事中上奏,甚至說要給張恪開府建牙的權力,直接任免官吏,選賢舉能,一鼓作氣,蕩平遼東。

而就在此時,另外一份奏摺也送到了天啓的面前,上奏的人同樣分量極重,那就是內閣大學士,帝師孫承宗。

孫老師出關兩個多月,四處調查走訪,體查民情,軍情。

經過一番醞釀,終於拿出了他的大作。

在奏摺裡面孫承宗極力主張反攻建奴,不過他的方向和張恪不一樣,孫老師建議在大淩河和三岔河之間修築城堡五十座,烽火臺,墩堡若干。構築防線兩百里,囤積精兵十五萬,擇機攻取遼瀋,畢其功於一役。

孫老師的奏摺完美體現了三個大字,大格局!大規模!也包括大消耗!

如此工程,沒有千萬白銀是別想做出來……

第235章 該擴軍了第35章 燙手山芋第450章 開海第607章 出手第459章 目標鎖定第204章 俘虜大收穫第112章 生死簿第268章 風光第108章 還不滿足第435章 絕戶計第376章 老孃的教導第137章 這算什麼事第170章 皇帝急召第447章 記仇的人第370章 大亂鬥(上)第140章 全城動員第409章 血腥積累第54章 救還是不救第374章 出手第190章 大崩盤第407章 十大總兵第271章 打蛇七寸第476章 大軍雲集第308章 殺第167章 獨當一面的壓力第164章 前倨後恭第540章 二桃殺三士第331章 搶灘登陸第538章 隱情第358章 海盜頭子第20章 跑了第65章 刀下留人第444章 我是來立規矩的第125章 張恪的手段第102章 親自出擊第558章 兩個膽大包天的人第130章 聯手出擊第298章 開戰第502章 奇兵突出第636章 王師駕到第157章 擴軍編制第424章 太監雄起第157章 擴軍編制第616章 禪位第185章 彌勒下凡第189章 破陣第552章 造勢第457章 惶恐的王在晉第312章 滿桂第351章 瘋狂殺戮第238章 川軍來了第274章 鞭屍第607章 出手第566章 富可敵國第423章 天子一怒流血千里第406章 遼東王第606章 內亂第128章 氣勢洶洶第251章 戰渾河第386章 果斷行動第36章 棄民第546章 天子脾性第31章 小禮物第154章 跟我走有肉吃第352章 嚇嚇朝廷第519章 闖宮第85章 天子一怒第526章 醜事第376章 老孃的教導第338章 炮戰第532章 心灰意冷第58章 靠山要倒了第427章 義州兵第347章 野豬皮駕到第545章 李自成第445章 買下江南(上)第289章 誘惑第506章 帝王心術第292章 復仇之諾第293章 很霸氣,很男人第77章 是非之地第520章 感動的朱由檢第92章 狗頭金第550章 簡單粗暴第170章 皇帝急召第560章 人都是逼出來的第536章 熊廷弼第378章 告狀(上)第315章 臣服(中)第546章 天子脾性第262章 朕信他第522章 一切爲了皇上第621章 滅殺第578章 琉球朝貢第347章 野豬皮駕到第588章 目標張獻忠第230章 東林僞君子第497章 兄弟相殘第572章 關鍵是水師第68章 有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