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紅霞萬里—(三)

劉邦的命令是緝捕張敖,還別出心裁地爲這道命令加了一句附註:趙賓客敢隨張敖者,誅三族。

應該說,這道命令涉及的人並不多,主要追究張敖的領導責任。而就在此時,一些人卻已經坐不住了,他們雖然現在還沒被追究,但是害怕的要死。

在緝捕隊員剛到趙國之時,十幾個參與刺殺行動的人湊在一起,準備自殺。就他們這點水平,文不能立言,武不能將兵,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還嘰呱嘰呱地哭着喊着要造反,真有些弄不明白這些人。

當十幾個人準備解決掉自己之時,貫高及時發現了這一情況,這些人的行爲讓他極爲惱怒。貫高憤恨地問道:“誰讓你們這樣乾的?”

這十幾個人傻了,按常規分析,“自殺”應該是件很痛苦、很無奈的辦法,可貫老頭的口氣聽起來似乎這還是件比較輕鬆、比較愉悅的事情呢。

十幾雙雙迷惑的眼睛投向貫高之時,貫老頭又發言了:“趙王未參與此事,現在卻要被捕,你們自殺,誰來替趙王辯白?”

一人做事一人當,貫高準備把這種民間豪傑的行爲方式,用到造反事業中去,來補救自己扒開的窟窿,這不失是一次創舉。縱然如此,貫高仍不失是一位神經質,不過他是一位有膽量、有骨氣、還別有一番風韻的神經質。這個人很值得在史書中記上一筆。

觀念統一了,但還存在一個問題。劉邦這次請的是張敖,並且還三令五申不讓閒雜人等跟從。劉邦沒請,總不至於死皮賴臉地自己跑去吧?並且劉邦還對擅自旅遊的人規定了處罰標準,想承擔責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而,貫高又吃了一次秤砣,他捨棄自己的一切,不惜搭上全家的性命,鐵了心要去長安會一會劉邦。這個人,真是相當的硬氣。

幾天後,當緝捕隊員將正在篩糠張敖扔進囚車之時,季布曾有過的一幕再一次上演了。貫高、孟舒等人剪去頭髮,在脖子上套上鐵箍,跟隨囚車,開始了這次艱難的旅行……一路風餐露宿、顛簸流離,爲的就是曾經的那句許諾。

在他們動身前,一駕馬車先行向長安趕去,這個馬車上坐的人就是劉樂,張敖的老婆。

劉樂現在是痛苦的,在她心中甚至有些痛恨自己的老爹。

記得很多年以前,在楚軍追擊之時,老爹曾踹自己和弟弟下車,那一次是無助。如若不是夏侯嬰叔叔把自己和弟弟撈上車,真不知道現在的自己會是個什麼樣子,也許早已是一具枯骨。

兩年前,老爹挖空心思要讓自己和張敖離婚,想讓自己當做一個籌碼,拋夫棄子,去做敵人身邊的一個木偶。那一次,她很生氣。

現在,老爹卻要向自己的丈夫揮起屠刀。張敖的性格和爲人,劉樂是清楚的。張敖這個老實人能力有限,給他一把快刀,他都不知道該從哪個地方砍,至於造反這種事,借張敖兩膽他也不敢幹。這一次,劉樂是痛苦的。

劉樂趕到長安後,見到的第一個人是她的老孃呂雉。說實話,呂雉這些年過的也很不痛快,生氣、傷心、痛苦和絕望,種種不順心的事情一直縈繞着她,在她的心底深處有些痛恨劉邦。這些經歷,爲其以後的瘋狂埋下了伏筆。

呂雉知道劉邦抓了女婿後,急急忙忙跑去問緣由,然後就是哭,再後來就是求饒,再後來就是爭辯,再後來就是作鬧……最終,劉邦送給她一句話:“張敖據天下,豈少爾女乎?”

這是一句很傷感情的話。用現在的話翻譯過來就是:張敖如果當了皇帝,會少得了你女兒嗎?再往下引申就是:張敖如果當皇帝,你女兒就是皇后,那麼你就是皇后她媽……說白了,就是你們都在和我作對。

近二十年夫妻,現在卻把當成了敵人,這一次真的傷了呂雉的心。

要說劉邦此時的心態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自從鬧革命起,“背叛”這個詞就一直縈繞在自己的身邊。這些年來,不斷有人造反,不斷有人起來唱反調。這些年的經歷,讓他懷疑一切人,懷疑一切事,沒有哪個人在他心中是真正信任的,包括蕭何、張良、陳平,甚至自己的老婆。

呂雉絕望了,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她一直在哭。當然,陪她幹這同一件事的還有自己的好女兒。

就在呂雉娘倆的哭聲中,篩糠的張敖進京了。

在廷尉署的小黑屋裡,張敖享受了無數次皮鞭和板子,以這種特有的方式,鍛鍊了一次自己並不強壯的筋骨。

而與此同時,貫高等人的生活則更爲悽慘。

尤其貫高,他是趙國丞相,也是主謀,因此劉邦對他進行了特別的關照。

貫高這個人骨頭硬,嘴也硬。被無數次拷打、燒烙過後,廷尉饒有興致地踱步上前,讓他交代張敖的犯罪事實。然而貫高把臉一橫:“事,是我們這些人乾的,與趙王無干。”

惱羞成怒的廷尉,把所有能想到的辦法全部在貫老頭身上招呼一遍,把他打的體無完膚,但終也沒能在他身上問出一句有價值的話。

貫高用自己的**,展示了自己的硬漢本色,他的頑強甚至感動了劉邦。最終劉邦也不無感慨道:“真是一條漢子!誰和他熟悉?以私交的身份去問問吧,別再上刑了。”

按照劉邦的安排,一個被稱爲泄公的人出現了。他是貫高的老鄉,雖然沒有留下名字,也沒有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可因爲貫高的緣故,也讓他在厚重的史書中留下了一筆,真的很榮幸。

泄公出現在貫高的面前。在發黴的小黑屋裡,敘了敘舊,交了交心,就在這無比融洽的談心過程中,泄公又一次問了廷尉曾經問過的話。

貫高慢慢地擡起傷痕累累的頭,亮聲喊道:“人,難道有不愛自己父母妻子的?現在我的父母妻子都因此案而被判死刑,難道我會拿父母妻子的性命去換取趙王嗎?不!只是因爲趙王確實沒有反叛,事情真的是我們這些人乾的。”

這一次,劉邦信了。與其說他相信張敖沒有造反,不如說他相信了貫高。

最終,劉邦赦免了張敖。

而與此同時,劉邦也被貫高的執着和無畏所打動,開始欣賞這個人,甚至準備重用他。最終,他又一次派泄公去向貫高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廷尉署的牢房裡,當貫高聽說張敖被赦免的消息後,長長地鬆了一口氣,“我終於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見此情形,泄公準備再爲他送上一份驚喜,“公得皇上賞識,固也被赦免。”

泄公本以爲貫高聽了這句話後,會非常高興,然而貫高的反應卻大出他的所料。

“我之所以不自殺身死,別無他求,只爲辯白趙王沒有謀反。現趙王已釋,我已盡責,死而無憾。作爲臣子而陰謀弒君,哪還有臉面侍奉皇上?”說完,頭向後猛仰,經脈斷絕而死。

這個人飽受摧殘,卻頑固地活着,生命力極強;當所願已得,即輕鬆折命,何其簡單。有些人自殺多次都能未遂,看人家貫高,仰了仰頭就能滿足願望。看過這個人後,我再也不敢隨便仰頭。至此,貫高揚名天下。

張敖被放出來後,由於呂雉和劉樂的求情,被封爲宣平侯,待在長安老老實實地當自己他的駙馬。

還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跟張敖來長安旅遊的幾個仁兄,也被劉邦賞識,均被任命爲諸侯國的丞相或郡守。

張敖這一次無奈的鬧騰,讓劉邦很賺了一筆。

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五節 早立太子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章 起點——(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七節 改正朔(四)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章 起點——(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9章 爭儲——第七節 定親